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合集下载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始增加。

那么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播放视频)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碳酸氢钠碱性较弱,相比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pH值只有一次突跃,加入盐酸后立即产生CO2,接下来将两次pH值变化进行对比,根据两次pH值变化图像对比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

因此,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速率更快,中和胃酸效率更高;碳酸氢钠碱性比碳酸钠更弱,对胃粘膜刺激更小。

所以不选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

设问3:为什么复方龙丹碳酸氢钠片贮藏条件为避光不超过20⁰C?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一探究竟(播放视频),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分解产生水和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固体。

【活动二】归纳建模
设问4: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反应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二氧化碳之间如何转化?
【活动三】学以致用
设问5:请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来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应用
1.在“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说明书中,为什么标明“严重溃疡患者禁用”?
答: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了胃里的压强,严重溃疡患者容易导致胃穿孔;
2.蒸馒头时可加入一些小苏打,蒸出的馒头蓬松多孔,可色泽发黄略带碱味,为什么?
答: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了CO2使馒头蓬松多孔,生成了碳酸钠略带碱味。

结语:通过本次胃药说明书的研究同学们学习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际上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和物高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中活动内容较多,仅教材中就有五组实验,两幅彩图,两个表格。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科学探究”的内容,教材重点就二者外观、溶于水的热量变化、热稳定性及溶液碱性进行了探究,且实验难度较小,学生自己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学情分析】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的实验探究,既为化学必修1前两章的知识补充感性认知材料,又为化学必修2介绍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的对比。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2)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成功落实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蒸馏水等;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科学探究1
请通过实验证明,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0.5g,分别加入滴加水(注意水的滴加,加的过多得不到结论),观察那种物质先溶解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滴加酚酞溶液,探究其碱性强弱。
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得结论。
成员讲述、归纳
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然后进行评价,总结出结论
固体加热分解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2
提问
结论
板书(表格设计)
Na2CO3和NaHCO3的加热
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浑浊的石灰水有开始变澄清,说明什么?碳酸钠是否有这种现象?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加热,使NaHCO3固体分解。
选择
如何选择装置?(学生思考后)安装装置。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

教学教案(1)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时间45min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杨佳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分析教材分析(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2.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3.实物模型: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微观结构。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
c. 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制造。
d.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a.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b.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够严格,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组织:在教学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讲授法过于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
-与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加热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碳酸钠:CaCO3 → CaO + CO2↑,CaO + Na2CO3 → CaCO3↓ + Na2O
-碳酸氢钠: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操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习平台和微信群,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烘焙中碳酸氢钠的使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并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两者的性质差异。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类比,归纳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外观,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的区别。

2.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反对浪费。

评价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加定量水的溶解性和热量的变化、滴加酚酞的颜色变化定性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中定量和定性水平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加热探究热稳定性,培养学生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角度,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3、通过讨论和总结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能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知识重点: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归纳小结和评价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和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收集和获取,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具有创新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回答】归纳总结一:物理性质碳酸钠Na2CO3 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小苏打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二:化学性质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回答】学生自我评价,猜想基本正确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回答问题板书设计2NaHCO3 Na2CO3+ H2O+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

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

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问题讨论】 对比分析Na 2CO 3 、NaHCO 3 与盐酸反应的异同,反应速度哪个更快?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
1、实验目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热稳定性
② 与酸反应
3、实验设计:
①热分解实验设计及操作(见教材56页)
组装教材图3—13实验装置,分别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实验,观察现象 ②与酸反应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组装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先取等体积的稀盐
酸于试管中,再取等质量的(约1/4钥匙)Na 2CO 3 、NaHCO 3
固体放入气球中,组装好仪器,然后同时将Na 2CO 3 、NaHCO 3
倒入试管中,观察气球膨胀速度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教师提示、修正)
(1)热稳定性: Na 2CO 3>NaHCO 3
2NaHCO 3 ====
Na 2CO 3+CO 2↑+H 2O (2)与盐酸的的反应 CO 3 2- + H + = HCO 3 -
HCO 3 - + H + = CO 2↑+H 2O (快)
【解析】量比关系不同,产物不同
【思考讨论】1、对比分析Na 2CO 3 、NaHCO 3 与盐酸反应的异同我们可以设计创新实验装置,它们的热稳定性是否也可以设计更好的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呢?
【投影展示】
2、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
写出与Ca (OH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讲解】量比关系不同,产物不同
【板书】(NaHCO 3过量) 2HCO 3 - + Ca 2+ +2OH - = Ca CO 3 + 2H 2O+ CO 3 2- △
(氢氧化钙过量) HCO3 - + Ca2+ +OH- = Ca CO3 + H2O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作用?
【问题】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和小苏打的瓶子弄混了,该怎样区别它们呢?
【科学探究三】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设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案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板书】二、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探究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利用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我们学会了鉴别它们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反馈练习】
关于Na2CO3与NaHCO3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的强
B. NaHCO3比Na2CO3更易溶于水
C. Na2CO3和NaHCO3都可以用来治胃病
D. 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NaHCO3比Na2CO3要快【课外作业】
1、写出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相关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课本P57页习题
九、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用途
1、两者溶于水都放出热量
溶解性:Na2CO3>NaHCO3
2、水溶液都呈碱性,且碱性:Na
2CO
3
>NaHCO
3
3、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2NaHCO3 ====Na2CO3+ CO2↑+H2O
4、与盐酸的的反应:CO3 2- + H+ = HCO3 -
HCO3 - + H+ = CO2↑+H2O (碳酸氢钠反应速率快) 5、与碱的反应:
(NaHCO3过量) 2HCO3 - + Ca2+ +2OH- = Ca CO3 + 2H2O+ CO3 2-
(氢氧化钙过量) HCO3 - + Ca2+ +OH- = Ca CO3 + H2O
6、用途
二、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探究
设计探究实验,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