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送别诗汇编
40首送别诗词,全是经典,用在作文里很加分

40首送别诗词,全是经典,用在作文里很加分!《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代·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唐代·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40首送别诗词,全是经典,用在作文里很加分

40首送别诗词,全是经典,用在作文里很加分!《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代·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唐代·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中考考过的送别诗

中考考过的送别诗
中考考过的送别诗有很多,下面是其中几首: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好友杜少府前往蜀州担任官职的祝福和依依惜别之情。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远眺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3. 《登高》 - 杜甫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4. 《送元二使安西》 - 王之涣
这首诗是王之涣创作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元二使前往西域的期望和祝福,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这些诗作都是经典的送别诗,通过优美的词句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祝福之意。
它们在中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高,因为它们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富有感人之处。
著名送别诗二十首

著名送别诗二十首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送沈子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0、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2、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5、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16、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汇编(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___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这首诗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同时,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二)峡口送友人___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表达了送别时的凄凉忧伤。
与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相比,___的诗歌更为惆怅伤感。
三)移家别湖上亭___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景物为情感媒介,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四)___送别______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歌第二句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表达了动静结合、充满情趣的表达效果。
诗歌最后两句写了凄黯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五)送人之松江___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______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首诗通过描写送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伤感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绪。
___的诗歌通过描写西风萧瑟、送客离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情,而高适的诗歌则通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___纷纷”这一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___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___真古井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___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分)2.诗中的“人面桃花”形象描写了什么?(4分)答案:1.离别。
2.“人面桃花”是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___依旧笑春风,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2分)这一形象描写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专题04 送别诗-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专题四送别诗(一)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所展现的画面。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 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为什么会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 古代有许多送别诗,分别写出与这首诗心境相同和相反的诗句及其作者。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 去。
假设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这首词上片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2. 下片连用三个“春”字,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城阙辅三秦, 与君离别意, 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3,这是一首离别词,试分析这首词的情感与其他送别诗词的不同之处。
中考链接(河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参考答案(一)送灵澈上人1.例如:时己黄昏,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
灵澈戴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晖,单独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
2.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3.“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目送友人单独远去的情景。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诗句的意思是说人世间只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在身边一样。
写送别却无伤感之情,既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又显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2.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一高适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一岑参3.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坚贞信念和对世事旷达的情怀。
(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上片以比喻写景,构思精巧。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1.《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归不归?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 《送别》【隋】无名氏柳青青着地垂,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7.《送友人》【唐】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送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赠汪伦》【唐】白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送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4.《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5.《送子归江东》【唐】王维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6.《齐州送祖三》【唐】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初中学的送别诗

初中学的送别诗《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观沧海》东汉末年/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二)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3分)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3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分)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每个1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分)(四)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
(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分)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4分)答案:1.秋季、冬季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六)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①,不那②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春光明艳,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七)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1个一分,写出3个即可)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八)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是,“醉别”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分)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橘柚香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分)(九)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古人认为“秋”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2.第三、四句,诗人用第一人称“我”写送别友人后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给人怎样的感触(3分)答案:1.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1分),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2分)(意思对即可。
)2.直到傍晚,我还在江畔,望着江北,江面上寒鸦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2分)这一情景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1分)(十)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
(2分)2.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2.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十一)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滁即滁州,欧阳修于1045年八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
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1.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答案:1.春天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摇的美景。
2.表达出诗人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
(十二)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
2.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1分)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1分)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
(2分)(十三)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和,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
(3分)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试分析。
(3分)答案:1.时间地点离情别绪2.看,在诗中指回望(1分)。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1分)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1分)附:送别诗鉴赏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4.送别诗常见意象:①杨柳、杨花或柳絮。
由于“柳”、“留”谐音,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②春草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③水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④春色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⑤送别之地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