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统训练总结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感统训练工作,旨在帮助孩子们改善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感统训练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

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我们开展了感统训练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触觉敏感度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训练内容与方法1、评估与分析在开始训练之前,我们会对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的感觉统合评估,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方面。

通过评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2、个性化训练方案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训练内容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等。

例如,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我们会设计一些触觉脱敏的游戏,如玩沙子、揉面团等;对于前庭平衡失调的孩子,会安排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动。

3、多样化的训练器材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效果,我们使用了多样化的训练器材,如滑梯、蹦床、大龙球、平衡板等。

这些器材能够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4、游戏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训练。

例如,通过“接力比赛”的游戏来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寻宝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三、训练效果与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孩子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的孩子。

经过评估,发现他的前庭觉失调较为严重。

我们为他制定了包括荡秋千、旋转木马等前庭觉训练方案。

感统训练教研活动总结(3篇)

感统训练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感统训练作为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训练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师对感统训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感统训练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使教师们对感统训练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感统训练方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感统训练的理论认识,了解感统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增强教师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感统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 为学校感统训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感统训练专家XXX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理论、感统训练的方法与技巧等。

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感统训练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教师们对感统训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感统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活动期间组织了多个感统训练案例分析。

教师们通过观看案例视频、讨论交流等形式,分析案例中感统训练的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感统训练能力。

3.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还安排了多节感统训练示范课。

教师们观摩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内容的感统训练课程,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感统训练教学方法和技巧。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 研讨交流在活动期间,教师们围绕感统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感统训练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了感统训练教学水平。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感统训练的理论认识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准确把握感统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幼儿园感统训练总结

幼儿园感统训练总结

幼儿园感统训练总结1. 引言感统训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本文将总结在幼儿园进行的感统训练活动,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旨在提供对幼儿感统训练的基本认识和实践经验。

2. 活动目的感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方面。

通过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提高注意力、专注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3. 活动内容为了达到感统训练的目的,我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重点活动:3.1 视觉训练•眼球运动训练:通过视觉追踪球和目标移动等活动,锻炼幼儿眼球运动协调性。

•视觉辨别训练:使用图片卡片和拼图游戏等,训练幼儿辨别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能力。

3.2 听觉训练•听觉辨别训练:通过听音辨色、听音辨图等活动,提高幼儿听觉辨别能力。

•听觉排序训练: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让幼儿按照音高的高低进行排序。

3.3 触觉训练•触觉辨别训练: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闭眼触摸后辨别。

•筋力训练:使用吹气球、捏泥鳅等活动,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4 味觉和嗅觉训练•食物辨别训练:让幼儿尝试不同味道的食物,并学习区分酸、甜、苦、辣等味道。

•香气辨别训练:使用不同香水或气味物品,让幼儿辨别出不同的气味。

4. 活动方法感统训练活动的方法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来灵活调整,以下是常用的活动方法:4.1 游戏法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如追逐、抛接球、拼图等,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感统训练活动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4.2 故事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关注力和想象力。

4.3 音乐法结合音乐和节奏,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感统训练活动,如舞蹈、扔接球等。

4.4 创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游戏和手工制作,通过动手实践培养感觉统合能力。

5.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感统训练的效果,我们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以下方式的评估:5.1 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训练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进步情况,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感觉统合教研活动总结(3篇)

感觉统合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感觉统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对感觉统合理论的认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感觉统合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教师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感觉统合理论的认识,掌握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帮助教师了解感觉统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感觉统合理论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2)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3)感觉统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 实践探索(1)组织教师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体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理论学习(1)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感觉统合理论。

(2)组织教师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 实践探索(1)组织教师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体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发言活动结束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感统训练是一项针对儿童和成人的特殊教育训练项目,旨在帮助他们发展和改善感觉系统的功能。

通过刺激并调整感觉输入,感统训练可以促进个体感觉的整合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本文将总结我们团队在感统训练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感统训练项目是为了满足儿童和成人在感觉系统发育或功能上的特殊需求而开展的。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参与训练的个体改善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二、训练课程和方法在感统训练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课程和方法,以满足参与者的个体需求。

其中包括:1. 触觉刺激:通过触摸、按摩、刷压等方式刺激皮肤,以提高参与者对触觉输入的整合和适应能力。

2. 压力和重力感知:通过使用沙袋、重力毯等工具,帮助参与者感知压力和重力,提高他们的身体意识。

3. 平衡和协调练习:通过走在平衡板上、跳跃、倒立等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4. 眼球运动:通过追光球、视觉跟踪等练习,改善参与者的眼球运动控制和视觉整合能力。

三、训练成果和个案分享在感统训练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个案分享:1. 小明(化名):小明参与感统训练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小红(化名):小红在感觉系统上有一些低阈和高阈的问题,导致她对触摸和压力的适应能力较差。

经过训练,她的感觉整合能力得到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团队合作与反思在感统训练工作中,团队合作是关键。

我们定期进行训练成果的评估和讨论,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感统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未来展望感统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供优质的训练服务,并不断改进和扩大我们的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感统训练,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和成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感觉统合训练年度总结(3篇)

感觉统合训练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年度,我中心在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将年度总结如下。

二、年度工作回顾1. 培训与团队建设本年度,我中心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感觉统合训练的专业培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使教师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中心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定期交流等方式,提高了教师们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2. 课程研发与优化本年度,我中心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发了一系列感觉统合训练课程。

同时,对原有课程进行了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具体包括:(1)触觉训练:通过触觉球、触觉板等器材,锻炼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物体软硬、温度、形状等特征的识别能力。

(2)前庭平衡训练:利用平衡板、平衡踩踏车等器材,锻炼儿童的前庭平衡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定位、身体协调能力。

(3)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大肌肉、小肌肉运动,锻炼儿童的本体感觉,提高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

(4)视听觉训练:通过听知觉训练、视知觉训练等课程,提高儿童的听觉、视觉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

3. 实践与应用本年度,我中心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在:(1)儿童行为改善: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许多儿童的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2)学习能力提高: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3)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开朗,更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家长培训与指导本年度,我中心开展了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知识,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家长与儿童的共同参与,使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得到最大化。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

感统训练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感统训练的工作中。

感统训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孩子改善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感统训练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开展了感统训练工作,旨在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和设备,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1、评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训练开始之前,对每一位儿童进行全面的感觉统合能力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以及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了解孩子在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孩子制定专属的感统训练方案。

训练方案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等方面。

针对不同孩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如平衡木训练、触觉按摩、球类运动等,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3、实施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训练方案进行操作。

注重训练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训练。

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训练进展,及时调整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效果。

4、与家长沟通合作家长在孩子的感统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定期与家长沟通,向他们介绍孩子的训练情况,指导家长在家中如何配合训练,如进行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改善家庭环境等。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5、记录训练数据和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认真记录孩子的训练数据,包括每次训练的时间、项目、孩子的表现等。

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对比训练前后孩子在行为、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变化,检验训练的成效,并为后续的训练提供参考。

感统教研活动文案范文(3篇)

感统教研活动文案范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对感统教育的认识,提升感统教学水平,特举办本次感统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感觉统合理论的认识,理解感统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和掌握感统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感统教学的有效性。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感统教育的实践问题。

4. 为家长提供感统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感统训练。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下午17:00四、活动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教师、部分家长代表六、活动流程1. 开幕式(9:00-9:30)-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 领导致辞,强调感统教育的重要性。

- 颁发感统教研活动证书。

2. 感统理论讲座(9:30-11:30)- 主讲人:XX教授(感统教育专家)- 主题:《感觉统合:儿童发展的基石》- 内容:- 感觉统合的定义和分类-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感觉统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策略3. 案例分析(11:30-12:30)- 分组讨论:教师们根据提供的案例,分析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 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分享。

4. 感统教学观摩(12:30-14:00)- 观摩课:XX老师进行感统教学活动展示。

- 课后反思:观摩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5. 感统游戏设计与实践(14:00-15:30)- 分组活动:教师们分组设计感统游戏,并进行实践操作。

- 互动交流:各小组展示游戏设计,分享实践心得。

6. 家长感统教育指导(15:30-17:00)- 主讲人:XX老师(幼儿园资深教师)- 主题:《如何在家进行感统训练》- 内容:- 家长如何观察儿童感统发展情况-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策略7. 总结与闭幕式(17:00-17:30)- 教研活动总结,回顾活动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表现1. 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 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 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长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交往。

二、家庭训练方法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 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

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

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擦背游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8.呵痒痒;(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9.刷子脱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0.阳光隧道;(1-2)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

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定地方;(2-3)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

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

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12.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13.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14.拉物走2-3米;(2-3)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的给予: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5.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16.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训练要求: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8.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

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

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0.坐在童车上被推,24.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

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21.会走S型的线段;(2-3)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