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21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21人民版PPT课件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 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 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 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
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 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 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 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用不练同:颜湅色缯的也丝。织出图案,是纺织技术的
一次飞跃紬,:如大:丝缯也。 绮:绫文:缯东也齐;谓布缛帛:之缯细采曰色绫也。;锦:襄邑织。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 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 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 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 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 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各国借助哪些手工业品来进 一步认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思考:古代中国纺织工业具:发骨梭、骨针等) 图 2、商周时展期:有丝什织么业主在要经特济点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图
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文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 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 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 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 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 用丝绸。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①块炼铁(铁) 生铁(铸铁) (2)战国时期推广: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煤炭 人力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甲骨文中关于桑、蚕和丝的记载



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 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曾身 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 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 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 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纺织业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私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经营、
“工官”工场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流向
官府专用、 皇帝私用 民间消费、 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缴纳赋税
劳动力
无偿调用 各类匠户 雇工 农民自身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基础:小农经营为主的自然经济 (2)地位:农业的副业 (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农业紧密结合 形成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随着土地兼并的集中,汉代出现了 “田庄 (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 经济” 积极: 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极: 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 发展的最大障碍
China的来历?
1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 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 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 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技艺精湛:中国手工业技艺精湛如陶瓷、刺绣、雕刻等技艺高超
地域特色:中国手工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景德镇陶瓷、苏绣等
社会地位:在古代中国手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具有重要影响
手工业对经济的贡献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手工业产品丰富多样满足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手工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影响:促进了文化 传播和知识普及推 动了社会进步
经手古
第 四
营工代 章
模业中
式的国
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是古代 中国手工业的主要 经营模式之一
家庭手工业以家庭 为单位家庭成员共 同参与生产
家庭手工业主要生 产日用品、农具等 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家庭手工业在农业 社会中具有重要地 位是农民的主要收 入来源之一
造纸业
起源: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 术
发展:唐代造纸技术逐渐成熟 出现了宣纸、竹纸等品种
繁荣:宋代造纸业达到鼎盛出 现了“四大名纸”
衰落:明清时期由于西方工业 革命的影响造纸业逐渐衰落
印刷业
起源:古代中国印 刷业起源于唐朝发 展于宋朝
技术:采用活字印 刷技术提高了印刷 效率和质量
应用:广泛应用于 书籍、报纸、地图 等领域
唐宋元明清的手工业
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纺 织、造纸等行业繁荣
宋朝: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瓷 器、丝绸、印刷等行业达到 高峰
元朝:手工业受到蒙古族影 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手工业品 种
明朝:手工业继续发展瓷器、 丝绸、印刷等行业保持繁荣
清朝:手工业达到顶峰瓷器、 丝绸、印刷等行业技术精湛 产品远销海外
主手古
手工业产品的贸易促 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 融合如丝绸之路、海 上丝绸之路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汉朝 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丝 唐朝 国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私田大量出现
②直接原因: A齐国管仲“相地 春秋时各国的 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 法化,促进土地制度
税制改革
B鲁国“初税亩”
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③其他原因 :由于战乱劳动力减少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C.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条 件:
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4、弱点: 脆弱性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
2、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17
六、古代社会赋税制度
18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 而衰 征
春秋时 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期齐国 征税
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 亩
编户 制度
租调 制
春秋时 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纳 期鲁国 税
7
1.井田制:
(1)发展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2)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主要内容(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4)瓦解
A.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A.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B.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C.宋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D.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
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 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 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 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 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 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 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 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 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 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
—— 汪庆正《中国陶瓷史》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后你最突出
的感受是什么?谈谈你所受到的启 发和感触,课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己的看法。
种类及用途、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思
考。)
阅读教材1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朝代 春秋晚期
燃料
战国中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朝代
春秋晚 期
战国中 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燃料
木炭
木炭 煤 煤 煤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特点
冶铁技术产生
炼钢、淬火技术 水力鼓风——水排
灌钢法 冶炼进程加速,效率提高
结合教材第五目“陶瓷业的成就”指出图 片中哪些属于陶器,哪些属于瓷器。
阅读教材第一目“家庭手工业 和田庄手工业”和第二目“工官” 和“匠户”的内容,从古代中国手 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方式、生产 规模、劳动力来源、工艺水平、消 费对象、流通方式这几个方面来自 主探究并概况出要点。
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规模
劳动力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1)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特点: 提示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极性。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影响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3.陶瓷业 . (1பைடு நூலகம்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 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某些釉陶制品并没有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 就曾风行一时。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如“ 唐三彩”就曾风行一时。 (2)制瓷业 制瓷业 ①早期的瓷器是一种 釉陶,即原始青瓷。从商代中期 即原始青瓷。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 釉下彩绘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首创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冶金业 . (1)青铜冶炼 青铜冶炼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 工具或生活用品, 工具或生活用品,并不是主要的 生产工具 。
②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 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 模相当大。 模相当大。 的象征, ③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礼制 的象征,代表着权力 西周: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行业 时期
距今四 五千年

纺织业的发展

丝 织 业
商朝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西周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清
纺 织 业
棉 纺 织 业
纺织业的发展
素纱单衣,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 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 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这件“单衣”如果除 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 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 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 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 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 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 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春 秋 金 镡 金 首 铁 剑
春 秋 铜 柄 铁 剑
战 国 铁 双 镰 范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 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 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 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 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 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 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 是南阳太守杜诗(?-38) 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 基础上发明的。
素纱单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纺织业的发展
世界通往中国的阳关大道——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纺织业的发展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松江 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 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 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 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 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 (搅车, 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 “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 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黄道婆去世以后, 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 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 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在黄道婆的故乡 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 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民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1965年12月某一天的傍晚,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正在紧张挖掘之 中。当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赫然发现在 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当考古人 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的一瞬间,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的所 有人都惊呆了。而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 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纸全部划破。 这把令人炫目的青铜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 米。剑首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圆箍 最细的地方犹如一根头发丝。剑格向外凸出,正面镶有蓝色玻璃, 后面镶有绿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发出幽幽的寒光。剑身上还纵 横交错着神秘美丽的黑色菱形花纹,精美异常。 最为令专家们兴奋的是,剑格也就是护手处有两行鸟篆铭文。 铭文共八个字,当时在现场的专家仅解读出其中六字,它们是“越 王自作用剑”。而中间代表人名的两个字,是后来经郭沫若等中国 古文字研究专家反复推断,才破译出他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 彩的人物之一——越王勾践。
宋朝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普及,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 众主要衣料;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元朝 明清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先进的冶金技术
行业 冶 铜 技 术
冶 金 冶 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 业 民营 手工 业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变迁
一、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变迁
经营方式 从征役制到 雇募制、强 制劳动和超 经济剥削 唐代前家庭小 作坊,后孕育 出雇佣劳动关 系 产品特点 政府和皇 帝用物品,不 计成本、不入 市场 从事商品生 产,生产范 围日益扩大 发展情况 明代前期以 前一直占据 手工业主导 地位
先进的冶金技术
时期 原始社会 晚期 商周
西周晚期 西汉 东汉 南北朝 至16世纪 以前


铁 炼 钢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1.1米
鼎重832.84公斤
1.33米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 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 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司母戊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纺织业的发展
成 就
丝 织 纺 业
织 业
商朝 西周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清 宋朝 元朝 明清
棉 纺 织 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纺织业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济
纺织业的发展
商朝甲骨文文中的奥秘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 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 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 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 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 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 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 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 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 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 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 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 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 “十大国宝”之一。
流通方式
不在市 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 市场 流通 主导地位 剩余 部分 出售
家庭 个体农户的副 手工 业活动 业
产品自己消费 一直存在于社 和纳税 会经济生活中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官营手工业——皇室和贵族 (代表当时最高技术)
家庭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二、纺织业的发展
行业 时期
距今四 五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