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礼仪教案

合集下载

称呼别人礼仪教案

称呼别人礼仪教案

称呼别人礼仪教案教案标题:称呼别人礼仪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适当的称呼方式,展示尊重和礼貌。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场合下的适当称呼,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场合下的适当称呼方式。

2. 学习如何使用适当的称呼方式展示尊重和礼貌。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笔。

2.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

3. 练习活动材料,包括填空、角色扮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称呼不同的人。

2. 引发学生对于适当称呼的重要性的思考,引导他们意识到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步骤二:介绍不同场合下的适当称呼(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例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

2. 解释每个场合下的适当称呼方式,例如在家庭中称呼长辈为爸爸、妈妈,在学校中称呼老师为老师、同学为同学等。

3. 强调在不同场合下使用适当的称呼方式能够展示尊重和礼貌。

步骤三:讨论和练习(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适当称呼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分发练习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场合填写适当的称呼方式。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场合下模拟使用适当的称呼方式。

步骤四: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适当的称呼方式对于展示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例如学习如何回应他人的称呼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适当的称呼方式。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场所,观察和记录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运用适当的称呼方式。

2. 检查学生填写的练习活动材料,评估他们对于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礼貌称呼幼儿园教案

礼貌称呼幼儿园教案

礼貌称呼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礼貌称呼,增强社交交际能力。

2.学生了解相关礼仪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关爱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的称呼方式及其含义。

2.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称呼方式,表达尊重、关爱、感激等情感。

3.分享身边的例子,加深对礼貌称呼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场景:在课堂上模拟幼儿园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正确使用礼貌称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讲解相关礼仪知识:通过课件、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称呼方式及其含义,如:老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同学等。

3.扩大视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的人和事,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例子,展示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称呼方式的差异。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4.练习环节: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场景模拟中进行礼貌称呼的实践,提高社交交际能力。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成为主体,结合本次活动,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总结本次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检查练习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在课后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五、教学扩展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礼貌称呼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学习如何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呼方式、掌握与他人交流的基本技巧、了解社会礼仪相关知识。

以上是本教案的详细内容,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的礼貌称呼方式,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交交际能力。

大学称呼礼仪教案

大学称呼礼仪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中常见的称呼方式及其背后的含义。

2. 掌握在大学校园中恰当使用称呼的礼仪规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中常见的称呼方式。

2. 使用称呼时的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1. 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称呼方式。

2. 正确处理称呼中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互动环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你们有没有遇到不知道如何称呼同学、老师的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称呼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称呼礼仪1. 介绍大学中常见的称呼方式:- 直呼姓名:适用于关系亲近的同学之间。

- 职称+姓名:适用于师生之间或正式场合。

- 学号:在校园内部,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学号相互称呼,体现平等。

- 职称:适用于对老师或其他有职务的人的尊敬。

- 老师或同学:适用于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

2. 讲解使用称呼时的礼仪规范:- 尊重对方:根据对方的年龄、职务、身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称呼。

- 考虑场合:在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可以适当随意。

- 避免尴尬:如果不确定对方的称呼,可以询问或观察他人的称呼方式。

三、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学生互动环节1. 教师模拟不同场合,学生随机选择称呼方式,展示正确与否。

2.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称呼礼仪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同学的称呼方式,记录并分析其中的礼仪规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大学称呼礼仪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称呼礼仪教案

称呼礼仪教案

称呼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场合下的称呼礼仪;2.掌握正确的称呼方式;3.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称呼礼仪称呼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用于称呼他人的一种规范化的礼仪方式。

它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的一种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2. 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2.1 亲属称呼在家庭中,亲属之间的称呼是比较随意的,但是在公共场合中,应该使用尊重的称呼方式。

例如:•父亲:爸爸、父亲、老爷子;•母亲:妈妈、母亲、老妈子;•爷爷:爷爷、祖父、老爷子;•奶奶:奶奶、祖母、老妈子;•兄弟姐妹: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2.2 长辈称呼在与长辈交往时,应该使用尊敬的称呼方式。

例如:•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姑姑、阿姨;•父母的朋友:叔叔、阿姨;•老师:老师、先生、女士。

2.3 同龄人称呼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可以使用比较随意的称呼方式。

例如:•男性:小李、小王、老王;•女性:小丽、小芳、小红。

2.4 下属称呼在与下属交往时,应该使用尊重的称呼方式。

例如:•员工:同事、小李、小王;•学生:同学、小李、小王。

3. 正确的称呼方式3.1 使用正确的称谓在称呼他人时,应该使用正确的称谓。

例如:•男性:先生、小李、老王;•女性:女士、小丽、小芳。

3.2 使用适当的敬语在称呼长辈、上级、老师等尊敬的人时,应该使用适当的敬语。

例如:•长辈:您、尊敬的、敬爱的;•上级:您、尊敬的、敬爱的;•老师:您、尊敬的、敬爱的。

3.3 注意称呼顺序在称呼他人时,应该注意称呼顺序。

例如:•长辈:先称呼长辈的称谓,再加上姓名;•上级:先称呼职务或职称,再加上姓名;•老师:先称呼职称,再加上姓名。

4. 社交礼仪意识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称呼礼仪是表现出自己良好社交礼仪意识的重要方面。

正确的称呼方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关爱,也可以让你在社交场合中更加得体。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称呼礼仪的重要性。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第一章:称呼礼仪的基本概念1.1 称呼礼仪的定义1.2 称呼礼仪的重要性1.3 称呼礼仪的基本原则1.4 称呼礼仪的应用范围第二章:中学生称呼礼仪的基本要求2.1 中学生的身份特点与称呼礼仪2.2 中学生称呼老师的要求2.3 中学生之间称呼的要求2.4 中学生称呼学校工作人员的要求第三章:中学生称呼礼仪的实际应用3.1 课堂上的称呼礼仪3.2 校园内的称呼礼仪3.3 参加校内外活动的称呼礼仪3.4 与家长、访客交流时的称呼礼仪第四章:中学生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4.1 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称呼4.2 称呼时的语气与表情4.3 适当使用敬语4.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礼仪差异第五章:称呼礼仪的培养与教育5.1 家庭教育的引导5.2 学校教育的落实5.3 社会资源的利用5.4 礼仪意识的长期培养第六章:称呼礼仪的实践练习6.1 角色扮演练习6.2 情景模拟练习6.3 称呼礼仪比赛6.4 自我监督与反思第七章:称呼礼仪的案例分析7.1 正面案例分享7.2 反面案例分析7.3 讨论称呼礼仪的正确处理方式7.4 学习榜样示范第八章:称呼礼仪与综合素质的关系8.1 称呼礼仪与个人形象8.2 称呼礼仪与沟通能力8.3 称呼礼仪与团队协作8.4 称呼礼仪与社交技巧第九章:称呼礼仪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9.1 特殊场合的称呼礼仪9.2 跨文化交际中的称呼礼仪9.3 网络交流中的称呼礼仪9.4 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策略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称呼礼仪的重要性重申10.2 中学生称呼礼仪教育的成果10.3 面对未来,称呼礼仪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0.4 持续推广称呼礼仪,共建文明校园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称呼礼仪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内容:称呼礼仪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应用范围。

补充和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对称呼礼仪的基本理解,需要让学生明白称呼礼仪的含义、为何重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应用。

二、中学生称呼礼仪的基本要求重点关注内容:中学生的身份特点与称呼礼仪、称呼老师、同学及工作人员的要求。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

新建中学生称呼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称呼礼仪知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大方。

二、教学内容:1. 称呼的基本原则2. 不同场合的称呼礼仪3. 称呼他人的技巧4. 称呼错误时的应对方式5. 称呼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称呼礼仪知识,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称呼。

2. 教学难点:称呼他人的技巧,以及称呼错误时的应对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称呼的基本原则、不同场合的称呼礼仪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称呼他人的技巧和称呼错误时的应对方式。

3. 情景模拟法:模拟不同场合,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称呼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称呼的基本原则,引起学生对称呼礼仪的重视。

2. 新课内容:讲解不同场合的称呼礼仪,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各种情境下运用恰当的称呼。

3. 案例分析:分析称呼他人的技巧和称呼错误时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称呼他人。

4.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巩固所学称呼礼仪。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自己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称呼,分析是否得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称呼礼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称呼礼仪。

3. 情景模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称呼礼仪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称呼礼仪教材或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深入研究。

2.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不同场合的称呼礼仪。

3.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课堂上的情景模拟练习,增加真实感。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称呼的基本原则和不同场合的称呼礼仪。

礼仪称呼教案

礼仪称呼教案

礼仪称呼教案教案标题:礼仪称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场合下的正确称呼和礼仪要求2. 学习并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下的适当称呼方式3. 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教学重点:1. 正式场合下的称呼礼仪2. 非正式场合下的称呼礼仪3. 礼貌用语的运用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称呼礼仪2. 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礼仪知识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角色扮演道具3. 礼仪书籍和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场合下的称呼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何种称呼更为合适。

2. 学习正式场合下的称呼礼仪:介绍在正式场合下,如何称呼长辈、师长、领导以及陌生人,要求学生熟记并模仿。

3. 学习非正式场合下的称呼礼仪:介绍在非正式场合下,如何称呼朋友、同学、晚辈等,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4. 礼貌用语的运用:学习在日常交际中的常见礼貌用语,如感谢、道歉、邀请等,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5.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礼仪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决。

教学方式:1. 示范讲解2. 角色扮演3. 分组讨论4. 情景模拟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表现2. 礼仪用语运用情景练习表现3. 学生对于礼仪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能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不同场合下的称呼礼仪有所了解,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提高自身的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社交礼仪素养。

大学生称谓礼仪教案

大学生称谓礼仪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大学生常用的称谓礼仪,包括对老师、同学、长辈、陌生人等不同对象的称呼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称谓礼仪的能力,提高在社交场合的沟通技巧。

3. 素质目标: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培养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场合下恰当的称谓礼仪。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称谓礼仪,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称呼。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互动讨论材料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称谓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

第二部分:称谓礼仪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老师的称谓:- 普遍使用的称谓:教授、老师、张教授、李老师等。

- 特殊场合下的称谓:导师、导师组、课题组等。

- 强调尊重老师,使用恰当的称谓。

2. 对同学的称谓:- 普遍使用的称谓:同学、某某同学等。

- 特殊场合下的称谓: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等。

- 强调平等相待,使用亲切的称谓。

3. 对长辈的称谓:- 普遍使用的称谓: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

- 特殊场合下的称谓:老师傅、师傅等。

- 强调尊敬长辈,使用敬语。

4. 对陌生人的称谓:- 普遍使用的称谓:先生、女士、同志等。

- 特殊场合下的称谓:先生、小姐、师傅等。

- 强调礼貌待人,避免使用过于亲密的称呼。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不同场景下的称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在不同场合下恰当的称谓。

第四部分:实践演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场景,练习使用恰当的称谓。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强调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称谓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案:
第三课称呼得体
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称呼语。

2.愿意并使用称呼语。

3.以正确使用称呼语为荣。

4.知道向别人问候敬意。

对象、时间、场合、地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称呼语及称呼方式。

重点、难点:
让愿意并正确使用称呼语。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红花数朵。

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

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称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二、出示课件,感知礼貌用语。

今天的礼仪小使者是小明。

早晨,小明起床从自己房间出来,看到妈妈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
板书:妈妈,早上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妈妈,早晨好!妈妈,早安!)
上学路上,小明看到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怎么称呼和问候的?
板书:奶奶,您好!
如果是你,还可能怎么称呼,问候?
三、礼仪活动实践:
1、看课后题:说说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A问声:“您好!”
B点头微笑/
C招招手。

D面带微笑静静的看着。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见熟人正在讲台上讲话,就面带微笑静静看着,而不是招招手、闻声“您好?”。

在图书馆大家都在安静的看书,为什么一个小朋友看到同学迎面走来不问候“您好”而是点头微笑?
2、比比看,那个小朋友记得快
太阳升,早上好,
见面说您好、您早,
遇到老师忙问候:“老师早上好!”
老师对我点头笑。

晚上星星布满天,
爸爸加班才返还,
“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
爸爸夸我长大了。

四、礼仪链接
老师讲故事:
大作家巴尔扎克笔下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看到女儿欧也妮有一只恋人存放的藏有“两斤重”金子的梳妆匣,“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他称女儿是“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想撬开那只梳妆匣。

当欧也妮坚决表示“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时,他惊恐而冷酷地说:“你敢吗欧也妮”面对丈夫的无耻和贪婪,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了”。

“噢,孩子,咱们别为了一只匣子生气啦。

”他换了一副求饶、狡黠的嘴脸。

这里,葛朗台对同一个谈话对象多次更换称呼,是以特定的对话目的和他心理活动的变化为依据的。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看见到由于心理变化而变化称呼的现象。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谈感受。

五、课堂礼仪实践
1、同学们,你们用什么样的语言称呼他们呢?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对爸爸妈妈的朋友,女性应该叫“阿姨”;对于比家长年龄
小的男性应该叫“叔叔”,年龄大的则叫“伯伯”。

(3)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女性统称为“奶奶”,男性统称为“爷爷”。

(4)对于领导、专业人士等可以称呼他们的职务和职业,比如“章教授”、“蔡博士”、“王校长”、“李主任”、“韩医
生”“高律师”和“董工程师”等等。

(5)省略姓,而仅仅叫别人的名字,是非常亲切的一种称呼。

比如同学张金津,叫他“金津”;邻居姐姐叫王元元,叫她“元
元姐姐”;妈妈的同事于小宁,称呼她“小宁阿姨”
2、以组为单位排演课堂剧:参观的客人来到我们班
六、师小结:
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就懂得正确使用称呼的道理,养成正确使用称呼的习惯,切勿使用不健康的称呼,如“哥们儿”、“小妞”、“爷们儿”等,随时注意学习一些有关称呼的知识。

做到这些,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说话得体、有知识、有教养的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