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合集下载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性能,因此需要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目前,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填料改性、无机颗粒改性、增韧改性和溶液共混改性等。

填料改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性方法。

填料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力学性能。

常用的填料包括纤维素、玻璃纤维、炭纤维、碳纳米管等。

研究表明,在填料改性中,填料的形状、大小、分散性以及填充效果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无机颗粒改性是一种将无机颗粒加入到环氧树脂中的方法。

无机颗粒可以提供增强效果,改善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常见的无机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研究发现,无机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增韧改性是一种通过添加改性剂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的方法。

常用的增韧剂有橡胶颗粒、聚酰胺颗粒等。

增韧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改善其耐冲击性能。

溶液共混改性是一种将其他树脂或高分子物质与环氧树脂溶解在一起的方法。

共混可增加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常用的共混物包括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除了上述传统的改性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石墨烯改性、金属有机骨架(MOF)改性、纳米颗粒改性等。

这些新的改性方法在提高环氧树脂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比较丰富,不同的改性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性能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改性方法,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型改性方法的开发和环氧树脂改性的多功能化。

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增韧改性的分析

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增韧改性的分析

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增韧改性的分析[摘要]环氧树脂胶黏剂,它属于固化剂、基体树脂、溶剂、增韧剂、增塑剂、填料等各种组分经由化学及物理混合多种方法,所形成有着良好功能性、黏结性,在工程领域当中所需用到的黏胶剂。

那么,为更进一步了解此类黏胶剂的增韧改性具体方法及其情况,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环氧树脂胶黏剂自身增韧改性情况,仅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胶黏剂;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前言:因环氧树脂胶黏剂,它和其余胶黏剂所具备优势特点较为不同,故其现阶段在众多行业领域当中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呈较大脆性及较弱韧性,因而,对环氧树脂胶黏剂自身增韧改性情况开展综合分析较为必要。

1、简述环氧胶内部成分及其增韧改性基本机理情况1.1在主要成分层面针对环氧胶内部成分,通常以基体树脂、固化剂、增塑剂及增韧剂、溶剂为主。

针对基体树脂层面,现阶段以纯环氧树脂及改性之后的环氧树脂为主。

环氧树脂,其自身黏结强度及抗压性、黏结性及力学性能相对较好,但韧性弱;针对固化剂,其属于环氧胶内部重要成分。

生产过程当中,通常需结合生产条件及其性能指标等,合理选定固化剂;针对增塑剂即增韧剂,其主要是因基体树脂与固化剂相互间经化学反应之后所形成一种固化物,呈现出较脆质地、较差韧性及其抗冲强度。

故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向着固化物内部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及增韧剂等,确保其韧性及耐冲性能可得到增强;针对溶剂层面,其属于聚合物的反应介质。

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与具体需求结合予以合理选用。

1.2在基本机理层面一是,针对分散相撕裂及塑性拉伸基本机理层面。

此项理论观点,即外部力作用至改性树脂之后,使得裂纹形成,且处于环氧树脂内部持续增长情况下,橡胶会以颗粒形式渗入裂纹内部,连接好裂纹两端位置。

外力持续增强情况下,橡胶颗粒将部分能量吸收,其自身会被逐渐拉长或撕裂,对环氧树脂后期被撕裂整个进度可起到减缓作用,环氧树脂则更具韧性[1];二是,针对微裂纹的钝化增韧基本机理层面。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的新进展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的新进展
网络 中形 成互 穿 、半互 穿 网络 结构 增 韧 ;③ 用 含有 “ 柔性 链段 ”的 固化 剂 固化 环 氧或 直 接 在 环 氧树 脂 结 构上 引入 “ 柔性 链段 ” 提 高交 联 网络 链分 子 的柔 ,
1 前

2 1 有机 硅 改性 . 有机 硅 树脂 具有 低 温柔 韧性 、 表面 能 、 低 耐热 、
环氧 树脂 ( P E )是 一 种综 合性 能 较 好 的热 固性
树脂 。具 有粘 附性 能好 、 固化 温 度低 、 和性 能 好 、 掺 化学 性能 稳定 、 价格 低廉 等 , 涂 料 、 粘 剂 、 合 在 胶 复 材料 等领 域用途 甚 广 n 但未 经 改性 的环氧 树脂 固 。
化后 存在 内应 力大 、 耐开 裂性 差 、 质地 硬脆 , 冲击 抗 性 、耐 湿热性 差 及剥 离 强度 低 等缺 点 ,在很 大程 度 上 限制 了其在 某些 高 技术 领 域 的应用 。 因此 ,国 内 外 学 者一 直 把 环 氧 树 脂 的 增 韧 改 性 作 为研 究 的 重 点 ,改 性 的 目的是 使环 氧 树脂 不 但具 有 上述 各种 优 良性 能 , 而且 使其 韧性 得到 提 高 。 现 阶段环 氧树 脂 主要 有 3种 增 韧方 法 :① 在环
S me e o n w pr g e s s o t u he i e o y e i a h m e nd b o d n e en y a s o r s e f r o g n ng p x r s n t o a a r a i r c t e r we e e r r — ve i we i wh c o g nO 订i o r b e e a t m e , t e m o l s i r s n, i t r en t a i g d, n i h r a s c n, u b r l s o r h r p a t c e i n e p e r tn p l o yme r n t r e wo k, i o g n c a o f l r n f e b e u i g g n we e p le n r a i n n — il a d l xi l c r n a e t e r a p i d. Ke wo d e o y e i m o iyi g; o gh n n n w r g e s y r s: p x r s n; df n tu e ig e p o r s

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183理论研究0 引言 E51型环氧树脂粘度低,环氧值高,固化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脆性大,韧性低;E20和E12型环氧树脂粘结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硬度低。

把三种环氧树脂按比例混合,新得到的混合树脂既有E51树脂活性高,固化效果好及高硬度的特点,又有E20和E12中长分子链韧性好的优点,与自制混胺固化后,提高固化物性能,克服了使用单一环氧树脂固化后综合性能差的弊端。

1 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

环氧树脂E12、E20、E51,聚醚胺、聚醚二胺、固化剂促进剂,江苏三木化工;二甲苯,上海泰正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扬州市华香化工有限公司。

(2)主要仪器。

环氧树脂高速分散机,上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子秤,上海信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盛美仪器有限公司; UTM4000系列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热重差热分析仪EXSTAR6300,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3)实验测试。

1)配制溶剂:在二甲苯中加入正丁醇,搅拌均匀。

2)配制树脂:按比例在溶剂中加入环氧树脂E12、E20,高速搅拌二十分钟,待树脂溶解后加入环氧树脂E51,高速搅拌混合均匀,按三种环氧树脂的不同比例制作4种混合液,编号为树脂A、B、C、D。

配制三种单一环氧树脂的溶液。

3)样品测试:以环氧当量:胺当量=1:0.6、1:0.7、1:0.8、1:0.9分别将树脂与固化剂混合,在室温下实干后,涂抹于马口铁片上进行弯折观察,粘结20mm 圆柱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1)弯折观察 。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的有E51、E12和树脂中的B、D。

断裂时角度最小的是E12,为60°;D 涂片断裂角度最小,为70°;E51断裂角度为85°。

混合树脂拥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一方面,三种树脂长中短链都有,比例恰当时,搅拌混合过程中保证了长链的完整性,长中短的交互掺杂,使应力分散更为均匀;另一方面,混胺中的柔性链段链接到环氧树脂的网络中,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微相分离,从而形成紧密、疏松的两种相网络结构,打破了原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此种网络有利于应力分散,使得固化产物内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增加韧性[1]。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现状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现状
效果显 著 , 但改 性 后 的环 氧 树 脂 弹性 模 量 与 玻 璃
穿 的顺序 及其 形 成 网络 的结 构 , 同步 互 穿 能 最大 限度 地抑 制相 分 离 的过 程 , 因而 取 得 最 好 的 互 穿
效果。
化温 度 降低较 多 , 宜用 于对 形 变 和 温度 要 求 较 不 高的场 合 。上世 纪 8 0年 代 末研 究热 点 转 向用 高 模 量和 耐热 性好 的热 塑性 树脂 改性 环 氧树脂 。热
氧树 脂 增 韧 , 果表 明 , 固 化体 系加 入 1 结 在 2份 的 聚 氨脂 脲 , 不降低 其热 稳定 性 的条件 下 , 在 可使 环 氧树脂 冲 击 强 度 提 高 3 % 左 右 , 伸 强 度 提 高 5 拉
维普资讯
对 这 些 不 足 , 内 外科 研 工 作 者 时其 进 行 了 大 量 改 性研 究 。介 绍 了近 几 年 来 研 究 较 为 深 入 的 互 穿 网络 国
聚合 物 (P 、 I N) 热致 液 晶 聚合 物 ( C )核 壳 聚 合 物 ( S ) 纳 米 粒 子 等 几 种 增 韧 环 氧 树 脂 的 方 法 及 其 TL P 、 CP 、
塑性树 脂作 为增 韧 剂加 人环 氧树脂 中能形成 与基
环 氧树 脂互 穿 网络 体 系的 研 究 始 于 8 0年 代 末 。其 中, 究最 多 的是环 氧 聚氨酯 体 系 、 氧 一 研 环 聚丙烯 酸酯 体 系 、 氧 一酚醛 体 系 和环 氧 一聚苯 环
硫醚 体系 等 。实 验证 明 , 采用 IN 技 术 增 韧环 氧 P 可 以获得 比较 满意 的增韧效 果 。 杨 亚辉等 l 用聚氨 酯 脲 / 氧树 脂 I N 对 环 6 环 P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环氧树脂是一种通过共聚合物或共聚物填充剂聚合物体系而发展成的结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以及低磨损性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其在众多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和高性能电子材料领域,环氧树脂的应用都有所增加。

然而,环氧树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耐用性和热稳定性较差,阻燃性能不佳等。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将一种致密的聚合物组合物添加到环氧树脂中,从而增加环氧树脂的耐用性、抗热性和抗拉性。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使其能够有效地抵御高温对其所形成的结构的破坏作用。

针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可实现目标的加工方法,其中包括加热、渗透和夹杂等。

其中,加热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且在相应温度下加热并完全固化,从而使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温性。

渗透方法则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特定的溶剂中,并在恒定的压力下渗透到环氧树脂中,从而达到聚合物分散均匀分布的目的,使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夹杂方法则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某种基体重复熔融,并在高温下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在环氧树脂基底的基体中形成一种夹杂结构,使它具有较高的抗热性和耐久性。

此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自组装多孔体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特殊的结构形成多孔体,使聚合物分散均匀分布于空气孔中,从而改变环氧树脂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耐久性。

以上就是有关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出,该技术为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能够大大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用性、抗拉性和耐热性,使其在众多工业领域中更加广泛应用。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引言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环氧树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脆性、易开裂和低冲击韧性等。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展改性与增韧研究,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一、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是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和稀释剂等,可以调整环氧树脂的硬度、抗冲击性和粘附性等性能。

填料的加入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成本。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稀释剂的加入可以调节环氧树脂的粘度,降低粘度有利于涂层的施工。

2.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改性是另一种常见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将其他聚合物与环氧树脂共混,可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酰胺等。

通过共混聚合,可以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新的相,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此外,聚氨酯改性剂也常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二、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1. 纤维增韧纤维增韧是一种常用的增韧方法,主要通过引入纤维增强相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常用的纤维增韧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增韧剂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此外,纤维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2. 橡胶增韧橡胶增韧是另一种常见的增韧方法,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橡胶颗粒,可以提高其冲击韧性和拉伸韧性。

常用的橡胶增韧剂包括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乙烯-丙烯橡胶等。

橡胶颗粒能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阻止环氧树脂的开裂和断裂。

此外,橡胶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三、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实现了对环氧树脂性能的精确调控。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摘要:介绍了环氧树脂通过共聚共混法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刚性高分子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并分别对其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The study on toughening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epoxy****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The new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including toughing using thermoplastic resin, thermoset liquid crystal polymer and core-shell latex polymer and formin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polymer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mechanisms was discussed as well. The other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were also studied.Key words: epoxy resin; toughening; modification0 引言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接能力、化学稳定性、易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结构材料、涂料及胶粘剂等领域。

但环氧树脂也存在质脆及韧性不足的缺点,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这方面也有很多出色的成果。

目前,环氧树脂增韧途径有以下几种[1]:a.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刚性颗粒等第二相来增韧改性;b.用热塑性树脂连续地贯穿于热固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来增韧改性;c.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以提高网链分子的活动能力来增韧;d.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结构来实现增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作者:袁涛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05期
摘要:以双酚改性环氧树脂E51(EP),达到改性增韧的目的。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比了用单一环氧树脂、混合树脂与自制混合胺,在相同和不同环氧当量下所得固化物的粘结强度、韧性和硬度。

实验表明,混合树脂固化产物硬度96.6HSD,拉伸强度16.053MP,断裂拉力5114.97N,变形量5.63mm,韧性增加16%。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韧性;硬度;粘结强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60
0 引言
E51型环氧树脂粘度低,环氧值高,固化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脆性大,韧性低;E20和
E12型环氧树脂粘结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硬度低。

把三种环氧树脂按比例混合,新得到的混合树脂既有E51树脂活性高,固化效果好及高硬度的特点,又有E20和E12中长分子链韧性好的优点,与自制混胺固化后,提高固化物性能,克服了使用单一环氧树脂固化后综合性能差的弊端。

1 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

环氧树脂E12、E20、E51,聚醚胺、聚醚二胺、固化剂促进剂,江苏三木化工;二甲苯,上海泰正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扬州市华香化工有限公司。

(2)主要仪器。

环氧树脂高速分散机,上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子秤,上海信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盛美仪器有限公司; UTM4000系列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热重差热分析仪EXSTAR6300,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3)实验测试。

1)配制溶剂:在二甲苯中加入正丁醇,搅拌均匀。

2)配制树脂:按比例在溶剂中加入环氧树脂E12、E20,高速搅拌二十分钟,待树脂溶解后加入环氧树脂E51,高速搅拌混合均匀,按三种环氧树脂的不同比例制作4种混合液,编号为树脂A、B、C、D。

配制三种单一环氧树脂的溶液。

3)样品测试:以环氧当量:胺当量=1:0.6、1:0.7、1:
0.8、1:0.9分别将树脂与固化剂混合,在室温下实干后,涂抹于马口铁片上进行弯折观察,粘结20mm圆柱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1)弯折观察。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的有E51、E12和树脂中的B、D。

断裂时角度最小的是E12,为60°;D涂片断裂角度最小,为70°;E51断裂角度为85°。

混合树脂拥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一方面,三种树脂长中短链都有,比例恰当时,搅拌混合过程中保证了长链的完整性,长中短的交互掺杂,使应力分散更为均匀;另一方面,混胺中的柔性链段链接到环氧树脂的网络中,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微相分离,从而形成紧密、疏松的两种相网络结构,打破了原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此种网络有利于应力分散,使得固化产物内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增加韧性[1]。

(2)拉力测试。

对20mm圆柱样品进行拉力试验,环氧树脂E51的拉伸强度为
16.176MP,断裂拉力为5196.13N,变形量为5.24mm;改性树脂D的拉伸强度为16.053MP,断裂拉力为5114.97N,变形量为5.63mm。

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当量比值为1:0.8。

由此可以看出,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反应活性、交联密度和体系各组分间的相容性,固化剂的添加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2]。

(3)硬度测量。

对固化的各环氧树脂进行硬度测试,通过实验可知,当量比值为1:0.8时,树脂D和E51的邵氏硬度值为96.2和95。

随着固化剂用量增加,硬度下降,但总体上对比,固化剂用量对固化产物影响很小,环氧树脂的配比影响较大。

(4)差热分析。

对固化树脂进行差热分析,升温速率20℃/min,有所得结果如下:
温度的上升,曲线出现两峰,室温固化反应不完全,固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固化温度为85℃和132℃,固化剂用量对固化温度影响较小。

温度的上升,树脂E12和E20的第一峰不明显,室温两者固化反应较为完全,第二峰出现在139℃、141℃处。

E51的双峰明显,出现在93℃和138℃处,室温固化反应不完全。

环氧当量决定第一阶段的固化温度,当量值越小,固化温度越低,固化程度越大;否者相反;而对于第二阶段的固化温度影响较小。

出现双峰,是因固化剂中伯胺基与环氧基的加成反应速度大于仲胺与环氧基的加成反应速度[2],使得93℃左右出现第一个放热峰,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黏度增加,导致分子链段运动困难,只有再升高温度,环氧基方可与反应活性相对较低的仲胺基和脲基上的活泼氢继续发生反应,在138℃附近出现第二个放热峰,这可归结为仲胺基、脲基与环氧基的次级加成反应[3-4]。

3 结论
(1)确定了改性树脂比例,确定了固化剂添加量。

树脂D综合了三种环氧树脂的优良性能,拥有良好的韧性、硬度和粘结强度。

(2)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弯折断裂角度增加(15%~17%),拉伸变形量增加(0.3~0.5mm),拉伸强度有所下降(0.05~0.16MP),拉伸强度保持在16MP以上。

(3)改性后的E51硬度更高。

(4)树脂D固化物在室温下固化不完全,反应分两个阶段,固化温度为87℃和136℃,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在温度85~140℃进行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常鹏善,左瑞霖,王汝敏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J].中国胶粘剂,2002,ll (02):37-40.
[2]官建国,王维,龚荣洲.环氧树脂用柔性固化剂I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0,9(05):10-12.
[3]李桂林.环氧树脂与环氧涂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5-126.
[4]林薇薇,沈烈.端氨基聚脲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粘接性能[J].中国胶粘剂,1992,15(01):3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