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合集下载

28《海的女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8《海的女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泡沫、暖和、巫婆、版本”等1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泡沫、暖和、巫婆、丹麦”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会本课多音字“便、差、却”的用法。

(2)学会本课“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内容,体会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美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这篇课文描绘了小人鱼美丽、善良、勇敢的形象,展现了她为了追求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等方面仍需引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会“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2.难点:(1)理解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的决定。

(2)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

(2)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人鱼会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寻找答案。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

4.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她的善良和勇敢。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词、难句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中的寓意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与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大海的成语或故事。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海的女儿》。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词。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到位。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化为泡沫?她这样做值得吗?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小人鱼的善良和勇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7《海的女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7《海的女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一、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一个鱼儿的故事展开,通过描述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助和友爱来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文情节简单,语言生动,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认识生词:海草、水母、粉红、珊瑚。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他人、互助友爱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掌握关键情节。

2.词语理解和解释。

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体验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主题,并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然后集体朗读,师生一起分析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中涉及到的友爱和互助的情节,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次课文内容,考查学生对于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生词学习将本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生词的意思。

3.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本文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

2. 构思作文让学生以《海的女儿》为题目,展开想象,构思自己的小故事,并进行书写。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海的女儿》这篇课文时,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关爱自然,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化为泡沫的感人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还蕴含了真善美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大意。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文章情感方面尚有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神话传说类的故事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心理,体会文章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生命的勇敢和善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文章情感;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欣赏;3.相关资料:收集与小人鱼故事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大海的认识。

然后引入课文,询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海有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故事?”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127~130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

3.感受小人鱼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小人鱼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主题今天,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1)课文内容: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第一部分(1~5):小人鱼跟随王子见到了美丽的公主。

第二部分(6~10):小人鱼见证王子与公主的婚礼。

第三部分(11~12):姐姐们给小人鱼送来能使她活下去的匕首。

第四部分(13):小人鱼不愿伤害王子,最终化为海上的泡沫。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最后她成功了吗?(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她勇敢、善良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3)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27.海的女儿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27.海的女儿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动画片段)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

“旗帜”中“帜”的读音。

“睫毛”中“睫”的写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港口皇家睫毛喜讯挽手神圣仪式旗帜垫子永恒舵手晨曦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

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

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

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

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的女儿》这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其转变;3.掌握部分生僻词汇的意思和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2.掌握生僻词汇的使用。

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运用生僻词汇进行语境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故事内容、生词解析等;2.教学素材:包括图画、实物、PPT等;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等;4.教学评价工具:课后小测、作品集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讲述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情境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3.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3. 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意思;2.学生进行生词造句练习。

4. 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讲解问题,互相解答;2.展示不同小组的答案。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下节课的期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整体运用了寓言故事《海的女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生词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生词的运用和拓展。

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节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加强对生词的学习和运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8.海的女儿 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8.海的女儿 教案与反思

28* 海的女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
教学过程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

(课件出示简介)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②形近字识记示例:港(港口)讯(喜讯)挽(挽手)睫(睫毛)巷(小巷)汛(防汛)换(交换)捷(快捷)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示例:又+土=圣;巾+只=帜;忄+亘=恒。

(4)男女生比赛读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能读正确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的能力,在自读、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

板块三自主阅读,加深体会1.关注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师指名读文前提示。

(2)师引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赶快拿起你的课本,尽情地朗读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在关键的语句旁写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课文中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在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呢?现在就拿起你的课本,大声地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喜欢的情节吧!(2)生自由交流。

师重点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感受小人鱼的复杂心理。

①读一读,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a.师指名读,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哪个词最能表现小人鱼的伤心?(预设:心在破碎)b.师配乐讲述: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人,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她的鱼尾变成了人腿,承受着肉体之痛;然而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

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位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丽的公主。

②读一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a.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生体会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b.师生合作朗读。

师:在太阳出来前,小人鱼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恢复人鱼的原形,再活三百年;要么自己死,变成海中的泡沫。

下决心前,她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生1: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师:这可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呀!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生2: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师:这是会给她带来幸福的王子呀!然而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

于是——生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

师:这是小人鱼的内心在激烈斗争着,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释放。

最后,善良和纯真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生齐读最后三句话。

师总述: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如果王子不流血,自己就会死去。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是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4.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质。

(1)师引导: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获得幸福,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从这个故事的结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原著结尾)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4)师小结: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人都能像小人鱼一样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即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

于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朗读”和“感悟”是语文课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动。

“读”能够促“悟”,“悟”能够促“读”。

师生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表达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重点凸显,让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板块四总结拓展,延伸阅读1.课堂小结。

(1)师引导: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2)生齐读课题:海的女儿。

2.拓展延伸,引导阅读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2)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他的文字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

(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3)师总结: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冲动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找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

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板书:记忆故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安徒生的评价与推荐相关童话故事,是为了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

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