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合集下载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环割、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说明:
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2、叶子的同化产物既可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顶芽、 幼叶或果实,也可向下运输到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
3、有机物在韧皮部中主要行纵向同侧运输; 4、木本植物根部贮藏的糖类或形成的有机氮化物是 由木质部向上运输; 5、根部吸收的水、矿质由木质部上运,叶子吸收的 矿质及老叶中撤退出的矿质离子是经韧皮部运输的。
韧皮部运输的几种糖结构
蔗糖运输的优点:
①溶解度很高(0℃时,179g / 100ml水)。
②是非还原性糖,很稳定。 ③运输速率很高。 ④具有较高能量。 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有机物运输的速度
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合成的场所 和贮藏或消耗场所在空间存在着 一定的距离,因此二者间必然存 在着一个运输过程。
有机物质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 要因素,要使较高的生物产量转化 为较高的经济产量,有机物质的运
输和分配是关键。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胞内与胞间运输 1. 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有分子扩散 原生质环流 细胞器膜内外物质交换, 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等
胞 间 运 输
共质体运输
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运输 ——转移细胞
细胞内运输:细胞质——细胞器间的物质运输
细胞的内膜系统:核膜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分泌小泡 内吞小泡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运输小泡 内质网
质膜
细胞核
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交替运输

植物组织内的有机物运输,多数情况下是两条途径交 替进行。 • 例如:当质外体两端的 扩散梯度平衡时,运输 物质将由质外体进入共 质体;在共质体内,由 于胞质环流促进了物质 在细胞间的转移。当运 输两端再度出现渗透梯 度时,溶质透膜进行质 外体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体内那些神奇的物质运输。

你看啊,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各种物质在里面跑来跑去。

就比如说水吧,水在植物体内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植物就像是口渴的孩子,得靠水来滋润呀!水从根部被吸收,然后沿着茎往上爬,一直到叶子。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一样,一路向上!想象一下,如果植物没有水的运输,那会变成啥样?肯定干巴巴的,多可怜呀!
再说说养分,像肥料里的那些好东西。

植物的根就像个小侦探,能找到那些养分,然后把它们吸进来,再通过管道一样的结构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这不就跟快递员送包裹似的,把东西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如果养分运输出了问题,那植物可就长不好啦,就像我们人没吃好饭没力气一样。

还有激素啊,这些小东西虽然看不见,但作用可大了呢!它们就像植物体内的指挥官,指挥着植物该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植物!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根负责吸收,茎负责运输,各种物质在里面各司其职。

哎呀,真是太有意思啦!你说植物是不是超级厉害?
我觉得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植物能够生机勃勃地生长、发育、繁衍,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神奇的植物呀!。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管道的认知程度,了解他们在前期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效果。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结合实例,讲解导管、筛管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共享所学知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解答他们的疑问。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训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知识点。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关注导管、筛管的功能、分布与结构。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实验现象:(1)未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 较好,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2)经环割的柳枝,开始环割的切口上 端有汁液分泌,后来环割上端形成粗大愈伤组织, 有时为瘤状物。 实验结论:(1)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由位于植物 韧皮部 筛管 茎内_______里的_____来完成运输的。 自上而下 (2)有机物在茎中________向根运输, 输导有机物的组织是韧皮部的筛管,属输导组织 。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借茎本身缠绕或他物上升 缠 用茎叶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绕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
(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 匍匐 别出______茎 借助他物 (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_________可以分直 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茎叶 (3)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 卷须 附 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靠里是韧皮部
内外 树树 皮皮
髓 木 形 树 质 成 皮 部 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树皮 (较软) 韧皮部 形成层 髓 (较软) 木质部 (较硬)

树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与木质部分离的部分 十分紧密 小 外树皮: 细胞排列____,细胞间隙较__, 树 保护 起到___作用, 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髓:在茎的最中央,细胞__,细胞壁比较__, 大 薄 贮藏营养物质 质地较软,有_______的功能。
思考:
(1)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 些影响?为什么? 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 运输。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 生长。
(2)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 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设问:为何竹子老是这么细?为什么有些植物 能变粗有些植物(如水稻.小麦等)不能变粗?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第三节 筛管运输的机理
•一、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flow theory) • 德国E.M nch(1963)提出:筛管液流是靠源库两端的膨 压差来推动的(图6-9)。 •二、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 60年代英国R.Thaine提出:筛管内的的细胞质呈几条长 丝,形成胞纵连束(transcellular strand) ,纵跨筛管分 子,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有节奏地收缩和张弛,把细胞 质长距离地泵走,这样蔗糖随之流动。 •三、P-蛋白的收缩推动学说(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 • 筛管分子中微纤丝相连构成网状结构,横跨筛管分子, 一端固定,一端游离,通过微纤丝的颤动,推动有机物运输, 微纤丝是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的,所以能够运动。ATP为 收缩蛋白运动提供能量。
第四节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 韧皮部卸出是指韧皮部的有机物输出到库细 胞的过程。 •一、有机物卸出的途径 •(一)共质体途径卸出 •(二)质外体途径卸出 • 韧皮部卸出的过程如(图6-8)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 低温和代谢抑制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同化物 进入库组织是需要能量的。在质外体卸出过程中糖 至少要跨膜两次,运输器在跨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Transport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第一节 有机物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 有机物运 输的途径是韧皮部,主要运输组织是筛管和伴胞。 • 伴胞有以下3种: • 1.有叶绿体的伴胞: 胞间连丝较少 • 2.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其胞壁向内生长 (突出),增加质膜表面积;胞间连丝长且具有分支 ,有利于物质运送到筛分子,分布于中脉周围。 • 3.居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有许多胞 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特别是维管束)联系,它能合 成棉子糖和水苏糖等。 •二、运输方向(Direction of transport) 可向 上下两个方向同时运输。 •主目录 •本章目录 •退 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例1]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例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

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

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l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l7年
[例3]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

爬山虎的茎属于 (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例4]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

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

这是由于破坏了 ( ) A.韧皮都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木纤维
[例5]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A_________中有
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
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考点应试必备
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
A B C D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 ( ) A.形成层 B.生长区 C.韧皮部 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 ) A.叶根茎 B.根叶茎 C.叶茎根 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 ) A.外树皮 B.髓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

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 )
A.木质部 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的韧皮部
6.在树干近地面处环割树皮一圈,环割处就会长出树瘤,树会逐渐死亡,这是由于( )
A.水不能向上运输,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B.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C.根吸收的无机盐不能运输到叶片 D.形成层被破坏,细胞停止分裂
7.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植物体的 ( )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8.植物茎的结构中。

筛管的作用是 ( ) A.输送水分 B.输送有机物 C.输送无机盐 D.输送水分和有机物9.王芳在采集的野外生长的茎的横切面上。

发现有5个年轮,而中间的年轮特狭小。

访同当地人得知,该年年平均降水丰富,气温比较高,导致植物的年轮特窄的可能原因是()A.干早 B.气温 C.蝗灾 D.缺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10.把一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叶脉微红时取出,对枝进行横切和纵切后观察,变红的是 (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髓 D.树皮
11.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

如果将枝条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1)伤口的__________(填“上方”或。

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2)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李同学在家中移植树木的过程中不小心弄破了树皮,他发现有许多的液体流出。

经过分析这些液体为有机物。

说明树木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是_________。

13.常见的茎有直立茎、攀缘茎、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四种形态。

14.橘子树枝顶端的橘子往往比较小。

而枝条下部的橘子比较大。

这是由于橘予形成过程中的有机物是由叶片提供的,而叶片制造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是通过________内的_________由上往下运输的。

15.将植物的茎横切后发现分为明显的三层,由外至内分别是_______、木质部、_________。

16.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__________。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其中导管位
于_________ ,负责运输_________。

筛管位于______ ,负责运输_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________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