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水监控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标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引言概述:
监控室是一个重要的部门,负责监控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安全和运营情况。

为了保证监控室工作的高效和顺利进行,制定一份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监控室作业的准备、设备操作、异常处理、日常维护和应急预案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监控室作业准备
1.1 确保监控室设备正常运转
1.2 确认监控室操作人员到位
1.3 检查监控室作业区域清洁整洁
二、监控设备操作
2.1 熟悉监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2.2 熟练掌握监控设备的各项功能
2.3 定期更新监控设备的软件和固件
三、异常处理
3.1 及时发现并处理监控设备的故障
3.2 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对于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要有应对预案
四、日常维护
4.1 定期清洁监控设备和监控室环境
4.2 检查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录像情况
4.3 对监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五、应急预案
5.1 制定监控室的应急预案
5.2 对于突发事件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
5.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监控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语: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企业的安全和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作业规范和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监控室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监控室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实验室用水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用水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用水编制: 审核: 批准:章节修改日期修改内容审核批准1 目的为了使实验室用水符合实验室测试的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公司实验室分析用水的级别、规格、取样及贮存、试验方法。

3 职责实验室工程师负责实验室用水的监控和记录。

4 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级别 5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者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5.1 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者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 0.2μm 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5.2 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蒸馏或者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3 三级水三级水用于普通化学分析实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者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6 规格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见下表 1。

表 1名称一级二级三级 pH 值范围(25?) ---- ---- 5.0,7.5 电导率(25?)/(ms/m) ?0.01 ?0.10 ?0.50 可氧化物质含量(以 O 计)/(mg/L) ----0.08 0.4吸光度(254 nm,1 cm 光程) ?0.001 ?0.01 ---- 蒸发残渣(105??2?)含量/(mg/L) ---- ?1.0 ?2.0 可溶性硅(以 SiO 计)含量(mg/L) ?0.01 ?0.02 ---- 2 注 1: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真正的 pH 值,因此,对于一级水、二级水的 pH 值范围不做规定。

注 2: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

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7 本实验室用水规定发射光谱用二级水;清洗实验器材用三级水。

8 取样及贮存8.1 容器8.1.1 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实验室用水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用水作业指导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本化学检测室实验用水的规格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2.引用标准GB 6682-2008 实验室用水规格3.一般规定3.1 本实验室用水为自制蒸馏水,达三级水。

3.2三级水应贮存在预先经过处理并用同级水充分清洗过的、清洁的、密闭的聚乙烯容器或玻璃容器中。

3.3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试样的沾污。

3.4取样时至少取出1升有代表性的水样。

3.5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使用分析纯试剂。

4.三级水的技术要求4.1外观三级水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4.2技术指标pH值范围(25℃) 5.0~7.5电导率(25℃)<5.0μS/cm5.试验方法5.1 pH值的测定5.1.1仪器:5.1.1.1一般实验室仪器5.1.1.2 pHS-3S型精密PH计5.1.2操作步骤按pHS-3S型精密PH计操作指导书,所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其pH值应与待测的蒸馏水相接近,通常用pH值为5.0~8.0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

当pHS-3S型精密PH计的数显稳定时,把电极取出,用待测水把电极冲洗干净,放入盛有100mL待测水烧杯中,等数显稳定后,读取pH值为测定值。

5.2电导率的测定5.2.1仪器5.2.1.1一般实验室仪器5.2.1.2 DDS-11A电导率仪:电极常数0.1~0.01。

在测量电阻率的同时,测量水温,然后根据下列公式计算25℃时的电导率。

G25 =α(G t-G p) + 0.0548式中:G25——25℃时被测三级水的电导率,μS/cm;G t——t℃时测出被测三级水的电导率,μS/cm;G p——t℃时理论纯水的电导率,μS/cm;α——t℃时的换算系数;0.0548——25℃时理论纯水的电导率,μS/cm。

换算系数α和理论纯水的电导率G pt,℃αG p,μS/cm0 1.873 0.01115 1.625 0.016010 1.413 0.022415 1.250 0.030820 1.111 0.041425 1.000 0.054830 0.903 0.071035 0.822 0.09085.2.2操作步骤将300mL待测水注入烧杯中,严格按照DDS-11A型电导率仪操作指导书的要求,测定其电导率,记录电导率值。

纯化水检验作业指导书

纯化水检验作业指导书

纯化水检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我司生产用水的检验要求,确保原水、生产用水和实验用纯水符合质量标准,特此制定本检验标准。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水、车间生产用水、器具清洗用水、实验室检验用水。

3. 职责检验员:负责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操作。

实验室主管:负责作业指导书的修订。

质量部门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质量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4. 检验依据及标准4.1 依据检验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行版编写。

4.2 检验标准及频率4.2.1 理化检测4.2.2 微生物检测进行检测。

5. 内容5.1 感官指标5.1.1 外观、色泽取试样置于比色管中,在非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目测:为无色、无杂质的澄清液体。

5.1.2 气味打开装纯化水的PE瓶盖子,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纯化水应无臭、无味。

5.2 理化指标5.2.1 pH值(25℃)取样时,将样品盛装充满容器,减少和空气接触面,取样后及时加盖。

用经校正的pH计直接测定。

若检测过程中遇不稳定时,可以在100mL检测样中加入0.3mL饱和氯化钾溶液依法测定。

5.2.1.1 pH计预热及校正测定前将pH计预热约5min后进行校正,具体校正方法参考pH计操作规程。

校正结束后,将电极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用待测水样冲洗电极,再将电极浸入试样中,按“READ”键开始测量。

测量的过程中,不要摇动和搅拌水样,以减少CO2的吸收。

同时pH计小数点会闪烁,当测定结果稳定后,测量停止,小数点不再闪烁,同时结果显示图标上出现A时可读数。

5.2.1.2 实验结束用纯水冲洗干净电极,将电极插入装有足量填充液(3mol/L KCL溶液)的电极保护帽内。

5.3电导率(25℃)5.3.1测定前将电导率仪预热约5min后进行校正,具体校正方法参考:电导率检验作业指导书。

5.3.2仪器校正后,把电导电极插进待测溶液中。

按“Read”开始测量,终点图标不再闪烁,同时结果显示图标上会出现A,测量完毕,可以读数。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水生态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水生态监测的流程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1监测目的水生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 监测目的包括:(1) 了解水体的基本状况,如水位、水温、流速等;(2)评估水体的化学指标,如溶解氧、PH值、总磷、氨氮等;(3)监测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4)预警和预测水体污染及其对生态的影响;(5)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原则水生态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监测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系统性:监测点位和频次应系统规划,覆盖全面,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3)代表性:监测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4)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监测点位与频次1监测点位根据水体的类型、规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设置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覆盖整个水体,并考虑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

对于重点区域或污染源附近的水体,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2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可按季度或年度进行,对于特定事件或重点区域可增加临时监测。

在污染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

四、采样方法与设备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特征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对于水面宽阔、流速较慢的水域,可使用漂浮式采样器或拖网采样器;对于较深的水域或底部沉积物丰富的区域,可使用柱状采样器或抓斗采样器。

对于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采样,可使用各种浮游生物网和植物采集器。

CMA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环境检测实验室作业指导书2020完整版

CMA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环境检测实验室作业指导书2020完整版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AYXL/ZY-2019(A/0)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受控编号:No. SK03编制:审核:批准:XXX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9年06月01日发布 2019年07月01日实施目录1、水中砷检测作业指导书 (1)2、水中镉检测作业指导书 (4)3、水中铬检测作业指导书 (6)4、水中铅检测作业指导书 (8)5、水中硝酸盐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1)6、水中硒检测作业指导书 (13)7、水中氰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6)8、水中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29)9、水中氨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22)10、水中氟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26)11、水中硝酸盐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29)12、水中色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31)13、水中浑浊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33)14、水中臭和味检测作业指导书 (35)15、水中肉眼可见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37)16、水中 p H值检测作业指导书 (38)17、水中铝检测作业指导书 (41)18、水中铁检测作业指导书 (44)19、水中锰检测作业指导书 (46)20、水中铜检测作业指导书 (48)21、水中锌检测作业指导书 (50)22、水中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52)23、水中可溶性硫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55)24、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57)25、水中总硬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59)26、水中耗氧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63)27、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作业指导书 (66)28、水中游离余氯检测作业指导书 (69)水中砷检测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砷的含量。

二、适用范围本法规定了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砷。

三、检测依据GB/T5750—2006四、原理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

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三价砷与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气体。

通过乙酸铅棉花去除硫化氢的干扰,然后与溶于三乙醇胺—氯仿中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作用,生成棕红色的胶态银,比色定量。

(水)污染源在线监控手工比对作业指导

(水)污染源在线监控手工比对作业指导

手工比对作业指导书
1、消解仪开机,设定消解温度165C及消解时间15分钟,仪器自动升温并恒温。

2、打开电源,按箭头键选择“选择项目”功能,利用箭头键选择所需的项目序号,选择曲线001,确认。

仪器进入预热状态。

3、选取7支清洗干净并控干的消解管备用,标上数字标记。

4、分别取2mL 蒸馏水(空白)或待测样品置于消解管中,加入ImL相应浓度氧化剂及4mL 催化剂,具塞摇匀。

5、当消解仪温度稳定在165C时,将消解管(管盖要盖严)依次插入消解仪炉孔内,盖上防护罩,待温度降至低于设定值(此次试验设定40度)后按“消解”键,仪器自动定时消解,消解完毕后蜂鸣器报警。

6、取出消解管至干燥烧杯中,自然冷却2min后,再水冷至室
温及沉淀全沉到底部时,待测。

7、将空白比色管擦净,将管上竖线对准比色计上刻线方向CODL对准1号线,插入测定仪的比色孔中。

选择“空白测量”选项,并确认,待空白信号值稳定后,再按“确认”键确认。

8、取另一支装有待测样品的比色管擦净,且管上竖线对准比色计上1号线方向,插入比色孔中,选择“样品测量”选项,按“确认”键,仪器显示样品的COD值。

9、试验结束,清洗各器皿,物归原位,排风扇和通风橱继续运行10分钟后关闭。

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作业指导书

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作业指导书

处理方法
检查供电,拆开电磁阀润滑 检查供电,拆开电磁阀润滑 检查供电接头、更换马达 停机、搬动拧松,检查马达电源是否正常,更换马达,调整连轴器位置 清扫传感器检测位置、8P定位片,更换传感器,重新插拔CPU、I/O 更换 重新安装直或矫正支架 更换注射头 更换I/O板或电源板 更换除湿器主体部分
1.4 流量监测仪常见故障
3 O型圈
4 HCl的更换
5 催化剂
6 燃烧管
7
B型卤素洗涤器中的铁铬合金 网
8 卤素洗涤器
9 CO2吸收器
10 8通阀定位片
11 冷凝器
维护周 期
备注
1周 进行校正
1个月 检查内部有无污染,是否漏液
1个月 检查是否漏气
3个月 更换
6个月 检查是否发白破碎
6个月 检查是否碎裂
6个月 检查是否生锈
1年 1年 经常 经常
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维护保养、易耗品的定期更换工作。 仪器废液应送相关单位妥善处理。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零跨检查
1
对在线设备进行零点、量程进行漂移实验。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01
每3个月至少对总有机碳(TOC)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试样计量 阀等进行一次清洗。检查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 监测仪水样导管、排水导管、活塞和密封圈,必要时进行更换, 检查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气敏电极膜,必要时进行更换。 TOC—COD转换系数应根据季度性监测结果,经当地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确认,并进行备案后才能进行修正。
UV法COD自动监控设施部件维护及 更换周期
氨气敏电极法氨氮自动监控设施部件 维护及更换周期
五参数在线自动监测仪部件维护及更 换周期
TOC自动监控设施部件维护及更换周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用水监控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监控,确保实验用水的质量满足标准的要求,特制订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检测化学分析、无机及有机实验和微生物检测等实验用水的水质监控。

3 职责
3.1 检测员负责实验室纯水出水口水质的监控。

3.2 质量管理员负责纯水系统的前端水的周期监控。

4 工作程序
4.1 实验室用水的分级及其指标要求。

4.1.1 实验室用水一般分为三级:
(1)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2)二级水用于无痕量分析等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及原子荧光分析用水。

(3)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实验及微生物检测。

4.1.2 不同级别实验室用水的指标要求
4.1.3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并在纯水出水口标识相应的实验室用水级别。

4.1.4 检测方法中有特殊要求的其他实验用水,实验室应进行相
应指标的水质监控及记录。

如有必要,应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4.2 实验室用水的保存
4.2.1 一级水不可储存、使用前制备。

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制备,分别储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容器中。

4.2.2 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仪器。

4.2.3 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20%)浸泡2~3d,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h以上。

4.3 实验室用水监控频次要求
4.3.1 实验室用水日常监控要求
4.3.1.1 实验室自动化制水设备生产的实验室用水
4.3.1.2 实验室用水的日常监控记录《实验室用水日常监控记录表》,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报。

4.3.2 实验室用水的周期监控要求
4.3.2.1 中心纯水系统前端水应至少每半年一次按4.1.2要求的指标进行全检。

4.3.3 在水质监控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情况,相关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报。

5 参考资料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GB 6682-2008 6 相关文件
6.1 《记录控制程序》
6.2 《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6.3 《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7 质量记录
7.1 实验室用水日常监控记录
7.2实验室用水周期监控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