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中专)

一两年制4学期(理论加实践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教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第一学期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学时安排124学时

适用专业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街舞)

Ⅲ、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训练

1、理解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学会弦子组合1—2个,踢踏组合1—2个。

2学习基本步法、手位,进行组合训练3—4个。

四、现代舞的训练

(1)解放身体训练

(2)综合组合训练

(3)活动组合

(4)蹲训练

(5)擦地

第二学期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舞蹈的基本内容。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的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学时安排:124学时

Ⅲ、教学内容:

1、把握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大跳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和即兴表演训练

4、民族民间舞的训练

①俄罗斯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常用手位、脚位、基本舞步、平步、弹簧步、马步、小跑步、吸跳步、长跑步、踏步、进退马步、摇篮马步、滑紧马步。

②基本动作:提、压腕、手位1—8位训练。肩:硬肩、柔肩、耸肩、笑肩、碎抖肩、圆肩、颤肩、骑马手臂动作:勒马、扬鞭、加鞭、挥鞭。

③组合训练2—3个。

5、现代舞的训练

(1)地面训练

(2)滚地组合练习

(3)斜线流动练习

(4)步伐流动

(5)腰组合

第三学期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舞蹈训练方法,学会民族民间舞和舞蹈表演,能注意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具有一定的舞蹈智能及舞蹈鉴赏力。

Ⅱ、学时安排:124学时

Ⅲ、教学内容:

1、汉族民间舞

①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②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③动律训练,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体花、碎浇花。

④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踢毽步、十字步。

⑤组合训练2—3个。

2、维吾尔族民间舞

①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2019尔雅舞蹈鉴赏期末答案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不属于舞台民间舞种类的是()。
1.0 分
?
A、
直接从民间来,稍加整理的舞蹈
?
B、
几个民间舞集中起来编成一个新型舞蹈
?
C、
根据民间音乐、文学、绘画等材料创作而来的舞蹈
?
D、
根据舞蹈家对民间生活的想象创作而来的舞蹈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与现代舞反传统的态度不同,当代舞最大的特点是()。
0.0 分
?
A、
对传统舞蹈的继承
?
B、
对现代舞的创新
?
C、
1页

.
对各种舞种的融合
?
D、
对传统舞蹈的尊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
从佛教道义上讲,舞蹈《千手观音》的缺陷在于()。
1.0 分
?
A、
观音坐莲花台
?
B、
观音下莲花台
?
C、
音乐不符合
?
D、
动作表现力不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印度古典舞的是()。
1.0 分
?
婆罗多
A、
2页

.
?
奥迪西
B、
?
C、
卡塔卡利
?
泰米尔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舞蹈欣赏路径中“细读身体”的是()。
1.0 分
?
姿势
A、
?
表情
B、
?
服饰
C、
?
动作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最重要的舞蹈调度是()。
3页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 概 论》 36 学时 、2 学分 舞蹈学( 舞蹈 教育 )专 业 第 2 学年 上学 期 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 门课 程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程 ,是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本科 生必 须学 习的 必修 课程。 2006 版培 养方 案,将舞 蹈学( 舞蹈 教育 )专业 的本 科生 专业 规格 设定为 ,要系统 地掌 握民族 舞蹈 教育 专业 所必备 的基 本技 能、技巧 和基 础理论 知识 ,因 此,将 此门 课程 设为 专业 基础理 论必 修课 程。通过 本门 课程的 学习 ,使 同学 们掌握 舞蹈 文化的基 本知识 ,认 识舞 蹈文 化的 基本 原理,掌 握舞 蹈文 化的 基础 理论,使同 学们 对舞 蹈文 化有 较为 系统 、深 入的认 识,以企 提高 同学们 的专 业基 础理 论修养 。为 进一 步学 习中 外舞 蹈历史 以及 与舞 蹈专 业相关 的边 缘学 科,如舞蹈 教育 学、 舞蹈 心理 学、 舞蹈人 类学 等奠 定专 业理论 基础 ; 2、作 为一 门学 科的 基础 理论 ,首 先, 呈现在 我们 面前 的是 诸多概 念,这些 概念 是建 构理论 的基 础,也是 我们认 识、掌握 理论 的前提 ,所 以,应 讲清 概念。其 次,重 点要 分析、讲 解基 本原 理,即 舞蹈 发生、发 展的 原理 ,舞 蹈分 类的原 理, 并概 括舞 蹈文化 乃至 于种 类舞 蹈的特 点。 为此,前三 章将 舞蹈 文化 作为 研究 对象,以下 章节 将种 类舞 蹈 作为 研究 对象,使我 们的 分析 、讲解 形成 整体 或一 般性 研究 与个 别或 独 特性 研究 相结 合,以使 同学 们对舞 蹈文 化的 一般 及对舞 蹈种 类的 个性 有 较为 深入 的认 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 门课 程的 重点 是讲 解、 分析 舞蹈 文化的 一般 性知 识和 基本原 理,且 对种 类舞 蹈的 发生、发展、形态 特征、文 化功 能、文 化内涵 做深 入、 细致 的分 析; 2、本 门课 程虽 然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然课 程内 容蕴 涵一定 的其 他学 科的 知识 , 如艺 术学 、历 史学 、 文化 学、 宗教 学、 心理学 等, 就学 理而 言,如有 这些方 面的 基本 知识 ,学习 将得 心应 手。但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的 学生 ,年 龄尚小 ,且其他 学科 的知识 较弱 ,故教师 讲解或 学生 理解 均有 一定 的难 度 。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 学内 容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 三、学时学分 四、开课对象 五、开课学期 六、课程类型

2016年舞蹈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三人舞的舞蹈形式主要是为了展现()。?A、和谐 ?B、冲突对抗 ?C、自我展示 ?D、平衡对称 我的答案:B 2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魅力飞天 ?B、闻法飞天 ?C、涅槃飞天 ?D、赞法飞天 我的答案:A 3 下列属于学院古典舞原则的是()。 ?A、尊重并承接传统 ?B、批判传统

?D、照搬传统 我的答案:A 4 下列不属于古典舞应具有的“古典风格”的是()。?A、与古代相连 ?B、至今尚存 ?C、有形式规则 ?D、能迅速走红 我的答案:D 5 中国当代舞的“软肋”在于()。 ?A、舞蹈内容不丰满 ?B、舞蹈形式单一 ?C、后期的发展规划不明确 ?D、前期的古典舞与民间舞不完善 我的答案:D 6 舞蹈《挽扇仕女》的创作具有()特点。

?B、融合性 ?C、回溯性 ?D、模仿性 我的答案:B 7 民间艺人跳的舞蹈《济公》中使用的动作模态是()。 ?A、京剧的“丑”角 ?B、京剧的“旦”角 ?C、河北地秧歌的“妞”角 ?D、河北地秧歌的“丑”角 ? 我的答案:D 8 《天鹅湖二幕》用不同的舞蹈形式来表达主人公白天鹅的内心变化,这种方法叫()。?A、环境编舞法 ?B、形式编舞法 C、交响编舞法 ?D、时间编舞法

我的答案:C 9 “业身”是指舞蹈用身体表现出对世界的()。?A、态度 ?B、感情 ?C、认识 ?D、观念 我的答案:A 10 以下属于舞蹈中服饰的作用的是()。 ?A、社会身份的表征 ?B、作品质量的保障 ?C、故事情节的推进 ?D、舞台的美观 我的答案:A 11 下列不属于舞蹈欣赏路径中“细读身体”的是()。?A、姿势 ?B、表情

舞蹈系本科班芭蕾舞基训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系本科班芭蕾舞基训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学时:本科大一第一、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共学习两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6个课时,共计216课时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地位:芭蕾舞基本功课在舞蹈专业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主要训练身体各部分肌肉能力,解放关节,使学员能自如地完成舞蹈表演的各种基本技术、技巧动作。同时培养学员的舞蹈感觉,努力使形态动作富有艺术表现力。 性质:本课程在全部舞蹈表演训练中既是基础又是主干,它与舞蹈技巧互促互补,为《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等科目的学习和训练提供必备的形体要求和扎实的技术技能,同时也是《剧目排练》和学员的舞台表演中具有长期作用的素质基础。 任务:考虑到本科生的特殊情况,学员都具有一定功底,但个别学员对芭蕾基训接触不一。首先,应采取灵活教学方案,要根据学员情况进行施教。开始应着重注意基础训练,而后加入更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动作训练。使学员在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里,达到学员了解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在掌握躯干的开、绷、直及重心感觉基础上,通过地面、把杆与中间的训练过程,锻炼学员的肌肉能力,从而尽可能的完成多种旋转和跳跃等各种技术技巧。走向舞台或从事舞蹈事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结合教学法进行古典芭蕾舞动作的训练教学,帮助不同舞种的

学生掌握如何教授芭蕾的初学者,使他们懂得脚、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基本姿势,寻找肌肉外旋、延伸的运动感觉,为古典芭蕾的基础教学打下良好的基本功。 三、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地面训练 教学内容: 1、地面勾绷脚训练 2、地面腿部外开训练 3、地面吸伸腿训练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舞蹈概论》 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四、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 五、开课学期:第2学年上学期 六、课程类型: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门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2006版培养方案,将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规格设定为,要系统地掌握民族舞蹈教育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将此门课程设为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如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等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2、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诸多概念,这些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掌握理论的前提,所以,应讲清概念。其次,重点要分析、讲解基本原理,即舞蹈发生、发展的原理,舞蹈分类的原理,并概括舞蹈文化乃至于种类舞蹈的特点。为此,前三章将舞蹈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章节将种类舞蹈作为研究对象,使我们的分析、讲解形成整体或一般性研究与个别或独特性研究相结合,以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的一般及对舞蹈种类的个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门课程的重点是讲解、分析舞蹈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和基本原理,且对种类舞蹈的发生、发展、形态特征、文化功能、文化内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2、本门课程虽然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然课程内容蕴涵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就学理而言,如有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将得心应手。但舞蹈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尚小,且其他学科的知识较弱,故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3)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 课程编号:05203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1、舞蹈起源于劳动 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 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 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 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 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 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 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 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 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 复习思考题: 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 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 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 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 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 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 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 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 3、商代的“巫舞”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 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 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周代主要成套祭祀乐舞 1、《六代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2、《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成就 3、《六小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4、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节礼乐制的衰落与民间舞的发展 1、“礼崩乐坏”的社会原因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 2、民间乐舞的兴盛 (1)、《诗经》 (2)、《九歌》 (3)、《傩舞》 (4)、孔子的乐舞教育文化观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1)、表演性舞蹈的发展 (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

舞蹈鉴赏2017考试答案

?
舞蹈鉴赏》期末考试(20)
姓名 班级:第一批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民间舞思维混乱的主要原因是()。(1.0 分)
1.0 分
?
A、
中国民间舞形式多样
?
B、
中国民间舞内容混乱
?
C、
中国民间舞术语错误
?
D、
中国民间舞缺乏专业舞者
我的答案:C
2
舞蹈《雀之灵》属于()。(1.0 分)
1.0 分
?
A、
民间舞

?
B、
古典舞
?
C、
现代舞
?
D、
当代舞
我的答案:D
3
舞蹈评论理论是一个关于()的评价系统。(1.0 分)
1.0 分
?
A、
动作细节
?
B、
形式内容
?
C、
人际意义
?
D、
种类归属
我的答案:C
4
以下属于舞蹈中服饰的作用的是()。(1.0 分)

1.0 分
?
A、
社会身份的表征
?
B、
作品质量的保障
?
C、
故事情节的推进
?
D、
舞台的美观
我的答案:A
5
下列不属于“莫伊塞耶夫式”民间舞蹈创作原则的是()。(1.0 分)
1.0 分
?
A、
对已形成的民间舞蹈做艺术方面的解释
?
B、
根据民间的传统来创造新型的舞蹈
?
C、
把许多民间舞蹈形象概括在一个舞蹈中
?
D、
将主流思想融合到民间舞蹈中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广场健身舞课程编号:1021230016 总学时:20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美操、体育舞蹈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纲是根据巢湖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及学生近年来体育课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适用于社会体育专业初选广场健身舞课程的学生。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场健身舞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一般教学规律,并能运用于教学与社会指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体育社会指导员所必备的广场健身舞教学能力、简单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具有运用广场健身舞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他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示范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广场健身舞社交、娱乐奠定基础;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欣赏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育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同时重视与国家推广的广场健身舞各种套路内容衔接,坚持科学性、健身性、时尚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2)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技术特点,了解基本动作,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3)课堂上重视实用性知识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广场健身舞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来指导大众健身、表演和比赛,做到学以致用。 (4)坚持课后实践练习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每次课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进行定期抽查。 (5)身体素质练习安排在每一次实践课中,具体练习内容不再在教学内容里单独列出。 教学重点:健身舞基本技术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016尔雅——舞蹈鉴赏课程考题与答案

舞蹈欣赏——范畴与路径 1 日喀则地区林区舞蹈最独特的代表是()。 A、同甲 B、堆谢 C、谐 D、囊玛 正确答案: A 2 “卓舞”属于()地区的特色舞蹈。 A、安多 B、日喀则 C、卫藏 D、康巴 正确答案: D 3 舞蹈的客观范畴不包括以下哪项:()。 A、生活形态的舞蹈 B、规训形态的舞蹈 C、审美形态的舞蹈 D、作品形态的舞蹈 正确答案: C 4 藏舞中表演性组合的三种形式包括卓表演性组合、弦子表演性组合和依表演性组合。正确答案:√ 5 “果谐舞”意为“圆圈舞蹈”,是康巴地区的一种群体表演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 舞蹈形态——生活、规训、作品 1 康巴藏舞的发源地是()。 A、甘孜 B、迪庆 C、玉树 D、阿坝 正确答案: C 2 规训形态舞蹈的称谓来自于()。 A、奥尔夫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形式美学 D、福柯 正确答案: D 3 云南彝族的“跳菜”舞目的在于()。 A、祭祀祖先

B、庆祝喜事 C、祈求丰收 D、反抗压迫 正确答案: B 4 生活形态舞蹈的特点之一是种类繁多、涉及面广 正确答案:√ 5 生活形态、规训形态、作品形态这三种形式的舞蹈功能不同,价值有高有低。正确答案:× 舞蹈层次——原生、次生、再生 1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场大部分是()。 A、日常生活 B、剧场 C、舞台 D、舞蹈学校 正确答案: A 2 下列属于规训形态舞蹈的功能的是()。 A、表现世俗生活 B、表现宗教信仰 C、表现不同主体构造的不同文化 D、表现内隐的主流文化意志 正确答案: D 3 以下哪项是作品形态舞蹈的特征:()。 A、形式单纯,内容简明 B、形式精致,内容模糊 C、形式重组,内容重构 D、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正确答案: C 4 规训形态的舞蹈与生活形态的舞蹈相比,其形式更加精致,但内容却更加模糊。正确答案:√ 5 生活场的舞蹈都是由职业舞蹈演员来表演的。 正确答案:× 舞蹈的历史 1 舞蹈欣赏的主要欣赏对象是()。 A、生活形态的舞蹈 B、规训形态的舞蹈 C、审美形态的舞蹈 D、作品形态的舞蹈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授课时数 《舞蹈》课程建议讲授216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 :Ⅰ、教学要求幼儿舞蹈与.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通过本章的学习, .幼儿舞蹈教育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舞蹈基础理论第一章 .1、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关系、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3 Ⅲ、教学建议:、通过舞蹈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地了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1 以在舞蹈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2、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二单元 :Ⅰ、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1 蹈的基本舞步.协调和柔美度韵律感,2、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的节奏感, Ⅱ、教学内容: 舞蹈基础训练第二章、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1 、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2 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把握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 3 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身、跳、翻、 )(4、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1 转、大跳的训练。 5、身段组合训练和即兴表演训练 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组合成组共同训练。 第三单元 Ⅰ、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舞蹈训练方法,学会民族民间舞和舞蹈表演,能注意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具有一定的舞蹈智能及舞蹈鉴赏力。

2017年舞蹈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舞蹈鉴赏》期末考试(20) 注意:每一题后面得分为1.0分则我的答案正确,得分为0.0分则我的答案错误。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舞蹈评论理论是一个关于()的评价系统。(1.0分)1.0 分A、 动作细节 B、 形式内容 C、 人际意义 D、 种类归属 我的答案:C 2下列不属于“丑学”的意义的是()。(1.0分)1.0 分 A、 补充美学的疏漏 B、 平衡美学的偏颇 C、 匡正人类在感性学方面的失误 D、

扩大艺术的审视角度 我的答案:D 3法国的前卫舞蹈是在()表演的。(1.0分)1.0 分A、 巴黎大歌剧院 B、 巴士底剧场 C、 红磨坊 D、 群众生活 我的答案:B 4古典舞的时代性是指()。(1.0分)1.0 分 A、 古典舞符合现代的审美观 B、 古典舞蕴含现代时尚元素 C、 古典舞拥有现代新潮思想观念 D、 古典舞给当下时代带了反哺 我的答案:D

5《秦王点兵》中棱角型的舞台调度是为了展现唐代武舞的()主题。(1.0分)1.0 分 A、 尚武性 B、 矛盾性 C、 和谐性 D、 攻击性 我的答案:D 6中国古典舞从()时期开始。(1.0分)1.0 分 A、 先秦 B、 秦朝 C、 唐代 D、 清代 我的答案:A 7舞蹈欣赏中()是第一位的。(1.0分)0.0 分

时间因素 B、 空间因素 C、 舞者的专业性 D、 舞台效果 我的答案:D 8观众对舞蹈有错误认知的外部原因是()。(1.0分)1.0 分A、 舞蹈加工形式 B、 舞蹈内容 C、 媒介传播 D、 环境设置 我的答案:C 9欣赏舞蹈的主观态度的终点是()。(1.0分)1.0 分 A、 舞者的敬业精神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中外舞蹈史》2015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普及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为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舞蹈艺术的发展沿革,让学生掌握史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群众文艺班的史外舞蹈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整合中外舞蹈的资源优势。它与舞蹈技能技巧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舞蹈史学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继续世界舞蹈传统文明,弘扬世界舞蹈传统文化。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中外民俗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文化的意蕴中分析舞蹈形态学。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中外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原始舞蹈史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历史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史纲,再进入现代舞的发展史,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 (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中外舞蹈作品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增强快速掌握中外舞蹈不同地域各时期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 (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学,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 四、课程进度表

《舞蹈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课程教案大纲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师范学院音乐学(群众文艺)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该专业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论体现。本学期的教案分为三个部分,一、什么是舞蹈概论、舞蹈概论的内容、学习舞蹈概论的目的与方法。二、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三、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通过教案使学生掌握舞蹈这门艺术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态势,了解舞蹈作品的实际内涵,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了解分析舞蹈,并进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表演。 其中主要知识点: 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 技能: 内容美的创造,形式美的技巧,舞蹈传播的生态、舞蹈交流的手段、舞蹈评论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图书馆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掌握艺术共性的基础上,了解舞蹈所独有的艺术特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需要学习了之前的舞蹈技能技巧课程的有兴趣于理论的同学选修。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舞蹈艺术概论》 、参考书:《舞蹈形态学》

多媒体教案 课堂讨论 影像资料观摩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 、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 、进图书馆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中国舞蹈发展史》《西方现代舞史纲》和理论书籍《武功技巧》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课内个学时,课外学时以上 、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应该完成老师要求课前资料的搜集以及课堂讨论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以及课后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 、学生参与教案评价要求。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

2018超星尔雅《舞蹈鉴赏》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75,共 1
50.0 分)
欣赏舞蹈时往往通过舞蹈的()来分析其外部语境。 (0.6 分)
0.6 分
200894275
EMBED
0
Forms.HTML:Hidden.1 EMBED
2
EMBED Forms.HTML:Hidden.1
Forms.HTML:Hidden.1
?
A、
外部表现
?
B、
内部形式
?
C、
内部对话
?
D、
外部道具 我的答案:C 2 ()不仅越出了原生舞蹈的功能性范畴,而且公开反对女乐士的过度身体修辞的奢侈行为。 (0.6 分)
0.6 分
200894275
EMBED
0
Forms.HTML:Hidden.1 EMBED
2
EMBED Forms.HTML:Hidden.1
Forms.HTML:Hidden.1

?
A、
原始舞
?
B、
古典舞
?
C、
民间舞
?
D、
现代舞 我的答案:D 3 下面哪一项是“有话世界”: () (0.6 分)
0.6 分
200894275
EMBED
0
Forms.HTML:Hidden.1 EMBED
2
EMBED Forms.HTML:Hidden.1
Forms.HTML:Hidden.1
?
A、
业身
?
B、
粗身
?
C、

《幼儿舞蹈与创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13316 《幼儿舞蹈与创编》课程教学大纲 (The Children Dance and Creation)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总学时:36实训周数:18 学分:2 制定单位:教育系执笔者:王娜审核人:薛萍编写日期:2009年9月20日 一、实验(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幼儿舞蹈与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拓展课程。本课程从幼儿舞蹈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幼儿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创编方法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技能,找到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度内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1.懂得幼儿舞蹈创编在幼儿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能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生活情趣、审美标准,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培养合格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为出发点,遵循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舞蹈教学规律,发挥学科的特点,在舞蹈创编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师德。

三、实训内容 1、实训地点:舞蹈室 2、实训内容 模拟实践课程 第一单元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 1、幼儿舞蹈创编的要求 2、幼儿舞蹈的选材 3、幼儿舞蹈创编的方法 第二单元幼儿舞蹈的记录方法 1、律动记录法 2、歌表演记录法 3、集体舞记录法 4、音乐游戏记录法 5、表演舞记录法 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图文音像和理论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观摩儿童舞蹈演出,欣赏儿童舞蹈,进行儿童舞蹈作品分析。 综合实训实践课程 第三单元幼儿各个年龄阶段舞蹈创编 1、小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2、中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3、大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第四单元幼儿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1、幼儿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2、幼儿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3、幼儿维吾尔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4、幼儿东北秧歌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教学形式:案例剖析,教师导讲,学生模拟,老师点评,再次模拟;分批次为学生创编的内容进行点评,经过修改后进行规范化排练。 3、时间安排第五学期 18周 4、实验(实习)形式及方法:包括演示、实践训练、观看录像等。 四、考核方法 实训课程结束之后将组织课程考核,考核采取学生作业展示并对其现场评议等方式。 考核项目包括幼儿舞蹈即兴、集体舞、游戏、幼儿群舞,分别对创编理论与实际创编能力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进行考核。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中外舞蹈史考研提纲 1.《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西方芭蕾史纲(舞蹈卷)》,朱立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舞蹈编导基础教材》,李承祥,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8年版; 5.《中外舞蹈精品赏析》第六卷,贾安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 课程编号:05203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本章要点: 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1、舞蹈起源于劳动 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 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 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 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 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 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 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 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 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doc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舞蹈欣赏》是音乐舞蹈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增补学生舞蹈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普及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群众文艺班开展舞蹈作品赏析,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作品的媒介,塑造学生的情感,锻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作品的风格特色,以中外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作品中分析舞蹈形态学。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舞蹈作品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和现代舞的作品,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 (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

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中外舞蹈作品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解力。 (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学,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 四、课程进度表 实践教学进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