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课程设计.
建筑电气安全使用课程设计

建筑电气安全使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电线、插座、开关等电气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
3. 学生掌握建筑电气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电气事故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见的电气设备,进行简单的电气连接和故障排查。
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安全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电气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建筑电气安全使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安全意识,认识到建筑电气安全的重要性,主动遵守电气安全规定。
2. 学生具备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电气安全问题。
3. 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建筑电气节能措施,形成绿色环保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电气安全意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的基本概念、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常见电线、电缆类型及选用;- 插座、开关等电气元件的结构与功能。
2. 建筑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配置;- 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措施;- 防雷、接地保护的作用及安装要求。
3. 建筑电气安全法规与标准:- 相关法规、标准的解读;- 电气设备的安全认证与检查;-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
4. 建筑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 常见电气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简单电气连接与故障排查;- 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安全评价书建筑课程设计

安全评价书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安全评价书的基本构成和撰写要求。
2. 学生能了解建筑设计中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和相关标准。
3. 学生能掌握建筑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安全评价书的基本撰写,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物进行安全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安全评价基础知识:包括安全评价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使学生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评价概述2. 安全评价书撰写要求:讲解安全评价书的结构、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安全评价书的编写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评价书撰写指南3. 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建筑物结构安全进行评价。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结构安全评价4. 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价:介绍消防安全评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消防安全评价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建筑消防安全评价5.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安全评价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建筑消防课程设计

建筑消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掌握消防设施的原理与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火灾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灭火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消防法律法规及建筑消防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物消防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见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等。
3. 学生能够制定并执行简单的火灾应急逃生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
3. 学生能够关爱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培养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建筑消防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火灾的发生与蔓延:火灾原因、火灾发展过程、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
- 消防设施及原理: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水炮、疏散指示标志等常见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消防法律法规及标准:我国消防法律法规、建筑消防标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 实践操作:- 消防设施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操作练习。
- 火灾应急逃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应急逃生演练,培养逃生自救能力。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消防设施及原理。
- 第二课时:消防法律法规及标准、消防设施操作。
- 第三课时:火灾应急逃生演练。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火灾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灾原因、蔓延等。
- 第二章:消防设施与器材,介绍各种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第三章:消防法律法规及标准,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建筑学课程设计

建筑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学基本概念,如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学知识分析、评价和欣赏建筑作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建筑草图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就建筑设计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建筑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审美观念。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对建筑学知识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深入学习建筑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学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建筑学导论》2. 建筑风格与历史: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及代表性建筑。
教材章节:第二章《中外建筑史》3. 建筑结构与材料: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及常用建筑材料。
教材章节:第三章《建筑结构与材料》4. 建筑设计原则与流程: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建筑设计原理》5. 建筑作品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建筑作品鉴赏》6. 建筑草图创作:教授基本的草图绘制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建筑草图创作。
教材章节:第六章《建筑表现技法》7.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绿色建筑的概念、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消防与安防课程设计

建筑消防与安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了解消防与安防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消防与安防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熟练操作消防与安防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消防与安防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建筑消防与安防概述介绍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目标,分析消防与安防的重要性。
2.第二章:建筑消防设备讲解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分析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第三章:建筑安防设备介绍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安防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探讨安防设备的选型和布局。
4.第四章: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实施与管理分析消防与安防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探讨消防安全管理和安防管理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解建筑消防与安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传授消防与安防设备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建筑消防与安防案例,使学生了解消防与安防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消防与安防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实验设备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合理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的实施。
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流程,掌握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态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建筑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进行建筑方案表达和图纸绘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建筑设计实践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提高建筑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建筑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建筑观念和审美观念。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基本概念与原则- 建筑设计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原则(功能、美观、经济、安全、环保)2. 建筑设计流程与方法- 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 设计构思与方案发展- 设计表达与图纸绘制3. 建筑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 建筑平面布局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空间组织方法与案例分析4. 建筑形态设计- 形态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建筑造型与审美5. 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筑与文化、社会背景的联系6. 建筑设计实践操作- 方案设计实践-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 设计软件应用(如AutoCAD、SketchUp等)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房屋建筑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房屋建筑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房屋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房屋建筑模型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房屋建筑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自豪感。
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了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房屋建筑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房屋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及其特点。
2. 房屋建筑结构与材料:讲解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及其性能,参照课本第三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各种建筑结构及材料的优缺点。
3.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介绍房屋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过程。
4. 房屋建筑与环境:探讨房屋建筑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系,引用课本第五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 房屋建筑设计与评价:分析房屋建筑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结合课本第六章内容,让学生学会评价和改进设计方案。
6. 房屋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绘制:教授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房屋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参考课本第七章内容。
建筑消防课程设计任务

建筑消防课程设计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消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和设备,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珍视生命,关爱他人,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工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建筑消防基础知识: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职责、火灾危险性评估等。
2.消防设施和设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3.火灾原因和预防:包括火灾的成因、火灾预防措施、火灾隐患的排查等。
4.灭火技能:包括灭火器的使用、灭火方法的选用、火灾现场的疏散等。
5.消防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制度的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检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火灾案例,使学生掌握火灾应对和灭火技能。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消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消防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消防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消防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消防设施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煤矿安全课程设计学生姓名:罗雪松专业班级:安全141 指导教师:宫良伟、黄文祥实习时间:2015.12.28~2015.1.10 实习地点:校内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前言 (1)1鱼田堡煤矿概括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自然地理 (3)1.3气候特征 (3)1.4地震 (3)1.5延伸范围确定 (3)1.6矿井生产概括 (3)2瓦斯储量计算、抽放瓦斯必要性论证 (5)2.1 煤层瓦斯储量 (5)2.2煤层瓦斯瓦抽放率和可抽放量 (5)2.3抽放必要性论证 (6)2.4抽放瓦斯的可行性 (7)3煤层瓦斯抽放方法设计 (8)3.1抽放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8)3.1.1 回采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抽放 (9)3.1.2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放 (10)3.1.3 回采工作面高位抽放 (10)3.2抽放施工 (11)3.2.1抽放钻孔布置 (11)3.2.2 抽放钻孔参数确定 (12)3.3封孔方法 (13)3.3.1《设计规范》规定 (13)3.3.2抽放钻孔封孔方法的确定 (14)4.1矿井永久抽放系统 (15)4.2工作面瓦斯抽放设施的配置和布置 (15)4.3抽放管路的计算和选择 (16)5瓦斯泵选型 (17)5.1抽放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17)5.2瓦斯泵流量和压力计算 (18)5.3瓦斯泵选型确定 (19)5.4附属装置 (19)6 工作面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21)6.1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21)6.2具体安全技术措施 (21)参考文献 (24)前言设计题目:《鱼田堡煤矿二采区4210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抽放设计》鱼田堡煤矿不仅工作面满足瓦斯抽放条件,而且该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仅采用通风方法难以解决瓦斯超限问题,从而严重制约正常的生产能力;因此,为了减少和消除瓦斯威胁,保证安全生产,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系统,年抽放量可达几百万立方米。
本文介绍了该井田基本概况,计算了瓦斯的储量,对抽放瓦斯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同时陈述了其可行性。
通过对抽放方法的比较及抽放管路的计算和选择,初步设计了瓦斯抽放的方法和初步确定了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选择了顺层钻孔先抽后采的瓦斯抽放方法和矿井永久抽放系统,又根据抽放系统管道阻力和瓦斯泵流量和压力,选择了合适的瓦斯泵型号。
最后介绍了工作面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抽放、先抽后掘、安全技术措施1鱼田堡煤矿概括1.1地理位置及交通鱼田堡煤矿隶属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属国有企业。
矿井位于重庆市西南部的万盛区万东镇,距万盛城区4公里,距重庆市区直线距80公里,方位152°。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2′~106°57′,北纬28°54′~28°59′。
国道川湘公路从矿区经过,綦万高速公路在綦江与渝黔高速公路相接,有三万铁路在三江镇与川黔铁路接轨,交通极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1.2自然地理矿井处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渝南黔北的丘陵至高原过渡带,矿井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势陡峭,海拔在310~650m之间,属中低山区。
矿境内有刘家河和鱼田堡河,由北至南贯穿井田区域。
1.3气候特征矿井所处地区属温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1.5℃,最高气温42℃,冬季平均气温6℃,最低气温-2℃。
雨水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023mm。
湿度较大,相对湿度最大为96.3%,最小为66.2%。
1.4地震据重庆市地震局资料,万盛区地震震级属5级,地震烈度为6度。
1.5延伸范围确定延深水平范围上起-350m标高,下止-600m标高,水平垂高250m,东以5#勘探线为界,西以鱼田堡煤矿井田边界为界。
走向全长3500m。
1.6矿井生产概括现有在册职工总人数1338人。
其中,矿山救护队员12人。
矿井的设计年产量60万t/年,2010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39万t/年。
2012年矿井原煤生产量36.9万t/a,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30%~40%,有一定的爆炸危险,但未出现自燃发火。
鱼田堡煤矿开采南桐煤田中部的鱼田堡井田,西以鱼塘角刘家河河床煤柱与南桐煤矿相隔,东与东林煤矿紧邻,浅部以煤层露头为界。
深部至-600m标高。
矿区走向长4.2公里,面积4.703 Km2,共由26个拐点圈定。
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煤组,主要为砂质页(泥)岩、钙质页岩、灰岩、煤等组成,平均厚87.8m,含煤6~7层,由下往上分别为6#、5#、4#、3#、2#、1#煤层,其中可采2层,分别为6#、4#层,局部可采一层,为5#层,5#层为保护层。
现共分四个水平,即一水平—+150m水平,二水平—-100m水平,三水平—-350m水平,四水平—-600m水平,四水平各区仅分区下座了一段半至两段。
在各水平中,一、二水平已回采完毕,三水平(-350m水平)为现目前主要生产水平。
各水平均采取双翼开采,两翼再根据各自走向情况划分为二~三个采区。
矿井开采方法采用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式。
我矿现生产格局为3个采煤队,4个掘进队,2013年计划产量36万吨,掘进进尺11500米。
采煤:有3个工作面,4#、5#、6#煤层各1个,采用放炮落煤工艺,俯伪斜分段走向密集采煤法和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掘进:有4个掘进队,7~8个作业碛头,采用放炮掘进。
2瓦斯储量计算、抽放瓦斯必要性论证2.1 煤层瓦斯储量根据已知条件:煤层走向长1800m ,煤层倾向长160m ,煤层厚度为4m ,煤层瓦斯含量为11.8m3/t ,煤的密度为1.42t/m3,水分1.2%、灰分16%、挥发份18%,煤层透气性系数λ=0.0276(㎡/MPa 2·d )。
可以得到原始瓦斯含量,公式如下:100/100A M Q Q d ad )(可燃基原--⨯=式中:Q 原——矿井原始瓦斯含量,m ³/t;Q 可燃基——可燃基瓦斯含量,m ³/t;Mad ——水分;Ad ——灰分。
可得: Q 原=11.8×(100-1.2-18)/100=9.54可采层瓦斯储量:W= Q 原×L ×H ×D ×ρ式中:Q 原——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 ³/t ;L ——煤层工作面走向长度,m ;H ——煤层厚度,m ;D ——煤层倾向长度,m ;ρ——煤层的密度,t/m ³。
可得: W= Q 原×L ×H ×D ×ρ=9.54×1800×4×160×1.42=1560.6万m 32.2煤层瓦斯瓦抽放率和可抽放量1. 工作面开采层(本煤层)抽放率g g K g W Q d ⨯=100 或 gCgy gC K g Q q Q d +⨯=100 式中 d gK —工作面(开采层)抽放率,%;Qg—在一定时间内工作面(开采层)抽出的总瓦斯量,Mm3;Wg—工作面(开采层)的瓦斯储量,Mm3;QgC—从工作面(开采层)抽出的瓦斯量,m3/min;qgy—从工作面(开采层)涌出的瓦斯量,m3/min。
《矿井瓦斯抽放规范》要求:回采工作面抽出率不小于25%。
经计算得,回采工作面的抽出率为32%。
2.工作面的瓦斯可抽放量WK =W×dK式中 WK—煤层瓦斯可抽放量m3;W—煤层瓦斯储量m3;dK—煤层瓦斯抽放率(%)可得:Wk=1560.6×32%=499.4万m3预抽纯量Q纯: Q纯=W k/(24×60×330)= 10.51(m³/min)抽放量:Q= Q纯/0.4= 26.3(m³/min)2.3抽放必要性论证1.矿井瓦斯抽放规定(1)有下列情况的矿井,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采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采瓦斯系统:(2)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3)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40m3/min或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d的;(4)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
2.工作面抽放瓦斯的必要性该矿采煤工作面煤层开采瓦斯涌出量QCH4=3.405m3/min、qCH4=12.258m3/t,第二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QCH4=3.03m3/min、qCH4=10.9m3/t,又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综合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如不抽放煤层瓦斯,仅采用通风方法难以解决瓦斯超限问题,从而严重制约正常的生产能力;因此,只有进行工作面煤层瓦斯抽放,才是解决瓦斯超限问题本质的最有效方法。
2.4抽放瓦斯的可行性本煤层瓦斯抽放的可行性是指在自然透气条件下进行预抽的可能性.衡量本煤层瓦斯预抽可行性指标有三个:煤层透气性系数(λ),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α)和百米钻孔瓦斯极限抽放量衰减系数(Qj).目前,某煤矿基本没有测定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和百米钻孔瓦斯极限抽放量,但煤层透气性系数λ=0.0276m2/MP2·d;依据《矿井瓦斯抽放设计规范》划分的抽放瓦斯难易程度分类标准(表2—4),对比分析××工作面归属×抽放瓦斯煤层;并结合工作面开采煤层瓦斯抽放必要性的分析,采用煤层瓦斯抽放开采,是可行性的安全保障措施。
按λ、α和Qj判定本煤层瓦斯抽放可行性标准如表2-4示.表2-4抽放瓦斯难易程度分类类别钻孔流量衰减系数(d-1)百米钻孔瓦斯极限抽放量(m3)煤层透气性系数(m2/Mpa2·d)容易抽放0.003 >14400 >10 可以抽放0.003~0.05 14400-2880 10~0.1 较难抽放>0.05 <2880 <0.13煤层瓦斯抽放方法设计3.1抽放方法的比较和选择(1)抽放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瓦斯抽放方法的规定:a.按抽出瓦斯来源分:本煤层抽采、邻近层抽采、采空区抽采。
b.按被抽采煤层的卸压状况分:原始煤体未卸压预抽瓦斯;煤层卸压后抽瓦斯。
c.按抽采瓦斯源的汇集工程方法分:抽采瓦斯钻孔法、抽采瓦斯巷道法和抽采瓦斯钻孔巷道综合法。
根据《MT5018-96矿井瓦斯抽放工程设计规范》规定:选择抽放瓦斯方法,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瓦斯来源、巷道布置、瓦斯基础参数、瓦斯利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尽可能利用开采巷道抽放瓦斯,必要时可设专用抽放瓦斯巷道;b)适应煤层的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c)有利于提高瓦斯抽放率;d)抽放效果好,抽放的瓦斯量和浓度尽可能满足利用要求;e)尽量采用综合抽放;f)抽放瓦斯工程系统简单,有利于维护和安全生产,建设投资省,抽放成本低。
根据《AQ1027-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第7.1.2条规定:按矿井瓦斯来源实施开采煤层瓦斯抽放、邻近层瓦斯抽放、采空区瓦斯抽放和围岩瓦斯抽放;第7.1.3条规定:多瓦斯来源的矿井,应采用综合瓦斯抽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