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时间副词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副词

古代汉语  副词

5
2、表示程度轻微
除了“颇”,还有“少、略、小、差”等,而“稍” 是时间副词,直到唐代都有“逐渐”意。例如: 今予病少痊。
(庄子·徐无鬼)
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尽心下) 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 往来差近。 (汉书·西域传下)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籍略知其意,又不 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
(左传·僖公四年)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
35
“宁、庸、独”表示反问词气,相当于“岂”, 义同“难道”。例如: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陆贾列传)
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
(管子·在匡)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
36
七、否定副词
古汉语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
(三国志·魏书·阮 传)
俱死无益于国,适所以快敌耳。
(《三国志·吴书·孙峻传》注) 17
“曾”、“尝”在古代汉语中都可当“曾经” 讲,表示事实发生在过去。例如: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剌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至今仍袭旧名,未曾改正。
(梦溪笔谈·辩证一)
1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子皙信美矣。
(左传·昭公元年)
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
(吕氏春秋·爱类)
28
“固”作副词,在古代汉语中义为“本来”“当然” 或 “坚决”、“肯定”,与现代汉语“固然”意 思完全不同。例如: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禹拜稽首固辞。 (李)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古汉语的副词

古汉语的副词

注意:表現在時的“方”與“適”、“會”有所區別。
“方”相當於現漢的“正”;“適”、“會”相當於“恰巧”。
3、表將來時 將、且、行、方、垂、當、其、欲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左傳·莊公十年) ②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淮南子·泰族訓) ③法不信,則君行危矣。(韓非子·有度) ④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爲人所并,豈足託乎?(資治通 鑒·赤壁之戰) ⑤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于吴。(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⑥牛奔直取水,垂堕,忽轉。(古小説鈎沉· 幽明録) ⑦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説新語· 捷悟》) ⑧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决,直言:“窮矣!” (世説·任誕) ⑨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經· 豳風· 七月》) ⑩吾嘗患齒,摇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顔氏家訓· 養 生》)
一、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是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或動作、行爲的程度的副詞。 它一般作狀語,個別的也可作補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
(一)表示程度高深 1、殊、良、甚、頗
可譯爲“很”、“十分”、“非常”、“特別”、“格外”等。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趙策四) ②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史記·商君 列傳)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賈誼《論積貯疏》) ④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纳貨。(世説新語· 惑溺) ⑤奸民久于獄,與胥卒表裏,頗有奇羨。(方苞《獄中雜記》)
三、時間副詞
時間副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頻率的副詞。
(一)“三時”副詞 1、表過去時(表示動作、行爲發生在過去的時間) 已、既、業、向(鄉、嚮);曾、嘗;素、雅;既、既而、已、 已而 (1)表示動作已經發生:已、既、業、向(鄉、嚮) ①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論語·微子) ②相如既歸,趙王以爲賢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 ④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莊子·山本)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汉语语法知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古代汉语语法(一)古代汉语的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一、名词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

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

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

(《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也。

(《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

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织梦者工作室辅导讲义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课程名称
章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通论五:副词
学习目标
1.掌握副词在文言句子中的性质和语法作用。
2.能够区分句子中具体的副词属于什么类别。
3.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句子的状语;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徒:仅仅,只是。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特:只是,仅仅。例句:特与小儿戏耳。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11.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文:齐国全部重新得到他所丢失的旧城。悉:悉数、全部。
12.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尽:副词作动词,全部用到。
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毕、咸:全、都。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陆游《示儿》)
16.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汉语词类——副词

汉语词类——副词
“乡、向”主要表示过去较早的 时间,即先前、从前。例:
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固以得汝 矣。(《庄子· 庚桑楚》)
“既、已、业”等主要表示行为 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已经。往 往表示两事并列,前事完结以后, 又出现另一事实或情况。例:
即克,公问其故。(《左 传·庄公十年》)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列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潜《桃花源记》)
于是天月明净,都无纤翳。 (《世说新语· 言语》)

“率”表示总括,意思相 当于“大都、大致”。 例:
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 风月、弄花草而已。(白居 易《与元九书》)
二是用在数词前面表示总 括事物的数量或动作的数 量,相当于“总共、共” 例: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 也。(曹操《求贤令》)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欧阳 修《醉翁亭记》)


“甚”在六朝以前,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谓语、主 语,是一个形容词。例: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涉于鱼齿之下,甚雨及之,楚师多冻。(《左传·襄公 十八年》)
苛政暴吏,甚于虎也。(王充《论衡》)

“凡”意义有二,一是 用在整个句子前面表示 规律性的归纳,意思是 “凡是、大凡”。例:
固凡同类者,举相似也。 (《孟子· 告子上》)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也。(《商君书· 壹言》)
上计轩辕,下至于 兹,为十表,本纪十二, 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 七十,凡百三十篇。(司 马迁《报任安书》)
3、表示将然(行为动作将要进行或将要实现)
这一类副词主要表示行为动作将要进行或将要实现,也就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将然语气。可以翻译为将要、快要、就要等 意思,主要有“行、且、将、垂”等。例: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8

1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二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

(《汉书·匈奴传》)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

(《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史记·淮南王传》)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不可,直不百步耳。

(《孟子·梁惠王上》)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史记·孙膑》)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书·张骞传》)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史记·刘敬传》)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

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韩非子·十过》)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十、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的词性、意义和用法: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08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8 2 2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

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

”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这段文字中共有六个“以”字,分别解释如下:1.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以,动词,认为,在句中作谓语。

第四节常用副词简介(上)

第四节常用副词简介(上)

第四节常用副词简介(上)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它通常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情态、肯定否定等,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它能独立充当句子的状语,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这是它“实”的方面。

但是,副词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实情或实事,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它必须依附于其他词,这是它“虚”的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副词应用广泛,数量很多。

按照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和称代七类。

下面,我们介绍古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些常用副词。

一、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程度的。

按照副词所表示的程度的轻重、深浅,约可分为三种:程度最高、程度加深、程度较低。

(一)表示最高程度的副词副词表示最高程度,相当于现代的“最”、“很”、“非常”、“特别”、“极其”、“十分”等。

常用的副词有:最、太、至、尤、甚、绝、殊、极、良、雅、颇、孔、尽。

值得注意的副词是:殊、良、雅、颇、孔。

1、殊“殊”的本义是“死也”。

虚化为副词,表示程度之高、之深,相当于“极”、“甚”、“非常”,“殊”后常有“不”,表示否定之深。

例如:《战国策·赵策》:“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梦溪笔谈·技艺》:“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良“良”的本义是“善也”,虚化为副词,表示两种含义:(1) 表程度,相当于“甚”。

例如:《后汉书·公孙述传》:“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

”李贤注:“良犹甚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默然良久。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2) 表情态,意为“的确”、“确实”、“实在”。

例如:《史记·赵世家》:“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词类二 副词之程度、范围分析

词类二 副词之程度、范围分析

(3)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 加深、加重 这类副词一般用在形容词 或者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而 起修饰作用。有“更、加、愈、 益、弥、滋”等词,意思相当 于“更加、越”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荀子《劝学》
邻国之民不加少,而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孟子 梁惠王上》
二、古代汉语副词 (一)概念与内涵 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者某种性 质状态进行修饰限制的一类词。 它可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可能 性、情态等意义。
副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句子 的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动 词或形容词)或整个句子(句 首状语)所以传统上又称为 “状字”。
副词在现代汉语中划为实词范 畴,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其 往往是由动词、形容词、名词、 代词等虚化而来,并且副词表 示的意义比动词、形容词、名 词等要虚一些,所以传统上把 其归入虚词范畴。
“凡”副词用法 1、凡是(用于句首,对一种规律 的总结)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 次之。《孙子兵法 谋攻》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名之善者 也。韩愈《送孟东野序》
2、总共(用于数词前,表示总 的计数)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 ,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陈胜王,凡六月。《史记 陈涉 世家》
稍:情态副词——程度副词 1、逐渐地、渐渐地,情态副词(唐 宋前)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史记 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 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江淹《恨赋》 2、稍微,程度副词(唐宋后)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 轩志》
颇:程度副词 1、很、非常,言其程度高 李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韩 愈《张中丞传后叙》 2、稍微、略微,言其程度低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 尤深者观蛟龙。王充《论衡》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柳 宗元《愚溪诗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样板文——文言文中时间词集锦
1.今:现在 2.今日:今天3.穷冬:深冬,隆冬 4.朝:早晨,早上5.旦日:第二天 6.明日:次日,第二天7.暮:晚上
8.时时:常常,不时9.期年:满一年10.秋:时候11.昔日:当年12.尔来:自那时以来13.夙夜:早晚,日日夜夜14.明年:第二年15.夕:晚上16.四时:四季17.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18.初:①起初;②当初19.数日:几天20.寻:随即,不久
21.俶尔:忽然22.秋日:秋天23.亭午:正午24.夜分:半夜25.晴初:天刚放晴26.旦:早晨27.昼:白天28.昏:黄昏
29.寒暑:冬夏30.已而:不31.及:到,等到32.今者:如今,现在33.尝:曾,曾经34.俄而:不久,一会儿 35.少时:一会儿
36.久之:时间长了37.顷刻:一会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