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园丁赞歌》,主要围绕选取记叙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文章中不同的记叙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探讨不同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学习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 能够分析不同记叙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不同记叙角度,理解其作用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园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形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园丁赞歌》。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记叙角度。

3. 讲解: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不同记叙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讲解它们的作用及影响。

4. 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不同记叙角度改写文章片段,并进行分享交流。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以课文为例,分析其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园丁赞歌》——选取记叙的角度2. 板书内容:(1)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2)作用及影响:增强文章表现力、丰富情感表达、拉近与读者距离等(3)写作技巧:变换角度、细腻描绘、注重情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不同记叙角度,以“我的老师”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1)(含答案)

8 园丁歌(作文) 2 二中闫春霞《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闫春霞审稿人:[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

2.通过采访身边的老师等活动,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3.通过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4.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难点: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广泛搜集尊师故事及格言。

2.积极开展采访等活动。

[知识链接]1.教师风采①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

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

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

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

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

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

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语言:宰我、子贡。

政事:冉求、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

孔子共有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园丁赞歌》一课,该课选自教材第四章“描绘人物风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来描绘人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记叙事件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学会根据描绘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提高写作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角度,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

难点: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角度,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引发学生对描绘人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记叙文的不同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b. 分析各种角度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一位老师为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描绘这位老师的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优秀范文,讲解作者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来描绘人物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描绘老师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写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2. 主要内容:a. 记叙文的不同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b. 选择合适的角度描绘人物:特点、优缺点、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老师”为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描绘老师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不同的角度描绘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突出记叙角度的选择与应用。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如何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记叙文素材,如范文、案例等。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记叙文案例,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3.3 课堂讲解通过分析优秀的记叙文,讲解选取记叙的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3.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

3.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检查。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程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包括选取记叙的角度、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3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教案1:《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园丁赞歌》第二课《记叙要选好角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好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动作、表情和环境,激发学生对园丁的敬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讲解选好记叙角度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选好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让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分享(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选好角度2. 关注细节3. 表达真情实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选好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录像、讲解知识、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作品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记叙文阅读与写作》第三节“选取记叙的角度”。

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学会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记叙,掌握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2. 学会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分析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并体现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园丁赞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取记叙的角度。

2. 讲解:介绍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并通过例文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 实践: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文章的记叙角度,巩固所学。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1)第一人称:我的老师,辛勤的园丁,您的教诲如春风,让我茁壮成长。

(2)第二人称:你是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第三人称: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分析其记叙角度,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组织课后写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园丁赞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不同记叙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具体涉及文章的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中不同记叙角度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并掌握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

难点:分析并评价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园丁的诗歌,引发学生对园丁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记叙角度。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表达效果,如第一人称使得文章更具亲切感,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等。

c.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运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尝试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写作,并讨论各自的表达效果。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讲解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

六、板书设计1. 记叙角度的定义与分类2. 不同记叙角度的表达效果3. 《园丁赞歌》中的记叙角度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记叙角度的选择和应用。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答疑。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记叙角度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可以开展一次关于“我的老师”的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园丁赞歌》教材第四章“叙述的角度”,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及其特点,如何选取合适的叙述角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叙述角度的变换对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中常见的叙述角度及其定义与特点。

2. 学会根据文章主题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叙述角度,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3. 能够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叙述角度的灵活运用及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教学重点:记叙文不同叙述角度的理解、识别和恰当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分析材料。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一首描绘教师辛勤工作的诗歌,引出记叙文中选取合适叙述角度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b. 介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等叙述角度,分析各自特点。

3. 实例分析:a. 展示一篇范文,讨论文章采用的叙述角度及其效果。

b. 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对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4. 随堂练习:a. 学生尝试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体会效果差异。

b. 小组讨论,选出最佳的叙述角度,并说明理由。

5. 写作实践:a. 布置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结构2. 叙述角度及其特点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3. 叙述角度的选用原则4. 写作实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运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2. 答案示例:提供一份运用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的写作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关注叙述角度的运用,进行文学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一)教学参考1130 1426《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

2.通过采访身边的老师等活动,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3.通过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4.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难点: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广泛搜集尊师故事及格言。

2.积极开展采访等活动。

[知识链接]1.教师风采①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

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

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

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

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

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

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语言:宰我、子贡。

政事:冉求、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

孔子共有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②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手脑相长歌”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育才学校“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

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

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

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学界泰斗——蔡元培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

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

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④古希腊优秀教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⑤拥有最多爱的老师——莎莉文海伦是安妮·沙利文一生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

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海伦是安妮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⑥湖南第1师范,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徐特立的老师。

他每天都穿草鞋,穿布衣,在学校里好多学生都叫他徐叫花子,他吃学生的剩饭。

但是他每月的工资却是很高的。

因为他把他的工资都捐给乡下的学校,而且还动员他的亲戚到乡下帮忙。

⑦谭千秋,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绵竹发生强烈地震。

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

当时,谭千秋校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

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⑧袁文婷系2001届自贡师专教育专业的学生,爸爸去世早,和妈妈相依为命。

她是那种看上去就能够给人深刻印象的人,因为实在太瘦弱了。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

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了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完全垮塌了……2.尊师故事①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②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③尊师重道立雪程门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④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⑤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⑥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⑦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⑧彭总穿便服见教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

”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

”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⑨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⑩李宗仁尊师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

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

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

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

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

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

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

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3.尊师格言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学习过程]1.关于尊重老师,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佳话。

请大家交流尊师的故事和格言。

讨论问题:A. 故事中的学生是怎样尊重老师的?B.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C. 从故事中,你有何感受?2.在近五年的学习生涯中,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讲一讲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3.我们尊敬老师,该怎么做呢?4.老师的节日和献给老师的礼物。

A.老师的节日是什么时候?B.你知道哪些献给老师们的歌?C.诗朗诵:献给老师们的诗D.献给老师的礼物[课外拓展]1.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写一篇影评。

写作要求:既有对电影中感人镜头的生动描述和感悟,又能联系身边优秀教师的事迹抒发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