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课件汇总.
合集下载
耕地保护政策PPT课件

一项基本国策”。
❖ 1986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计 划和建设用地审批,提出建设占用耕地的要承担开 发土地的义务。
❖ 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1998~2003年 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
5
(一)1978~1985年 保护意识觉醒期
❖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垦荒地,促使耕地 面积逐年增加。
❖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分珍惜每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要求基本 建设和农村建房不能乱占滥用耕地。
❖ 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滥占耕地建房看作当时 农村中必须刹住的两股歪风之一。
❖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 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 (三)蔬菜生产基地; ❖ (四)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
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对基本农田保 护制度作了规定。
16
耕地占用税
❖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征税目 的在于限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发展 农业专项资金,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协调发 展。
❖ 2、土地管理局(1986年2月)→国土资源部 (1998年4月)→垂直领导(2004年)
❖ 3、保护政策→最严格的保护政策(2003年10月)
❖ 4、提高耕地占用税(1987年→ 2007年)
❖ 5、占补(量)平衡(1999年)→占补(质)平衡 (2006年)
❖ 6、基本农田(1994年)→永久基本农田(2008
❖ 1986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计 划和建设用地审批,提出建设占用耕地的要承担开 发土地的义务。
❖ 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1998~2003年 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
5
(一)1978~1985年 保护意识觉醒期
❖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垦荒地,促使耕地 面积逐年增加。
❖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分珍惜每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要求基本 建设和农村建房不能乱占滥用耕地。
❖ 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滥占耕地建房看作当时 农村中必须刹住的两股歪风之一。
❖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 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 (三)蔬菜生产基地; ❖ (四)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
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对基本农田保 护制度作了规定。
16
耕地占用税
❖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征税目 的在于限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发展 农业专项资金,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协调发 展。
❖ 2、土地管理局(1986年2月)→国土资源部 (1998年4月)→垂直领导(2004年)
❖ 3、保护政策→最严格的保护政策(2003年10月)
❖ 4、提高耕地占用税(1987年→ 2007年)
❖ 5、占补(量)平衡(1999年)→占补(质)平衡 (2006年)
❖ 6、基本农田(1994年)→永久基本农田(2008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培训PPT

LOGO HERE
+
PART -03-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效做法。 • 六是制定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LOGO HERE
+
-坚持走粮食安全战略加强耕地保护-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2 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关键举措
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必须要有几个关键实招。
3.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占补平衡中耕地数量和质量补充不到位,根子是制度漏洞。要将 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 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把上年净增加的耕地数 量作为下年度批准占用耕地的前提。不能占1亩良田补1亩劣地、 占1亩整田补1亩散地。要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强化刚性 约束,完善后续管护、再评价等机制。
主讲:某某某
时间:202X.X
LOGO HERE
+
-坚持走粮食安全战略加强耕地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浅谈我国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PPT课件

➢3、耕地保护是一项法律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 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实施耕地保护行 为。对破坏耕地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刑事等法 律责任。
➢4、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的重要措施。
➢5、耕地保护既包括数量(面积)、质量的保护,也包 括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点 并在法律上明确实施特殊保护。
第22页/共37页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 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
第23页/共37页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基本农田保护规 划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在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时,应将基本农田保护 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 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 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 和质量要求。
第13页/共37页
5、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 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 保护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 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 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第14页/共37页
6、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土地管理法》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权限范围作出 了明确规定。
第7页/共37页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党中央、国 务院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 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不单纯是个数字问题,还是一个重 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 础性、关键性工作。
第30页/共37页
(8)基本农田地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
➢4、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的重要措施。
➢5、耕地保护既包括数量(面积)、质量的保护,也包 括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点 并在法律上明确实施特殊保护。
第22页/共37页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 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
第23页/共37页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基本农田保护规 划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在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时,应将基本农田保护 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 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 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 和质量要求。
第13页/共37页
5、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 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 保护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 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 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第14页/共37页
6、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土地管理法》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权限范围作出 了明确规定。
第7页/共37页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党中央、国 务院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 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不单纯是个数字问题,还是一个重 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 础性、关键性工作。
第30页/共37页
(8)基本农田地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
第七章 耕地保护

2、划区定界: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 并落实到具体地块。
3、设立标志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县 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
4、建立档案:将划定农田保护区的资料收 集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5、验收确认: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确认,或由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同时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 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三)考核办法:自查、抽查、核查
1、自查:省级政府每年组织自查,并向国务 院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
2、抽查: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统计局等 部门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护责任 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作出预警分析,并向国 务院报告。
划进行未利用地的开发。 (2)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前提。 (3)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为农
用地
二、农用地整理管理
1、农用地整理的概念 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采取行政、经济、 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 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 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以提高耕 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用生 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一节 耕地保护措施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
用。
二、耕地保护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
3、设立标志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县 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
4、建立档案:将划定农田保护区的资料收 集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5、验收确认:划区定界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确认,或由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同时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 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三)考核办法:自查、抽查、核查
1、自查:省级政府每年组织自查,并向国务 院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
2、抽查: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统计局等 部门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护责任 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作出预警分析,并向国 务院报告。
划进行未利用地的开发。 (2)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前提。 (3)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为农
用地
二、农用地整理管理
1、农用地整理的概念 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采取行政、经济、 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 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 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以提高耕 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用生 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一节 耕地保护措施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
用。
二、耕地保护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
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件(26张PPT)

①土壤固有肥力状况(厚度、质地、有机质含量等); ②水热配比条件
③地形条件(山区or平原) ④周边环境条件(污染)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四)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经过长期
的土地开发,剩余部分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课堂阅读P.3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提取重要信息:①空间分布不均衡;
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
课堂阅读P.29:土壤污染 占优补差,补不抵占 ①优质耕地流失问题 ②劣质耕地增加问题 ③耕地总体质量下降问题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三)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占80%以上。 南方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
(2)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耕地资源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农业技术、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二)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2015年,我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质量总体偏低。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
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课堂活动P.30: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差异 1(2)我国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匹配,有哪些不利影响?
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粮食自给率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 北方: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发展。
课堂活动P.30: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差异
1、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耕地资源与 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耕地: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并 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③地形条件(山区or平原) ④周边环境条件(污染)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四)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经过长期
的土地开发,剩余部分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课堂阅读P.3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提取重要信息:①空间分布不均衡;
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
课堂阅读P.29:土壤污染 占优补差,补不抵占 ①优质耕地流失问题 ②劣质耕地增加问题 ③耕地总体质量下降问题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三)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占80%以上。 南方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
(2)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耕地资源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农业技术、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二)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2015年,我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质量总体偏低。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
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课堂活动P.30: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差异 1(2)我国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匹配,有哪些不利影响?
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粮食自给率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 北方: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发展。
课堂活动P.30: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差异
1、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耕地资源与 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耕地: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并 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土地资源整治与基本农田保护PPT课件

21
➢ 保护措施:
设 置 保 护 机 构
价耕 制地 度环
境 监 测 和
评
事 故 查 处 制 度
报 告 和 检 查 制 度
.
22
土地开发
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 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 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作用的过程。 土地开发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土地利 用范围的扩大,二是土地利用深度的开 发。
第10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 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特征如下: 1. 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 开放的动态系统;
.
1
3. 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 4. 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生态平衡: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
.
23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概念和意义
❖1 概念:
土地整理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 理。
依据
在
一 定
手段
区
域 目的
内
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
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
调整改造综合整治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改善生态环境
.
24
❖2 意义:
• 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
择;
• 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
依法审查
批准
公告
❖ 4 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准许实施
调查和测量
确定权属
工程建设
确认成果
登记发证
.
土地评估
31
❖ 5 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地籍归档
书写报告
➢ 保护措施:
设 置 保 护 机 构
价耕 制地 度环
境 监 测 和
评
事 故 查 处 制 度
报 告 和 检 查 制 度
.
22
土地开发
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 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 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作用的过程。 土地开发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土地利 用范围的扩大,二是土地利用深度的开 发。
第10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 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特征如下: 1. 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 开放的动态系统;
.
1
3. 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 4. 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生态平衡: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
.
23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概念和意义
❖1 概念:
土地整理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 理。
依据
在
一 定
手段
区
域 目的
内
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
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
调整改造综合整治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改善生态环境
.
24
❖2 意义:
• 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
择;
• 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
依法审查
批准
公告
❖ 4 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准许实施
调查和测量
确定权属
工程建设
确认成果
登记发证
.
土地评估
31
❖ 5 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地籍归档
书写报告
第六章-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 PPT课件

(3)组织单位:县、乡级人民政府
26
4、农用地整理的管理
➢ 一是要管好农用地整理的规划、计划 ➢ 二是要管好农用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 三是要管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 四是要管好项目的审查报批工作 ➢ 五是要管好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 六是管好项目的验收 ➢ 七是要管好整理土地的权属
27
三、土地复垦管理
1.农用地整理的概念 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采取 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 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 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 环境的行为。
24
2、农用地整理的内容
土地整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土 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与非农用地整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一 般集中在农用地整理上。
14
➢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区统一征地后供地的,承担造地义务的为市、县 人民政府,造地的费用可以打入建设用地的成本,但责任必须由县 、市人民政府承担
➢ 二是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 设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验收
➢ 三是村庄、集镇建设占用耕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验 收
附图:标明补充耕地位置、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 10000。若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在同一图幅内表达的,则只 要在《农用地转用方案》的附图中表明补充耕地位置、范围即可 ,不必再附图。
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附补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 建设占地单位自选完成 附图必须是已经完成的补充耕地图及验收报告 → 用地单位委托选址或自选负责开垦,但未开工或未完工 ①土地开发、
26
4、农用地整理的管理
➢ 一是要管好农用地整理的规划、计划 ➢ 二是要管好农用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 三是要管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 四是要管好项目的审查报批工作 ➢ 五是要管好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 六是管好项目的验收 ➢ 七是要管好整理土地的权属
27
三、土地复垦管理
1.农用地整理的概念 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采取 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 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 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 环境的行为。
24
2、农用地整理的内容
土地整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土 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与非农用地整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一 般集中在农用地整理上。
14
➢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区统一征地后供地的,承担造地义务的为市、县 人民政府,造地的费用可以打入建设用地的成本,但责任必须由县 、市人民政府承担
➢ 二是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 设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验收
➢ 三是村庄、集镇建设占用耕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验 收
附图:标明补充耕地位置、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 10000。若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在同一图幅内表达的,则只 要在《农用地转用方案》的附图中表明补充耕地位置、范围即可 ,不必再附图。
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附补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 建设占地单位自选完成 附图必须是已经完成的补充耕地图及验收报告 → 用地单位委托选址或自选负责开垦,但未开工或未完工 ①土地开发、
耕地保护新政策PPT课件

13
第13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总体目标 牢牢守住全省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 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757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889万亩,确保“十三五”期间 全省建成1081万亩、力争建成1823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 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 衡政策体系,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 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7
第7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8
第8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优先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严保严管
▪坚持统筹协调
9
第9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 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 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已经确定的 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绝不能随便占用。
24
第24页/共29页
耕地保护主要举措
(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 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市县政府要切实督促建设单位落实 责任,将相关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提高补充耕地质 量。将中低质量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提质 改造,在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 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加强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综合 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 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加速土壤熟化提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强化土壤肥力保护,有效提高耕地产能。
第13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总体目标 牢牢守住全省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 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757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889万亩,确保“十三五”期间 全省建成1081万亩、力争建成1823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 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 衡政策体系,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 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7
第7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8
第8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优先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严保严管
▪坚持统筹协调
9
第9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 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 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已经确定的 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绝不能随便占用。
24
第24页/共29页
耕地保护主要举措
(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 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市县政府要切实督促建设单位落实 责任,将相关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提高补充耕地质 量。将中低质量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提质 改造,在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 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加强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综合 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 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加速土壤熟化提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强化土壤肥力保护,有效提高耕地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我国多个省市遭受暴雨袭击,无数同胞 受灾。这场暴雨使农作物受灾受灾严重,无数良 田颗粒无收。
四、耕地保 护的意义
1.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 重要的大事。 2.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土地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还是农民 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3.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长远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保持当 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生活前景之间的平 衡。
五、我国耕地保护中现存的四个 问题。
1.新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有待进一步落实,配套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2.大中型重点工程占地量大,耕地占补平衡难以落实。省级以上重点 工程项目占用耕地建设是占用耕地的主要方面。交通、水利、能源等 既是占用耕地的大户,也是补充耕地的难点。 3.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不足,全面完成补充耕地任务难度大。。开发西 部的战略已定,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占地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是质量上没有保障。建设占用的大多是平川地区及城郊周围的优 质农田,而补充的耕地很难达到占用的耕地质量。 4.不规范的生态退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给实现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 目标带来难度。退耕计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衔接。
年代
人口 人均耕地面积 (万人) (平方米) 5649.0 6401 5291.9 8400 36681.0 1540 54167.0 1807 64653.0 1729 98705.0 1006 114333.0 836 118517.0 805 121121.0 784
三、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耕地 (万平方千米 汉代 36.16 唐代明代 44.45 1900年 56.52 1949年 97.87 1957年 111.80 1980年 99.34 1990年 95.67 1993年 95.42 1995年 94.97
我国当前保护耕地的措施
1、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三个暂停”
国务院关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 “三个暂停”: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 农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用保护区调 整的种类规划修改;暂停修改新批的 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涉及土地利用 的种类规划。
2、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
国务院关于保护基本农田的“五个 不准”:不准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 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 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 定的国家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 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 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 养殖的建筑物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 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 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一、“耕地保护问题”背景:
我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人口增 加,耕地减少的基本趋势难以改变。加强土地管理,坚守 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我国社会 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 线,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一些市、县政府默许、纵容乃 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 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 规侵占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坚守耕地红线的任 务十分艰巨。
二、“耕地保护问题”现状
中国耕地面积多少?在世界排第几?
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 以后。 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 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 有耕地才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的一半儿。再看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们的18倍, 印度是我们的20倍。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 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 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 107位以后。目前咱们国家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 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
1.人口增长导致耕地紧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消费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但由于 耕地资源不增反降,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 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2.滥占耕地资源现象严重。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 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导致土地违法 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城市无限制地 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有了大量耕地。部分单位和 企业宽打宽用,征而不用,浪费土地。 3.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政府领导干 部存在着城市越大越好的观念,把扩大面积作为城镇发展 的一个主要目标,这样给耕地保护制造了障碍。
七、“耕地保护问题”的对策:
1、增强保护耕地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在耕地保护问题上, 要立足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 会的长治久安,耕地保护的目标绝不能动摇。 2、要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的责任。要科学编制一个既保护耕 地又保障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防止借规划修编减少耕地保 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倾向。 3、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很大, 保障发展的国土空间潜力也很大,我们国家还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 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各项建设尽量不要去占耕地,必须 占的就要少占,能用“劣地”的不要去用“好地”,占用的土地要高 效利用好。 4、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布局要科学 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要优化用地 结构,压缩占地规模,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5、拓展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鼓励通过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 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3、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
国务院关于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对土地市场秩 序治理整顿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 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国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 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 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不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