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primary astrocytes)是从胶质细胞含量较高的组织(如大脑皮层)中分离得到的。

其细胞培养方法如下:
1. 将新鲜脑组织剖出,用积聚素/液体软膜法(trypsin/liquid membrane method)进行酶解,使得细胞可以分离开来。

2.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DMEM/F12将细胞悬液进行洗涤,然后放置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如DMEM。

3. 放置的培养皿需放置在37摄氏度、5% CO2和95%空气的恒温箱内,以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养分。

4. 在培养初期,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血清(如胎牛血清),以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以及细胞所需的其它营养物质。

但在细胞数目增长到一定规模后,可将血清浓度逐步降低,以避免胎牛血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定期更换培养基,以保证细胞在最佳的生长状态。

6. 如需进行实验或操作,需要将细胞从培养皿中移入滴定皿或其它相应容器中,并按照操作所需加入相应的药物或物质。

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对细胞的机械损伤,比如抽吸和强烈摇动。

2. 在移入滴定皿或其它操作容器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密度,以避免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3. 在更换培养基、加药等操作时,需要十分温和,以避免对细胞造成伤害或死亡。

星型胶质细胞文档

星型胶质细胞文档

3.厡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纯化(1)取新生1天内的wistar大鼠,全身浸入75%酒精中消毒4-5min;(2)在无菌操作台内采用无菌方法迅速取出大脑,置于一盛放无菌D-Hank’s液的玻璃培养皿中(置于冰上低温操作),洗掉大脑表面的血液; (3)然后将大脑放入另一盛放无菌D-Hank’s液的玻璃培养皿中,小心用软毛刷刷掉软脑膜;(4)剪取大脑皮层组织,放入另一盛放0.125%胰酶(2ml)的玻璃称量瓶里,用眼科剪将所取组织剪成小块,盖上盖子,放入培养箱内37℃下消化15min;(5)取出消化后的组织,加入2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终止胰酶消化,用巴士德吸管反复吹打组织至无肉眼可见组织块的浑悬状态,经直径70μm的钢质筛网过滤;(6)然后将细胞悬液在低温(4℃)离心机中离心(1000rpm,5分钟) 后去上清,细胞沉淀加入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7)计数后以1×106个/m1的细胞密度接种于0.lmg/ml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塑料培养瓶中;(8)放于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37℃,5%CO2,95%空气)。

第二天换液,以后每3天换一次液直至汇合;(9)细胞汇合后(约第6天)后在37℃恒温摇床振摇(150rpm)1小时,弃上清以纯化星形胶质细胞;(10)用D-Hank’s液涮洗细胞,后用含0.25%的胰酶的D-Hank’s液消化约5分钟后,加等量含血清培养基终止消化,吹悬细胞,以1:2传代种于新的塑料培养瓶;(11)两次传代后接种于铺有包被过盖玻片(0.lmg/m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六孔板中(用于免疫组化),或直径为100mm培养皿(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或Western blot检测)。

4.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和复氧(OGD-R)培养同一代的原代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组进行OGD-R损伤模型的制备。

将实验分为3组:正常培养对照组,OGD-R组,OGD-R+C225干预组,正常培养对照组不作处理维持在正常氧、糖、血清的状态下培养,OGD-R 组细胞用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洗涤2次,然后加入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放入缺氧培养箱(93%N2,5%CO2,2%O2 ,37℃)中培养2小时;C225干预实验在OGD处理前加入不同浓度的C225(2µg/ml,10µg/ml)预处理1小时,然后同样用无糖无血清DMEM 培养基洗涤2次,加入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并再次加入不同浓度的C225(同前)放入缺氧培养箱中同样缺氧培养2小时;然后将各组细胞取出,换上正常糖、血清的培养基(C225组再次加入C225)放入正常氧培养箱中进行复氧,根据各组复氧不同时间(3h,6h,12h,24h)后收取细胞进行相关检测。

小鼠脊髓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小鼠脊髓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万方数据184物中心提供;DMEM干粉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胰蛋白酶(Tryp-sin)、青霉素一链霉素均为Sigma公司产品;D—Hankg液为实验室自配;MouseAnti-GFAP单克隆抗体及CY5Anti.Mouse荧光二抗购自Chemicon公司;Hoechst为Sigma公司产品。

2.原代培养①取1—3d的新生ICR小鼠,将其断头处死,在无菌条件下由腹侧取出脊髓,置盛有D—Hankg液的小皿中,在解剖显微镜下剔除脊膜,随后换到另一干净的小皿中。

②在小皿内剪碎脊髓,大小为1×1×1,再将其移人尖底离心管中,加2~3倍体积的0.25%胰蛋白酶,在37℃下消化15min,加入等体积的含血清培养基(不含抗生素)终止消化;轻吹20次左右,静置片刻,将上清吸人另一离心管中,原离心管中加入1mlD—Hankg轻吹洗脊髓后将上清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在原离心管中加入l~2ml的0.25%胰蛋白酶再次消化15min,终止后连同上次消化的上清液一起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再加入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成单细胞悬液。

③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后调整密度到l×105接种于无底物黏附的25cm2玻璃培养瓶,在37℃,5%CO:培养箱中培养。

④每天倒置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观察,接种24~48h后细胞第一次换液,以后每周换液两次。

3.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细胞培养7~10d待细胞分层生长后,置于37。

C摇床中200r/min振荡6h,弃含脱落细胞的细胞悬液,D-Hankg液洗3次,加入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放入37℃,5%CO: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为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可在传代后约5—7d细胞融合时,再次放人摇床中振荡,重复上述操作。

4.传代培养①取已培养15d左右的原代培养物,吸去旧培养基,用D—Hank童液洗2次,然后滴加4001zl0.125%胰酶一EDTA,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细胞间隙增加时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终止消化,并轻轻左右摇动培养瓶,随后用弯吸管轻轻吹打制成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另两个25cm2的培养瓶,在37℃,5%C02条件下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精心整理
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
2.1原代胶质细胞培养
1)于细胞培养前1d ,用0.05%PLL(orPLO)包被培养瓶,置5%CO 2培养箱中6h 以上,使用前用HBSS 液冲洗3次,备用;
2)1d 内的新生C57小鼠4只,置入75%乙醇中消毒后断头处死,75%乙醇中漂洗一次,迅速转移至预冷的HBSS (可加入双抗)中,弯镊从鼻部固定住头部,迅速剪开皮肤,换剪刀,从正中线剪
3HBSS 洗337℃4567)2008)91011胶质细胞;底层即是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收集小胶质细胞,离心重悬,接种于35mm 圆皿中;星形胶质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按1:2传代,待长满后用于实验。

一般使用17~30d 内的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细胞原代培养取材方法

小鼠细胞原代培养取材方法

小鼠细胞原代培养取材方法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体内取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过清洗、剪切、分散等步骤后,立即进行培养的过程。

小鼠细胞原代培养取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确保无菌环境。

2. 取材:选择健康的成年小鼠,使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用70-75%酒精对烧杯进行消毒,将整个小鼠浸入盛有纯酒精的烧杯中浸泡1分钟进行消毒。

3. 打开腹腔:取出小鼠,将其放在不锈钢手术盘中,用无菌手术剪打开腹腔。

4. 取出组织:小心将所需组织从体内取出,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5. 清洗组织:用70-75%酒精擦拭培养皿外周后,将培养皿移至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用含双抗的Hanks液洗涤组织数遍以去除血污。

6. 剪切组织:在体视显微镜下操作,用无菌手术器械去除多余组织,用解剖镊子或眼科剪将组织剪碎至1立方毫米的肉糜状。

7. 消化组织:将剪碎的组织放入含解离液或培养基的50ml离心管中,用10ml弯头滴管对组织进行吹打5-10次,然后用1ml枪头的吹打组织,最后用200μl的尖端进行吹打。

8. 过滤分散:将上述组织悬液通过70μm过滤器过滤,切碎和分散的组织悬浮液。

9. 离心收集细胞:在1200rpm、4℃下离心10分钟,弃掉上清液,加入配置好的细胞培养基重悬细胞。

10. 接种细胞:将细胞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预处理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注意事项:取材过程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确保整个过程不受到污染。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伤组织。

使用的仪器和器皿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培养基和试剂应选择适宜的种类和浓度。

培养条件要保持恒定,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以上是小鼠细胞原代培养取材方法的简要步骤,具体操作可能因实验需求和条件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进行实验前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

原代细胞分离纯化SOP

原代细胞分离纯化SOP

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SOP1、实验目的分离和纯化原代干细胞,体外研究药物对原代肝脏细胞的毒性2、实验方法实验材料:ICR小鼠(20-30g)实验试剂:20%乌拉坦或水合氯醛0.1%肝素钠(Glucose 0.2g,0.125mM EDTA 8Ml,肝素钠0.2g,1Mm HEPS 4.6Ml)0.025%胶原酶(胶原酶12.5mg,L-15无血清培养基50Ml)Pecoll分离液:9份Pecoll+1份10×D-PBS(PH7.4)制成分离液。

3、实验步骤:1.ICR小鼠禁食过夜。

2.取ICR小鼠,用20%乌拉坦或水合氯醛0.2-0.3ml腹腔麻醉。

3.10-15min后固定小鼠,75%酒精消毒腹部后正中切开打开腹腔并更换器械。

4.显露肝门静脉并游离2-3cm;显露游离肝下腔静脉2-3cm,置一结扎线,暂不结扎。

5.穿刺针插入肝下腔静脉后立即结扎固定,尽快接通硅胶管并启动蠕动泵(无泵,输液器亦可)同时剪断肝门静脉远端。

6.从门静脉入肝素,使小鼠全身肝素化,并持续灌注至肝脏呈米黄色。

7.换肝素钠为胶原酶消化液(37℃预热)循环灌注消化,至肝质变软,压之凹陷不易恢复。

8.停止灌注,小心剪取个肝叶置入消毒平皿内,加入约20mlDMEM 培养基(含血清,4℃预冷)祛除纤维结缔组织,制成混合肝脏细胞悬液。

9.200目筛网过滤入15ml离心管,100rpm离心5min。

去上清,沉淀加入DMEM培养基(含血清,4℃预冷)7ml重悬。

10.取等体积肝细胞悬液悬浮于Pecoll分离液,颠倒混匀。

11.4℃1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PBS清洗肝细胞2次,4℃1000rpm离心10min。

12.肝细胞沉淀加入(含血清)重悬为3ml,取适量计数并用台盼蓝(3:1)判断活率。

13.活率在90%以上的肝细胞按2×103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ul DMEM培养基,于37℃ 5% CO2条件下培养24h。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2.1原代胶质细胞培养1)于细胞培养前1d,用0.05% PLL(or PLO)包被培养瓶,置5% CO2培养箱中6 h以上,使用前用HBSS液冲洗3次,备用;2)1d内的新生C57小鼠4只,置入75%乙醇中消毒后断头处死,75%乙醇中漂洗一次,迅速转移至预冷的HBSS(可加入双抗)中,弯镊从鼻部固定住头部,迅速剪开皮肤,换剪刀,从正中线剪开颅骨,弯镊向两边剥去颅骨,去小脑,将脑组织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培养皿中;3)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剥离皮层表面脑膜和血管后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 小皿中,用HBSS洗3次,留少量刚好盖过组织,用眼科弯剪剪碎组织(越碎越好),加入0. 25%胰酶2mL,于37℃水浴中消化7 min,消化过程中摇晃离心管数次,使消化均匀;4)加入含有血清DMEM/F12完全培养基10mL(1:1)终止消化;5)使用玻璃滴管或1mL枪头吹打(可将其头部略剪一部分,以扩大口径),若一次取的动物只数多,由于液体过多,可使用5mL枪头进行吹打,但因其吹打力度较大,操作时要尽量轻且吹打次数不宜过多;6)吹打过程采用分步吹打法,每吹打15~20下,静置1~2min,吸取上清,以避免已消化出的单细胞被过多吹打,该过程重复3次;7)200目筛网过滤至50mL离心管中,去除残余的组织块;8)1000 r/min×5min,弃上清;9)调整细胞数为1~2×106/mL,接种到25cm2培养瓶中,每瓶5mL;10)接种24 h后换以新鲜完全培养基,以除去悬浮死亡的细胞及碎片;11)细胞每3 d更换培养液,培养10~12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壁,进行纯化分离。

分离根据胶质细胞间贴附性不同进行,将培养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180rpm振荡5 h,上层疏松贴壁的为小胶质细胞;底层即是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收集小胶质细胞,离心重悬,接种于35mm圆皿中;星形胶质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按1:2传代,待长满后用于实验。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2.1原代胶质细胞培养培养箱中6h以上,使用1)于细胞培养前1d,用0.05%PLL(orPLO)包被培养瓶,置5%CO2前用HBSS液冲洗3次,备用;2)1d内的新生C57小鼠4只,置入75%乙醇中消毒后断头处死,75%乙醇中漂洗一次,迅速转移至预冷的HBSS(可加入双抗)中,弯镊从鼻部固定住头部,迅速剪开皮肤,换剪刀,从正中线剪开颅骨,弯镊向两边剥去颅骨,去小脑,将脑组织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培养皿中;3)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剥离皮层表面脑膜和血管后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小皿中,用HBSS洗3次,留少量刚好盖过组织,用眼科弯剪剪碎组织(越碎越好),加入0.25%胰酶2mL,于37℃水浴中消化7min,消化过程中摇晃离心管数次,使消化均匀;4)加入含有血清DMEM/F12完全培养基10mL(1:1)终止消化;5)使用玻璃滴管或1mL枪头吹打(可将其头部略剪一部分,以扩大口径),若一次取的动物只数多,由于液体过多,可使用5mL枪头进行吹打,但因其吹打力度较大,操作时要尽量轻且吹打次数不宜过多;6)吹打过程采用分步吹打法,每吹打15~20下,静置1~2min,吸取上清,以避免已消化出的单细胞被过多吹打,该过程重复3次;7)200目筛网过滤至50mL离心管中,去除残余的组织块;8)1000r/min×5min,弃上清;9)调整细胞数为1~2×106/mL,接种到25cm2培养瓶中,每瓶5mL;10)接种24h后换以新鲜完全培养基,以除去悬浮死亡的细胞及碎片;11)细胞每3d更换培养液,培养10~12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壁,进行纯化分离。

分离根据胶质细胞间贴附性不同进行,将培养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180rpm振荡5h,上层疏松贴壁的为小胶质细胞;底层即是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收集小胶质细胞,离心重悬,接种于35mm圆皿中;星形胶质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按1:2传代,待长满后用于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

经过相关文献阅读,参考了众多对于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案,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利弊优缺,整合了相对符合本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要求的方法,如有其他变更方案,以修改后为准。

1.实验材料与试剂
剪刀、小镊子、小毛刷、DMEM/F12培养液、胎牛血清、马血清、0.25%,0.05%胰蛋白酶、PBS液、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离心管、50 mL 细胞培
恒温细胞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板、荧光标记二抗、0.4% 养瓶、CO
2
Trypan Blue染色液、抗小鼠OX42单克隆抗体和新生SD小鼠等
试剂配比:
(1)DMEM 10:10:1
DMEM, 10%FBS, 10%Horse Serum,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P/S)

(2)DMEM 5:5:1
DMEM, 5% FBS, 5% of Horse Serum, 1% P/S

(3)SERUM FREE MEDIUM + GROWTH FACTORS
(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生长因子)
25μg/ml转铁蛋白,10nM生物素,30 nM亚硒酸钠,1μg/ml putrescine(腐胺),5μg/ml胰岛素, 20 nM hydrocortisone(氢化可的松),20 nM progesterone(孕激素),1%P / S+生长因子(5ng/ m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
因子PDGF-AA和5ng / 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蛋白酶/ EDTA溶液0.05%胰蛋白酶+0.02%EDTA在W / O内Ca2+ / Mg2 +的HBSS
DMEM/F12 containing 25 μg/ml transferrin, 10 nM biotin, 30 nM sodium selenite, 1 μg/ml putrescine, 5 μg/ml insulin, 20 nM hydrocortisone,
20 nM progesterone, 1% P/S + Growth Factors (5 ng/ml PDGF-AA
and 5 ng/ml bFGF)
Trypsin/EDTA solution 0.05% Trypsin + 0,02% EDTA in HBSS w/o Ca2+/Mg2+
Laminar flow hood Dissecting magnifying glass Water bath at
37ºC Humidified tissue culture incubator (37ºC, 5% CO2) Sterilized microdissecting instruments: large dissecting scissors, mouse-teeth forceps, curved forceps and fine Dumont forceps Orbital Shaker (Boeco OS 20) Tabletop centrifuge 50 ml plastic conical tubes (Sarstedt,
62.547.004) T75 cm2 tissue culture flasks with plug-seal (BD Falcon, 137787) Tissue culture plates (Falcon) Petri dishes (Sterilin) 30 μm sterile nylon mesh (Saatilene, Hitech)
2.实验步骤
2.1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
取新生SD小鼠若干只(出生24h内),在无菌条件下断头, 迅速剪开颅骨, 取出脑
组织至盛有冷PBS 液的培养皿中反复冲洗以去除血污; 再把全脑移入另一盛有PBS 液的培养皿中, 用小毛笔轻轻刷去脑表面的脑膜和血管, 用PBS液冲洗后剪去脑干仅留大脑半球; 用小剪刀充分剪碎脑组织, 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0.05%胰酶, 再移入50 mL 离心管, 用吸管反复吹打消化至肉眼观察无明显的脑组织团块; 加入DMEM/F12 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 青霉素和100 ug/mL 链霉素) 终止消化, 再次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 配平, 1000 r/ min, 离心5min, 弃上清; 加定量完全培养液再次制成细胞悬
液, 更具实验需要接种入若干个50 mL细胞培养瓶或者培养皿中, 置于5%CO
2 恒温细胞培养箱( 37度) 培养;
3 h 后更换1 次培养液, 以后每3 d 换1 次液, 并在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

2.2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将培养于培养瓶中的混合胶质细胞上清弃去,用0.01mol/L PBS 洗2遍。

用无血清培养基0.25%胰酶6 mL 加入培养瓶,37℃消化15 min 左右,至镜下观察到大部分星形细胞脱落,将含有星形胶质细胞的消化液立即置于等量含10% FBS DMEM/F12培养基中止消化,1000 r/ min离心5 min,再用PBS 洗2 遍后,重悬于含10% FBS DMEM/F12 培养基中,种于培养瓶中; 将培养瓶置于37℃细胞培养箱稳定贴壁1 d 后,再用37℃恒温定轨摇床,200 r/min 振摇2 h;吸取上清液弃去(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小胶质细胞和部分少突胶质细胞) ,贴壁细胞采用0. 25% 胰酶37℃消化后立即置于含10% FBS DMEM/F12 培养基中,终止消化后,1000 r/ min离心5 min,弃上清,将沉淀细胞重悬于含
10%FBS的DMEM/F12 培养基,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106 /孔接种于6 孔培养板中,稳定24 h 后可用于后续实验。

2.3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本实验建议选择OX42作为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 能同时反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以OX42抗小鼠CD11b/c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

具体步骤:
(1)待小胶质细胞长成片后, 取出盖玻片, 依次用PBS液清洗3次,每次5 min, 冰丙酮固定15 min, 干燥5 min, PBS漂洗3 次;
(2)特异性抗体:按照说明书稀释比要求稀释抗体,加入抗体,放置37℃孵育60min,进行抗体标记。

(3)洗涤:1 × PBS (pH 7.4 )洗涤3次/15 分钟,晾干。

(4)加入荧光标记抗体,37℃孵育30min。

1 × PBS (pH 7.4 )洗涤3次/15 分钟,晾干。

(5)封片:封片剂封片。

(6)镜检: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细胞包质呈现较强黄绿色荧光,细胞核周围尤其明显。

注意事项
1、选材注意选取新生小鼠(24h内)。

取材过程尽可能保证无菌,尽量剔除脑膜及血管和海马部分。

2、注意尽可能消除脑组织表面的残血,避免血细胞及某些血清成分对胶质细胞贴壁的影响。

3、应严格掌握好酶的消化浓度和消化时间。

4、严格控制胶质细胞培养条件。

包括细胞培养用液(培养基,生长因子,血清,抗生素)的质量,浓度。

5、关于培养瓶包被与否,有文献研究显示包被与未包被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实验中,可以酌情考虑是否包被。

6、传代培养细胞接种量为1×106个(25 cm2培养瓶),细胞倍增时间为36小时。

细胞传代培养最佳为5-8代,传代次数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间隙增加,细胞贴壁牢固,传代消化时间会有所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