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鲁迅的人物生平介绍

鲁迅的人物生平介绍

鲁迅的人物生平介绍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下便是本人为大家所带来的鲁迅的人物生平,希望各位会喜欢!鲁迅的人物生平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叔家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

第二年,剪辫。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

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

6月,复赴日本。

7月,中止学医,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名社会评论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

鲁迅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晚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直至逝世。

他的生平轨迹深受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影响。

早年生活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落魄绅士家庭。

少年时期,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后来进入江南海军学堂研究。

1902年,周树人赴日本留学,最初研究医学,但不久后转而关注文学和社会问题。

文学创作与思想觉醒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此后,他连续发表了《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一系列短篇小说集,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礼教和社会不公进行了犀利批判。

鲁迅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展现了深厚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以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社会活动与思想传播鲁迅不仅是作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20年代,他积极参与《语丝》杂志的编辑工作,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运动。

同时,鲁迅还与许多文化界人士交往,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晚年生活1930年代,鲁迅在上海的生活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评论。

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支持进步文学运动,并与其他左翼作家合作。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故事新编》等作品,继续发挥其文学和社会批评的影响力。

逝世与遗产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55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哀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遗产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见证。

他以锐利的目光和不屈的精神,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深刻的思想印记。

鲁迅先生生平背景

鲁迅先生生平背景

鲁迅先生生平背景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界的重要人物。

教育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士族家庭。

他在家乡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后来考入航贡学堂。

1902年,鲁迅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研究了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

医学生涯1906年,鲁迅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并在北京求学。

在他的医学生涯中,他对社会问题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医学背景以及对人民的关心,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文学创作鲁迅除了医学事业外,还投身于文学创作。

他以尖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治立场鲁迅一直关心着中国社会和民生问题,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担任过一些重要机构的职务,如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和杂志《新潮》的主编。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当时的社会运动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影响和遗产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坚持追求真实、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逝世1936年,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享年55岁。

他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人们纷纷表示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思念。

以上是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的简要介绍。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号舫山。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鲁迅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深受其影响。

1909年,他初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作品以犀利的批判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著称。

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在他的作品中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觉醒和反抗。

鲁迅也是中国的一位革命家,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

他通过文学和言论不断地呼吁和激励人们对抗压迫和不公。

他的著名演讲《狂人日记》、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愤怒和抗议。

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

然而,他的思想和作品却长存于世。

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作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鲁迅的生平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挣扎的历程,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化人物。

他的精神和思想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并继续努力。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鲁迅生平介绍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生平介绍,欢迎参考阅读!人物经历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鲁迅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鲁迅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鲁迅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鲁迅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鲁迅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鲁迅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鲁迅剪辫。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

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

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是近代无产阶级作家,拥有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心,在学医期间受到新思潮的刺激,依然决定弃医从文,想要通过文字解放人们的思想、救亡国家。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文化、思想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其中很多的名言警句令人深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

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

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

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

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

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相信大家大家对鲁迅这个伟大作家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他”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他"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鲁迅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鲁迅生平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以及革命家。

其中每一种说法都是有根据可循地,鲁迅在文学上面做出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称之为文学家是丝毫不过分的,称鲁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以及革命家也不为过,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了人们的灵明。

但是对于鲁迅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翻译家,却是鲜为人知的。

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鲁迅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面都有很多经典之作,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杂文历来都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可以说鲁迅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精华,他笔下的文字具有唤醒人们灵魂的作用。

鲁迅同样的也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起初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后来看到了人民的无知和昏聩,便开始了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的文字唤醒民众。

另外,鲁迅还有过很多的翻译作品,鲁迅同样他精通多国语言,而且鲁迅的翻译作品的价值非常高,所以可以称为是一个翻译家。

鲁迅也是一名老师,曾经在多个学校任职过,并且能够教育开导学生。

鲁迅的作品自从鲁迅弃医从文之后,鲁迅便开始了大量地创作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著作等身的,并且有着很多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鲁迅一、鲁迅生平简介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国民改造”思想的提出,和鲁迅才出身,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以及人生的经历和心理体验有关。

我们不必详细叙述鲁迅的生平史料,只列举一些对鲁迅思想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事例加以说明。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他的原名叫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

字豫山。

后来因为豫山与“雨伞”谐音,又改为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第一件事: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童年时代、少年时代)。

“坠入困顿”的直接原因有两个:(1)一是祖父为别人科场作弊而被下狱。

为救祖父家里变卖家产。

(2)二是祖父的事引起的风波刚平息,父亲又得了水肿病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清朝进士,曾任知县,后在京城做内阁中书,父亲周伯宜,中过秀才,闲居在家;母亲鲁瑞的父亲鲁晴轩是举人,曾任户部主事。

鲁迅出生时,周家虽然已在走下坡路,但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生计是不愁的。

致使周家衰败的是祖父由于帮别人科场作弊而被捕入狱,和父亲得了水肿病。

光绪十九年春天,周福清(回家给亲人守孝)回绍兴原籍。

这年因为下一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举行恩乡试,因为周福清和这次乡试的副主考官认识,所以,乡里的一些富户们就托周福清向副主考官贿买关节,连他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在内,一共是六个人,关节用“宸衷茂育”字样;另外“虚写银票洋银一万元”,一起加入信封。

谁知,天不遂人意,副主考的仆人在苏州误投到正主考的船上。

正主考不知道这个信封是怎么一回事,拆开一看,方知贿买关节。

在科举取士的清朝,科场案是非常严重的。

弄不好会“满门抄斩”。

所以,鲁迅的祖父当即就被清政府逮捕下狱,被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囚于杭州监狱。

这一来,周家可就惨了。

虽然第二年是太后的万寿,因此停刑,固可多活一年;但以后的每一年,一到了“秋决”的时候,都要通过银两设法活动,以保住祖父周福清的命。

这种花费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周福清是以“死囚”关在杭州监狱中的,如果希望获得较好的待遇,也必须上下“打点”,这又要花费非大把的银子。

所有,因为祖父科场作弊一件事,周家很快就败落了。

另外,我们刚才讲了,在科举取士的清朝,科场案是非常严重的。

弄不好会“满门抄斩”。

所以,为了免受株连,鲁迅便随母亲和弟弟到舅舅家去避难。

因为是避难来的,所以情形和待遇和以往就大不相同,很受到一些冷眼,并被称为是“乞食者”。

而亲族本家,也都换了嘴脸,过去是恭恭敬敬的,现在则侧目而视,过去巴结逢迎,现在冷眼相投。

在这恐慌和冷眼中鲁迅度过了半年光景。

另外一件事是在祖父被逮捕下狱的同时,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得了水肿病。

有病需要请医生,很花了一些银钱,而医生所开的药也稀奇古怪,如“药引”,就非常奇怪,什么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要原配的,但是这些东西吃了以后都不见效。

1896年,鲁迅的父亲终于在庸医的耽误下病逝了。

但是在这期间的经历,特别是由于这四年多的时间,他几乎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从比他高一倍的当铺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药店的柜台上给久病的父亲买药,这种经历,不仅使他遭受了人们的冷遇、白眼、讽刺乃至奚落,而且对鲁迅的思想、心灵、性格气质、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三件事:幻灯片仙台是一个寒冷的小镇。

仙台医专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学生。

鲁迅老师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业非常关心,经常亲自订正鲁迅抄录的讲义。

一次,藤野先生又把鲁迅叫到自己的研究室去,翻出鲁迅讲义上的一张图,和蔼地说道:“你看,你把这条血管移了点位。

当然,这样一移比较好看一些。

可是解剖图不是美术,实际是怎样就怎样,我们不能改变它……。

”任性的鲁迅嘴里答应,心里却也还有几分的不服气呢。

期末考试成绩发表了,鲁迅在同年级一百四十二名学生中,名次排在第六十八位。

鲁迅对自己这个位居中游的成绩并不满意,可是出乎意料的流言出现了,学生会干事借故来检查鲁迅的讲义,接着又有人寄给鲁迅一封匿名信,开头便是气势汹汹的一句话:“你改悔罢!”信中诬蔑鲁迅在上学期的解剖学考试之前,事先得到藤野先生泄露的考题,所以才会取得好成绩。

鲁迅在愤怒中体味到弱国弱民的悲哀。

尽管这流言后来不攻自灭,但这件事已经刺痛了鲁迅。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促使鲁迅放弃了医学救国的理想。

次年,学校在细菌课后时常放一些时事影片。

当时,日俄两国在我国东北交战。

一次影片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个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俘虏后要枪毙,一群中国人围在一旁张着嘴呆看。

课堂的日本学生得意洋洋地欢呼“万岁”,这叫声在鲁迅听来,分外刺耳。

但鲁迅看到银幕上无论是被枪毙的中国人,还是做看客的中国人,体格却很强壮,但是他们的神情却是那样麻木,他不由得对自己学医的理想产生了怀疑。

那个围绕鲁迅许久的国民性问题又出现了。

“精神上的手术刀,应当是文艺吧。

”鲁迅这样想,于是他决定中止仙台医专的学业,回到了东京搞文艺。

这个时候已经是1906 年的春天了。

并在东京创办了杂志《新生》意思即新的生命。

那时的留学生大部分都学政治和法律,其次是学理工的,读文学的寥寥无几。

一般都认为读文学不仅没出息,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而本来就清贫的鲁迅却要花钱办什么文学杂志。

这些人对此都大摇其头。

有一个留学生居然还跑去问鲁迅,“你弄文学干什么?”为了这本杂志,鲁迅费了许多心血。

他约了稿子,印了稿纸,还拟定了第一期的插图。

然而,《新生》杂志却终于没能办成,事先说好写稿子的人不辞而别,经费也无处筹措。

《新生》的夭折使鲁迅意识到走文学道路的艰难,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鲁迅的婚姻和爱情婚恋、家庭问题对鲁迅人生的影响也不能回避。

鲁迅作为一个“五四”时期最早受现代思想意识影响的人,但他们作为孝子,在时代和传统面前,无奈地接受了封建家庭赐予的礼物——包办婚姻。

就在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母亲给鲁迅去信说,自己病了,让鲁迅赶紧回来。

其实,这只是一个谎言,实际上,母亲是给鲁迅找了一个妻子,这就是朱安。

因为,母亲觉得鲁迅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了。

朱安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从小受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信封的是“三从四德”。

从传统意义上说,她们也许是封建家庭中典型的贤妻良母,的那是她们绝不是像鲁迅这样的新式人物理想的爱人。

在对待这桩旧式婚姻上,鲁迅被剥夺了自主婚姻的权利,虽然后来,鲁迅也做过很多努力,比如,主张她们读书,放足等,但鲁迅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妻子的拒绝,鲁迅对朱安十分失望,甚至绝望。

所以,他在婚后拒绝和朱安同房,并且,在婚后第四天就带着弟弟周作人回日本去了,这造成了鲁迅终身的痛苦及对朱安一生的伤害。

不幸的婚姻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

鲁迅一直认为,婚姻必须是以爱情为基础,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因此,从1906年到1926年的20年间,鲁迅和朱安之间都没有发生夫妻关系,这对于生理和心理正常的双方来说都是痛苦的。

鲁迅长达20多年的形如苦僧的独身生活,对他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鲁迅后来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猜疑、孤独、郁闷、偏激这一系列偏颇的性格和心理倾向,某种程度上是和他这段独身生活的压抑和禁锢有关的。

这种特征也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如《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神经过敏,《孤独者》中魏连殳的孤苦悲惨等。

鲁迅和朱安之间这种冷漠的夫妻关系,当然也使朱安终生处于痛苦之中。

她也知道自己和鲁迅间的差距,并没有过多的奢求,只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近丈夫,使他喜欢自己。

她曾对房东俞芳说:“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都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于是她毫无怨言地操持着琐碎的家务,细心的照顾着鲁迅的饮食起居,特别是鲁迅和周作人失和搬出八道湾后,她更是尽心尽力地服侍,使鲁迅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还创作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等小说,校勘完了《嵇康集》,写下了《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娜拉走后怎样》和《未有天才之前》等名篇。

虽然这一切并没有感化自己的丈夫,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努力,直到她从别人口中得知鲁迅与徐广平在上海同居的消息后,她才彻底绝望了。

她沮丧地对俞芳说:“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但是当事人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鲁迅一味的俯视,朱安一味的仰视,使他们的爱情永远找不到培育的土壤。

鲁迅在夫妻生活中先入为主,对目不识丁的朱安心存介怀,阻碍了在平等中培养爱情的机会;而朱安严重的自卑心理,又使她缺乏追求夫妻生活的勇气,造成了令人扼腕的悲剧。

二、鲁迅创作的方向毛泽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在全面、深刻的反省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敏锐的发现民族文化的积极成果及其弊端。

既彻底的反封建,又科学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广泛、理智地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

从而,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崭新文化。

(毛泽东所提出的“鲁迅的方向”内容主要是政治内容,我侧重于文化内容。

三、鲁迅的小说1、《狂人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