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肾衰的鉴别很重要

合集下载

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由于肾前因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灌注不足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小管对尿素氮、水和钠的重吸收相对增加,病人血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肾前性急性肾衰病人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保持完整,当肾脏血流灌注恢复正常后,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恢复。

但严重的或持续的肾脏低灌注可使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发展至急性肾小管坏死。

(1)有效血容量减少①出血创伤、外科手术、产后、消化道等。

②消化液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

③肾脏丢失应用利尿剂、糖尿病酸中毒等。

④皮肤和黏膜丢失、烧伤、高热等。

⑤第三腔隙丢失挤压综合征、胰腺炎、低清蛋白血症等。

(2)心输出量减少包括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3)全身血管扩张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变态反应、药物(降压药、麻醉剂等)(4)肾脏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应用、肝肾综合征。

(5)影响肾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

2.肾后性急性肾衰竭(1)输尿管阻塞①腔内阻塞结晶体(尿酸等)、结石、血块等。

②腔外阻塞腹膜后纤维化、肿瘤、血肿等。

(2)膀胱颈阻塞前列腺肥大、膀胱颈纤维化、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等。

(3)尿道阻塞狭窄等。

3.肾性急性肾衰竭(1)肾小管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

病因分肾缺血和肾中毒。

①肾缺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未及时解除。

②肾中毒常见肾毒性物质,如药物、造影剂、重金属、生物毒素、有机溶剂、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轻链蛋白、高钙血症等。

(2)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3)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过敏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败血症、严重感染等。

(4)肾微血管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坏死性血管炎、恶性高血压肾损害。

(5)急性肾大血管疾病肾脏的双侧或单侧肾动脉/肾静脉血栓形成或胆固醇结晶栓塞;夹层动脉瘤出血,肾动脉破裂。

(6)某些慢性肾脏疾病在促进慢性肾衰竭恶化的因素作用下,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出现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急性肾衰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多尿期: 1.适当补液 2.纠正电解质失衡 3.防止各种并发症 4.加强营养或减少透析次数
恢复期: 1.定期随访 2.避免肾毒性的药物使用
整理ppt
44
少尿期
维持体液平衡:坚持“量出为入” 每日补液量=显性失液量+不显性失 液量-内生水量
一般为前一日尿量+显性失液量+ 500ml
衡量补液量适中的指标:
肾衰指数(mmol/L)=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整理ppt
26
补液试验:1h 内静脉滴注 5%葡萄 糖 1000ml, 观察 2h, 若尿量增加 至每小时 40ml 则提示为肾前性 ARF, 若无明显增加则提示为 ATN。
呋噻米试验:补液试验后尿量无明
显增加者, 还可再做呋噻米试验进
一步鉴别, 即静整理脉ppt 注射呋噻米
水及输尿管上段整扩理ppt张,对这一特
18
肾后性 ARF 发病机制
尿路梗阻
肾小球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GRF↓
少尿无尿
内环境紊乱
整理ppt
19
肾后性 ARF 主要应与表现 为少尿(无尿)的肾性 ARF鉴别, 鉴别关键是检查有无尿路梗阻因素 及相应影像学表现存在。
整理ppt
20
(二) 肾前性 ARF (Prerenalfailure )
1.肾小球滤过逐渐恢复 2.肾小管阻塞解除 3.新生肾小管功能低 4.渗透性利尿
多尿(3000--5000ml/L)
脱水
低钾
整理ppt
低钠
32
恢复期
尿素氮、肌酐和尿量逐渐恢复正 常,浓缩功能恢复最慢,可能会遗留 永久性浓缩、酸化功能障碍或GFR降 低;某些ARF 病人转为CRF
恢复期为3 月-1 年

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异常,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急剧下降,导致体液中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的积聚。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以及尿量的变化来确定。

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KDIGO)制定的指南,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以及尿量的变化。

首先,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可以使用GFR的计算公式,如MDRD公式或CKD-EPI公式。

GFR的减少可以根据每分钟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来判断,常根据尿素氮或肌酐的升高程度来评估。

其次,评估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变化。

通常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较为明显,且血尿素氮升高的速度常大于肌酐。

根据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程度和速度,可以将急性肾衰竭分为三个阶段:1)血尿素氮和(或)肌酐水平升高1.5-1.9倍或GFR下降25%以上,被称为急性肾损伤(AKI)1期;2)血尿素氮和(或)肌酐水平升高2-2.9倍或GFR下降50%以上,被称为AKI 2期;3)血尿素氮和(或)肌酐水平升高3倍或GFR下降75%以上或血尿素浓度超过18mmol/L,被称为AKI 3期。

最后,评估尿量的变化,通常急性肾衰竭伴有尿量的减少,如果尿量持续低于0.5ml/kg/h或低于6-8小时内尿量小于50ml,即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如果尿量未减少或增加,即为无尿型急性肾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衰竭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如肾盂肾炎、输尿管梗阻等。

此外,在评估急性肾衰竭的程度时,还需要考虑其对患者的影响,如液体过多积聚、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等。

总结起来,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以及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程度和速度。

同时,尿量的改变也是急性肾衰竭的重要评估指标。

在诊断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并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

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
肾衰竭是一种对患者危害十分大的疾病,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害怕自己会患上这种疾病。因为它不仅代表机体内部肾脏损害已经相当严重,还预示着随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教授指出,当出现肾衰竭症状时,我们都不敢置信,因此都想要弄清楚肾衰竭的检查标准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称之为肾衰竭。下面是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详细介绍。
4、高镁血症: 由肾脏排镁减少而引起。
肾衰竭的检查项目多种多样,项目中所包含的细节指标也较多,然而并不是一两项检查就能帮助我们明确病情,我们还需参考多项指标情况,根据症状表现,从而加以判断和确认。
肾衰竭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肾脏疾病,因此症状表现也普遍表现较多。检查标准也依据各个症状表现的程度情况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Hale Waihona Puke 1、钾的平衡失调:利用心电图检查可对高钾血症监测快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表现为T波高而尖,P R间期延长及QRS波增宽。肾衰竭患者晚期都会有高血钾倾向,可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2、钠、水平衡失调:当摄入过多量的钠和水时,肾功能损害者会由于代谢功能不正常,引起体液过多、发生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钠血症。
3、低钙和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一般不出现症状,当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后,游离钙减少引起手足搐搦症。高血磷和低血钙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等肾性骨病。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精品文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为:
1.主要症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

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腰部酸痛、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等。

2.体征:(1)高血压;(2)水肿或胸、腹水;(3)贫血。

综合考虑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区别:
(1)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

(2)目前国内已普及用B超测量肾脏大小。

一般认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

(3)贫血。

是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之一,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肾衰竭鉴别点之一,抽样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

过去我们曾报道20例急进性肾炎,其中半数出现贫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急性扩容可导致轻、中度贫血。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时因促红素产生下降也可表现为贫血。

(4)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有半数尿比重低于1.015,肾活检组织有明显小管间质病变,这一现象可解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比重下降。

(5)尿细胞学及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不容忽视。

尿沉渣中肾小管细胞总数、坏死细胞数、管型数及类别,常提示肾小管坏死;其数量愈多病情愈严重,肾功能愈差;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肾衰时尿沉渣中出现嗜酸细胞;尿中大量红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肾炎引起急肾衰。

(6)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酶、刷状缘抗原,尿腺苷结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鉴别诊断。

故本题答案选C.慢性肾功能不全。

.。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分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和慢性肾功能损害。

1.急性肾功能损害:血肌酐绝对值升高超过26.5μmol/L,或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可明确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另外,如果病人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也能达到急性肾损伤的标准。

发生急性肾损伤要注意寻找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后,急性肾损伤是有可能恢复的。

2.慢性肾功能损害:通常肾小球滤过率小于90ml/min,甚至是小于60ml/min,有血尿蛋白尿或者是肾脏的其他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诊断为慢性肾功能损害。

通常自身存在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药物,可伴随较长时间的夜尿增多、力、食欲缺乏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请注意,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单位或研究机构而略有差异。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准确的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制表:审核:批准:。

急、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急、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慢性肾衰竭治疗原则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 限制蛋白摄入量和钠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适当的药物和饮食管理。 • 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根据病情和病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限制蛋白和钠摄入量
蛋白控制
减少肾脏对蛋白负荷的压力,保护肾功能。
钠限制
降低体液潴留,控制高血压和水肿。
透析治疗
1
透析原理
通过机械过滤和溶质扩散去除体内毒素和废物。
2
透析类型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血液灌流等方式。
3
透析频率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透析治疗。
肾移植手术
1 手术步骤
供者器官准备、接受移植 手术、移植器官后的并发 症监测。
2 免疫抑制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排异 反应。
3 术后护理
维持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 保护新肾脏功能。
预防措施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 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 注意药物使用,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
急、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 及治疗原则
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限制蛋白和钠摄入量、 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以及预防措施。
鉴别诊断
• 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确定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迹象和症状。 • 检查肾功能、尿液测试和 迅速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原发疾病。 • 控制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监测尿量和尿液质量。 • 对症治疗,如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贫血。 • 监测肾功能指标并根据需要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肾小管滤液返漏和肾 小管堵塞,是ARF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 肾小管机械性源自塞 急性肾衰竭持续存在的主要 因素
发病机制
• 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质细胞的直接损伤,缺氧改 善(再灌注)可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造成严重肾损 伤。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隔离及氧化物质和其他有害 物质的释放,使肾实质损害加重。其他如蛋白水解 酶、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 参与这一过程
炎、过敏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恶性高血压、妊 高症等。
• 急性肾大血管疾病 • 急性间质性肾炎 • 慢性肾脏疾病加重 • 急性肾小管和急性肾皮质坏死 •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尿酸性肾病
发病机制
• 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肾血流量减少时,肾灌注压 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肾灌注压力 不足是ARF的起始因素
降、屏障破坏、不合理用抗菌素有关。
少尿型ARF临床表现
(二)多尿期 当24小时尿量增加至400ml以上,即进人 多尿期。尿量可达3000ml以上。在开始的一周内,尿 量虽有所增加,但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钾继续上升 。 仍属少尿期的继续,尿毒症症状并未改善,甚至有进 一步恶化的可能。当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大幅度增 加后,可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和脱 水现象。此时仍处于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失衡状态 。
少尿型ARF临床表现
2.代谢产物积聚
蛋白代谢产物(含氮物质)不能经肾排泄,积聚于 血中,称为氮质血症。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 痛、烦躁、倦怠无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可能 合并心包炎、心肌病变、胸膜炎及肺炎等
少尿型ARF临床表现
3.全身并发症 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心律紊乱、心
肌病变;尿毒症肺炎、脑病。由于血小板质量下降、 多种凝血因子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出血倾向。 常有皮下、口腔粘膜、牙龈及胃肠道出血 ,DI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衰竭 _急慢性肾衰的鉴别很重要 _肾病医患交流网
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肾衰竭(ARF)若能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常能痊愈或缓解。

那么鉴别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肾病专家介绍急慢性肾衰的鉴别:
急、慢性肾衰竭(CRF)的区分,一是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长短,参考其他指标;二是病理诊断,肾活检病理诊断是鉴别ARF和CRF 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具备急诊肾活检条件的医院尚不普遍。

因此,临床上选择和评估鉴别ARF和CRF的无创指标极其重要。

我们曾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肾衰竭患者(其中82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

CRF5C例中竟有半
数病期不足1 年,其中三分之一起病较急,病期少于3 个月。

因此,
病期长短作为论断依据尤其是CRF并不可靠。

文献及我科资料显示,经肾活检后更改诊断的比例较高。

(2)目前国内已普及用“ B”超测量肾脏大小。

一般认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ARF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

我们的资料显示无论急或慢肾衰,肾脏真正增大或缩小者仅各占三分之一,多数病例肾脏大小正常,这一部分人应用B超测肾脏大小对急、慢性肾衰鉴别无帮助。

最近我们发
现“ B”超下测量肾实质厚度较测肾体积大小更有意义。

(3)指甲肌酐测定是一项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其测定值反应三个月前血肌酐水平。

对于隐匿起病或病史不详、肾脏大小正常的患者,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 个月前肾功能,其特异度达84%,可作为以上两项资料的弥补。

(4)贫血是CRF临床表现之一,已载入教科书,作为ARF与CRF 鉴别点之一,我科100例的分析ARF和CRF患者贫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

过去我们曾报道20 例急进性肾炎,其中半数出现贫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ARF可出现重度贫血,ARF时急性扩容可导致轻、中度贫血。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时因促红素产生下降也可表现为贫血。

因此,我们认为以贫血作为区分ARF和CRF的指标并不可靠。

(5)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CRF的临床表现。

我科ARF病例中有半数尿比重低于1.015,肾活检组织有明显小管间质病变,这一现象可解释ARF的尿比重下降。

(6)尿细胞学及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不容忽视。

尿沉渣中肾小管细胞总数、坏死细胞数、管型数及类别,常提示肾小管坏死;其数量愈多病情愈严重,肾功能愈差;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肾衰时尿
沉渣中出现嗜酸细胞; 尿中大量红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
肾炎引起急肾衰。

(7)ARF 尤其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酶、刷状缘抗原,尿腺苷结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鉴别诊断。

(8)我们的资料未能提示血清钙、磷浓度对ARF和CRF勺鉴别有何帮助。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急慢性肾衰的鉴别,所以这里专家提醒患者朋友们抓住合适的时机治疗肾衰竭对您的身体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