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总结
精益概论

Lean production
精益思想与认识
Just In Time
适品 · 适量 · 适时
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 的量、 生产所需的产品,故又被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 方式、看板生产方式。 JIT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精益生产不断消除所有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 所以,精益是一种减少浪费的经营哲学。
2、价值流
3、流动 4、拉动 5、尽善尽美
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 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
让客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 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Lean production
Lean production
□改正的浪费 是指在生产中发生不良品,需返工所用的时间、人力、物力 上的浪费
◆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 ◆损失的工时及延误交期 ◆要想生产一个合格的零件,在生产的源头就杜绝不合格零部件、原材 料流入生产后道工序
Lean production
□加工作业的浪费
Lean production
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Overproduction 库存的浪费 Inventory 搬运的浪费 Material Movement 等待的浪费 Waiting 改正的浪费 Correction
七大浪费
加工作业的浪费 Processing 动作的浪费 Motion
Lean production
消耗了资源,而不 能创造价值的一切 人类活动
Lean production
七大浪费定义的由来 大野耐一先生将杜绝浪费视为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并在现场 总结出了七种浪费,由此产生了七大浪费。并将其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精益思想及精益⽣产的⼯具介绍精益思想及精益⽣产的⼯具介绍⼀、精益的起源1、精益的形成精益⽣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省理⼯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研究中,基于对⽇本丰⽥⽣产⽅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
精益⽣产是起源于⽇本丰⽥汽车公司的⼀种⽣产管理⽅法。
其核⼼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切“浪费”,并围绕此⽬标发展了⼀系列具体⽅法,逐渐形成了⼀套独具特⾊的⽣产经营管理体系。
⼆战以后,⽇本汽车⼯业开始起步,但此时统治世界的⽣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量⽣产⽅式。
⽽⽇本的汽车制造商们是⽆法与其在同⼀⽣产模式下进⾏竞争的。
丰⽥汽车公司从成⽴到1950年的⼗⼏年间,总产量甚⾄不及福特公司⼀天的产量。
因此,以丰⽥的⼤野耐⼀等⼈为代表的“精益⽣产”的创始者们,在分析⼤批量⽣产⽅式后,根据⾃⾝的特点,逐步创⽴了⼀种独特的多品种、⼩批量、⾼质量和低消耗的⽣产⽅式。
2、精益的发展从50年代到70年代,丰⽥公司虽以这种独特的⽣产⽅式渐渐形成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与此同时,在整个西⽅经济呈现⾼速增长的⼤背景下,即使采⽤美国相同的⼤批量⽣产⽅式也能取得相当规模的⽣产效果。
因此,这⼀时期丰⽥⽣产⽅式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仅仅在丰⽥汽车公司及其配套商的部分⽇本企业中得以实施。
1973年⽯油危机以后,丰⽥⽣产⽅式在⽇本汽车⼯业企业中得到迅速普及,并体现了巨⼤的优越性。
⼀时间,整个⽇本的汽车⼯业⽣产⽔平已迈上了⼀个新台阶,并在1980年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国。
1985年,美国⿇省理⼯学院的Daniel Roos等教授筹资500万美元,⽤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进⾏考察,井将⼤批量⽣产⽅式与丰⽥⽣产⽅式进⾏对⽐分析,于1995年,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书,将丰⽥⽣产⽅式定名为精益⽣产(Lean Production)。
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精益生产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历史发展过程。
1. 起源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
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丰田公司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问题频发等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丰田公司邀请美国专家德鲁克来进行生产管理方面的指导。
德鲁克提出了“减少浪费”的理念,这成为了精益生产的核心。
2. 第一阶段:丰田生产方式丰田公司根据德鲁克的理念,开始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
他们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强调通过精确的生产计划、合理的库存控制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 第二阶段:丰田生产系统随着丰田公司逐渐摆脱了生产效率低下的困境,他们开始深入研究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发展出了“丰田生产系统”。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优化生产流程,强调通过标准化、自动化和流程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
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原则是“Just-in-Time”(即时制),即在所需的时间和数量上实现生产和交付。
4. 第三阶段: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在丰田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将焦点放在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高质量产品上。
精益生产强调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灵活的生产计划和快速的交付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5. 当前发展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已经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精益生产方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精益生产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起源阶段、丰田生产方式阶段、丰田生产系统阶段以及当前的精益生产阶段。
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改变了丰田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也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50年代,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再三去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向美国式的“大量生产方式”取经。
但是战后的日本,一缺钱来大量购买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二缺廉价劳动力;三缺合适的市场。
日本人回国后的结论是:“大量生产方式不适用于日本”。
日本决定走自己的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的道路丰田汽车公司当时的做法大体上是:1)在技术上,用少量通用设备加上快换装模具的轮番小批量生产替代在大型自动化设备上的大量连续生产;2)清理工作场地,更有秩序的生产和节省辅助时间;3)生产现场组织“团队化”,将作业决策权交给直接作业的团队和员工;4)将部门之间看做为组合成一台协同运作的机器。
强调协同、合作和全企业的过程贯通;5)采用由“看板”指令的准时化生产JIT,直接由用户的需求驱动、按日进度安排零件在协作厂之间的流动进程;6)在协作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和合作的新型关系,增加沟通和信息的交流;7)工程领域打破了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和分离,实行为制造而设计(DFM/DFA);8)建立新型的客户关系,转向按订单组织生产。
销售成为生产系统中的一部分。
对丰田生产方式的分析丰田生产方式为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威力,能够打败以美国工业为代表的、近一个世纪以来确立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其中必然存在着创新的革命性的新思想。
透过表面的细节来分析丰田生产方式在技术道路、管理的观念和人和组织关系等3个方面都带给世界工业界以新思想。
日本人当时的创新是:1)技术路线由热衷于大型刚性的高效率专用设备转向为可快速调整的柔性技术。
丰田在快换模具和快速调整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更有优势的小批量甚至单件流生产。
新的方式省去了大量生产中由于大量库存成品零部件所引起的高库存和资金积压,减少了大批加工时多数制品的停滞和等待,反倒比大批量生产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丰田仅存有够工作2个小时或再少一些的中间库存,与美国企业储备2周的在制品形成鲜明的对照。
精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总结

先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ONE之设备管理
17/7
谢 谢!
ONE之设备管理
18/7
➢ 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精益管理问世。
ONE之设备管理
10/7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思想的来源: ➢ 这两本书的作者非常明确的强调,他们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
、精益思想的来源,就是以丰田生产方式及丰田公司对此制 度的发展为基础的。 ➢ 特别是,第一本书《精益思想传奇》的英文名:《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直译过来:《改造 世界的机器》。
☆ 零切换浪费 ☆ 零库存 ☆ 零浪费
彻底消除浪费
☆ 零不良 ☆ 零故障
☆ 零停滞
☆ 零事故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
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
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
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
精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ONE之设备管理
1/7
目录
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生产方式简介
ONE之设备管理
2/7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为什么诞生精益生产
20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
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
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4/7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文化的提出: ➢ 来源于两本畅销书:《精益生产传奇》、《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精益管理与精益服务

精二益、服 精务益的管起理源的与发应展用与演变
精益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能把基础管理、精细 管理、精益管理割裂开来。精细管理是在基础管理的基础 上,做到精细化、具体化。精益管理是对基础管理、规范管 理、标准化管理、精细管理的融合、丰富与提升,精益管理 更加重视管理效果,更加重视管理效益。要在推进规范管 理、标准化管理、精细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精益管理。
精二益、服 精务益的管起理源的与发应展用与演变
精益管理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模式,而且 更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体现了企业的价值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精神。
三、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最少的资源投入
人 财 物 社 时空 力 力 力 会 间间 资 资 资 资 资资 源 源 源 源 源源
精益三服、务精的益起管源理与的应内用涵
精益管理的“精”除了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资源消耗外,还 要精简不必要的工作环节、销售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 节等,减少人力、时间、空间等消耗,还要精通业务,制 造出精品,用精品塑造酒店形象,用精品提升酒店品牌影 响力,用精品提升酒店品牌价值。
精益三服、务精的益起管源理与的应内用涵
精一益、服 精务益的管起理源细与想应的用起源
近年来中国酒店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运营成本上升、人 员招聘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在酒店业导入精益管理,可以 精减工作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对顾客 需求的快速反应,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稳定和扩展市场占 有率。
精二益、服 精务益的管起理源的与发应展用与演变
“理”第一层意思可以理解为对员工从事的工作进行梳 理,让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按计划、 按流程、按标准推进落实。
精益生产起源、演变与实施

精益生产起源、演变与实施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体系,并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制造业专家詹姆斯·沃默克引入西方世界。
精益生产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的日本。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建的困境后,日本制造业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日本制造业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就是所谓的丰田生产体系。
丰田生产体系的核心思想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这种浪费来源于不必要的库存、不完美的生产流程、低效的人力资源利用等因素。
通过精心设计生产流程、实施单一的流程改进措施、培养员工全面参与的文化,丰田开始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交付时间的缩短等。
丰田生产体系的成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专家詹姆斯·沃默克将这一方法命名为“精益生产”并引入了美国。
他认为,通过减少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和不断改进。
它强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通过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精益生产强调组织内部的实时反馈和改进文化。
通过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和持续的改进活动,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目前,精益生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企业到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它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实施精益手段,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精益生产是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方法,它起源于日本丰田生产体系,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通过减少浪费、以客户为中心和不断改进,精益生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它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工具,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亦被称为精益制造、精益生产管理或精益生产系统,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
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概述1. 引言精益思想是一种管理哲学和方法论,旨在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和竞争优势。
它源自于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由丰田汽车公司开创,并逐渐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本文将对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概述。
2. 精益思想的起源精益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
在那个时候,丰田汽车公司正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丰田公司开始研究并实践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方法,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理念。
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费,通过精确计划、快速反应和高度灵活性的生产方式,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生产。
3. 精益思想的要素精益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浪费的消除精益思想强调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包括时间浪费、材料浪费、人力浪费等。
通过识别和消除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3.2 价值流分析精益思想强调对产品或服务价值流的分析和优化。
通过分析价值流,企业可以找到并淘汰无价值的环节,从而提高整体价值流效率和流程质量。
3.3 持续改进精益思想认为持续改进是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流程,企业可以不断提高效率、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4 人的价值和才能的发掘精益思想鼓励员工参与生产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
通过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精益思想的发展精益思想从丰田汽车公司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除了丰田汽车公司,许多其他公司也开始采用精益思想,包括通用电气、福特汽车、摩托罗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益思想不断演变和发展。
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被引入,以适应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比如,精益生产系统思想已经扩展到服务行业,并推出了“精益办公室”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精益生产的效果
零 7个“
”目标
☆ 零切换浪费 ☆ 零库存 ☆ 零☆ 零故障
☆ 零停滞
☆ 零事故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
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
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
,因为这两本书而使精益文化得到推广。 ➢ “精益”是舶来语; ➢ 精细化管理,是国内的提法----培训中心司老师
“学习型组织” 的推广----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两本书的作者: 左:詹姆斯.沃麦克
右:丹尼尔.琼斯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两本书的问世: ➢ 背景 ➢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市场竞争中遭受失败的美国汽车工业
先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谢 谢!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LEAN
“精益”是什么意思? 【解释】
1.“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 2.“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 加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 =“尽善尽美”; “精益求精” ≠“得过且过”; “精益管理” ≠“粗放经营”;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文化的提出: ➢ 来源于两本畅销书:《精益生产传奇》、《精益思想》
2、精益生产的效果
精益生产的效果: ➢ 据有关资料统计,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可达到下列目标: ➢ 所需人力资源最多可降至1/2; ➢ 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1/2或2/3; ➢ 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10; ➢ 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1/2; ➢ 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4; ➢ 产品质量可大幅度提高30%。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思想的来源: ➢ 这两本书的作者非常明确的强调,他们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
、精益思想的来源,就是以丰田生产方式及丰田公司对此制 度的发展为基础的。 ➢ 特别是,第一本书《精益思想传奇》的英文名:《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直译过来:《改造 世界的机器》。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思想”简介: ➢ 其核心:就是消除浪费,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
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 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用一句话概括:多快好省(毛泽东语录)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 精益思想中的“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只有成本低于行业平 均成本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就是追求企业经营投入和经济 产出的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 四年之后的1996年,两位教授又出版了新篇:《精益思想 》,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丰田生产模式中所包含的 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各个产 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促 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 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精益管理问世。
,在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后,终于意识到致使其竞争失 败的关键是以“福特”为代表的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输给了 以“丰田”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方式。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过程: ➢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
斯两位教授筹资500万美元,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 车厂进行对比分析,于1992年出版了《精益生产传奇》一 书,把丰田生产方模定名为“精益生产模式”,并对其管 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概括。
基于这两点认识,丰田公司根据自身面临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 严重困难的特点,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逐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品种、 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体 现了巨大的优越性,并成为80年代日本在汽车市场竞争中战胜美国的法宝,从而 促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 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 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重新命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
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
结论与总结:
➢ 精益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扩展,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层面的深入应 用。
➢ 精益管理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 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 先有精益生产方式--扩展到精益管理--上升到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目录
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精益生产方式简介
1、精益思想简介-起源
为什么诞生精益生产
20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 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 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2.大量生产方式的纵向泰勒制组织体制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职工积极性、 智能和创造力的发挥
2、精益生产的效果
精益生产方式简介(Lean Production) ➢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
陷、零库存进军。 ➢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
美上。 ➢ 是目前全球企业公认的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高品质产品的管
理运营方式,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杀手锏”,是中国企业面 临全球化竞争的必修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