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了解气团的概念;掌握冷暖气团的性质差异;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特点,并综合出在冷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锋面系统的活动特点。

4、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教学难点:冷锋与暖锋的判断;冷锋、暖锋的降水区位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么一句诗吗?——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锋与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气旋、反气旋和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旋和反气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锋与天气。

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1页的第2段,找出气团的定义和类型。

2、从温度、湿度、密度、气压四个方面来比较冷暖气团性质差异。

3、过渡:咱们在三圈环流中讲过,从高纬度过来的冷气团和从低纬度过来的暖气团会在南北纬60°这个地方相遇,这两个冷暖不同的气团相遇后会形成什么?(极锋)好!咱们接着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锋是怎么形成的。

4、演示锋的形成,提出锋面的概念,让学生注意观察冷暖气团的相对位置。

(为什么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这时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5、总结锋面的特点,并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6、演示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画,根据两个动画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大胆地判断哪个是冷锋,哪个是暖锋,及简单地说明理由。

7、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动画及课本里的示意图动手画一下冷、暖锋的示意图,请两位同学上来画(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降水的位置及雨线倾斜的方向)8、教师讲解及总结。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锋面、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气旋与反气旋与天气特征。

依据:这几种天气系统对我国影响巨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它们有关,也是高考主干知识和易出点。

2.难点:冷锋、暖锋的天气变化特征。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

依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且难以区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容易记错三教法分析(1)“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前先看视频,自学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形成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便于理解和掌握。

(3)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合作竞争,活跃课堂气氛。

(4)多媒体演示法: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易于理解,加深印象。

四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法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2.图文转化法让学生动手画图,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

3.手势记忆法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帮助强化记忆,增强学习兴趣。

4.对比分析法将冷锋、暖锋对比,气旋、反气旋对比,找出区别,加深记忆。

5.知识迁移法将知识迁移到现实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要求点拨讲解导入新课放映视频电影龙卷风广西寒潮预报泰安市天气形势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变化及原因天气系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锋的形成和特点观察锋面示意图放映锋面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锋面示意图,从画面中引出冷气团和暖气团。

(注意比较其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及天气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压分布图、天气符号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地球仪、气压分布图进行直观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天气系统的位置,并分析其天气特征。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课堂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分析当前天气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2. 板书内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列举三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高中地理_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这样,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形成机制,并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③使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片,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特点。

难点:冷暖锋的判读以及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我国天气的影响。

【学法指导】1.学会运用图表:使学生熟悉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故事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

比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不同之处,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冷暖锋特点的记忆,从而学会冷暖锋的判读。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对于天气的影响,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探究、归纳。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2.分类:冷锋、暖锋。

二、气压系统1.分类: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比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情分析授课教师: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教学反思(最新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教学反思(最新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教学反思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教学反思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教学反思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说教材(1)说课标要求首先我要说的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接着我要说的是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影响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同时,也为后面自然灾害如洪涝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预报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3)说教学目标,然后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气团的概念、分类和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2)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理解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4)理解低压、高压系统与天气特征。

通过学生绘制气旋、反气旋的气流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5)了解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气团的概念、分类与天气特征,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列表比较冷锋与暖锋的天气特征。

(3)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绘制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的气流流动,列表比较气旋与反气旋及天气特征。

(4)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锋面气旋及天气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 (1)2.学时 (1)3.教材结构 (1)4.教材重点难点 (1)二、学情分析: (1)三、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四、教学方法设计: (2)五、学法指导: (2)六、教学过程: (3)七、学习流程图 (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大气环境》。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况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 学时:一课时3 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3)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

上了高中,如果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不注意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使高中的学习越来越困难。

本节学习中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雨气候的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和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对锋面天气现象有初步认识,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锋面等。

2. 了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形成的原理。

3. 学习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高压系统带来的晴朗天气,低压系统带来的阴雨天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形成原理。

2. 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系统的认识和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 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理。

4.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感受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形成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 介绍气象学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预警,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户外观察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气温计、湿度计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天气预报、气象科普网站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天气系统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结构: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3节是在前两节讲述的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的概念,理解锋面的概念,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面移动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4)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5)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当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理解,通过比较,认识他们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设置一系列的设问和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

(3)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复杂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区分冷锋与暖锋。

(2)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感差、中国地理知识缺乏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教学过程: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板书设计: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
(2)分类
(3)天气
2.锋面
(1)锋及分类
(2)锋与天气
冷锋与天气
天气状况1_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暖锋与天气
L
天气状况1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准静止锋与天气
教学反思
1、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课件、多媒体软件等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成功感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通过读图分析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被动学习到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主动学习的转变。

3、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的动态演变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在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过程中我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探究等,多数结论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讨论、对比总结、教师引导、补充得出。

通过学习,学生除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了常见天气系统,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还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明确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4、注重读图能力培养,体现学科特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