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壮族
蒙古
汉文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的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重点):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 中华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 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 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 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 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思考:为什么李小龙的武术 能够蜚声中外,推动中华武术 的的新发展?



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 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不 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和电影 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他作为唯一入选的华人被美国《时代》 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李小龙充满生命力的三 十二年人生,如同一颗彗星划过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空,虽 然短暂却无比耀眼!随着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中国 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 李小龙自幼好武,14岁拜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咏春拳 学成后,又学习了洪拳、太极、鹰爪拳、螳螂拳、摔跤、柔 道、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击、泰拳等武术,并集众家之 长,自创“截拳道”。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世界文化贡献了许多卓越的成果。

一、历史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特征。

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文化遗产,以及碑刻、古籍、建筑、艺术、习俗等多个层面的文化传承,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标志。

二、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刻的内涵,其中代表性的思想体系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人文精神,使之具有了独特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三、文学艺术中国的文学艺术,历来以丰富的内涵、奇妙的想象和优美的风格而著名。

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等。

另外还有戏曲、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传承着中国悠久文化史,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四、礼仪习惯中国文化的尊重礼仪、讲究规矩,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长辈、尊重师长、讲规矩、讲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文化增色不少。

五、美食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文化历史丰富,而且还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中国美食以食材、口味和烹饪技巧的博大精深而著名。

例如,北京烤鸭、广东的潮汕牛肉火锅、四川的麻婆豆腐、江南的小笼包等,都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代表。

这些美食,富含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域、民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形态多样。

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文化资源,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标志,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中华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保证其博大精深的魅力一直传承下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壮族
蒙古
维吾尔族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石窟
新 疆 舞 蹈
苗 族 的 舞 蹈
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朝 鲜 族
彝 族
蒙 古 族
藏 族
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 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
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绚丽而精彩;
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 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是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 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民族文化的表现
民 族 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 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 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猜一猜:
你知道下列图片分别展示了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传 统体育运动项目吗?
维 吾 尔 族 赛 马
朝 鲜 族 秋 千 藏 族 响 箭
蒙 古 族 摔 跤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 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 己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作用 特点 地位 地位 特点 意义
独 特 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 四 大 名 著 】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关系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显华示民了族中是华多民民族族厚的重共 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意义 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判断: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相加。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含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
若要观察科新学发明技的术力量是、一效能个和民结果族,文最显明著程的例度子的便是重印要刷术标、志之一
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 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 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 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 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 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 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 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 源。
Hale Waihona Puke (2012.全国.21)8.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特征之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注收意、:借兼鉴收并其蓄他不民是族指文化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教育

• 历史

• 哲学

• 道德


• 3.文学艺术:
• 含义: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
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 分类:
•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 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 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 歌、散文、戏剧(剧本)) •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 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 特点:
•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意义:
•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人 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 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我国南北文化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 划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 比较直率
• 古代四大发明:
对世界的贡献
• 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马克思联系欧洲的历史发展阐 述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 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 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 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的最强大的杠杆。”(《经济学手稿 (1861-186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7卷第427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发展史:
1.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文化:近似 文字的刻划符号;舞蹈和音乐(包括乐器);城市 建筑;礼仪;美术等 。 •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神权至上,青铜器文 化高度发展,成熟的文字出现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 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 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议一议: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
本课小结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融合力、同化力 延续力、生命力)
3)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 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 一方水土 的力量 一方文化(地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含义
原因:包容性
意义
麦哲伦远航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治) 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开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拓市场/资本主义经济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地域性)
(1)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中华民族各具风采的特色文化:不同区域的文 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 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具体表现:
【翻译】《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其文化如同璀璨的星河,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邃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精湛的技艺传承等诸多方面。

先来说说中国的传统艺术。

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出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从端庄严谨的楷书到行云流水的行书,再到龙飞凤舞的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绘画艺术更是独具特色,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营造,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人物的情态。

无论是工笔的细腻还是写意的洒脱,都蕴含着画家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昆曲、豫剧等各种剧种,各具特色。

演员们精美的扮相、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将一个个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

那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哲学思想方面,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这些思想流派不仅在古代影响深远,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鼓励人们积极入世,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道家则倡导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与侵略。

这些哲学思想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石。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热闹非凡。

人们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

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设立,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传承至今。

中秋节,明月高悬,家人围坐,品尝月饼,共赏月色,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八大菜系各有千秋,川菜的麻辣鲜香、粤菜的清淡鲜美、鲁菜的醇厚香浓……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地域特色。

而且,中国人讲究饮食的礼仪和文化内涵,在餐桌上,尊老爱幼、文明用餐等传统美德得以体现。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深厚的底蕴和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从中华文化的起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凸显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在那个时候,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创造了彩陶、织造、农耕等方面的技艺,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还体现了古人才智和审美追求。

良渚文化、长江文明等地区的发展也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中华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代表性特征,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儒家思想以仁爱、礼治、忠诚等为核心价值观,影响了千百年来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

孔子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修养,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与道的合一,强调从容、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佛家思想则强调解脱与慈悲,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尘世的道路。

这些思想流派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面貌。

此外,中华文化还以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形式丰富多彩,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底蕴。

唐诗宋词的优美旋律和感人词句,不仅记录了历史和社会变迁,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四书五经的经典著作,以及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绘画作品等,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风采。

悠扬的古琴声,传统的京剧和昆曲表演等,都是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继承与创新。

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坚守传统价值观念,传承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待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以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结合我国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及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说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征。

4.结合我国不同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说明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视频导入】中华文化之瓷器
(学生讨论)
【总结】中华瓷器丰富多样、造型精美、技术精湛,世界之最,体现中华文化的精深。

【过渡】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又一基本特征。

【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课件】精美文学图片
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文学名著和表演艺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师生互动)
【总结】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具有辉煌而悠久的
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特征。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的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过渡】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独树一帜
【课件】精美科技图片
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
(师生互动)
【总结】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长达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过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文化上。

【板书】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课件】精美区域文化图片
(指导学生看书68页相关链接)
问题: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师生互动)
【总结】吴越文化: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

【过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表现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上。

【板书】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课件】精美的少数民族文化贡献图片
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贡献是什么?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关系是什么?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意义是什么?
(师生互动)
【总结】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
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过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因在哪呢?
【板书】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问题:包容性的含义?包容性的意义?
(师生互动)
【总结】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思维拓展】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师生互动)
【总结】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学艺术和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业布置:略
板书设计: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
2.文学艺术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关系
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五、中华文化的力量体现
课堂练习
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
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D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A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D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科学医学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

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科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

这些材料说明( C )
①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②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C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