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1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 教案设计
(完整版)苏少版美术七下第1课传神写照---人物画(2)

出示作品。
又是一幅长卷(板书:长卷)。展开画卷: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欣赏《洛神赋图》
曹植。
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洛神赋图》:
细描------用笔尖勾勒人物的眼睛、鼻子、眉毛等轮廓,再晕染颜色。
板块三:白描
没有颜色,用细笔勾勒人物的轮廓,包括结构、衣褶、动作等等。
阅读P3小卡片,了解白描。
郭子仪的打扮不像一个军人,没穿盔甲只身一个退敌二十几万大军,体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
回纥大军(突厥人,内蒙古边境),身强马壮,但对郭子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年“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
内容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共几课时
课型
欣赏
第几课时
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恺之因而在人物绘画上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
画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物造型还缺少一定的欣赏能力,需要用多种方式去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传神写照
以标题“传神”和“写照”为切入点,让学生来诠释它们的字面意思,教师引入本课内容。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2【讲授】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完整版)苏少版美术七下第1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

出示第一个场景图片:穿深色衣服的是韩熙载,他坐在床塌上;这个穿红袍的是新科状元;背对着我们的是朝庭重臣,对面的也是朝庭官员,这两个是兄妹俩,妹妹李姬擅弹琵琶。其他的官员在其他地方。这是画面一些主要人物。
思考:
1)韩熙载在五个场景中共出现了几次?
2)五次的表情大家关注了吗?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
资源
PPT
预习
作业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哈利波特。
可以电话,可以通过微博。
你们就说是笑容,对吗?
观察得非常仔细。看来宋朝的小朋友生活得非常开心。
我想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他们很开心,有一词叫传神。就是说,这画得比较传神。
有的同学说,这还不是你说了说算吗?当然不是我说了算。传神,字典上是这样说的……
刚才大家读出了小朋友开心的表情,所以我说这幅画比较传神,大家同意我这观点吗?传神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
沉思、忧伤……
机会不足,生不逢时。
看教材交流。
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昏君,却是一位艺术家。
一、导课
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想知道他早上吃什么早饭吗?
如果想知道,如何就能知道?
如果想知道一千多年前小朋友的生活,你们怎样才能知道?
对,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中国人物画,了解一些古人的生活情况。
板书:中国人物画。
总结:刚才我们欣赏了有关孩童、读书人、官员的人物画,知道了传神是人物画的核心。下堂美术课我们继续欣赏。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https://img.taocdn.com/s3/m/5e9f5f4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d.png)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归纳总结:古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设色富丽用笔精细3、现代人物画家及作品介绍:1、(教师简介现代人物画)通过视频文件展示人物画家蒋兆和及作品2、欣赏蒋兆和传神写照代表作品《一篮春色卖遍人间》3、周思聪代表作品介绍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无论古代人物画还是现代人物画都具有传神写照的特点,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人物画,是绘画中的一大类别,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审美形式。
人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需要学生掌握人体结构、肌肉构造、角度和神态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人物画的学习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对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绘画技能,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知识和技法;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思维能力;3.以人物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人物画作品;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结构与构图的基本知识;2.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气质;3.人物肢体动态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人体结构与肌肉构造的表现;2.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形象特征的表现;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人体结构、肌肉构造及构图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画的要领。
2.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及创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技巧。
3.示范法教师现场作画以示范合理的绘画思路和技巧,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创作示范。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前期准备1.准备教学材料:画纸、颜料、调色盘、画笔等。
2.给学生简单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步骤讲解1.讲授人体结构知识,比如头、手、身体和腿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和构造。
2.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包括面部特征、身体的骨架和重心、人物的气质等。
3.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如人物的轮廓、肌肉、衣服和发型等。
4.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与自主创作能力。
3. 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为学生总结人物画的基本要素,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创作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六、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2.学生对于人物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七、教学后期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传神写照 — 人物画》教学案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人物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形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人物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十分面。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20世纪人物画部分代表性画家和作品。
重点和难点: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20世纪初期人物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
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
3、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科二、鉴赏过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着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人物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的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赏析以形写神、再现场景和表达感受版块。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赏析隐喻现实和见证历史版块。
本课教学设计为《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赏析》的第一课时,通过教师引导,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高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艺术比较感兴趣,但对中国古代艺术了解还不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加以引导和促进。
加强对知识背景的介绍和引导自主学习探究作品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是个性化的欣赏活动,在掌握鉴赏方法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自主探究、赏析,引导学生掌握用专业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方法,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运用对比、角色扮演等方法理解绘画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对作品发表见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昨天老师在综艺节目上回顾了2015年的小品《女神和女汉子》,引发了我对“女神”这个词的思考。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作为女神,大家心目中的女神是谁呢?生:古丽娜扎、鞠婧祎、赵丽颖、迪丽热巴、Angelababy等。
师:老师认为女神必须是容貌漂亮,具有智慧、时尚、优雅以及高素质于一身的女性。
(赵雅芝、孙俪)那么古人心目中女神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探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并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鉴赏兴趣。
(二)新授1.欣赏感悟。
赏析《洛神赋图》,体会以形写神。
欣赏感悟欣赏《洛神赋图》中洛水女神的图片。
画中洛水女神风姿绝世、含情脉脉、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
欣赏动态的《洛神赋图》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
1)了解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约344年一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
出生在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的一个官宦家庭,因家境优越,自小便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军,义熙年初即405年任通直散骑常侍。
他多才多艺,不仅善画,在诗文、辞赋上也很有造诣,为人诙谐幽默,有时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2)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
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3)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作品主要分为相遇、定情、分别、就驾起程四个部分。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
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作品以形写神细腻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人物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如春蚕吐丝,充满动感,富有诗意。
1.视频赏析每一段画面的具体内容,并思考曹植在与洛神相遇、定情、分别时各有何不同的情感?并感受画面意境及线条美。
2.欣赏画面结尾就驾起航,感受画中曹植依依不舍的心理写照。
4)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设色:简雅、清丽。
视频赏析:欣赏画面除画中人物表现传神之外,画中的树木、山、水、动物也刻画的生动有趣,起到贯穿画面、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
6.)总结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
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
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不仅是画家,还是绘画理论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正是他提出的,这也是中国画的基本理论。
【设计意图】该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由于欣赏的是古代人物画作品,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遥远,因此,本环节采用分组分段视频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
学生在动态画面与细致讲解中掌握画面细节,教师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赏析古代作品。
7)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通过作品信息、作品内容,表现技法、绘画特色几个方面去分析,直观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学习总结。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
2.发展探究,再现场景。
赏析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这幅作品的相关资料,不知道大家的收获如何?生:南唐后主李煜爱好诗文书画,曾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词人之一。
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个庸才,是气量狭小的昏君。
有人笑称他是“专业的画家,业余的皇帝”。
生: 李煜怀疑韩熙载谋反,这幅画是皇帝派画家去韩熙载家中暗中窥测这次宴会的真实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大家鼓掌!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画家的身份是双重的不仅是画家还是侦探呢!的确,如果没有这样的缘由我们今天肯定是看不到这样一幅精彩绝伦的作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画面信息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步感悟,让学生欣赏描述画面内容,讲解一下这张画的基本信息。
a. 画家简介(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约910~980),绢本,28.7厘米×335.5 厘米。
带着问题赏析画面,了解画面具体信息。
夜宴的有哪几个场景、场景是以什么形式分隔的?作品的用笔、用色有何特点,属于哪一种表现方法?主人公韩熙载是画中的哪一位?他的表情如何?b.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c. 构图:以连环画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
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
d.深入探究画面细节。
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猜一猜:画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是谁?介绍画作中人物。
听琵琶曲,感受画面意境。
提问:琵琶曲好听吗?从哪些细节可以说明琵琶曲好听呢?生:画面中宾客的眼神,动作。
师: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观舞部分:观察画中的人物变化——动作、着装的变化。
韩熙载兴致高涨已积极加入到活动中去,脱去沉重的外套,撸起袖子亲自为舞伎击鼓助兴,气氛热烈而动荡。
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休憩部分: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
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画中燃了一半的蜡烛说明宴会进行了一半,这部分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轻吹部分: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
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袒胸露怀,手摇扇子盘腿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韩熙载欣赏吹奏,旁边由几位侍女服侍。
从韩熙载衣着的变化让众人觉得他平时都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注意观察画中人物动作,表情,用线、设色,感受线条美。
送别部分: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
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1)比较分析:通过观察主与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请几位同学表演不同宾客的表情,再请一位同学扮演韩熙载的面部表情。
通过观察分析表演我们可以发现宾客们玩的都很开心,而只有韩熙载面无表情,神情淡定。
他聚集众人来参加宴会为何自己却不开心呢?思考与交流:这样一场欢歌达旦的宴会,宾客们乐此不疲,韩熙载的表情如何?为什么韩熙载面不改色、郁郁寡欢呢?你认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