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合集下载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了在中医学领域取得进步和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有一些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必读的。

这些书籍包含了中医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

该书集中了众多的疾病论述和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南。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中医师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所编写的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

这本书主要关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方法,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大量的经方和针灸治疗方法,对于学习药物和针灸疗法非常有价值。

《温病条辨》是唐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一本专门论述温病的著作。

《温病条辨》详细描述了温病的病机、病症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温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在中医学界广泛流传,并为后来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时中编纂的一本草药学著作。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

《本草纲目》对于学习中药学和药物配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中医药学必备的著作之一。

《针灸大成》是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戴思聪撰写的一部关于针灸学的巨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针灸的原理、经络的走向和针灸治疗的方法。

《针灸大成》为针灸师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灵魂。

该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由不同的医学家撰写而成。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经络理论、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六本经典著作。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中医书籍介绍素材

中医书籍介绍素材

中医书籍介绍素材
1.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

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的经典著作。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

3.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

该书收录了365 种药物,并按照药物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分类,对后世中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4.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该书以问答的形式,对《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解释,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补充。

5. 《本草纲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一部伟大的药物学巨著。

该书共收载药物1892 种,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炮制方法等内容,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针灸学的理论、穴位、针法等内容,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摘要:1.导语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3.推荐书籍详细内容介绍4.阅读建议5.结语正文:【导语】随着中医学的普及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人对学习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找到合适的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自学中医的入门书籍,并详细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2.《伤寒杂病论》3.《金匮要略》4.《神农本草经》5.《中医基础理论》6.《中医诊断学》7.《中药学》【推荐书籍详细内容介绍】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伤寒杂病论》:该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研究伤寒病和杂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被誉为“医圣之书”。

3.《金匮要略》:这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讲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作者不详。

该书详细记载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6.《中医诊断学》: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等。

7.《中药学》:这是一部关于中药的专著,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以及药物的配伍和禁忌等。

【阅读建议】在学习这些书籍时,初学者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可以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进一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习《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书籍,全面了解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中医学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水平。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中医养生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理念以平衡身体阴阳、气血为中心,从中暴露出的养生秘方、治疗技术和中药配方也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为了追溯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许多学者和医生都写了很多有关的书籍。

这份名单会为你介绍几本很受欢迎的中医养生书。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著作的代表,大约写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黄帝内经》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养生知识,如平衡饮食、运动、按摩等方面。

这本书强调人们应当注意身心平衡和阴阳调和,所以被称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在中国的中华医学界,许多学校都使用这本经典的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个必修部分。

2.《神农本草经》这本草本古籍写于两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草医学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详的阐述了中医与植物学之间的关系,并对数百种植物及其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中介绍的许多中草药已被证明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3.《千金方》属于唐代育医权威的孙思邈,编纂完成的《千金方》,共计三十卷,详细描述了将六一种草药进行煮煎、浸泡等不同的烹饪方式的益处。

这个方子书被誉为中华医学的一部宝典,对于维护家庭健康、治病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4.《本草纲目》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完成的经典。

全书收录本草目录中的各种中草药3000多种,其中对古代中草药的分类、鉴定、治愈功效的描述十分详细。

整本书使中国药物研究行业大为得益,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草药研究。

中医养生引领我们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医疗文化和生命科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身体和生命,并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上几本书是充满凝聚力和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国粹”。

中医理论体系丰富,其经典著作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医的学习和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围绕“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来阐述的文章。

第一步:选出十本最好的中医书籍为了选出最好的中医书籍,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从医学专业性、文字流畅度、内容充实度、影响力等角度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后再进行筛选。

终于,我们选出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素问》、《本草纲目》、《刺灸疗法》、《针灸大成》、《针灸学》、《药性论》等十本书籍。

第二步: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上古经典之一,以“六经辨证”为理论基础,系统纪录了当时最为普遍的传染病。

第三步:素问及难经《素问》和《难经》是中医学术的两大宝典。

《素问》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难经》则是黄帝时期的杂病专著。

《素问》重在讲述中医健康理论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其中涉及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经络腧穴”等理论,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经》主要探讨了中医在面对多种难治性疾病时的治疗方法和技能,以及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来治愈疾病的方法。

第四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古籍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包含了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精华,在中医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金匮要略》主要讨论了人体常见疾病的病机、证候、治疗以及药物的配伍、炮制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医师必备的临床指南。

第五步: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药学史上的一部宝典。

全书详细地描述了中草药的性能、用途、源流以及适合的药方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医小常识书籍

中医小常识书籍

中医小常识书籍
以下是中医小常识书籍推荐:
《中药制用经验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制作方法,以及对中
药的直观认识。

《卫生要诀》:这是一本食疗书籍,主要针对常见的疾病和食物疗法,适
合家庭使用。

《经络功法》及《针刺练习术》:这两本书籍介绍了经络的简单易用的练
习方法,以及针刺的练习技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结合了中医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
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说话的力量》: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医者如何与患者沟通,对于医患矛盾
的处理非常有价值。

《问中医几度秋凉》:这是一本中医普及读物,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

《黄帝内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和
治疗方法等内容,是中医学的基础。

《伤寒论》:讲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原则,是中医学的又一经典著作。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系统、辨证施治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中药学》:主要介绍了中药的种类、性味、功效、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介绍了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和病案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针灸学基础》:主要介绍了针灸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这些书籍都是中医领域的经典或普及读物,适合初学者或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适合初学者的中医书籍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的入门必读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初学者可以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具体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3. 《中医治疗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4. 《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

5. 《中医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中医文化》: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它包括中医的发展历程、名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初学者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进行阅读。

希望这些推荐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
三、《中药学》
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
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
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
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
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
四、《方剂学》
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
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
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
附:四小经典
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3、清·汪昂《汤头歌诀》
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贰、四大经典
一、黄帝内经类:
1《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
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4、马莳(明)《灵枢经注证发微》
5、《黄帝内经太素》唐·杨上素
5、明·张景岳《类经》
二、伤寒类
1、现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
2、现代·胡希恕《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
3、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4、清·尤在径《伤寒贯珠集》
5、现代·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6、现代·黄煌著《中医十大类方》
7、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8、民国·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三、金匮要略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2、清·尤在径《金匮要略心典》
四、温病类
1、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2、李保顺《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
3、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4、民国·俞根初原著《三订通俗伤寒论》
五、神农本草经
1、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2、药征(日·吉益东洞)
3、药征续编(日·村井钝)
六、难经
民国·张山雷《难经汇注筏正》
叁、针灸类
1、现代·周檐声《金针梅花诗抄》
1、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2、晋·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肆、内、外、妇、儿、五官
清·《医宗金鉴》
一、中医内科
1、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何绍奇)
2、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
二、中医外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徐灵胎点评本)
三、中医妇科
1、《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黄绳武点评本)
3、清.萧埙《女科经纶》
四、儿科
《医宗金鉴·妇科儿法要诀》
明·万密斎《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五、五官科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伍、医案
1、民国·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2、民国·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3、清·《王孟英医案》
4、现代·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
陆、综合类
1、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清·吴谦《医宗金鉴》
3、现代·《岳美中全集》
4、现代·《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清)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现代·唐步祺阐释)
7、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柒、丛书类
1、现代·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2、民国·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3、现代·《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4、《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捌、岭南医家
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何炎燊》
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邓铁涛》
附录:一、资料的获取
1、新浪共享资料
2、百度文库
3、当当网
4、淘宝网
5、京东商城
二、阅读软件
❖开卷有益(手机,支持txt格式)❖CNKI阅读
❖维普阅读
❖超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