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化制糖设备

合集下载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一、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分类目前主要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1.根据原料产品类型分类2.根据设备的操作功能分类二、根据原料或产品分类:可将食品机械分成众多的生产线设备。

例如,制糖机械,豆制品加工机械,焙烤食品机械,乳品机械,果蔬加工和保鲜机械,罐头食品机械糖,果食品机械,酿造机械,饮料机械,方便食品机械调,味品和添加剂制品机械,炊事机械等三、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分类:实际上是根据设备的单元操作功能分类。

筛分与清洗机械,粉碎和割机械,混合机械,分级分选机械,成型机械多相分离机械,搅拌及均质机械,蒸煮煎熬机械,蒸发浓缩机械,干燥机械,烘烤机械,冷冻和冻结机械,挤压膨化机械,计量机械,包装机械,输送机械、泵、换热设备容器等四、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特点(1)品种多样性(2) 机型可移动性(3) 防水防腐性(4) 多功能性(5)卫生要求高(6)自动化程度高低不一中国GB1Cr130Cr18Ni9O0Crl8Ni90Crl 7Ni12Mo2OOCrl 7Ni14Mo2六、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结构要求1、结构管道等不应有滞留产品的凹陷及死角。

2、应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不锈钢卫生钢管及其卫生型管件阀门。

3、密封可靠,以免产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4、与产品接触的轴承都应为非润滑型。

5、润滑型轴承须有可靠的密封装置以防止产品被污染。

6、产品区域应与外界隔离,至少应加防护罩以防止异物落入或害虫侵入。

工作空气过滤装置应保证不得使5μm以上的尘埃通过。

7、安全卫生的装、卸料装置。

.8、紧固件应可靠固定,防止松动,不应因振动而脱落。

9、在产品接触表面上黏接的橡胶件、塑料件(如需固定的密封垫圈、视镜胶框)等应连续黏接,保证在正常工作条件(清洗、加热、加压)下不脱落。

七、操作安全对设备结构要求(1)运动部件(2) 液压气动电气系统(3)压力与高温设备(4)罐器孔盖(5)外表面(6) 运行噪声(7)开关与操纵件计算式N Qs≥AtOr .其中N-设备数(台)QT一平均生产能力(t/h)At一设计安排的某工段物料处理速率系数(At≥1) Qs 一选型设备的生产能力(t/h. 台)1.为什么要对食品加工设备进行分类?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如何分类?答: (1)食品工业涉及的原料,产品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各异,从而其涉及到的加工机械种类繁多。

制糖工艺发展史

制糖工艺发展史

制糖工艺发展史制糖工艺的发展历程悠久而复杂,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以下是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古代制糖工艺:-公元前4世纪:甘蔗种植在印度次大陆开始流行,最初的糖可能是以蜂蜜的形式存在,通过将甘蔗汁煮沸来浓缩糖分。

-公元350年左右:印度人发明了一种早期的炼糖技术,即通过蒸发甘蔗汁来制作粗糖。

中世纪发展:- 7世纪至12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对甘蔗种植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传播到中东地区。

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甘蔗的种植。

- 15世纪:随着欧洲人探索新世界,甘蔗种植被带到加勒比海地区、巴西和其他热带地区。

这一时期,糖厂开始采用水力磨碎甘蔗和利用蒸汽来加热甘蔗汁。

近现代变革:-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制糖技术的发展。

例如,詹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使得糖厂能够更高效地加工甘蔗。

- 19世纪:随着化学知识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化学方法来精炼糖,提高糖的纯度。

此外,真空蒸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代制糖工艺:- 20世纪:自动化技术在制糖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21世纪: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制糖工业开始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比如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副产品的环境影响。

中国制糖工艺的发展:-唐宋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制糖开始形成,技术逐步发展,出现了土法制取白糖、冰糖等新品种。

-明清时期:制糖技术继续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制糖业并未大规模发展。

-近现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制糖业受到冲击,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糖工业经历了现代化改造,工艺及技术装备一跃进入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制糖工艺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手工到机械化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的糖业有望变得更加高效、环保。

“妖糖”的前世今生 一部厚重的中国糖业发展史白糖期货糖业

“妖糖”的前世今生 一部厚重的中国糖业发展史白糖期货糖业

“妖糖”的前世今生一部厚重的中国糖业发展史白糖期货糖业热点栏目资金流向千股千评个股诊断最新评级模拟交易客户端1949年前的我国糖业战国末年,公元前250年左右,宋玉《招魂》篇中有“胹鳖炮羔,有蔗浆兮”之句,当时已知饮取蔗浆。

公元398年,晋人郭义恭的《广志》中说:“甘蔗其饴如石蜜”,已从饮蔗浆到浓缩作糖浆。

唐太宗遣使西域学习制糖法,公元647年在扬州设坊,始制结晶砂糖。

公元674年进而用滴漏法制白糖(6382, -9.00, -0.14%)。

当时认为蔗糖有解酒、疗渴.治心腹热胀之效。

唐朝王维诗有“饮酒不须愁内热,火官还有蔗浆寒”之句。

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四川遂宁邹和尚传授制“糖霜”法,产品冰晶透明,宋诗人喻为“琥珀糖霜”。

公元十世纪后,闽,粤、浙等省糖坊以千计。

南宋时,中外互市,蔗糖成为主要输出商品,远销伊朗,罗马等地。

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琉球人仪间真帝,日本人恒山,先后来我国福建学制糖,台湾、广东、福建华侨也将甘蔗栽培和制糖技术传往菲律宾、爪哇、东印度等地;当时,我国与印度有世界两大制糖国之称。

我国甘蔗糖业历史虽然悠久,但在旧中国,生产一直停滞不前,而且主要是土法制糖。

1933年,广东军阀陈济棠从国外购进设备,在广东陆续兴建了6座日处理1000吨甘蔗糖厂;这是我国最早的甘蔗机制糖厂,但生产很不正常;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说:“广东军阀陈济棠,刮尽民脂办糖厂,榨季不到一百天,有时生产无烟糖(指、将进口糖改换包装,冒充国货出售)”。

日本入侵以后,多数糖厂遭到破坏,到解放前夕,仅剩下东莞,顺德两座糖厂勉强维持生产: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甘蔗糖产区没有一座机制糖厂,在四川仅有几家小精炼糖厂。

我国甜菜种植较早,据唐代《新修本草》和《本草抬遗》记载,甜菜在黄河、长江流域作为蔬菜栽培。

但甜菜制糖的历史较短,起始于1908年在黑龙江阿城建成第一座甜菜糖厂;此后、于1936年又建了黑龙江哈尔滨糖厂和吉林范家屯糖厂。

制糖业的发展与现状

制糖业的发展与现状

制糖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制糖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行 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
制糖企业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加 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
制糖业的发展需要与可持续发展 相结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03
制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价格波动与市场竞争
02
全球食糖消费量稳步增长,但增速较慢,主要消费 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03
全球食糖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是 制糖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主要产糖国家的生产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产量逐年增加,但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需 求增长和进口限制,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产量波动较大,受气候和政策影响较大。
产业升级
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制糖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04
制糖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全球制糖市场的未来预测
需求增长
01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糖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价格波动
02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生产成本、政策干预等,糖价
可能会出现波动。
制糖业在全球的分布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制糖生产国,印度和中国的甜菜制 糖产量位居前列。
欧洲、北美和亚洲是全球主要的食糖消费市场,其中北美洲 和欧洲的食糖消费量相对稳定,亚洲市场增长较快。
02
制糖业的现状
全球制糖市场概况
01
全球制糖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主要产糖国家 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

QB-T 2735-2005 制糖机械 无滤布真空吸滤机

QB-T 2735-2005 制糖机械 无滤布真空吸滤机
槽、环槽面不应高 出网格 板。
433 转鼓筒体上 .. 直槽、环槽的 十字及丁字接头 底部应贴紧筒体, 不应有缝隙, 接头需密封焊,各分
格室环 向间不应渗漏
434 转鼓、泥汁槽、转鼓封头及吸汁管的 .. 焊缝应进行盛水 检验,不应渗漏。
435 转鼓 外圆面对左右轴颈径 向跳动不大 于转鼓直径 的 01 ;转鼓外 圆柱母线直线度不大 于转鼓 .. .2
46 安全要求 . 461 产品外露、回转和运动部分 .. 应有安全防护装置。 462 电路、电 .. 动机 的选择及操作控制单元及其接线和安装, 应妥善考虑到防水的要求, 并符合
G 52 .-20 B 61 02的规定 。 2 47 产 品可靠性指标 . 在遵守安装技术要 求和正常使用的原则下 :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标准下载网()
免费标准网() 标准最全面
QB/ 2 3 一 2 0 T 7 5 05
制糖机械
范围
无滤布真空吸滤机
本标准规 定了无滤 布真空吸滤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 装 、运 输 、
5 试验方法 5 1 产品的焊接件 、切 削加工件、装配和涂漆质量 .
产品的焊接件、切削加工件、 装配和涂漆质量按Q / 18. BT 8 的 BT 81 / 1 . 规定进行。 5 -Q 5 4 8 52 机械电 . 气设备安 全性能 产品的电气设各安全性能按 G 52.- 02 规定 B 6 20 的 2 1 进行。
绝干 滤泥中旋光性物质 ( 蔗糖分 ) 的质量分数 ,也称作干滤泥糖度 。
注 :干滤泥转光度用%表示。
3. 2
最终滤泥水分 f am iue f re m d i l s r o i a d n ot f t u l t

中国的制糖历史回眸汇总

中国的制糖历史回眸汇总

------------------------------------------------------------精品文档--------------------------------------------------------中国的制糖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

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

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诗经·大雅》中就有:“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

这说明,中国远在西周时代,就有了饴糖。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饴糖,属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用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自西周创制以来,饴糖在中国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

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中,记述最为详尽。

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

时至今日,街边还有小贩在售卖麦芽糖。

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

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在东周时代。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

屈原《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

说明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

交州,在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中国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

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

中国公司在柬埔寨建成亚洲最大现代化蔗糖生产线

中国公司在柬埔寨建成亚洲最大现代化蔗糖生产线

中国公司在柬埔寨建成亚洲最大现代化蔗糖生产线2016年4月19日,由中资企业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亚洲最大的蔗糖生产线开榨仪式在柬埔寨柏威夏瑞峰糖业基地隆重举行。

洪森首相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布建国女士出席剪彩仪式。

洪森在仪式上致词表示,中国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计划在柬埔寨投资10亿美元,在柏威夏省建立一座柏威夏现代农业园,初期斥资3.6亿美元在该省投资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糖厂。

他说,该糖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7 000个就业岗位。

项目建成后,将为柬埔寨人民创造1 4 000个就业岗位。

该项目的建成,将会对柬埔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洪森对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在柏威夏省投资开垦土地种植甘蔗以及建设糖厂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期望在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带动下,促进该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他说,柬埔寨政府对该项目的进展与未来所给柬埔寨带来的实用价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将有效地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提供就业机会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为柬埔寨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与消除贫困发挥重要作用。

洪森感谢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选择柬埔寨作为最大的投资地点。

通过公司在柬埔寨投资建设糖厂,反映了公司对柬埔寨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投资环境与机遇信心十足。

他希望更多国外公司到柬埔寨投资发展,而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

据了解,糖厂位于柬泰边境的柬埔寨柏威夏省宿察县。

该糖厂由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投资。

据中国恒福糖业集团董事长刘锋先生介绍,恒福糖业6年前进军柬埔寨,注册成立了瑞峰(柬埔寨)国际有限公司。

公司在柬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6亿美元、带动6万hm2土地的开发利用,年生产蔗糖36万t,未来计划完成总投资10亿美元,6年之内完成投资,带动18万hm2土地的开发,实现年产蔗糖108万t,年产酒精5万t,年发电5 000万KWH,其电力可以满足整个糖业基地和柏威夏省会用电。

浅谈甘蔗收获机械化除杂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梁玉华

浅谈甘蔗收获机械化除杂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梁玉华

浅谈甘蔗收获机械化除杂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梁玉华发布时间:2021-08-10T07:23:59.71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梁玉华[导读]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梁玉华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关键词:甘蔗收获;预处理;除杂装置1. 甘蔗收获机械化实施概况蔗糖是我国食糖的主要来源,占据全国食糖产量80%以上,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云南。

主产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理想,甘蔗主要种植在旱坡地、丘陵地和部分山地,蔗田坡度大、石头多,缺少灌溉基础设施,甘蔗种植和收割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广西、云南两地的机播率仅为27.1%和7.6%,机收率仅为4.3%和0.3%,糖料种收等关键环节基本靠人工,劳动效率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糖摘要:种植是甘蔗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现阶段甘蔗的收割还是主要以手工为主,即使用到的甘蔗收割机在结构和性能上也不完善。

甘蔗收获机械技术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成为制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因素。

因此,甘蔗收获技术的研究,是解决甘蔗高效收割的需要,是农业全面机械化的需要。

自动化、高效化的甘蔗收割机成了种植甘蔗的农民的热切期盼。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的甘蔗种植机技术和其应用情况。

结合我国种植农艺要求,指出种植机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引言甘蔗是生产食糖和生物乙醇的重要原料。

种植作业是甘蔗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的环节之一,种植作业质量直接影响了新植和宿根蔗的产量[1]。

世界主要产糖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古巴等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所用的种植机主要有整秆式、实时切种式和预切种式三种型式。

整秆式甘蔗种植机将蔗种整秆地摆放在由开沟器开出的沟内;实时切种式种植机作业时,整秆蔗种被喂入切种器,切成蔗段后摆放在开出的沟内;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采用预先切好的蔗段,喂入和摆种机构将蔗段摆放在沟内。

而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主要还处于机械(或畜力)开沟、人工摆种作业阶段,也有一些自主研发的机型和进口机型在推广使用。

国务院国发〔2010〕22号文件《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

”所以,分析我国现有甘蔗种植机技术,总结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将对我国甘蔗种植机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正文§1-1 甘蔗收割机研究背景农业的根本出入在于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是为了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的负担,加速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缓和加入WTO之后我国蔗糖业所受到的严重冲击,而且对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世界工业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机床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CNC系列还是加工中心,世界上的装备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工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等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大大的推进了当今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这也同样使得甘蔗联合收割机的发明研究成为十分的必要与迫切。

一、农业机械概况(一)农业机械的类型农业机械分固定作业和田间作业两大类。

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动,其工作部件由内燃机、电动机或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如各种农产品加工机械等。

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有自走式及由拖拉机牵引、悬挂、半悬挂等几种类型。

(二)对农业机械的一般要求农业机械以土壤、作物、牲畜以及水、肥、农药等各种物料为工作对象。

农业机械应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农作制,满足各项农业技术要求。

农业机械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在使用新的农业机械以后,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抢赶农时季节,改进作业质量等途径作到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同时还要尽可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保证操作安全。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农业机械能够综合利用,一机多用。

与一般机械产品相比,农业机械具有工作条件恶劣多变,使用分散,保管条件差,工作部件易磨损等特点。

因此要求农业机械作到坚固耐用,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

在满足农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产品和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

二、甘蔗生长状况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年生宿根作物。

一年收获一次,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

世界甘蔗主产国有巴西、印度、古巴和中国等。

1994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达90.67万公顷.总产量为5402万吨,占世界甘蔗总产量的5%.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的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省区。

我国是世界甘蔗生产大国,2002年种植面积为146万公顷。

尤其在广西,作为发展蔗糖业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蔗糖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糖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蔗糖业是广西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许多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蔗糖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西1600多万蔗农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已加入WTO,正面对原糖进口配额和关税变化对蔗糖业的冲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就广西总体来说,目前蔗糖生产成本过高、糖价在国际市场没有任何优势。

提高甘蔗生产技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推广良种和采用先进的耕作管理技术。

实现先进的耕作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而成熟的甘蔗收获机械技术一直未得到解决,成为制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1-2 甘蔗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传统的甘蔗收割方法都是都是基于人的繁重劳动来完成的。

人工收割甘蔗,一个工作日(农村按10-12个小时)最强的劳动力最多也只能收到700公斤。

由于受到收割季节的限制,收割工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农民大都需要雇请外来劳动力才能完成。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工作方式。

因此,大多数应用手工收割绿甘蔗的成本是很不经济的。

对比能够有效的利用甘蔗收割方法改善的地区,劳动力收割甘蔗的方法显得困难和不合理。

目前在国际上拥有甘蔗联合收割机的国家,有巴西、澳大利亚、美国、古巴等产糖大国。

一、我国甘蔗收割机械技术现状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甘蔗收割机和甘蔗剥叶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缓慢,直至70年代中期才有大规模的研究活动,目前,除了耕整地外大多数仍依赖人畜作业,劳动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了最大的比重。

总体而言,我国甘蔗收割机机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切段式甘蔗收割机该类机型是仿照国外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改进而成。

通过改造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的轮系,抬高拖拉机的离地间隙,以适应甘蔗垄作和原料蔗输送。

割台悬挂于拖拉机尾部,以拖拉机后退方向为收割前进方向,可一次性完成:切梢、扶倒、切割、喂入、切段、输送、清选、装载等工序。

由于切段原料蔗不受糖厂欢迎,该类机型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2、整杆式甘蔗收割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收获方式为整杆全青采式,有两种主要型式:一种为收割与剥叶联合式,另一种为收割与剥叶分段式。

联合式整杆甘蔗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切梢、扶倒、切割、输送、清选、剥叶等工序。

分段式整杆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扶倒、切割输送、铺放(或打捆)等工序。

配上剥叶机和运输车,就可实现甘蔗收获分段式机械化作业。

以上机型,有的已停产;有的经试验表明,技术路线是正确的,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正在开发试验改进中。

由于技术上的因素,目前均没有大量推广使用。

二、国外甘蔗收割机械技术现状目前,在国际上大规模种植甘蔗的国家有古巴,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等产糖大国,这些国家一些大庄园已经开始涉及到甘蔗收割机来减轻自己的劳动。

从甘蔗收获机械的角度来看,国外甘蔗收获机械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为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一种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

1、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世界上发达的产糖国家,由于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甘蔗连片种植面积大,田园平整,便于机械化作业。

同时,糖厂制糖工艺接受切段式原料蔗,加上他们高度重视发展机械化生产,因此,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高,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巴西已有80%的甘蔗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古巴也达到了72%。

目前,在巴西、澳大利亚、古巴等产糖发达国家,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是甘蔗收获机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些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具有功率大、作业效率高、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含杂率低等特点,是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成熟、稳定的收获机具。

能够在作业时一次性完成:扶倒、切梢、收割、切段、清选、装载、蔗叶切碎还田等工序。

加上与收割机作业配套使用的运输车、加油车、维修车等,就实现了甘蔗收获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2、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这类收割机只实现甘蔗的割倒、铺放等工序,再利用配套的剥叶机进行切梢、剥叶,人工集堆后,机械装载,再用运输车运到糖厂。

因此,也称为分段式甘蔗收获机械。

这种机型适于丘陵地区小田块蔗田作业,目前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应用。

该类机型较小,采收方式为整杆青采式。

其结构特点是:以手扶拖拉机底盘为动力和行走装置,安装有地面仿型装置,割台可调程度高等。

总的来说,该类机型在世界主产糖国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

三、甘蔗收割技术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现有的甘蔗收获机基本上是整杆式联合收获机,它们虽然能一次完成切梢、砍头、剥叶、清理、集堆等工序,工作效率高,但机器庞大,结构复杂,所需配套动力大,机动性差,转弯不灵活,在小地块蔗田里并不能发挥作用,且不能收获严重倒伏的甘蔗。

也就是说适合生产实际应用的成熟、稳定机型基本上还没有。

现有机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切段式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1、采收的切段蔗不符合糖厂要求。

由于甘蔗切段后,必须在16小时内开榨,否则甘蔗会产生变化,造成糖分下降,影响出糖率,而目前糖厂的生产模式不能保证在此时间内开榨。

2、整机结构对收获适应性差。

首先,由于采用轮式拖拉机作底盘,需要对拖拉机的改动量过大。

其次,机型大,转弯半径也大,目前蔗区预留空地不能满足作业要求。

还有,蔗田起伏不平,割台可调性差,造成割茬不齐、破头率高;切梢装置调整不便,对生长高度不齐的甘蔗难以控制到合理的切梢长度;整机各部件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等。

(二)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存在的问题联合式收割机采收的原料蔗虽然符合糖厂的要求,但是据多次田间试验表明:割台可调性差,造成割茬不齐,破头率高,影响了宿根蔗的发芽生长;剥净率低,含杂率高,损失率仍过大;输送装置还不完善等。

但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整杆青采联合式收割机仍是最适合目前制糖工艺的较理想的收获机械。

而分段式整杆甘蔗收割机采用轮式拖拉机作底盘和自走式底盘的收割机,整机外形尺寸大,转弯半径过大。

割台的可调度差,没有仿型机构,不能随地形任意调整调台,影响了切割质量,主要反映在割茬不齐,破头率高。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的机型,收割幅宽为单行(垄),生产率与功率配套性差,经济性不明显。

采用中拖侧挂的机型,整机质量分布不均衡,需加挂配重,影响收获速度和对蔗地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生产率低,劳动强度仍大由于该类机型作业一次性完成工序少,虽有剥叶机配套作业,但仍需较多的辅助工人。

喂入、收集、打捆、堆放等无法机械作业,使得劳动强度仍偏高。

剥叶机性能仍未成熟剥叶元件的使用寿命偏低,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护工作量;整机结构对剥净率的提高仍有待改进;剥叶元件仍存在使甘蔗破损的现象,影响甘蔗质量。

§1-3 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对策及前景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现在所采用的甘蔗收割方式还比较落后,甘蔗收割机械技术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的甘蔗收割机不能同时很好的实现各个程序合理搭配,适应操作,适时控制。

而且社会的各个方面因素都对收割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