《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标题:大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提升艺术素养。

3.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创作技巧。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3. 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4.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类型、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音乐的基本类型、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为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音乐作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音乐作品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表达能力:在讨论和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欣赏课后推荐的音乐作品,撰写欣赏心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创作,下节课分享。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6011课程名称:音乐欣赏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 TION课程类别:全院性通识选修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 本、专科在校大学生考核方式:论文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课程,对于被教育者来说,该课程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广泛涉猎和各种艺术鉴赏活动的参与,以期达到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对于社会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一种国民教育,目的是使国民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时,具备起码的,而且是整体上的审美评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Course Brief:Music appreciation is an educational & spreading course for all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college). The course aims to promote the art culture and taste sentiment, figuring and perfecting the humanity through the widely hunting for art works and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of art appreciation. Meanwhile, the course brings a basic national education for people attending the social activities, providing them a primary ability of art taste and independent judgement as the whol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审美教育课程,属于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对于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人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

大学音乐赏析教案

大学音乐赏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应用。

2. 不同风格、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会运用音乐鉴赏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2. 音乐作品简介资料。

3. 音乐鉴赏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音乐基本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讲解音乐基本要素1. 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三、欣赏音乐作品1. 播放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如古典、现代、民族等。

2.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四、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鉴赏音乐作品?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

2. 举例说明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二、深入鉴赏音乐作品1. 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梁祝》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分组讨论与展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鉴赏。

2.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鉴赏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 拓展: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更多优秀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大学音乐欣赏说课稿

大学音乐欣赏说课稿

大学音乐欣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音乐欣赏》。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大学音乐欣赏》是一门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

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不同音乐体裁和风格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3、素质目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选取本课程选取了涵盖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的经典作品作为教学素材。

包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民间音乐《二泉映月》、流行歌曲《青花瓷》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音乐要素的分析与理解,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不同音乐体裁和风格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为学生的欣赏奠定基础。

(二)欣赏法让学生直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比较法对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导入课程。

(二)知识讲解1、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2、讲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曲家。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大纲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英文名称: music appreciation
学时数:32 学时分:2学分
课程类别:人文社科类适用专业:高职本、中职本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课程,对于被教育者来说,该课程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广泛涉猎和各种艺术鉴赏活动的参与,以期达到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对于社会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一种国民教育,目的是使国民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时,具备起码的,而且是整体上的审美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普及教育。

通过赏析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中外经典音乐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教学中要求有相关的辅助资料,如音乐文献资料、以及视听音像资料。

要求学生欣赏作品后提交欣赏感受。

考核方式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对其他课程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渗透在各课程当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平时考评包括作业、出勤、讨论、课堂表现等综合考核。

本课程要求完成作业4-6个,并努力使作业构成一个整体,以充分涵盖社交礼仪的主要理论和环节。

期末考评中注意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的比例结构,应有必要的案例分析题。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讨开放式考核。

考评比例:平时考评50% 期末考评50%。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

大学音乐欣赏教案

能够理解不同音 乐作品的风格和 特点
能够运用音乐欣 赏技巧进行音乐 分析和评价
能够通过音乐欣 赏提高审美能力 和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 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 力
音乐欣赏技巧
学会聆听:集中注 意力,感受音乐的 旋律、节奏和和声 等要素。
了解音乐基础知识: 掌握音乐的基本元 素,如音高、音色、 音量和时值等。
注重音乐情感表达: 理解音乐所传达的 情感和意境,培养 对音乐的感受力和 审美能力。
掌握音乐分析方法: 学习如何分析音乐 的结构、形式和风 格等,提高对音乐 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评价反馈
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学生对音乐欣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应用场景:适用于各 种学科,尤其适用于 需要展示具体形象或 事物的课程。
注意事项:教具的选 择要适当,演示要与 讲解相结合,同时也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和思考能力。
实验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定义:通过实验 的方式,让学生 亲身体验音乐作 品,从而加深对 音乐的理解和感 受。
目的:通过实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音乐作品的 内涵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欣赏能 力。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 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音乐文化背景
介绍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目的 介绍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介绍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介绍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英语系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音乐综合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导课,从音乐语言、民歌、器乐、声乐等方面进行一般性介绍,目的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大量音乐课外活动,包括欣赏音乐电影、以及民歌竞赛等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本课程起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和培养高尚品德、开发智力、提高欣赏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和理解音乐语言、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初步解决学生对音乐欣赏困难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音乐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名合格公民。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一)教学内容第一章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音乐语言的内部结构第二节音乐语言的特殊性第三节怎样欣赏音乐重点: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

难点:语言。

第二章声乐艺术了解声乐艺术的发展原理及西方声乐艺术,掌握声乐作品体裁。

重点:声乐作品的表演。

难点:实践。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民歌(12学时)理解民歌的概念,了解民歌的形式,掌握民歌的体裁。

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重点:民歌的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及欣赏。

难点:欣赏。

第三章中国曲艺和戏曲第一节曲艺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及曲种欣赏第二节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及曲种欣赏重点;大鼓和弹词的特征风格、京剧的欣赏难点:曲艺和戏曲曲种的辨析第四章中外乐器介绍及器乐作品欣赏了解中外乐器,区分各种乐器音色,掌握中国乐器的色彩。

第一节中国民族乐器第二节西洋乐器第三节管弦乐欣赏及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吹奏乐器及曲目欣赏、弹奏乐器及曲目欣赏、拉奏乐器及曲目欣赏、打击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弓弦乐器、弹弦乐器、键盘乐器。

难点:实际操作、弓弦乐器。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无专业限制,参考学时:36学时)一、课程简介:《音乐赏析》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理论,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外著名音乐作品等,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

初步了解中西方音乐史及部分著名音乐家,懂得一般的音乐体裁及曲式结构,熟悉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养成欣赏古典音乐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要求: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一)、声乐作品及声乐表演常识。

声乐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鲜明,比较容易把握。

声乐作品旋律一般较强,曲名和歌词使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更为明确,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可供欣赏的声乐作品形式主要有:1、民歌。

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

欣赏民歌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历史、民俗、民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英语系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音乐综合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前导课,从音乐语言、民歌、器乐、声乐等方面进行一般性介绍,目的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大量音乐课外活动,包括欣赏音乐电影、以及民歌竞赛等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本课程起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和培养高尚品德、开发智力、提高欣赏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和理解音乐语言、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初步解决学生对音乐欣赏困难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音乐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名合格公民。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音乐语言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音乐语言的特殊性
第三节怎样欣赏音乐
重点: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

难点:语言。

第二章声乐艺术
了解声乐艺术的发展原理及西方声乐艺术,掌握声乐作品体裁。

重点:声乐作品的表演。

难点:实践。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民歌(12学时)
理解民歌的概念,了解民歌的形式,掌握民歌的体裁。

第一节中国民歌
第二节外国民歌
重点:民歌的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及欣赏。

难点:欣赏。

第三章中国曲艺和戏曲
第一节曲艺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及曲种欣赏
第二节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及曲种欣赏
重点;大鼓和弹词的特征风格、京剧的欣赏
难点:曲艺和戏曲曲种的辨析
第四章中外乐器介绍及器乐作品欣赏
了解中外乐器,区分各种乐器音色,掌握中国乐器的色彩。

第一节中国民族乐器
第二节西洋乐器
第三节管弦乐欣赏及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吹奏乐器及曲目欣赏、弹奏乐器及曲目欣赏、拉奏乐器及曲目欣赏、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弓弦乐器、弹弦乐器、键盘乐器。

难点:实际操作、弓弦乐器。

第五章中外流行音乐欣赏
第一节流行音乐概括
一、流行音乐的概况
二、流行音乐的起源
第二节流行音乐的流派及特点
一、19世纪的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二、20世纪40年代以前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三、5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第三节流行音乐对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现代通俗名曲欣赏
(二)教学体系
(一)课堂讲授:
音乐欣赏是一门抽象思维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对音乐语言要进行必要的讲授
、分析和示范。

因此,要求学生注意文学语言、美术语言的运用,通过形象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加强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音响设备和投影设备,必要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中的术语用原文标注。

再者,当今的音乐发展速度很快,需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注视当今音乐新动向,达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自学安排:自学部分占全部内容的30%,包括民歌、西方音乐史、音乐基础乐理、民族乐器。

(四)作业形式:阅读书籍和欣赏曲目。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安排
序号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的
1欣赏音乐
名片
10、16周
音乐剧《猫》的欣赏
刘欢2004演唱会欣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
认识和理解,提高审
美能力。

2民歌知识
与演唱比

第5周
组织教学班级民歌比

加强学生对本民族
音乐的热爱。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每周2学时,分为18个教学周,共计36学时。

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并配合学生讨论。

详细分配见下表:
第二节声乐作品的体裁
第三节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
第一节中国民歌
第二节外国民歌
第五章中外乐器介绍及
器乐作品欣赏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项。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参加活动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占总成绩的30%。

期末成绩即期末考试的成绩,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为《大学生音乐知识与欣赏》(清华大学出版社艺术教研室主编)
教学参考书为以下书目:
《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建欣主编《大学音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江柏安主编《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人民音乐出版社金兆钧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