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和砖组合砌体

合集下载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名词解释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名词解释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1. 引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墙体系统。

它结合了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优点,既具有砖砌体的良好隔声、隔热性能,又具备钢筋混凝土的高强度、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该墙体系统进行详细解释。

2. 砖砌体2.1 定义砖砌体是一种由水泥、沙子和水等材料制成的薄片,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而形成的建筑墙体。

它常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各种类型的建筑中。

2.2 特点•隔声性能好:由于砖块之间存在空气隙缝,可以有效阻挡声音的传播,提供良好的隔声效果。

•隔热性能好:由于砖块本身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可以有效阻挡外界冷空气或者高温的热量传导。

•施工简单:砖块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拼接,施工过程相对简单。

2.3 优点•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性能:适用于需要保护隐私和提供舒适环境的建筑项目。

•施工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拼接,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墙体需求。

2.4 缺点•强度较低:由于砖块本身材料的限制,其强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承载大荷载的建筑结构。

•施工周期长:由于需要逐块进行拼接,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3.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1 定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一种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结构元件。

它常用于建筑物中作为承重墙或者支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2 特点•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组合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

•抗震性能好: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耐久性强: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可以抵御自然环境中的侵蚀和损坏。

3.3 优点•高强度:适用于承重墙和支撑结构等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建筑项目。

•抗震性能好:适用于地震频发地区或者需要提高抗震能力的建筑项目。

3.4 缺点•施工难度大: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需要进行模板制作、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注等复杂施工工序,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成本较高:由于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和进行复杂的施工工序,造价相对较高。

常见砖墙组砌方式有

常见砖墙组砌方式有

常见的砖墙的组砌方式有: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十字式(梅花定式)、全顺式、180墙砌法、370墙砌法。

墙厚尺寸砖墙的砌筑方式砖墙的组砌方式是指砖在墙体中的排列方式。

砖墙组砌应满足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指上下皮砖的垂直缝不能同处在一条线上)搭接、避免出现通缝(指上下皮砖的垂直缝同处在一条线上)等基本原则,以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砖墙组砌中,把砖的长向沿墙面砌筑的称为顺砖,把砖的短向沿墙面砌筑的称为丁砖。

每排列一层砖则称为一皮砖。

上下皮砖之间的水平灰缝称为横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称为竖缝。

砖墙横缝和竖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得小于8 mm,也不能大于12 mm。

横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砌砖时操作方法可采用铺浆法或“三一”砌筑法: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 mm;气温超过30oC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 mm;“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

常见的墙体砌筑方式1)一顺一丁式:是指由一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

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这种砌筑形式适合于砌一砖、一砖半及二砖墙。

2)梅花丁式:是指由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间隔砌成,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这种砌筑形式适合于砌一砖及一砖半墙。

)三顺一丁式:是指由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相隔砌成。

上下皮顺砖间竖缝3.相互错开1/2砖长;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这种砌筑形式适合于砌一砖及一砖半墙。

三顺一丁易产生内部通缝,一般不提倡此种组砌方式。

4)全顺式:是指各皮砖均为顺砖,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

这种形式仅适合于砌半砖墙。

5)两平一侧式:是指每层由两皮顺砖与一皮侧砖组合相间砌筑而成,主要用来砌筑3/4厚砖墙。

砖墙的组砌方式砖墙厚度尺寸表1/41/23/4一一墙名两砖墙砖墙砖墙砖半墙砖称墙砖墙志标370 180 120 240 60 490 尺寸造构49036550240178115尺寸.配筋砌体5配筋砌体包括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以砖块为主要材料建造,具有稳固、耐久的特点。

而构造柱作为房屋的支撑结构,对于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承重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构造柱的位置、尺寸、材料、固定方式等方面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1.构造柱的位置应当合理,一般应设置在房屋的主承重墙下方,以保证其承受来自上层楼板和墙体的荷载。

2.构造柱的间距应当根据房屋的承重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不应大于6米,以确保房屋的整体稳定。

二、构造柱的尺寸要求1.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实际需要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2.构造柱的高度应当根据其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5米,以确保其在垂直荷载下的稳定性。

三、构造柱的材料要求1.构造柱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一般应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构造柱的加固和防腐处理应当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监理要求,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构造柱的固定方式要求1.构造柱的固定方式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标准,一般应选用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以确保其与楼板和墙体的牢固连接。

2.构造柱的连接部位应当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承重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合理、尺寸合适、材料优质、固定牢靠,从而保证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构造柱是多层砖砌体房屋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元素,它承担着支撑楼板和墙体荷载的重要任务,对房屋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至关严格,不容忽视。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位置至关重要。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1.适用范围若无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设计不经济,以及当轴向力偏心距e >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时,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

但构件的高厚比β仍按T形截面考虑,截面翼缘宽度亦按规定选用。

2.构造要求组合砖砌体是由砌体和面层混凝土(或面层砂浆)两种材料组成,故应保证它们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能力。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砂浆面层与砖砌体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6-3-2中的规定。

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rnm。

构件类别环境条件室内正常环境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墙15 25柱25 35(3)砂浆面层的厚度,如果太薄将不满足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太厚则施工困难,结硬时砂浆易开裂,不能保证粘结质量。

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4)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RB335级钢筋。

受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其目的是增大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等。

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d(d为受压钢筋的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

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章课后答案

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章课后答案

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章课后答案五章材料的不同分为: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三类。

15.2砌体结构有哪些优缺点?P314答:1)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1.就地取材,造价低;2.运输和施工简便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4.保温思考题15.1 什么是砌体结构?砌体按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受力结构,称为砌体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砌体按、隔热、隔声性能好。

2)砌体结构的主要缺点:1.强度低,特别是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很低;2.自重大;3.整体性差;4.抗震性能差:5.手工操作;6.采用黏土砖会侵占大量农田3)砌体结构正在向轻质高强、约束砌体、利用工业废料和工业化生产等方向发展。

15.3怎样确定块体材料和砂浆的等级?P317答:块体和砂浆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对建筑物的要求以及工作环境(是否处于水下或地下潮湿环境中,有无侵蚀性的液体或气体的作用)等因素:对强度《砌体规范》规定:5层或以上的房屋建筑的墙,以及受振动或高层大于6m的墙、柱所用的最低强度等级:1)砖采用MU10;2)砌体采用MU7.5;石材采用MU30;6)砂浆强度采用M5。

15.4 选用的材料应注意哪些问题?块体和砂浆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15.5简述砌体受压过程及其破坏特征?P320 答:1)砌体受压的过程: 1.未裂阶段当荷载小于50%-70%破坏荷载时,压应力与压应变近似为线性关系,砌体没有裂缝;2.裂缝阶段当荷载达到了50%-70%破坏荷载时,在单个块体内出现竖向裂缝,试件就进入了裂缝阶段,这时停止加载,裂缝就停止发展。

继续加载,单块的裂缝增多,并且开始贯穿。

这时如果停止加载,裂缝仍将继续发展;3.破坏阶段当荷载增大到80%-90%破坏荷载时,砌体上已形成几条上下连续贯通的裂缝,试件就进入破坏阶段,这时的裂缝已把砌体分成1/2块体的小立柱,砌体外鼓,最后由于个别块体被压碎或小立柱失稳而破坏。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摘要]砖混结构一般均要求设置构造柱,特别在抗震设防地区构造柱的设置更显得重要。

下面就分析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作用,PKPM建模过程设置构造柱的注意事项,列举了构造柱的计算公式,以进一步了解构造柱参与砖混结构的抗震作用。

[关键司]砖混结构 ,抗震设防 ,构造柱 , PKPM 软件我国房屋建筑相当一部分为砖混结构,尤其是住宅工程,但由于砖混结构中所使用的材料是砌体材料,因而决定了它的抗震性能较差。

为了增强砌体的整体性 ,提高抗震设防能力,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在砖混结构中设置构造柱是一种很有效的抗震措施。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PKPM软件是目前国内工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计算软件,它使得以往由人工完成的一些重复性工作转而由计算机更快更好地完成。

在砖混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均采用PKPM软件进行抗震计算。

构造柱在PKPM软件的抗震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其为“构造柱”而忽视它。

让它在地震时抗震,非地震时承重。

因此在PKPM建立砖混结构模型时应合理地布置构造柱。

一、构造柱的作用1、构造柱可以大大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和结构延性,使结构在强震时,裂而不倒。

2、带构造柱砌体的特征基本与素墙类似,即首先在墙体上产生因主拉应力不足的剪切破坏,开裂呈交叉阶梯形缝,高宽比较小时,墙中段出现水平剪切裂缝。

3、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墙体开裂以后,特别是墙体破裂分成四大块后,能够约束破碎的三角形块体脱落坍塌。

即使在构造柱自身上下节点出现塑性较后,也能阻止破碎墙体的倒塌。

地震荷载的反复作用,对带构造柱墙体产生滑移和摩萨,因其位移是有限度的,因此不致滑脱。

4、构造柱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构造柱增强了内外墙交接的连接,使砖结构形成一个有钢筋砼圈梁和构造柱组成的钢筋砼边框体系。

浅谈工程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浅谈工程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50 0 mm 的基 础 圈 梁 内 ) ;
构造柱没置位置的规定规 范要求无论房屋层 数和地 震烈度多 少, 均 应在外墙 四角 、 错层部位横墙 与外 纵墙交接处 、 大洞 口两侧 、 较 大房 间内1 构 造 柱 的 没置 原 则 . 211 应 根 据 砌 体结 构 体 系 、 体 类 型 、 构 或构 件 的 受 力 或 稳 定 要 求 , .. 砌 结 以及其他 功能或构造要求 ,在墙 体 中的规 定部位设置现浇 混凝土构 造
柱;
21 埘 于大 开间荷载较大 或层高较高 以及层数大 于等于 8层的砌 体 .2 . 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 ) 1 墙体的两端 ; ) 2 较大洞 口的两侧 ; 3 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 ) ) 4 构造柱 的间距 , 当按组合墙号虑构造柱受 力时, 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 , 其间距不宜 大于 4 其他情况不 宜 m, 大于墙 高的 1 ~ . 2倍及 6 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 构造柱 应 与圈梁 有 5 m, 5) 可 靠 的连 接 。 21 下 列 情 况 宜 设 构 造 柱 。 1受 力 或稳 定 性 不 足 的小 墙 垛 ; 跨 度 较 .. 3 ) 2) 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 限制 时 , 于梁下设 置 ; ) 3 墙体 的高厚 比较大 如 白 承 重墙 或 风 荷 载 较 大 时 . 存 墙 的 适 当部 位 设 簧 构 造 柱 , 形 成 带 壁 柱 可 以 的墙体满 足高厚 比和承载力的要求 , 此时构造柱 的间距不宦大于 4 构 m, 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 的距 离与此 同时与构造柱截面 宽度之 比不宜 大于 3, O 构造 柱 的 配筋 应 满 足 水 平 受 力 的 要 求 。 22 构 造柱 的设 置 要 求 . 从施 ]角度讲 , 二 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 、 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 江 冶金 .0 9 20 . 在 结 构 工 程有 水平 托 接 筋 连 接 。 果 构 造 柱 在 建 筑 物 、 筑 物 中 间 位 黄 , 如 构 f1王世 平. 筋砌 块 砌 体 剪 力墙 大开 问 住 宅 结 构设 计 与 工程 应 用 『. 3 配 J吉 1 要与分布筋做 连接 。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报 ,0 9 20. 221 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 的受 剪承载力 1%~ 0 .. 0 3 %左右 ,提 高幅度与 墙体高宽比 、 竖向 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 苑振 芳. 体 结 构 设 计 手 册 『 . 京 :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社 ,0 6 砌 M1 北 中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和砖组合砌体
13-5-2-1 构造柱和砖组合砌体构造
构造柱和砖组合砌体仅有组合砖墙(图13-41)。

图13-41 构造柱和砖组合墙
构造柱和砖组合墙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烧结普通砖墙以及拉结钢筋等组成。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

构造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

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φ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 范围内宜采用φ6、间距l00mm。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烧结普通砖墙,所用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砖墙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图13-42)。

图13-42 砖墙与构造柱连接
构造柱和砖组合墙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

各层洞口宜设置在对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构造柱和砖组合墙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

构造柱和砖组合砌体施工
构造柱和砖组合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施工程序为: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混凝土、拆模。

构造柱的模板可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

在每层砖墙及其马牙槎砌好后,应立即支设模板,模板必须与所在墙的两侧严密贴紧,支撑牢靠,防止模板缝漏浆。

构造柱的底部(圈梁面上)应留出2皮砖高的孔洞,以便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后封闭。

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马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

构造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0~70mm,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0mm。

混凝土随拌随用,拌合好的混凝土应在1.5h内浇灌完。

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灌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 2.0m。

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混凝土浇灌密实时,亦可每层一次浇灌。

捣实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应分层振捣,振动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长度的1.25倍。

振捣棒应避免直接碰触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为20~30mm。

构造柱与砖墙连接的马牙槎内的混凝土必须密实饱满。

构造柱从基础到顶层必须垂直,对准轴线。

在逐层安装模板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随时校正竖向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