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的全面知识简介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引起,通常由垂体腺瘤引起。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外貌,还会导致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常用术语、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及特征外貌变化•面部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前额突出、下巴前伸、唇厚、鼻子宽大和颧骨高耸等特征。
•手足增大:手指和脚趾变粗,手掌和脚掌增大,患者可能会注意到戒指或鞋子变得不合适。
•皮肤改变:皮肤变厚,尤其是手掌和脚掌,皮脂腺增大导致皮肤油腻。
系统症状•关节痛和关节炎:由于软组织和骨骼的增生,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和关节炎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脏增大(心肥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呼吸系统:由于舌头和软组织增大,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代谢紊乱: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结构引起头痛。
•视力问题:视神经交叉受压引起的视野缺损。
常用术语解释•生长激素(GH):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由肝脏分泌,受GH调控,反映GH的长期水平。
•垂体腺瘤:垂体前叶的一种良性肿瘤,常导致GH过量分泌。
•视神经交叉:位于脑底部的视神经纤维交叉点,垂体腺瘤常压迫此结构导致视力问题。
病理过程肢端肥大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GH过度分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变化。
GH的过度分泌刺激肝脏产生过量的IGF-1,这些激素共同作用,导致软组织、骨骼和器官的异常生长。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因,这种良性肿瘤通过非受控的GH分泌,引发广泛的系统性影响。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垂体腺瘤:大多数肢端肥大症病例由GH分泌型垂体腺瘤引起。
•异位GH分泌:极少数情况下,GH或GHRH由其他部位的肿瘤(如胰腺或肺)分泌。
发病机制1.GH过度分泌:垂体腺瘤不受调控地分泌大量GH。
肢端肥大症常见原因

肢端肥大症常见原因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排列和功能异常增大。
肢端肥大症的常见原因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肢端肥大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而导致甲状腺激素(T3和T4)分泌过多的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肿大引起的疾病。
二、Graves'病(Graves’Disease)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肢端肥大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Graves'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误识别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激活这些受体进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也是肢端肥大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甲状腺腺瘤是指甲状腺组织中的细胞异常增生和肿瘤形成,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状腺腺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甲状腺腺瘤,在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引起肢端肥大症。
四、TSH受体敏感性疾病TSH受体敏感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是导致肢端肥大症的原因之一。
该疾病是由于TSH受体突变引起的,突变的受体对TSH过于敏感,导致甲状腺过度活跃,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肢端肥大症。
五、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甲状腺肿瘤中的一种,也是导致肢端肥大症的潜在原因之一。
甲状腺癌的发生和甲状腺组织中的细胞异常增生和恶变有关,当癌细胞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时,可能引发肢端肥大症。
总结起来,肢端肥大症的常见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甲状腺腺瘤、TSH受体敏感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癌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和甲状腺的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以预防和控制肢端肥大症的发生。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肢大患者常常表现为手足肥大、面容改变、皮肤粗厚等外貌特征,同时伴随头痛、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肢大患者还可能伴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以及垂体肿瘤压迫症状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
这些临床表现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三、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肢大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垂体腺瘤所致的肢大患者。
手术切除可以有效地降低GH水平,减轻或消除肢大症状,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与术前GH水平、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等因素有关,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肢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手术不能或不宜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激素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监测,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肢大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手术不能或不宜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降低GH水平,减轻或消除肢大症状,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放射治疗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随访和预后肢大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定期检查GH水平、影像学检查和相关临床表现等。
肢大的预后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提供了全面、规范化的肢大诊断和治疗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生对肢大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同时改善肢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肢体肥大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外貌的疾病,其表现为面容丑陋、鼻大唇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
随着病程的延长,还会出现头形变长、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和反咬合、枕骨粗隆增大后突、前额和头皮多皱褶、桶状胸和驼背等症状。
肢端肥大症治愈标准

肢端肥大症治愈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也被称为垂体腺瘤。
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手、脚或者下巴)异常肥大,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患有肢端肥大症的患者来说,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治愈标准更是他们渴望的目标。
在此,我们将详细介绍肢端肥大症治愈标准的相关内容。
了解肢端肥大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般来说,患有肢端肥大症的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肥大症症状,比如手指、脚趾或下巴异常肥大。
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比如头痛、视力模糊、乳腺增生等。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医生会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激素水平来确认肢端肥大症的诊断。
治疗肢端肥大症的标准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肢端肥大症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或破坏垂体腺瘤来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手术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有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的药物主要包括生长抑素类药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垂体腺瘤的生长和分泌,从而减轻患者的肢端肥大症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
在治疗肢端肥大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比如减少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适量锻炼等,有助于减轻肢端肥大症症状,促进康复。
在治疗肢端肥大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标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愈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名词解释

肢端肥大症名词解释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由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体现在骨骼、软组织、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组织等方面,常常出现肢端、面部及内脏器官肥大、生长异常和代谢失调等症状。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男女发病率约为1:1,中年人患病率较高。
生长激素瘤是肢端肥大症最常见的病因,占病例的95%以上。
病理生理学方面,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显著增高,导致糖代谢障碍、蛋白分解代谢异常、骨组织代谢失衡等。
高水平的生长激素不仅使Larazon(垂体细胞)增大增生、造成细胞增殖,也可以促进其他器官的增生,如甲状腺、甲肝、胰腺、肺等,从而引起第二代荷尔蒙的分泌不足及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
病状和诊断指标: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肢端部位肥大:肢端骨增大主要表现为手足、颏及下巴肥大,瞳间距离增宽。
面部特征: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颜面特征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宽大的嘴唇、脸部较大、颜面骨过长等。
内分泌系统异常:生长激素的过度分泌会导致糖代谢紊乱,使得患者出现高血糖、糖耐量降低、胰岛素阻力等现象。
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导致生殖器官的功能异常。
其他症状:肢端肥大症患者还可能伴随有其他的症状,如体形变化、心血管、神经和皮肤方面的症状等。
在临床上,肢端肥大症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诊断:1. IGFBP-3(生长工具素结合蛋白3):肢端肥大症患者IGFBP-3水平较低。
2.糖化血红蛋白: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因为生长激素可以影响糖代谢。
3.激发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这是肢端肥大症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测试患者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
4.脑MRI: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颅内肿瘤的存在也是一种可能的病因,因此可以通过MRI检查来发现颅内病变。
治疗方法:不同病情的肢端肥大症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溴隆亚胺、奥瑞利安等药物。
肢端肥大症的名词解释_分类_病因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肢端肥大症的名词解释_分类_病因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肢端肥大症的名词解释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所致的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生长激素过多主要引起骨骼、软组织和内脏过渡增长,在青春期少年表现为巨人症(gigantism),在成年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可出现颅骨增厚、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下颌突出、牙齿稀疏和咬合不良、手脚粗大、驼背、皮肤粗糙、毛发增多、色素沉着、鼻唇和舌肥大、声带肥厚和音调低粗等表现。
生长激素异位分泌较罕见,过多的GHRH促使垂体GH细胞增生常见于癌性肿瘤,罕见于下丘脑错构瘤、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肢端肥大症的分类1.非GHRH依赖型占绝大多数,升高的GH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GHRH释放;95%以上为垂体GH腺瘤,极少数为异位GH肿瘤分泌(肺癌和胰腺癌等)。
2.GHRH依赖型主要由于下丘脑原位肿瘤或其他内脏的肿瘤异位产生GHRH,刺激垂体前叶增生并分泌过多的GH。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儿童时期与青春期患病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骨骺闭合延迟、长骨生长加速而发生巨人症;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则形成肢端肥大症;少数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后继续发展形成巨人症。
垂体前叶分泌GH受下丘脑产生的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下丘脑、胰腺等组织产生的生长抑素控制。
GH进入循环后可刺激肝脏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介素),引起指端肥大、骨关节增生、心肌肥厚、内脏肥大增生、胰岛素抵抗、结肠息肉和肿瘤发生等。
多激素分泌性GH腺瘤可同时分泌PRL(催乳素)、TSH(促甲状腺素)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GH腺瘤可伴随McCune-Albright综合征(多发性骨纤维不良、皮肤咖啡斑和性早熟等),也可伴随MEN-1(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Carney综合征(皮肤和心脏黏液瘤、Cushing综合征和GH腺瘤)。
肢端肥大症 课件

肢端肥大症什么是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种潜在的慢性疾病,由脑下垂体产生过多的生长激素(GH)而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和面部的异常肥大,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身体变化。
肢端肥大症的发病率非常低,每年约有3-4例新发病例/百万人。
它通常在中年时期开始,因为肢端肥大症的症状起初较为缓慢,很多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患有该病症。
肢端肥大症的症状肢端肥大症的主要症状包括:1.手部和脚部的肿胀和肥大2.额头和下巴的突出3.声音低沉4.育有的牙齿之间的空隙扩大5.皮肤增厚和油脂分泌增多6.关节疼痛和肌肉无力7.头痛和视力模糊8.月经不规律和性欲下降(在女性患者中会有这些问题)9.长骨的增长和关节的变形肢端肥大症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只有轻微的症状,而其他患者则可能有严重的并发症。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腺瘤(肿瘤)的形成导致的。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仍然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些垂体腺瘤会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GH)。
生长激素是一种对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激素。
正常情况下,垂体会根据身体的需求来分泌适量的生长激素。
但是,垂体腺瘤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生长激素过多地分泌。
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和治疗诊断肢端肥大症通常需要进行多个步骤。
首先,医生会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然后,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测试,以检测生长激素和其他相关激素的水平。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评估垂体腺瘤的大小和位置。
一旦确诊为肢端肥大症,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生长激素水平,并减小垂体腺瘤的大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鼻腔进行微创手术,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失败的患者或无法手术的患者。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减轻症状。
肢端肥大症的健康宣教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面部、 手部、脚部等部位
1 出现肥大,皮肤粗 糙,毛发增多,关 节疼痛等
诊断方法:X光片、
2 CT、MRI等影像 学检查,血液检查, 内分泌功能检查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 床表现、影像学检
3 查和内分泌功能检 查结果,综合判断 是否为肢端肥大症
吸、冥想、瑜伽等,以缓解紧张和
焦虑情绪
04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如
阅读、绘画、音乐等,以转移注意
05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寻求
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
力,减轻心理压力
助,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
困扰
社会支持系统
01
家庭支持:家庭 成员的理解、关
心和帮助
02
朋友支持:朋友 之间的陪伴、倾
抗肿瘤药物:如 索拉非尼、舒尼 替尼等,可抑制 生长激素分泌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减轻症状,改 善生活质量
手术方法:包括手术切除、 内镜手术、放射治疗等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 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 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调整:减少高 热量、高糖、高脂 食物摄入,增加蔬 菜、水果等富含纤
肢端肥大症的心理调适
心理压力来源
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 社会歧视和压力 家庭和职业压力
对疾病进展的担忧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心理调适方法
01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担忧
02
建立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
医生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2010-12-2
肢端肥大症
Case 6 内分泌系统
肢端肥大症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概述
▪肢端肥大症是脑下垂体因增生或肿瘤而
引起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皮肤及骨 骼异常增生性疾病。
▪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在骨骺闭合之
前引起巨人症,而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 肢端肥大症,同一患者可兼有巨人-肢端 肥大症。
▪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多汗、紧张。女性患者由
于外貌男性化而精神抑郁,性格改变。
▪运动耐力减低,轻度近端肌萎缩无力。 ▪患者即使不并发糖尿病也可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变,导致肢体远端肌肉萎缩及明显肌无力。
GH分泌过多
6.生殖系统
▪患者可伴有催乳素分泌过多,女性月经紊乱、闭经
、溢乳、不孕。
▪男性早期生殖器肥大,性欲可增强,后逐渐减退,
发病机制
▪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过多或生长激
素释放抑制激素不足,使垂体生长激素细胞 受到持久的刺激形成肿瘤所致。
▪异源性GHRH分泌综合征见于胰腺、肺、肾
上腺、乳腺、卵巢和神经节等垂体外肿瘤大 多能分泌GHRH,可导致肢端肥大症。(本 征罕见)
临床表现
▪起病较缓,青、中年男性多见,病
程较长,可达30余年。
者可出现声音低沉、鼻阻、嗅觉减退,常伴有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胸腔胸骨突出,肋骨延长,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椎
体增大,有明显后弯及轻侧弯畸形。骨盆增宽。四肢 长骨变粗,手足增大、手指及足趾增粗、平足。患者 鞋帽手套尺寸不断增大。
▪汗腺肥大,患者常多汗。毛囊扩大女性可有多毛。
GH分泌过多
2.糖代谢紊乱
▪GH分泌过多可拮抗胰岛素作用,使组织对胰岛素
敏感性下降,导致糖代谢紊乱。35%-50%合并糖耐 量减退(IGT),9%-23%合并继发性糖尿病。 3.心血管系统
▪患者主要死因之一。 ▪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30%-63%,但一般较轻 ▪38%-70%患者有心脏肥大,心肌重量增加,心室肥
厚,可发展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鉴别诊断
1. 类肢端肥大症:体质性或家族性,本病从幼婴时开
始,有面貌改变,体型高大类似肢端肥大症,但程度 较轻,蝶鞍不扩大血中GH水平正常。
2. 手足皮肤骨膜肥厚症:以手足、颈、脸皮肤肥厚
而多皱纹为特征,脸部多皮脂溢出、多汗,胫骨与桡 骨等远端骨膜增厚引起踝、腕关节部显著肥大症,但 无内分泌-代谢紊乱,血中GH水平正常。蝶鞍不扩大 ,颅骨等骨骼变化不显著为重要鉴别依据。
▪由于GH对糖代谢及质代谢的影响,本病患者过早
有动脉粥样硬化,病期10年以上患者可发生心肌 梗死或心律失常。
GH分泌过多
4.呼吸系统
▪肢端肥大症患者肺部疾病发生率高。 ▪肺功能异常、肺活量降低,可有上呼吸道和小气道
狭窄,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喘鸣和呼吸困难,可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精神神经肌肉系统
▪ 典型病例凭症状与体征即能诊断,但发病
早期不典型时,临床表现不突出,需要生 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才能明确诊断。
1. 典型面貌,肢端肥大等全身征象。 2. X线摄片:多数蝶鞍显著扩大,鞍底呈双
重轮廓。蝶鞍区CT及MRI:可有效检出垂 体异常。
诊断
口服75g葡萄糖,分别于服前30,、 服后30、60、90、和120分钟采 血测GH浓度。正常人服后90分钟 分泌被抑制至<5ng/ml 。
病因
▪引起垂体GH分泌增多的病变可位于下丘
脑、垂体、甚至颅外。
▪多为腺脑垂体GH细胞增生或腺瘤。 ▪本病有明显遗传倾向。
发病机制
▪垂体GH腺瘤形成的机制不明。
▪很多证据证明腺瘤为单克隆来源。约40%的
GH瘤与体细胞的G蛋白(Gs)异常有关,最 常见的为Gs蛋白的Arg201和Glu227位点突变 ,而使腺苷酸环化酶处于持续性兴奋状态, 继之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通过 cAMP 使 蛋白磷酸化及细胞生长和分化,导致生长激 素分泌瘤的发生。
▪GH分泌过多 ▪垂体瘤对蝶鞍周围组织压迫
GH分泌过多
1.特殊外貌——GH对骨、皮肤、软组织的促生长作用
▪特殊面容:眼眶上嵴、颧骨、下颌骨增大而致眉弓外
突,下颌突出,牙齿分开,咬合错位,枕部外隆凸出 。头皮过度生长而下垂呈回状深褶,眼睑肥厚,鼻增 大变宽,唇厚舌肥。
▪由于扁桃体、悬雍垂、软腭增厚及鼻软组织增生,患
发展成阳痿。
7.其它
▪患者可有1,25-(OH)2-D3(维生素D活性形式)水平增
高,肠道吸收钙增加,高尿钙、尿结石增加。
▪若有高钙血症应考虑伴甲亢(多发内分泌腺瘤病)。
压迫症状
▪垂体腺瘤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被
侵蚀、邻近组织受压、颅压增高
▪可引起头视等。
诊断
3.内分泌及生化检查
①血清GH:——一般>20ng/ml.(正常< 5ng/ml) ②口服葡萄糖抑制试验——金标准。 ——血浆GH不被抑制到5ng/ml以下。 ③多巴胺抑制试验:多巴胺可通过下丘脑间接促进GH分泌 ——患者血浆GH可被抑制,而正常人反见升高。 ④精氨酸抑制试验:Arg可通过抑制生长抑素使GH分泌增加 ——肢端肥大症活动期可表现为抑制反应。 ⑤TRH兴奋试验:正常人对静注TRH200-500ug无GH分泌反应 ——肢端肥大症患者多有反应,对轻型有诊断价值 ⑥脑脊液GH测定 ——脑脊液中GH>2.6ng/ml者,表示垂体瘤已向鞍上扩展 ⑦血IGF-1: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也称生长介素C ——明显升高对诊断也有帮助(正常值为75~200ng/ml)
3. 畸形骨炎:可表现有脊柱弯曲、颅骨增大、长骨增
厚等,但软组织不增生,面部极少受影响,没有肢端 肥大表现。
治疗
▪ 手术治疗。
——首选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垂体微腺瘤
▪ 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
▪ 药物治疗。
——多巴胺能激动剂(溴隐亭)和生长抑素 类制剂,均可抑制GH释放,但对腺瘤细胞 本身无破坏作用,需长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