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空心板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案
13米空板梁张拉程序

13米空心板梁张拉计算书一、材料规格13米空心梁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132.17KN,预应力钢铰线直径φj=12.7,公称面积为98.71mm2,钢铰线标准强度为Ry b=1860MPa。
钢铰线由上贵阳巨龙----预应力钢铰线有限公司提供。
二、张拉顺序张拉设备采用YCJ26型前卡式小型张拉机,对钢绞线进行逐根张拉。
张拉分三级,对称进行,其张拉和放张顺序见下表:12束钢铰线的张拉顺序(中小桥空心板通用图4/28)13束钢铰线的张拉顺序(中小桥空心板通用图6/25)13束钢铰线的放张顺序(中小桥空心板通用图6/25)放张时必须将空心板梁模型拆除后才能放张。
三、空心板梁张拉方案及各种参数注:1、上表中油表控制读数:依据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试验中心2006年4月24日检定千斤顶、油表后所得出的参数: Y(KN)=-0.3422+0.202×X(Mpa)、张拉时,千斤顶按行程进行,达到超张拉应力时后锚固。
3、初应力为张拉应力的10%,张拉应力为控制应力的100%。
本次计算时,以单端预应力伸长值进行检算,钢绞线长度为29.5米,在活动横梁端进行张拉。
因预应力筋为直线Pp=P0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ΔL=(Pp×L)/(Ap×Lp)=(132.17×103×29500)/(98.71×195×103)=202.56mm张拉程序为:逐根张拉持荷2min0 10%σcom60%σcom100%σcom锚固使用小千斤顶作伸长前起始标记测量实际伸长量四、实测伸长值钢束:ΔL实=初应力到控制应力的伸长量-初读数实测伸长量+初读数理论伸长量-锚塞回缩量计算:复核:监理:山西远方路桥集团广砚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二00六年六月三日。
13m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本梁厂进场的钢绞线弹性模量为195Gpa,梁板张拉计算数据如下:一、张拉施工程序如下:预制13m空心板张拉共分为四个行程,即10%、20%、80%、100%的应力控制,即一端固定,先用小千斤顶拉紧,然后采用两个大千斤顶同时张拉,实际伸长量与计算伸长值作比较,其伸长量误差不应超过6%,否则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
二、计算参数Φ15.2mm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实测值)为:E=195GPa三、张拉伸长量的计算1、13m中板13m中板钢束包含9根钢绞线,控制张拉力为1395Mpa。
初应力10%σk时,初应力采用单根钢绞线张拉,最终施加荷载值为:1395Mpa×10-3Kpa×140×10-6㎡×10%=19.53KN0305#回归方程:P=0.2312899F-0.949275=0.2312899×19.53-0.949275=3.40MPa20%、80%、100%采用整体张拉。
20%张拉力为:1395Mpa×10-3Kpa×140×10-6㎡×4.5×20%=175.77KN 根据千斤顶测试报告:5349#回归方程:P=0.0153598F+0.375021=0.0153598×175.77KN+0.375021=3.07Mpa0303#回归方程:P=0.0156706F-0.002096=0.0156706×175.77KN-0.002096=2.75Mpa80%张拉力为:1395Mpa×10-3Kpa×140×10-6㎡×4.5×80%=703.08KN 根据千斤顶测试报告:5349#回归方程:P=0.0153598F+0.375021=0.0153598×703.08KN+0.375021=11.17Mpa0303#回归方程:P=0.0156706F-0.002096=0.0156706×703.08KN-0.002096=11.01Mpa100%张拉力为:1395Mpa×10-3Kpa×140×10-6㎡×4.5=878.85KN根据千斤顶测试报告:5349#回归方程:P=0.0153598F+0.375021=0.0153598×878.85KN+0.375021=13.87Mpa0303#回归方程:P=0.0156706F-0.002096=0.0156706×878.85KN-0.002096=13.77Mpa2、13m边板13m边板钢束包含10根钢绞线,控制张拉力为1395Mpa。
13m空心板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龙山县S260石牌至洗洛公路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号:A113m空心板预应力拉计算说明书一、计算依据1、设计图纸=0.75*1860=1395Mpa。
锚下控制应力为 0.75fpk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_T_F50-2011。
二、预应力拉双控1、预应力筋的拉控制应力要符合设计要求,即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拉控制应力。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拉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要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否则应暂停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拉。
三、拉的材料、机具设备1、预应力材料采用武钢生产的低松驰钢绞线,根据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检验报告,其力学强度为:抗拉强度三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Gpa,延伸率三3.5,符合要求。
2、拉设备及千斤顶:购买市惠科信息科技生产的预应力智能拉仪全套设备。
已委托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标定。
千斤顶编号为15091 (150T),拉设备校准方程为Y=0.0344X+0.1779;另一千斤顶编号为15092 (150T),拉设备校准方程为 Y=0.0345X+0.1139。
四、拉程序本项目拉是带夹片式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拉程序为:低松弛力筋0f初应力f。
(持荷2min锚固)。
为保证在拉过程中的两端能同步进行,同时为便于拉过程中实际伸长率计算,拉过程分阶段进行,具体如下:0^1初应力f2初应力f。
(持荷2min锚固)。
1初应力宜为拉控制应力的10%, 2初应力为拉控制应力的20%。
五、拉顺序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两端对称拉,拉顺序为:左N1f右N2f右N1f 左 N2。
六、钢绞线拉延伸量计算1、理论延伸量计算公式:A 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拉力(N);直线筋取拉端拉力,曲线筋拉力计算用下面公式计算;L-预应力筋实际长度(mm);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Mpa。
公路施工项目16米、13米空心板张拉计算书

XXX项目第三合同段13米、16米空心板张拉计算说明一、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根据XXX项目13米、16米空心板设计图纸,结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提供的张拉计算公式进行张拉计算。
采用平均张拉法,计算13米、16米空心板钢束张拉力和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1 计算参数确定:采用符合GB/T 5224-2003标准270级的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
单根钢绞线直径为15.2mm,钢绞线公称面积为139mm2,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Eg=1.95×105MPaU=0.25,k=0.0015。
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σcon=1395MPa。
钢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为6mm(一端)。
二、13米、16米空心板张拉计算13米中板1)钢束N2钢绞线:Ay=3×139=417mm2,L=AB+BC+CD=1.850+1.222+3.245=6.317m。
钢束的张拉力a、张拉力的计算:ΡA=σk×Ay×n×1/1000=1395×1×417×1/1000=581.715KNΡB= P A=581.715KNΡC=ΡB*[1-e-(Kx+μθ)]/(Kx +μθ)μ=0.25,k=0.0015,θ=0.1221rad ,x=1.222ΡC=572.3922KN(e取常数值2.7182818)b 伸长值的计算:△L AB=ΡA *L/Ay*Eg=0.0132△L BC=ΡC *L/Ay*Eg=0.0086△L CD=ΡC *L/Ay*Eg=0.0228理论伸长值L=2(△L AB +△L BC +△L CD )=0.0893m伸长值=理论伸长值+ 回缩量=0.0893+0.012=0.1013m2)钢束N1钢绞线:Ay=3×139=417mm2,L=AB+BC+CD=1.84+0.524+3.939=6.303m。
13m空心板计算书

跨径13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分析一、基本资料:上部构造采用跨径13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连续。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计算跨径:12.50米桥面宽度:0.375+7.25+0.375=8米。
空心板采用C50级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筋为1x7标准型φS15.2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 MPa。
边板设计配束为11根,中板设计配束为9根。
全部钢束合力点至空心板下缘距离,边板为49mm,中板为45mm。
二、计算假定:1.上部构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连续,每一跨仍作为简支空心板桥;仅全桥水平力计算时考虑桥面的连续作用。
2.护栏考虑其横向分配,按横向铰接板法计算,边板0.439,中板0.243;桥面铺装按各板计算;护栏和桥面铺装作为二期恒载加载于空心板。
不考虑桥面铺装参与结构受力。
3.活载计算考虑其横向分配,按横向铰接板法计算荷载横向分配系数。
4.计算时未考虑空心板纵向普通钢筋的抗拉和抗压作用。
5.主梁砼比重采用26kN/m3,企口缝及桥面铺装砼比重采用25 kN/m3。
三、空心板结构计算(一).截面几何特性:1. 截面几何尺寸:2. 毛截面几何特性:毛截面几何特性注:A0—毛截面面积;S0—毛截面对底边静矩;y0—毛截面形心轴,y0 = S0 / A0;I0—毛截面惯性矩。
3.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换算截面几何特性注:A p—预应力筋面积;αEP—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A np—预应力筋换算面积,A np = n p×A pa p—预应力筋合力点到底边的距离;注:L0 —计算跨径;I—空心板截面抗弯惯性矩;I T —空心板截面抗扭惯性矩,I T = 4 b2 h2/ ( b/t1 + b/t2 + 2h/t3 ) ;边板扭矩计算注:t—悬臂段平均厚度;b—悬臂段长度;I T —悬臂段抗扭惯性矩,I T = cb t3;(2).横向分布系数计算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跨中按铰接板法、支点按杠杆法计算。
预应力空心板13米板计算

第一章设计资料1 设计基本资料(1)跨径:标准跨径13m,计算跨径:12.6m(2)荷载:公路Ⅰ级(3)桥面净空:2×净11.5m,斜交:15°、30°、45°(4)主要材料:砼:预制块件采用C30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其上加10cm沥青混凝土;填接缝采用C30号小石砼钢筋:R235钢筋需符合GB13013-1991规定要求,GRB335钢筋需GB1499-1998规定要求。
2 施工要点:预制块件在砼强度达75%以后才能起吊。
吊运、安装时要缓慢平稳。
运输和堆放时应在吊点位置下设支点。
浇筑铰缝砼之前,必须凿除结合砼上的浮尘土等杂物,并反预留在侧壁上的连接钢筋混凝土拔出,按设计位置绑扎,用水冲洗后浇筑后震捣结实。
3 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第二章 横断面及计算简图本桥按高速公路桥梁设计,取上部独立桥梁讲行计算,桥而净宽11.0m ,两侧为安全护栏,全桥采用9块砼空心板,中板为1.27m ,边板为1.67m ,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铺装厚10cm ,沥青砼厚10cm 。
标准横断面见图2.1图2.1 标准恒断面板的横截面见图2.2,2.3图2.2中板横截面241025.4992m A h -⨯=402826.0m I c =中板241025.6332m A h -⨯= 403377.0m I c =边板第三章 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1铰接板法计算采用铰结板法计算弯矩及L/4截面至跨中截面剪力的c m 1.1 截面抗弯惯性距板的截面尺寸参照图在AUTOCAD 中作图量测得到边、中板跨中截面对各自水平形心轴的抗弯惯性矩:402826.0m I c =中板、403377.0m I c =边板 1.2 计算截面抗扭惯性矩Ir将空心板的截面转换成下图(3.1、3.2)的形式图3. 1中板简化形式图 图3. 2边板简化形式617070∑=+++=ni i i i r t b c t h )t t (b h b I 13321222114(1)中板跨中截面抗扭惯性矩)(103.563920)970(2)9191)(20126()970()20126(42)11(4432232122cm t h t t b h b I r ⨯=-++---=++=(2)边板跨中截面抗扭惯性矩)(10719.56785.770312.015332395.019)970(2)9191(1076110742)11(44333221332122cm t b c t h t t b h b I ni ii i r ⨯=⨯⨯+⨯⨯+-++⨯⨯⨯=+++=∑=式中c 值由b /t 查表 (姚林森 桥梁工程 表2-5-2,122页) 得出。
桥梁工程13m空心板桥课程设计(图文结合计算书详细)

目录一、设计资料 (1)二、构造形式及尺寸选定 (3)三、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4)四、作用效应计算 (6)五、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及布置 (17)六、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0)七、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2)八、预应力损失计算 (25)九、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30)十、变形计算 (37)十一、持久状态应力验算 (41)十二、短暂状态应力验算 (45)十三、最小配筋率复核 (50)一、设计资料1.根据学号尾号为2,选定如下:2.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荷载:3.0kN/m2。
3.材料(1)结构:空心板采用C40水泥混凝土,重力密度取γ1=25kN/m3(2)铰缝:铰缝采用C30细集料混凝土,重力密度取γ2=24kN/m3(3)预应力钢筋:采用1×7股钢绞线,公称直径d=12.7mm,单根截面公称面积为98.7mm2,fpk =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取0.70 fpk。
预应力钢绞线沿板跨长呈直线型布置。
(4)非预应力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者采用HRB335级钢筋,直径小于12mm者均采用R235级钢筋。
(5)桥面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取γ2=23kN/m3(6)人行道:采用C25水泥混凝土,自重单侧1.52kN/m(7)护栏:采用C25水泥混凝土,自重单侧3.6kN/m。
4.其它参数及要求本桥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9,桥梁所处环境条件为I类环境。
空心板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5.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公桥规》)(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公预规》)(3)姚玲森主编.桥梁工程(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4)贾艳敏、高力主编.结构设计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5)易建国主编.混凝土简支梁(板)桥(第三版)[例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6)胡兆同等编著.桥梁通用构造及简支梁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二、构造形式及尺寸选定本工程桥面净宽为净—7m+2×0.75m 人行道,全桥宽采用9块C40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每块空心板宽为99cm ,高为54cm ,空心板全长12.96m 。
先张法空心板梁张拉参数计算书

那尼一标13米空心板梁先张法张拉参数计算一、工程概况及材料参数空心板梁钢绞线理论伸长值及最大张拉力应以《桥规》为计算依据,原则上不采用超张拉。
当张拉到100%控制力时,持荷5分钟,在控制力稳定后进行锚固,若出现压力表回走情况,将重新张拉到控制应力,直到稳定为止预制空心板梁采用应力与应变双重控制,即张拉力通过油表读数控制,但应与实际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控制在6%之内。
现将张拉控制程序及计算说明计列如下:本标段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Mpa公称直径d=12.5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弹性模量E=1.95×105Mpa,松弛率p=0.035,松弛+系数ζ=0.3,张拉控制应力P=1302Mpa。
我标段空心板梁共计107片,其中中板85片,边板22片,一0.7fpk线张拉台布置6片梁,钢绞线全长88.1m。
二、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根据《桥规》要求,先张法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固定,其中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为0.70 f=1302Mpa,即达到纲绞线强度的70%。
pk先张法张拉程序:0 σ。
(拟采用σ。
=0.1σcon)σcon (持荷5分钟锚固),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容许误差小于±6%。
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L= P*L/ Ap*Ep式中:P——设计张拉力(N)L——张拉钢绞线长度(mm)Ap——钢绞线截面面积(mm2)Ep——钢绞线弹性模量(N/mm2)P=1860*70%*Ap=182280NL=88100mmAp=140mm2Ep=195000Mpa△L= P*L/Ap*Ep=182280*88100/140*195000=588mm伸长值相对误差计算相对误差=(实测值-理论值)/理论值,按±6%控制,预应力筋实测值合格范围:553~623mm三、张拉油压表读数计算式张拉控制应力σcon =0.7fpk=1302MPa,单根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g=σcon ×Ap=182.28KN,整体控制张拉力为:13m板梁中梁及内边梁: Ny=12根×Ng=2187.36KN;13m板梁边梁: Ny=13根×Ng=2369.64KN;千斤顶与油压表标定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压力表编号:千斤顶编号:回归方程:P=0.2311F+1.26压力表编号:千斤顶编号:回归方程:P=0.01740F-0.32单根钢绞线油表读数一、液压式张拉机(1)压力表P=0.2311F+1.260.10σcon =0.2311×182.28×0.10+1.26 = MPa(2)压力表P=0.2436F+0.050.10σcon =0.2436×182.28×0.10+0.05 = MPa12根钢绞线油表读数(1)压力表P=0.2311F+1.26σcon =0.2311×2187.36×+1.26 = MPa(2)压力表1811470P=0.2436F+0.05σcon =0.2436×2187.36+0.05 = MPa13根钢绞线油表读数(1)压力表P=0.2311F+1.26σcon =0.2311×182.28×0.10+1.26 = MPa (2)压力表P=0.2436F+0.05σcon =0.2436×2369.64+0.05 = 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道110线麻正段公路第2合同段
13米空心板张拉控制计算书
宁夏路桥国道110线麻正公路第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日
第一章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GB/T5224-2003),标准强度a 1860MP fpk ,低松驰高强度钢绞线。
跨径30m 箱梁和13m 空心板均采用Φ钢绞线。
预应力损失参数: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孔道偏差系数K=,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张拉预应力为1302MPa 取为△=,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孔道偏差系数K=。
梁体预应力材料:
预应力束:公称直径为Φ=,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第二章设计伸长量复核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
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
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
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
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40mm2
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05N/mm2
二、平均控制张拉力及伸长量计算:(根据设计编号进行编排)见附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表
第三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
3根钢绞线束:F=×Ap×n=1395*140*3=1171800N=
4根钢绞线束:F=×A p×n=1395*140*4=781200N=
二、中梁:
N1/N2(3根):1、3号千斤顶张拉、3号油表时:
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2、4号千斤顶张拉、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3、08号千斤顶张拉、2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4、0号千斤顶张拉、1号油表时:
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三、边梁:
N1(3根):1、3号千斤顶张拉、3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2、4号千斤顶张拉、4号油表时:
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3、08号千斤顶张拉、2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4、0号千斤顶张拉、1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N2(4根):1、3号千斤顶张拉、3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2、4号千斤顶张拉、4号油表时:
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
(2)、30%F=时:
P=+=+×=
(3)、100%F=时:
P=+=+×=
3、08号千斤顶张拉、2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2)、30%F=时:
P=+=+×=
(3)、100%F=时:
P=+=+×=
4、0号千斤顶张拉、1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
P=+
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
F——千斤顶拉力(KN)(1)、15%F=时:
P=+=+×=
(3)、100%F=时:
P=+=+×=
第五章附件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表
2、千斤顶标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