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和动机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动机.

第七章 动机.
为依据; 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
题。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朱载堉(明)《十不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
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楼房并大厦,床前 缺少美娇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人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 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 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 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 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在遇到挫折时,理智性反应的人,不光能 够坚持目标,还能够分析挫折原因,适当 调整目标,或改变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 获得成功。
3、个性的变化
持续的或重大的挫折会使个体产生的 某些紧张状态和反应,这种反应方式逐渐 固定下来后,就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如许多长期遭受挫折的人会变得冷漠无情 ,有些人则会变得凶残,攻击性特强。
四、动机的认知理论
1、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就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指 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 作,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 完美状态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 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 动机。
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 原因的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 败原因的倾向。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成 败,即对自己成败的原因是如何分析的,将会 影响他以后的成就动机的高低,甚至影响对 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韦纳对成败的原因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 行归类:
(1)控制位置 (2)稳定性 (3)可控性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四章 需要与动机

第四章  需要与动机

•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 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 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 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第二节 需要与酒店客人的行为关系
迪拜七星级酒店
酒店服务员刘晓涵(青海西宁女孩)
六、以人为本、尊重为先
把客人放在第一位
七、公平合理、一视同仁
第四节 酒店客人的动机与服务策略
• 问题导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包括哪些?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酒店中的应用:
酒店基本功能,提供食宿产品 —— 生理需求 酒店安保功能,提供安全的环境 —— 安全需求 通信服务(电话、传真、邮件)、会议、展示服务 — 社交需求 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礼貌礼仪 —— 尊重需求 酒店品牌、市场定位 —— 自我实现需求
2、根据需要对象的角度分 (1)物质需要 • 指人为了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对物质产品的需求。
• 例如,在对服装的需要中,既有满足人们防寒、 防晒等自然性需要的内容,也有满足人们自尊、 追求美的需要的内容。



(2)精神需要 • 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 如对知识、文化、艺术、理想、审美、 道德、创造、成就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性 交往动机 动机
成就动机 归属动机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 义。 2、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反馈。 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5、竞赛
2、根据动机的来源分
(1)外在动机: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
如:奖励
(2)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产生。
第三节
需要与酒店服务工作

需要和动机

需要和动机

需要、内驱力、动机三者关系示意图:
满足状态:不对行为产生影响。 无目标时:愿望、意向
需 要
缺乏 状态
内 驱 力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有目标后
(三)、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
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 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 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 引起 动机的体系中存在:主导动机--从属动机 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一般来说 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中也可 以出现不一致.
7、( 多选 )兴趣的品质包括( )( 2009-11 ) A、倾向性 B、广阔性 C、持久性 D、效能
答案:ABCD
解析:动机按产生的根源分:生理性动机,由生理需要产 生,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 社会性动机,以文化需要为基础产生,如交往、成就、权 力、兴趣、爱好等。兴趣指认识事物活动的心理倾向,其 品质包括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性。
解析:动机是朝着目标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和 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内驱力、情绪、诱 因。由生理需要引起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驱 力;由外部环境引起的,能够引起机体活动, 并满足外部条件的叫诱因。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2008-11) A、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B、动机和效果一定是一致的。 C、动机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
五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力量越强,叫缺 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有益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叫生长性需要。 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是生长性需要。
2、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 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2008-11)
A、爱好 B、诱因 C、需要 D、内驱力

什么是需要和动机

什么是需要和动机

---------------------------------------------------------------最新资料推荐------------------------------------------------------什么是需要和动机第十章消费者的动机10━34 1 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什么是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消费者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2、多重性 3、层次性 4、可变性 5、发展性消费者需要的类别 1、按需要起源,分为天然性和社会性需要 2、按需要对象,分为物质和精神需要 3、按需要实现程度,分为现实和潜在需要什么是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内驱力)。

动机有两个组成部分:内驱力,目标事物 2、动机的功能:⑴、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⑵、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⑶、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2、消费者的需要与需求有什么区别?消费者需要和需求的区别:⑴、缺乏的程度不同。

1 / 3需要是在人们心理和生理上不满足的驱动下产生的;需求是在人们想使其生理及心理条件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程度时产生的。

⑵、促使的因素不同。

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个人和环境的特性决定的;消费者的需求是由个人和环境(市场)的背景决定的。

需求品(美食)必需品(食品) 3、简述消费需要如何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1,消费需要决定购买行为需要运动过程:消费需要心理紧张寻找目标购买动机购买行为需要满足新的需要 2、消费需要的强度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度 3、需要水平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恩格尔定律) 4、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 1、主观因素:⑴、生理因素⑵、心理因素⑶、个人的消费水平⑷、个人的社会地位 2、客观因素:⑴、消费情景⑵、社会环境⑶、企业营销因素 5、消费动机有什么特征?消费动机的特征 1、原发性:需求使个体产生动机,动机推动个体采取行动。

6.需要、动机、目标、激励与管理

6.需要、动机、目标、激励与管理

了解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激发和鼓励;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并指向目标行为的 内在动力。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自觉地朝企业所期 望的目标努力。 员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需要是满足程度成正比,也与工 作动机成正比。
感知激励
三、激励的作用
1、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 2、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 一起来 3、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及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性
理解激励
四、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性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综合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4.需要的分类
● (1)按性质: ● 物质需要:对食物、金饯等的需要,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 需要,又叫生理需要。 ● 精神需要:对文化、道德等的需要,如对文化、地位、成 就、归属的需要等,又叫精神需要。 ● (2)按迫切程度: 间接需要: 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它是以理想、志 向的形式表现出来。 ● 直接需要:月前最迫切的、具体的、也较易获得的需要。 ● (3) 按范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统一。
权力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1.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2.渴望控制别人 3.喜欢参加能够获胜的竞 4.希望能控制整个局势; 激励措施 1.让他们做完整的工作,避 免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尽量让他们参加工作讨论 ,并参与决策的制定;
5.不喜欢通过团队来完成任务 3.使他们有权控制它们自身 6.害怕失败,并且不愿承认错 的工作。
导致极端满意的因素
成 就 认 可 工作本身 责 任 晋 升 成 长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具体内容和方向。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
适度的动机强度能够提 高行为效率,过强或过 弱的动机强度可能导致
效率降低。
03
需要与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工作与职业选择
职业满足感
人们选择职业时,通常会考虑该职业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如成就感、社会地位、工作 稳定性等。
职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不同文化对成就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也有所不同。某些文化 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 共享成果。
文化对归属需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归属和认同的需求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 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人 们对归属感的追求。
文化对动机的影响
文化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内在动机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某些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在动机,而另一 些文化则更注重外部奖励和激励。
的作用。
情感动机理论
该理论关注情感在动机中的作用, 认为情感状态可以激发或抑制个 体的动机和行为,并影响个体的
决策和行动。
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神经科学技术
利用神经影像学、脑电等神经科 学技术,深入探索大脑结构和功 能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内在
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神经基础。
跨文化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 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深入了解 文化因素对个体动机的影响。
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06
需要与动机的未来研究展望
新兴的理论观点
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强调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 重要性,认为满足个体的基本心 理需要(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 联感)能促进内部动机和持续的

第三章行为动力(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三章行为动力(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三章行为动力第一节需要一、需要的概述(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特点需要的广泛性;需要的社会性;需要的对象性;需要的动力性;需要的周期性。

(三)需要与人的心理1、需要与心理过程的关系:需要是认知过程的内部动力。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本条件,具有中介作用。

需要可以推动意志的发展。

2、需要与个性倾向性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的方式体现出来。

(四)需要的种类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来源)(1)自然性需要也称为生理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需要。

很多自然性需要是本能的,如饮食、睡眠、运动等,而且生理需要具有周期性。

自然性需要虽然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有本质区别。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方式都与动物不同。

(2)社会性需要社会需要是指后天习得的,为了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性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象)(1)物质需要:指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2)精神需要:指对认知和美的享受的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人类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组成了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1、需要的发展具有一定次序性,只有低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级别的需要。

2、不同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推动强度不同,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

但对于个人而言,那种需要的强度最大,取决于个人的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3、各个层次的需要是彼此重叠,相互交织。

(三)对该理论的评价1、贡献:推进了心理学对于需要的认识和研究,提出了需要的层次与结构关系。

第九章_需要与动机

第九章_需要与动机

成 就 动 机
成就动机与个人发展
心理学家对密执根大学的学生所做的 调查显示,81%的高成就动机水平的 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比较现实,而 在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学生中,只有 52%的人能够为自己选定一个较为现 实的职业。而比较现实的选择是成功 的开始。
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的特征
喜欢中等强度、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并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 目标明确,并对之报以成功的期望;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 神; 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 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4.合理利用奖励与惩罚;
5.合理利用竞争与合作。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他和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 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 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 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 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 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 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 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 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 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 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 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 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 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大小,可以 分为: 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与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如饥、渴、睡、性、温暖等动机。(肥胖与 节食)
社会性动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如成就动机、学习动机、交往动机、权力动 机、兴趣与爱好等。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