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篇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回忆的文章,读: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怀。萧红。

3、还记得萧红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什么吗?

师:板书:人、事。

文章除了写人,写事以外还写了什么?

生:倭瓜、黄瓜

师板书:物。

生:蝴蝶、蚂蚱。

二、精读课文

1、其实,园子里的这些人、事、物构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萧红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默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想好了写在题目的旁边。

2、指名答。

生:快乐指名上台板书。

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趣味无穷

欢乐。

师:对不起,跟快乐差不多,就不让你写了。

3、看来同学们,真是萧红的知音啊,看来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这一切发生在哪里啊?

生:祖父的园子里。

师:是啊,这一切都流淌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情趣。作者是怎样用文字将趣味无穷、无忧无虑的情趣表现出来的呢,

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方式去阅读。你可以作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4、你想用什么方式交流,就怎样交流;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生:锄头……。

生:拔草……,体会出祖孙二人的美好感情。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也关注这句话的?

生:萧红很调皮。

师:这两句话非常的独特,独特在哪里?

生:像排比。

师生,引读。追问:独特在哪里?

师:句子两两相对,变化的只是人称。这样的句子看起来怎样?很对称。

读起来怎么样?

指名读。

琅琅上口。

师:背后藏着许多情趣,独特的语言看出独特的情趣。齐读。

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感受出了自由。

生:用一连串地拟人,写出作者的对童年的回忆还是那么美好。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发现跟前面一样,也是用重复,都有愿意,来表现作者的自由。

齐读。

师:这是园子里的物的自由,看看前文还有没有让你感到有趣的地方?

生:不搬菜种没有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指名读。

生:锄头乱勾……看出天真。

生:乱字看出了萧红的天真可爱。

师:读书就要这样,去发现一些关键词。

生:我关注了爬。

师:齐读课文。

生:蝴蝶、蜻蜓、蚂蚱……感受到动物多而自豪。

师:自豪能不能换一种说法?

生:动物可爱,作者观察很仔细。

师:前面还有不好看的?为什么要写不好看的。从哪个词看出来:样样都有。

齐读这段话。

师: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读得好玩一点。

师:这是园子里的动物,让我们感到有趣。还从哪感受到的?

生: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看出萧红她并不是真的想去认识,而是为了去感受趣。

师:你觉得这段有什么特别。

生:有三个又字。

生: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很自由。

师:前面祖父教我分辨认识狗尾草的方法,也很有趣。

生:祖父很爱他。很耐心地教育我。

师:还有一个地方,你们关注到了没有,还有一个神情?

生:祖父的笑。

师:有几个笑,这三个笑看出什么?

生:衬托出萧红的调皮。

生:祖父的爱。

师:从抛看出萧红的自由自在,从笑看出祖父的浓浓的爱。

学生分角色读萧红和祖父的话。

齐读“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这段。

师: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浇菜。

师:你觉得好玩吗?能加上动作来读吗?

再请一位男生读。

师:作者就是用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将作者浇菜的情形写

出来。

师:让我们再回到第四自然段,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指名读。

生:读出喜爱。

师:作者虽然在写,其实在写什么?

师:眼花了,就不看……这样的句式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有。这样的句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齐读。

师:作者是借景抒情,她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人,哪个是物了。

指名读:花开了,就像话睡醒了?将花换成我读读好吗?你感受到了自由了吗?

鸟飞了……虫子……,

齐读:一切都活了……

同法读:黄瓜、玉米……

师:同学们,这就是无忧无虑,情景交融。

再读课题。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2

2006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薛法根与青年教师同题上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后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现在许多语文课频遭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目标不清、方法僵硬。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上什么,薛特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启示:

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

(热课后)

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

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

(生急急翻书。等学生抬起头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

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

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草帽”不是。

师:啊对,“草帽”没有翅膀。(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

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你也没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

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指黑板上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