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平面向量的运算(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6.2.3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学案

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6.2.3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学案

6.2.3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与数乘运算.教学重点:1.了解正交基底,掌握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3.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应用.知识点一平面向量的坐标(1)向量的垂直平面上的两个非零向量a与b,如果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称向量a与b□01垂直,记作□02a⊥b.(2)正交基底:如果平面向量的基底{e1,e2}中,e1⊥e2,就称这组基底为□03正交基底.(3)正交分解:在正交基底下向量的分解称为向量的□04正交分解.(4)坐标的定义①给定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对于平面内的向量a,如果a=x e1+y e2,则称□05(x,y)为向量a的坐标,记作□06a=(x,y).②如图,在平面上指定一点O作为原点,以e1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e2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以e1(或e2)的模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a,如果我们把它的始点平移到原点O,那么a的□07终点对应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5)向量的坐标表示若OA →=x e 1+y e 2=(x ,y ),则□08OA →的坐标为(x ,y )⇔□09点A 的坐标为(x ,y ).知识点二 向量的运算与坐标的关系 (1)向量坐标的运算已知平面上的两个向量a ,b ,满足a =(x 1,y 1),b =(x 2,y 2).①a =b ⇔□01x 1=x 2且y 1=y 2.即平面上两个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02它们的坐标对应相等.②a +b =□03(x 1+x 2,y 1+y 2). ③u a +v b =□04(ux 1+v x 2,uy 1+v y 2). ④u a -v b =□05(ux 1-v x 2,uy 1-v y 2). (2)向量的模向量a =(x ,y ),则|a |=□06x 2+y 2.知识点三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设A (x 1,y 1),B (x 2,y 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AB =|AB →|=□01 (x 2-x 1)2+(y 2-y 1)2.(2)中点坐标公式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x ,y ),则x =□02x 1+x 22,y =□03y 1+y 22.1.求平面上向量坐标的三种方法 (1)将向量用单位向量e 1,e 2表示出来;(2)将向量的始点平移到原点,读出终点的坐标; (3)用向量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2.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区别(1)当且仅当向量的始点为坐标原点时,向量坐标与终点坐标相同. (2)(x ,y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双重含义,既可以表示一个点,也可以表示一个向量.为了区分,我们通常说点(x ,y ),向量(x ,y ).(3)向量坐标前带“=”而点的坐标前不带. 注意:两个相等向量的始点和终点可以不同.3.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若a =(a 1,a 2),则将a 任意平移后其坐标仍为(a 1,a 2).4.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反过来,任一有序实数对也表示一个向量.也就是说,一个平面向量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这样就可以把许多几何问题代数化.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把一个向量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基向量,叫做向量的正交分解.( ) (2)AB→=(-2,-1)即表示B (-2,-1),A (0,0).( ) (3)两个相等向量的始点和终点相同.( )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AB→=(x ,y ),B 的坐标是(-2,1),那么OA →的坐标为________.(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i ,j 分别是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a =i -2j ,则向量用坐标表示为a =________.(3)若点A (3,5),B (2,1),则向量AB→的坐标为________.(4)若a =(3,2),b =(0,-1),则2b -a 的坐标是________. 答案 (1)(-2-x,1-y ) (2)(1,-2) (3)(-1,-4) (4)(-3,-4)题型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例1 已知向量e 1=(1,0),e 2=(0,1),对坐标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 ,y );②若x 1,x 2,y 1,y 2∈R ,a =(x 1,y 1)≠(x 2,y 2),则x 1≠x 2,且y 1≠y 2; ③若x ,y ∈R ,a =(x ,y ),且a ≠0,则a 的始点是原点O ; ④若x ,y ∈R ,a ≠0,且a 的终点坐标是(x ,y ),则a =(x ,y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D .4[解析]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①正确;例如,a =(1,0)≠(1,3),但1=1,故②错误;因为向量可以平移,所以a =(x ,y )与a 的始点是不是原点无关,故③错误;当a 的终点坐标是(x ,y )时,a =(x ,y )是以a 的起点是原点为前提的,故④错误.[答案] A向量的坐标与其终点的坐标不一定相同.由于向量的起点可以任意选取,如果向量是以坐标原点为始点的,则向量的坐标就与其终点的坐标相同;如果向量不以坐标原点为始点,则向量的坐标就与其终点的坐标不同.如图,分别用单位正交基底{i ,j }表示向量a ,b ,c ,d ,并求出它们的坐标.解 由图可知a =AA 1→+AA 2→=2i +3j ,∴a =(2,3). 同理可得b =-2i +3j =(-2,3), c =-2i -3j =(-2,-3), d =2i -3j =(2,-3).题型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2 设向量a ,b 的坐标分别是(-1,2),(3,-5),求下列各向量的坐标. (1)a +b ;(2)a -b ;(3)3a ;(4)2a +5b .[解] (1)a +b =(-1,2)+(3,-5)=(2,-3). (2)a -b =(-1,2)-(3,-5)=(-4,7). (3)3a =3(-1,2)=(-3,6).(4)2a +5b =2(-1,2)+5(3,-5)=(-2,4)+(15,-25)=(13,-21).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 (2)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1)已知a =(5,-2),b =(-4,-3),若a -2b +3c =0,则|c |=________; (2)已知向量a =(x 2-3x -4,x +3),b =(0,2),若a =b ,求x 的值. 答案 (1)1853 (2)见解析解析 (1)由已知得3c =-a +2b =(-5,2)+(-8,-6)=(-13,-4),所以c =⎝ ⎛⎭⎪⎫-133,-43, ∴|c |=⎝ ⎛⎭⎪⎫-1332+⎝ ⎛⎭⎪⎫-432=1853. (2)根据“两向量相等,则其对应坐标相等”列方程组求解.∵a =b ,∴⎩⎪⎨⎪⎧x 2-3x -4=0,x +3=2,解得x =-1.题型三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例3 已知平面内的三个点A (1,-2),B (7,0),C (-5,6). (1)求AB→+12AC →的坐标;(2)求AB +AC 的长.[解] (1)∵A (1,-2),B (7,0),C (-5,6),∴AB→=(7-1,0+2)=(6,2),AC →=(-5-1,6+2)=(-6,8).∴12AC →=(-3,4),∴AB →+12AC →=(6,2)+(-3,4)=(3,6). (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AB =(7-1)2+(0+2)2=36+4=210. AC =(-5-1)2+(6+2)2=36+64=10.∴AB +AC =10+210. 故AB +AC 的长为10+210.(1)在求一个向量的坐标时,可以先求出这个向量的始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再用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即可得到该向量的坐标.(2)求线段的长度时,注意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已知点A (0,1),B (3,2),向量AC →=(-4,-3),点M 为BC 的中点.(1)求点M 的坐标; (2)求BC +2BM 的长.解 (1)设C (x ,y ),则AC →=(x -0,y -1)=(x ,y -1)=(-4,-3),即⎩⎪⎨⎪⎧x =-4,y -1=-3,解得⎩⎪⎨⎪⎧x =-4,y =-2,所以C (-4,-2),由中点坐标公式知,M ⎝ ⎛⎭⎪⎫3-42,2-22, 即M ⎝ ⎛⎭⎪⎫-12,0.(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 BC =(-4-3)2+(-2-2)2=49+16=65. BM =⎝ ⎛⎭⎪⎫-12-32+(0-2)2=494+4=652.∴BC +2BM =65+65=265. ∴BC +2BM 的长为265.题型四 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应用例4 已知平面上三个点的坐标为A (3,7),B (4,6),C (1,-2),求点D 的坐标,使得这四个点为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解] 设点D 的坐标为(x ,y ),(1)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 时,AB →=DC →,∴(4,6)-(3,7)=(1,-2)-(x ,y ),∴⎩⎪⎨⎪⎧ 1-x =1,-2-y =-1,∴⎩⎪⎨⎪⎧x =0,y =-1.∴D (0,-1); (2)当平行四边形为ABDC 时,同(1)可得D (2,-3); (3)当平行四边形为ADBC 时,同(1)可得D (6,15). 综上所述,点D 可能为(0,-1)或(2,-3)或(6,15).1.进行向量坐标运算的常见方法(1)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法则进行,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另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题,主要是根据相等向量的坐标对应相等这一原则,通过列方程(组)进行求解.(3)利用坐标运算求向量的基底表示,一般是先求出基底向量和被表示向量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相应系数.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参数的思路已知含参数的向量等式,依据某点的位置探求参数的问题,其本质是向量坐标运算的运用,用已知点的坐标和参数表示出该点的坐标,利用该点的位置确定其横、纵坐标应满足的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进行求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1,2),B (4,3),C (3,6),AP →=AB →+λAC →(λ∈R ).(1)试求实数λ为何值时,点P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2)试求实数λ为何值时,点P 在第三象限内.解 设P (x ,y ),因为AP→=AB →+λAC →,所以OP →=O A →+AP →=O A →+AB →+λAC →=OB →+λAC →=(4,3)+λ(4,4)=(4+4λ,3+4λ).(1)因为点P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所以x =-y ,所以4+4λ=-(3+4λ),解得λ=-78,所以当λ=-78时,点P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2)因为点P 在第三象限内,所以⎩⎪⎨⎪⎧ x <0,y <0,所以⎩⎪⎨⎪⎧4+4λ<0,3+4λ<0,解得λ<-1.所以当λ<-1时,点P 在第三象限内.1.已知MA →=(-2,4),MB →=(2,6),则12AB →=( ) A .(0,5) B .(0,1) C .(2,5) D .(2,1)答案 D解析 ∵AB →=MB →-MA →=(2,6)-(-2,4)=(4,2),∴12AB →=(2,1).2.若向量a =(x -2,3)与向量b =(1,y +2)相等,则x =________,y =________. 答案 3 1解析 ⎩⎪⎨⎪⎧ x -2=1,3=y +2,解得⎩⎪⎨⎪⎧x =3,y =1.3.如下图,向量a ,b ,c 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0) (0,6) (-2,-5)解析 解法一:将各向量向基底所在直线分解. a =-4i +0j ,∴a =(-4,0). b =0i +6j ,∴b =(0,6), c =-2i -5j ,∴c =(-2,-5).解法二:分别将向量a ,b ,c 的始点平移到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得a =(-4,0),b =(0,6),c =(-2,-5).解法三:根据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知a =(-6,2)-(-2,2)=(-4,0);b =(2,6)-(2,0)=(0,6);c =(-3,-6)-(-1,-1)=(-2,-5).4.设AB →=(-2,-5),B 点坐标为(-1,3),则A 点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1,8)解析 设A (x ,y ),则⎩⎪⎨⎪⎧-1-x =-23-y =-5,解得x =1,y =8,即A (1,8).5.已知a +b =(2,-8),a -b =(-8,16),求a 和b . 解 解法一:设a =(m ,n ),b =(p ,q ),则有⎩⎨⎧m +p =2,n +q =-8,m -p =-8,n -q =16,解得⎩⎨⎧m =-3,n =4,p =5,q =-12.所以a =(-3,4),b =(5,-12). 解法二:a =12[(a +b )+(a -b )]=(-3,4),1b=2[(a+b)-(a-b)]=(5,-12).。

6.2平面向量的运算课件共40张PPT

6.2平面向量的运算课件共40张PPT
故选 B.




即时训练 3-2:在四边形 ABCD 中,=,若||=||,则四边形 ABCD 的
形状为
.


解析:由=,可得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由||=||,可得邻边相等,此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答案:菱形




[备用例 3] 若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探究点二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例 2] 化简:


(1)+;





解:(1)+=+=.
[例 2] 化简:



(2)++;






解:(2)++=++



=(+)+
→→Biblioteka =+=0.
[例 2] 化简:












解:(2)原式=--+=(-)+(-)=+=0.



[备用例 2] 化简:--.






解:法一 --=-=.













《平面向量的应用》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余弦定理)

《平面向量的应用》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余弦定理)
求解三角形内角等。
物理学中的应用
余弦定理在物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 用,例如在力学中计算力的合成与 分解,或者在电磁学中计算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力。
工程学中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余弦定理可以用于解 决与三角形相关的测量和定位问题 ,例如在土地测绘中计算两点间的 距离和方位角。
03
余弦定理在平面Leabharlann 量 中的应用余弦定理的推导
基于向量点积的推导
利用平面向量的点积性质,可以推导 余弦定理。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 ,并考虑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可以得 到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基于几何的推导
可以通过在三角形中构造垂直线段, 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推导出余弦定理的公式。
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三角 形相关的问题,例如给定两边和 夹角求解三角形,或者给定三边
三角形,来判断这三个地点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进而实现区域
的面积计算和地形分析等功能。
04
例子与实战演练
基础例子解析
例子1
已知两向量的坐标,求它们的夹角。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夹角的余 弦值,进而求出夹角。这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例子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向量,求第三边的长度。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第三边的平 方,再求平方根得到第三边的长度。这个例子展示如何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 中的问题。
向量的模与方向
向量的模
向量的模,也称为向量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对于平面向量a,其模|a|定义为从原点O到点M的 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
向量的方向
向量的方向表示向量所指的方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a的方向可以由其对应的坐标(x,y)决定 。当x>0,y>0时,向量a指向第一象限;当x<0,y>0时,向量a指向第二象限;当x<0,y<0时,向 量a指向第三象限;当x>0,y<0时,向量a指向第四象限。

第6章 6.2 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第6章 6.2 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返 首 页
·
17
·







2.设 A1,A2,A3,…,An(n∈N,且 n≥3)是平面内的点,则一 结
·


新 知
般情况下,A→1A2+A→2A3+A→3A4+…+An-1An 的运算结果是什么?
素 养

作 探 究

[提示]
将三角形法则进行推广可知A→1A2+A→2A3+A→3A4+…+An
层 作



返 首 页
·
13
·


境 导 学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D→A+D→C=________.
堂 小 结
·




知Leabharlann 养合作课


究 释
D→B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D→A+D→C=D→B.]
分 层 作



返 首 页
·
14
·









4.小船以 10 3 km/h 的速度按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 提


境 导
重力用C→G表示,则C→E+C→F=C→G.
堂 小


·

易得∠ECG=180°-150°=30°,




∠FCG=180°-120°=60°.


作 探 究
∴|C→E|=|C→G|·cos 30°=10× 23=5 3,

6.1.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

6.1.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合 作 探 究
是船的实际航行速度,
AD 2 2 AB AC 122 52 13
D
B
归 纳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CAD 6723 又,利用计算器求得 《数学》(基础版
C
A
即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大小是13km/h,其方向与 河岸线(水流方向)的夹角约 6723 .
“终”同之差, 前“起”到后 “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首页
上页
五年制高职
《数学》(第2册)
下页
退出
知 识 回 眸 情 境 引 入
向量a与向量b线性运算的结果仍然是向量。 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当“一终为二起”时,选用三角形法则’ 当“起同”时选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可以看作是向量a与向量b的负向 量的和,“起同之差,后终到前终”,“终 同之差,前起到后起”。
合 作 探 究 A
归 纳 小 结
500m 布 置 作 业
《数学》(基础版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m
B
首页
上页
五年制高职
《数学》(第2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页
退出
问题1
什么是平面向量的加法?
一般地,设向量a与向量b不共线,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依
知 识 回 眸 情 境 引 入
次作 =a, BC =b,则向量 AC 叫做向量a与向量b的和, 记作a+b ,即 a+b = AB+ BC = AC
N
归 纳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退出
3.计算:
知 识 回 眸 情 境 引 入
1 2 3

2019-2020学年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6.2.3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2019-2020学年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6.2.3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6.2.3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A 级:“四基”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a =(1,1),b =(1,-1),则12a -32b =( ) A .(-1,2) B .(1,-2) C .(-1,-2) D .(1,2)答案 A解析 12a -32b =12(1,1)-32(1,-1)=( 12-32,12+32 )=(-1,2).2.已知点M 的坐标为(4,-1),且AB →=(4,-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点M 与点A 重合 B .点M 与点B 重合 C .点M 在AB→上 D .OM →=AB →(O 为坐标原点) 答案 D解析 由于M (4,-1),所以OM→=(4,-1)=AB →.3.若向量a =(1,1),b =(-1,1),c =(4,2),则c =( ) A .3a +b B .3a -b C .-a +3b D .a +3b 答案 B解析 由已知可设c =x a +y b ⇒⎩⎨⎧ 4=x -y ,2=x +y ⇒⎩⎨⎧x =3,y =-1.所以c =3a -b .4.设向量a =(1,-3),b =(-2,4),c =(-1,-2),若表示向量4a,4b -2c,2(a -c ),d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能构成四边形,则向量d 为( )A .(2,6)B .(-2,6)C .(2,-6)D .(-2,-6)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4a +4b -2c +2(a -c )+d =0,则d =-4a -4b +2c -2(a -c )=-6a -4b +4c =-6(1,-3)-4(-2,4)+4(-1,-2)=(-2,-6).故选D .5.已知向量集合M ={a |a =(1,2)+λ(3,4),λ∈R },N ={a |a =(-2,-2)+μ(4,5),μ∈R },则M ∩N =( )A .{(1,1)}B .{(1,2),(-2,-2)}C .{(-2,-2)}D .∅答案 C解析 设a ∈M ∩N ,则存在λ和μ使得(1,2)+λ(3,4)=(-2,-2)+μ(4,5),即(3,4)=(4μ-3λ,5μ-4λ).∴⎩⎨⎧ 4μ-3λ=3,5μ-4λ=4,解得⎩⎨⎧λ=-1,μ=0.所以a =(-2,-2). 6.已知向量a =(1,2),2a +b =(3,2),则|b |=( ) A . 5 B .2 5 C . 3 D .2 3 答案 A解析 b =(3,2)-2a =(3,2)-(2,4)=(1,-2),故|b |=1+4= 5. 二、填空题7.若A (0,1),B (1,2),C (3,4),则AB +2BC =________. 答案 5 2解析 AB =(1-0)2+(2-1)2=2,BC =(3-1)2+(4-2)2=22,故AB +2BC =2+42=5 2.8.已知O (0,0)和A (6,3)两点,若点P 在直线OA 上,且OP P A =12,又点P 是线段OB 的中点,则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 (4,2)或(-12,-6)解析 ①若点P 在线段OA 上,则P A →=2OP →,∴OA→-OP →=2OP →,∴OP →=13OA →=(2,1), ∴点P 的坐标为(2,1).∵P 是OB 的中点,∴点B 的坐标为(4,2). ②若点P 在线段AO 的延长线上. 则P A →=-2OP →,∴OA →-OP →=-2OP →. ∴OP→=-OA →=(-6,-3), ∴点P 的坐标是(-6,-3).∵P 是OB 的中点,∴点B 的坐标为(-12,-6). 综上,点B 的坐标为(4,2)或(-12,-6).9.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O 为中心,且OA →=(-1,-1),则OB →=________;OC→=__________;OD →=________.答案 (1,-1) (1,1) (-1,1)解析 根据题意,知点A 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与点C 关于原点对称,与点D 关于x 轴对称,又因OA→=(-1,-1),O 为坐标原点,∴A (-1,-1),∴B (1,-1),C (1,1),D (-1,1), ∴OB →=(1,-1),OC →=(1,1),OD →=(-1,1). 三、解答题10.已知a =(3x +4y ,-2x -y ),b =( 2x -3y +1,-3x +169y +3 ),若2a =3b ,试求x 与y 的值.解 ∵a =(3x +4y ,-2x -y ), b =⎝ ⎛⎭⎪⎫2x -3y +1,-3x +169y +3, ∴由2a =3b 可得(6x +8y ,-4x -2y )=⎝ ⎛⎭⎪⎫6x -9y +3,-9x +163y +9,∴⎩⎪⎨⎪⎧6x +8y =6x -9y +3,-4x -2y =-9x +163y +9,解得⎩⎪⎨⎪⎧x =3517,y =317.B 级:“四能”提升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1,0),B (0,1),C 为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OC =π4,|O C →|=2,若O C →=λOA→+μOB →,则λ+μ=________.答案 2 2解析 因为|O C →|=2,∠AOC =π4,所以C (2,2),又O C →=λOA →+μOB →,所以(2,2)=λ(1,0)+μ(0,1)=(λ,μ),所以λ=μ=2,λ+μ=2 2.2.已知A (1,-2),B (2,1),C (3,2),D (x ,y ). (1)求3AB→-2AC →+BC →的坐标; (2)若A ,B ,C ,D 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ABCD ,求点D 的坐标. 解 (1)∵AB→=(1,3),AC →=(2,4),BC →=(1,1),∴3AB→-2AC →+BC →=3(1,3)-2(2,4)+(1,1)=(0,2). (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BC →,又AD →=(x -1,y +2),∴⎩⎨⎧ x -1=1,y +2=1,解得⎩⎨⎧x =2,y =-1.故点D 的坐标为(2,-1).。

2023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知识点讲解)解析版

2023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知识点讲解)解析版

专题6.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知识点讲解)【知识框架】【核心素养】1.与向量线性运算相结合,考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数量积、向量的夹角、模的计算,凸显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2.与向量的坐标表示相结合,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夹角、模的计算,凸显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3.以平面图形为载体,考查向量数量积的应用,凸显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知识点展示】(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的模 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a | (2)向量坐标的求法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②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x 2-x 1,y 2-y 1),|AB →|=x 2-x 12+y 2-y 12.(三)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a ≠0,b ≠0,a ,b 共线⇔x 1y 2-x 2y 1=0. (四)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θ=〈a ,b 〉. 结论 几何表示 坐标表示模 |a |=a ·a |a |=x 21+y 21数量积 a ·b =|a ||b |cos θ a ·b =x 1x 2+y 1y 2 夹角 cos θ=a ·b|a ||b |cos θ=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a ⊥ba ·b =0 x 1x 2+y 1y 2=0 |a ·b |与|a ||b |的关系|a ·b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设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数量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__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__,即a·b =__x 1x 2+y 1y 2__两个向量垂直a ⊥b ⇔__x 1x 2+y 1y 2=0__12211212(六)常用结论1.若a 与b 不共线,且λa +μb =0,则λ=μ=0.2.已知P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A (x 1,y 1),B (x 2,y 2),则P 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3.已知△ABC 的重心为G ,若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则G ⎝⎛⎭⎫x 1+x 2+x 33,y 1+y 2+y 33【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例1.(2015·四川·高考真题(理))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6AB =,4AD =.若点M ,N 满足3,2BM MC DN NC ==,则AM NM ⋅=( )A .20B .15C .9D .6【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3344AM AB BC AB AD =+=+,2233AN AD DC AD AB =+=+,AM NM ⋅ 2()AM AM AN AM AM AN =⋅-=-⋅,结合向量的数量积求解即可.【详解】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点M 、N 满足3,2BM MC DN NC ==,∴根据图形可得:3344AM AB BC AB AD =+=+, 2233AN AD DC AD AB =+=+,NM AM AN ∴=-,2()AM NM AM AM AN AM AM AN ⋅=⋅-=-⋅,22239216AM AB AB AD AD =+⋅+, 22233342AM AN AB AD AD AB ⋅=++⋅, 6,4AB AD ==, 22131239316AM NM AB AD ∴⋅=-=-=, 故选C.例2.(2017·天津·高考真题(文))在ABC 中,60A ∠=︒,3AB =,2AC =. 若2BD DC =,()AE AC AB R λλ=-∈,且4AD AE ⋅=-,则λ的值为______________.【答案】311【解析】 【详解】01232cos603,33AB AC AD AB AC ⋅=⨯⨯==+ ,则 122123()()3493433333311AD AE AB AC AC AB λλλλ⋅=+-=⨯+⨯-⨯-⨯=-⇒=.【总结提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及解题思路(1)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的实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或数乘运算.(2)用向量基本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选择一组基底,并运用该基底将条件和结论表示成向量的形式,再通过向量的运算来解决. 题型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3.(2022·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向量(2,1)(2,4)a b ==-,,则a b -( ) A .2 B .3 C .4 D .5【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求得a b -,然后求得a b -. 【详解】因为()()()2,12,44,3a b -=--=-,所以245-=+=a b .故选:D例4.(2022·全国·高考真题)已知向量(3,4),(1,0),t ===+a b c a b ,若,,<>=<>a c b c ,则t =( ) A .6- B .5- C .5 D .6【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和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公式的坐标形式化简即可求得 【详解】解:()3,4c t =+,cos ,cos ,a c b c =,即931635t tc c+++=,解得5t =, 故选:C例5.(2018·全国·专题练习)在矩形ABCD 中,AB=1,AD=2,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λ AB +μAD ,则λ+μ的最大值为( )A .3B .CD .2【答案】A【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0,1,0,0,2,0,2,1,,A B C D P x y ,易得圆的半径5r =C 的方程是()22425x y -+=,()()(),1,0,1,2,0AP x y AB AD =-=-=,若满足AP AB AD λμ=+,则21x y μλ=⎧⎨-=-⎩ ,,12x y μλ==-,所以12xy λμ+=-+, 设12x z y =-+,即102x y z -+-=,点(),Px y 在圆()22425x y -+=上, 所以圆心(2,0)到直线102xy z -+-=的距离d r ≤13z ≤≤,所以z 的最大值是3,即λμ+的最大值是3,故选A.例6.(2018·江苏·高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2l y 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5,0B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0AB CD ⋅=,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 【答案】3 【解析】 【详解】分析:先根据条件确定圆方程,再利用方程组解出交点坐标,最后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求结果. 详解:设(),2(0)A a a a >,则由圆心C 为AB 中点得5,,2a C a +⎛⎫⎪⎝⎭易得()()():520C x x a y y a --+-=,与2y x =联立解得点D 的横坐标1,D x =所以()1,2D .所以()55,2,1,22a AB a a CD a +⎛⎫=--=-- ⎪⎝⎭,由0AB CD ⋅=得()()()2551220,230,32a a a a a a a +⎛⎫--+--=--== ⎪⎝⎭或1a =-,因为0a >,所以 3.a = 【总结提升】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技巧(1)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的法则来进行求解,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向量的坐标.要注意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2)解题过程中,常利用向量相等则其坐标相同这一原则,通过列方程(组)来进行求解. 题型三: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例7.(2021·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向量()()2,5,,4a b λ==,若//a b ,则λ=_________.【答案】85【解析】 【分析】利用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得到关于λ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实数λ的值. 【详解】由题意结合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得:2450λ⨯-⨯=, 解方程可得:85λ=.故答案为:85.例8.(2021·江苏·沛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三阶段练习)已知()1,3A ,()2,2B -,()4,1C . (1)若AB CD =,求D 点的坐标;(2)设向量a AB =,b BC =,若ka b -与3a b +平行,求实数k 的值. 【答案】(1)4(5,)D - (2)13k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设(,)D x y ,写出,C AB D 的坐标,根据向量相等的坐标关系求解;(2)直接根据向量共线的坐标公式求解即可. (1)设(,)D x y ,又因为()()()1,3,2,2,4,1A B C -, 所以=(1,5),(4,1)AB CD x y -=--, 因为=AB CD ,所以4115x y -=⎧⎨-=-⎩,得54x y =⎧⎨=-⎩,所以4(5,)D -. (2)由题意得,(1,5)a =-,(2,3)b =, 所以=(2,53)ka b k k ----,3(7,4)a b +=, 因为ka b -与3a b +平行,所以4(2)7(53)0k k ----=,解得13k =-.所以实数k 的值为13-.【总结提升】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利用两向量共线的条件求向量坐标.一般地,在求与一个已知向量a 共线的向量时,可设所求向量为λa (λ∈R),然后结合其他条件列出关于λ的方程,求出λ的值后代入λa 即可得到所求的向量.(2)利用两向量共线求参数.如果已知两向量共线,求某些参数的取值时,利用“若1122()()a x y b x y =,,=,,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1221x y x y =”解题比较方便. 题型四: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例9.【多选题】(2021·全国·高考真题)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1cos ,sin P αα,()2cos ,sin P ββ-,()()()3cos ,sin P αβαβ++,1,0A ,则( ) A .12OP OP = B .12AP AP = C .312OA OP OP OP ⋅=⋅ D .123OA OP OP OP ⋅=⋅ 【答案】AC 【解析】 【分析】A 、B 写出1OP ,2OP 、1AP ,2AP 的坐标,利用坐标公式求模,即可判断正误;C 、D 根据向量的坐标,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两角和差公式化简,即可判断正误. 【详解】A :1(cos ,sin )OP αα=,2(cos ,sin )OP ββ=-,所以1||cos 1OP ==,2||(cos 1OP==,故12||||OP OP =,正确;B :1(cos 1,sin )AP αα=-,2(cos 1,sin )AP ββ=--,所以1||(cos 2|sin|2AP α===,同理2||(cos 2|sin|2AP β=,故12||,||AP AP 不一定相等,错误;C :由题意得:31cos()0sin()cos()OA OP αβαβαβ⋅=⨯++⨯+=+,12cos cos sin (sin )cos()OP OP αβαβαβ⋅=⋅+⋅-=+,正确;D :由题意得:11cos 0sin cos OA OP ααα⋅=⨯+⨯=,23cos cos()(sin )sin()OP OP βαββαβ⋅=⨯++-⨯+()()()cos βαβcos α2β=++=+,故一般来说123OA OP OP OP ⋅≠⋅故错误;故选:AC例10.(2019·天津·高考真题(文)) 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5AD = ,30A∠=︒ ,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且AEBE =,则BD AE ⋅=__________.【答案】1-. 【解析】 【分析】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分别写出向量而求解. 【详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B ,5)2D . 因为AD∥BC ,30BAD ∠=︒,所以150CBA ∠=︒,因为AE BE =,所以30BAE ABE ∠=∠=︒,所以直线BEy x=-,直线AE的斜率为y =.由y x y x ⎧=-⎪⎪⎨⎪=⎪⎩得x =1y =-, 所以1)E -. 所以35(,)(3,1)122BD AE =-=-.例11.(2020·北京·高考真题)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P 满足1()2AP AB AC =+,则||PD =_________;PB PD ⋅=_________.【答案】 1-【解析】 【分析】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得点P 的坐标,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求得PD 以及PB PD ⋅的值. 【详解】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0,0A 、()2,0B 、()2,2C 、()0,2D ,()()()()1112,02,22,1222AP AB AC =+=+=, 则点()2,1P ,()2,1PD ∴=-,()0,1PB =-,因此,(PD =-()021(1)1PB PD ⋅=⨯-+⨯-=-.1-. 【总结提升】1.计算向量数量积的三种常用方法(1)定义法:已知向量的模与夹角时,可直接使用数量积的定义求解,即a ·b =|a ||b |cos θ(θ是a 与b 的夹角).(2)基向量法:计算由基底表示的向量的数量积时,应用相应运算律,最终转化为基向量的数量积,进而求解.(3)坐标法:若向量选择坐标形式,则向量的数量积可应用坐标的运算形式进行求解. 2.总结提升:公式a·b =|a||b|cos<a ,b >与a·b =x 1x 2+y 1y 2都是用来求两向量的数量积的,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书写形式上的差异,两者可以相互推导.若题目中给出的是两向量的模与夹角,则可直接利用公式a·b =|a||b|cos<a ,b >求解;若已知两向量的坐标,则可选用公式a·b =x 1x 2+y 1y 2求解. 题型五:平面向量的模、夹角例12.(2022·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理))已知向量()1,2a =,5a b ⋅=,8a b +=,则b =( ) A .6 B .5 C .8 D .7【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求出||a ,再将8a b +=两边平方,结合数量积的运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1,2a =得:2||12a =+,由8a b +=得2222251064a b a a b b b +=+⋅+=++=, 即得249,||7b b ==,故选:D例13.(2018·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3,向量b 满足b 2−4e·b+3=0,则|a −b|的最小值是( ) A .√3−1 B .√3+1 C .2 D .2−√3 【答案】A 【解析】设a =(x,y),e =(1,0),b =(m,n),则由⟨a,e ⟩=π3得a ⋅e =|a|⋅|e|cos π3,x =12√x 2+y 2,∴y =±√3x , 由b 2−4e ⋅b +3=0得m 2+n 2−4m +3=0,(m −2)2+n 2=1, 因此|a −b|的最小值为圆心(2,0)到直线y =±√3x 的距离2√32=√3减去半径1,为√3−1.选A.【思路点拨】先确定向量a,b 所表示的点的轨迹,一个为直线,一个为圆,再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最小值.例14.(2021·湖南·高考真题)已知向量(1,2)a =-,(3,1)b =-,则|2|a b +=___________【分析】利用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即可求解.【详解】()21,3a b +=,所以2213a b +=+=例15.(2019·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向量(2,2),(8,6)a b ==-,则cos ,a b =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向量夹角公式可求出结果.【详解】22826cos ,102a ba b a b ⨯-+⨯<>===-+.例16.(2017·山东·高考真题(理))已知1e ,2e 是互相12e - 与1e +λ2e 的夹角为60°,则实数λ的值是_ _.【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单位向量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λ的值.【详解】解:由题意,设1e =(1,0),2e =(0,1),12e -=1), 1e +λ2e =(1,λ);又夹角为60°,12e -)•(1e +λ2e )=λ=2cos60°,λ=解得λ=【总结提升】 1.求向量夹角问题的方法(1)当a ,b 是非坐标形式时,求a 与b 的夹角θ,需求出a ·b 及|a |,|b |或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若已知a =(x 1,y 1)与b =(x 2,y 2),则cos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 提醒:〈a ,b 〉∈[0,π].2.平面向量模问题的类型及求解方法(1)求向量模的常用方法①若向量a 是以坐标形式出现的,求向量a 的模可直接利用公式|a |=x 2+y 2.②若向量a ,b 是以非坐标形式出现的,求向量a 的模可应用公式|a |2=a 2=a ·a ,或|a ±b |2=(a ±b )2=a 2±2a ·b +b 2,先求向量模的平方,再通过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解.(2)求向量模的最值(范围)的方法①代数法:把所求的模表示成某个变量的函数,再用求最值的方法求解.②几何法(数形结合法):弄清所求的模表示的几何意义,结合动点表示的图形求解.题型六:两个向量垂直问题例17.(2016·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向量()()1,3,2a m b ==-,,且()a b b +⊥,则m =( ) A .−8B .−6C .6D .8【答案】D【解析】【分析】由已知向量的坐标求出a b +的坐标,再由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得答案.【详解】∵(1,),(3,2),(4,2)a m b a b m ==-∴+=-,又()a b b +⊥,∴3×4+(﹣2)×(m ﹣2)=0,解得m =8.故选D .例18.(2022·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向量(,3),(1,1)a m b m ==+.若a b ⊥,则m =______________.【答案】34-##0.75- 【解析】【分析】直接由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知:3(1)0a b m m ⋅=++=,解得34m =-. 故答案为:34-. 例1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20a c b c -⋅-=,则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解析】【分析】由题意可设,a b 的坐标,设(,)c x y =,利用()()20a c b c -⋅-=求得(,)c x y =的终点的轨迹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因为,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故不妨设(1,0),(0,1)a b ==,设(,)c x y =,由()()20a c b c -⋅-=得:(1,)(2,12)0x y x y --⋅--=,即2(1)(12)0x x y y ----=,即22115()()2416x y -+-=,则c 的终点在以11(,)24故c 的最大值为=例20.(2020·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45°,k a b →→-与a →垂直,则k =__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得:211cos 452a b →→⋅=⨯⨯=, 由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得:0k a b a →→→⎛⎫-⋅= ⎪⎝⎭,即:202k a a b k →→→⨯-⋅=-=,解得:2k =.. 【规律方法】1.利用坐标运算证明两个向量的垂直问题若证明两个向量垂直,先根据共线、夹角等条件计算出这两个向量的坐标;然后根据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计算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可.2.已知两个向量的垂直关系,求解相关参数的值(涉及向量垂直问题为高频考点)根据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列出相应的关系式,进而求解参数.3.已知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 ∥b 与a ⊥b 的坐标表示如下:a ∥b ⇔x 1y 2=x 2y 1,即x 1y 2-x 2y 1=0;a ⊥b ⇔x 1x 2=-y 1y 2,即x 1x 2+y 1y 2=0.两个结论不能混淆,可以对比学习,分别简记为:纵横交错积相等,横横纵纵积相反.。

平面向量的运算(课时1 向量的加法运算)(同步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平面向量的运算(课时1 向量的加法运算)(同步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巩固训练
二、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例2 河水自西向东流动的速度为 ,小船自南岸沿正北方向航行,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求小船的实际航行速度.
[解析] 设 , 分别表示水流的速度和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过平面内一点 作 , ,以 , 为邻边作矩形 ,连接 ,则 ,并且 即为小船的实际航行速度.
D
[解析] 由 知, ,所以 , , , 四点构成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向量 表示“向东航行 ”, 表示“向南航行 ”,则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向东南航行
情境设置
合作探究·提素养
问题2:两个向量相加就是两个向量的模相加吗?
[答案] 不是,向量的相加满足三角形法则,而模相加是数量的加法.
新知生成
1.向量加法的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作向量的加法.
2.向量求和的法则
向量求和的法则
三角形法则
已知非零向量 , ,在平面内取任意一点 ,作 , ,则向量 叫作 与 的和,记作 ,即 .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对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 ,规定
应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应注意的问题
(1)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到 个向量求和,作图时要求“首尾相连”,即 个首尾相连的向量的和对应的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 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2)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不共线的向量求和,作图时要求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
续表
新知运用
一、求作向量的和
例1 (1)如图①,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 ;
(2)如图②,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 .
[解析] (1)如图③,设 ,因为 与 有公共点 ,所以过 点作 ,连接 ,即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精讲
➢ 导入 1.(重点我)们知道,数能进行运算,因为有了
运算而使数的威力无穷.那么,向量是否也 能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呢?人们从向量的物理 背景和数的运算中得到启发,引进了向量的 运算.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平面向量的运算, 探索其运算性质,体会向量运算的作用.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平面向量的运算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赵强
学习目标
1.借助实例和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掌握平 面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其运算规律. (重点)
2.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的几何意 义.
温故知新
向量的实际背景与概念




向量的几何表示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的量叫做向量
几何表示 向量的模 零向量 单位向量

量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的
运 算
向量减法的定义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再见
(1)两个法则的使用条件不同. 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 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两个 不共线的向量求和.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2)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两个法则是一
致的.如图所示,在□ABCD中,
AC AB AD (平行四边形法则)
又因为BC AD,
O
aA
b
B
课文精讲
例1: 如图,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 a b.
1.(重点)
b
解: 作法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a
□ 以OA,OB为邻边作 OAa,OBb, OACB,
连接OC,则
Oa
A
OC OA OB a b. b
B
C
课文精讲
➢ 向量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一般地,我们有 a b a b , 当且仅当 a,b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
课文精讲
➢ 向量减法的定义
向量 a 加上 b 的相反向量,叫做 a 与 b 的 差,即 a b 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我们看到,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 加法来进行: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 量的相反向量.
课文精讲
➢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1.(重点)
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 a
A
a
B
方法总结: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向量减 法的三角形法则都需要满足“同起点”, 当起点不同时,应先平移到同一点.
易错易混点
1、错误使用向量的减法法则 例:如图,已知一点O到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
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为 r1 , r2 , r3 , 求OD
解:因为 OD OC CD,
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a b
OaA
b ab
B
口诀:共起点,连终点,向被减.
课文精讲
➢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1.(重点)
(1)两个向量的差仍是一个向量. (2)向量的减法实质上是向量的加法的逆运算,
也可以用作向量加法的方法作向量的减法.
课文精讲
➢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1.((3重)两点个)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三角形法则,
如图,某质点从点A经过点B到点C,这个
质点的位移如何表示?
位移 AC 可以看成是位移 AB与 BC
C
合成的.即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的
加法.
A B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如图,已知非零向量a,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 AB a,BC b,
则向量 AC 叫做 a与b的和,记 A
a,b,以OA,OB为邻边作□OACB,则以O为
起点的向量OC(OC是□OACB的对角线)就
是向量 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
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B
C
口诀:共起点,共 点对角线为和.
ab b
O
a
A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思考: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 三角形法则一致吗?为什么?
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回到原来的方向,因
此 a和 a互为相反向量,于是 a a.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课文精讲
➢ 向量减法的定义 由两个向量和的定义易知,
a a a a 0.
即任意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
这样,如果 a, b 互为相反向量,那么 a b, b a, a b 0.
利用向量形式的三角不等式可以解决有 关向量的大小(模)的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 但需注意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即当 a,b 同 向时,a b a b .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ab ba
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a 向量减法的定义
我们规定,与向量 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 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该法则的画法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平移到 一个点(共起点),然后连接两个终点(连终 点),然后加上代表方向的箭头,方向指向 被减向量(向被减),可简记为:共起点, 连终点,向被减. (4)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也称为向量减法的 几何意义.
典型例题
例2: 如图,在□ABCD中, AB a, AD b,
1.(重你点能)用a, b 表示向量AC, DB 吗?
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
们知道 AC a b.
同样,由向量的减法,知 D
C
DB AB AD a b.
b
A
a
B
典型例题
例2: 如图,在□ABCD中, AB a, AD b,
你能用 a, b表示向量AC, DB 吗?
D
C
b
作 a b,即 a b AB BC AC .
C b
a
B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
形法则.
C
口诀:首尾相接, 首指向尾为和.
b
A
a
B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如图,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所以 AC AB BC (三角形法则)
D
C
A
B
课文精讲
➢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重点)
对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 a, 我们规定 a 0 0 a a
课文精讲
例1: 如图,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 a b.
1.(重点)
b
解: 作法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a
作 OA a,AB b, 则 OB a b.
CD BA OA OB,
所以OD OC OA OB r3 r1 r2 .
D
C
A
r1
B
r2 r3
O
易错易混点
1、错误使用向量的减法法则 注意:
a 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连终点,向被减.
本课小结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