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童年读书报告

童年读书报告

童年读书报告童年时期是一个人阅读最多的时期,也是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时期。

读书报告是一种常见的阅读记录方式。

读书报告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书中的故事和情节,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三个童年读书报告的案例:案例一:《小王子》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的读书报告。

他读完了《小王子》这本书,感到很有意思。

他觉得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很温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王子说:“认识一个人就是占有他的一部分。

”这让他很有感触,明白了交朋友不能只是一味地占有,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流。

案例二:《儿童文学经典100篇》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读完《儿童文学经典100篇》一书后写的读书报告。

他认为书中的故事很精彩,每一篇都让他感到很有意思。

他尤其喜欢《雾都孤儿》和《飞行家奇遇记》这两篇故事。

他说他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例如:要勇敢、要坚强、要有信心等等。

案例三:《哈利·波特》系列这是一个初中学生写的读书报告。

他认为《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魔幻小说。

他喜欢其中的神秘和奇幻。

他认为哈利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他还从中学到了友谊的重要性,珍惜每一个朋友,不要轻易失去。

综上所述,读书报告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种沉淀和反思。

读完一本好书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书中的内容,让读书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读书报告,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和思维能力。

此外,读书报告还能够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对父母而言,读书报告也是一种了解孩子的方式。

通过阅读孩子们写的读书报告,父母们可以了解孩子们所喜欢的书籍类型、读书方式、阅读理解能力等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选择适合的书籍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习得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父母们应该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进一步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儿童文学》读书心得(精选5篇)

《儿童文学》读书心得(精选5篇)

《儿童文学》读书心得(精选5篇)《儿童文学》读书心得篇1这本书里有许多故事,都非常有趣。

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的:有一个爸爸,平时很懒,除了睡觉、吃饭、看电视外,什么正事都不干,家里都是妈妈一手维持着,儿子很讨厌他,有时候,爸爸找他,儿子都找理由躲着不理爸爸,最后,爸爸终于醒悟过来,变成了一个很勤快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人物写得很深刻,特点很鲜明。

我以前写总是写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语句不够通顺,写字潦草,字数也写不多,所以,经常只有80多分。

看了这本书后,给我很大启发。

我今后一定要多看这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儿童文学》读书心得篇2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2、成人对儿童文学接近,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总之,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加入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来。

3、儿童读者的多样性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例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童话集《青蛙和蛤蟆是朋友》讲述了性情开朗、性格外向的青蛙和性情忧郁、性格内向的蛤蟆之间纯洁、动人的友情故事。

5、一、儿童文学作者的条件首先,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和责任感。

其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

小王子读书报告

小王子读书报告

小王子读书报告《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杰作,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之一。

这本书通过小王子的冒险故事,向读者传达了对友谊、爱和生命的思考和体验。

《小王子》的主角是一个来自小行星的王子,他离开家园来到地球,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事物和人物。

通过与这些人物的交流,小王子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王子最初遇到的是一只狐狸,他们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狐狸向小王子道出了友谊的真谛:“你对我来说,只是个小男孩,我对你来说,只是个狐狸。

但只要你驯养我,你就会把我变成对你来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狐狸。

”这段对话让我明白,真正的友谊是能够与对方心灵相通,彼此陪伴和关心的人,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熟识。

另外,小王子还遇到了一位吹出无数气泡的商人,这位商人仅关心自己的事业,从不关心他人的需要。

通过和这位商人的对话,小王子学会了爱与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他说:“花儿只需要看见你就高兴地开放,而人也是一样,他们只需要你对他们关心就会快乐。

”这段话让我明白,助人为乐和关心他人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和充实。

此外,《小王子》还向我们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小王子感叹地说:“大人永远看不到一朵花真正的美丽。

”这句话让我想到,大人们往往太过于忙碌和功利,忽略了身边美好事物的存在。

我们应该像小王子一样,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读《小王子》,我深深地被小王子的坚持和真诚所打动。

他愿意为了寻找真爱和真谛,放弃自己的舒适圈,勇往直前。

同时,他对于大人的冷漠和功利也给予了思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和价值观。

总之,通过《小王子》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友谊、爱和生命的智慧和真谛。

从小王子的冒险故事中,我明白了友谊的珍贵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真正的成长。

这本书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它的智慧却不仅仅适用于年幼的读者,也能够启迪成年人的心灵。

幼儿教育-小王子读书报告中英双语

幼儿教育-小王子读书报告中英双语

小王子读书报告中英双语读书报告最近,我又重新阅读了经典童话《小王子》,这本书是由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是一部影响了数亿人的经典著作。

我曾经读过很多遍,但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居住在B612星球的小王子的故事。

小王子与他的玫瑰发生了矛盾,他告别了自己的星球,从自己星球出发,去各个星球访问,认识了国王、虚荣者、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家。

在地球上认识了作者、狐狸和蛇,也找到了爱。

最后,蛇帮助小王子用生命的代价回到了家乡。

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只有12岁。

我好奇于小王子所经历的那些小星球上的奇特的人和事物,玫瑰、猴面包树、羊以及移动椅子就是看到许多次日出,都让我感到新奇。

当我这一次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许多年了,生活的压力和各种人际关系让我有时候觉得无所适从。

再次走进小王子的世界,我看到的哪些小星球上的人,跟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人有很多相像之处。

我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小王子让我知道,爱是幸福也是责任。

简简单单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不为权利、金钱、虚荣、贪婪所累,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幸福吧。

Reading ReportRecently, I have read the classical fairy tale: The Little Princess, a classical work which has influenced millions of people, written by the France writer Antoine deSaint-Exupery in 1942. I have read it many times, but I always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each time I read it.The author tells a story about a princess living on the planet B612. The princess had conflicts with its rose, so he leave his own planet, and visited various planets where he got acquainted with the King, the vain person, the alcoholic, the illuminator, and the geographer. He got acquainted with the author, the fox , the snake on the earth and found love. At last, the snake sacrificed its life to help the little princess go back to his hometown.When I first read this book I was just 12 years old. I was curious about the little princess’s experiences on the planets, such as the rose, the monkey bread tree, the sheep, the moving chair and the sunrises during one day.When I read this book again, I have already worked for many years. Being surroundedby the pressure from life and people, always made me feeling at sea.This time, I foun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and the people I met in life. I can’t help wondering that what is the real happiness? The little princess makes me realize that the love is happiness and responsibility. Living a happy and simple life every day, not being tied of the right, money, vanity and greed, is the real happiness.。

儿童文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儿童文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儿童文学读后感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文学是由作家、教育家们为满足各年龄段儿童需求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满足儿童精神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最近读了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惊喜,真的感到非常有意义。

这本书《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1943年创作的。

书中讲述的是凌晨三点,飞行员在撞塔上故障的撒哈拉沙漠中,意外地与一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相遇,并跟随他一起经历了一次奇幻的旅程。

这本书是一部深受儿童和成年人喜爱和赞誉的不朽经典。

我阅读这本书时感到非常兴奋。

整个故事发生在如此美丽绚烂的星球上,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惊喜。

整个故事非常感人,它让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和如何保护自己。

小王子的表现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的单纯和天真让人们想起了小时候,他的坚定和勇气则让人们想起了成年后。

小王子的许多性格特征都赢得了我的喜爱。

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传递的人生哲理。

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成长和人生的道理,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得到的心意也是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启发。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小王子的经历和行动中得到他们的归宿,他们的勇敢和出色表现也可以激发我们自己的勇气和创造力。

这本书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对于年轻读者来说,它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此外,我也有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我认为,这是由于现代人们对于社会和物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儿童文学作品则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曾经失去的一些东西,满足内心的愿望,让人们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是何等的浅显易懂。

另外,诸如《小王子》这样的优秀作品依然站在时光长河中间,受到广泛的欣赏和喜爱,它们注定会被现代人所珍视。

总之,《小王子》这本书真的是一本精彩、充实和巧妙的文学作品。

一读便不可塞责,每一章中都有儿童心灵的智慧和幸福的讯息。

《儿童文学》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文学(Children’s literature)课程编号:1701204424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总学时数:36学分:2.0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儿童文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在实施新课标的阅读规定和教学建议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应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相伴随。

其美好的情感、丰富想象、规范鲜活的语言对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情感教育、人格形成、语言学习以及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学习、阅读融贯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各项活动中。

尤其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儿童文学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同时在新课标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从儿童文学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培养未来合格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本体特征的认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儿童文学视野,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整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有较强课外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的适应于现代教育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年级读书报告单

一年级读书报告单

一年级读书报告单书名:《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阅读日期:xxxx年xx月xx日第一步:选择一本适合一年级孩子的书籍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我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选择了《小王子》这本书。

这本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一,它以简单的语言和美丽的插图,讲述了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

第二步: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在开始阅读之前,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他是一位法国飞行员和作家,他写了许多畅销书籍,其中《小王子》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是他在二战期间流亡美国期间创作的。

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之后,我更加期待开始阅读这本书。

第三步:读书笔记在阅读《小王子》的过程中,我认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角色。

•故事梗概: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小王子的故事。

他来自一个遥远的小行星,离开了他的星球,开始了一段充满冒险的旅程。

他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人和动物,还结识了一朵玫瑰花。

通过小王子的冒险,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友谊、爱和责任的道理。

•主要角色:小王子、玫瑰花、狐狸、飞行员等。

•重要场景:小王子的小行星、沙漠、六个小行星、地球等。

第四步:书中的启示和感悟在阅读《小王子》的过程中,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感悟。

•重视友谊:小王子在旅程中遇到了许多朋友,他们帮助他并给予了他力量。

这让我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并与他们分享快乐和困难。

•爱护大自然:在故事中,小王子非常珍惜他的小行星上的一棵玫瑰花。

这提醒我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和大自然,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追求真实的内心:小王子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人和事物,但他始终保持着真实和纯粹的内心。

故事提醒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第五步:个人评价我非常喜欢《小王子》这本书,因为它不仅有有趣的故事,还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这本书教会了我关于友谊、爱和责任的重要性,并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小王子英文读书报告

小王子英文读书报告

小王子英文读书报告小王子英文读书报告译者:艾梅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页数:7页内容大意:一部短短的童话,短短的二十七个小章节,短短的话语,深深的寓意这是一个驯养与被驯养的故事,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

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

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

读后感受: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

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

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

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书中的飞行员,其实就是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夜航》《人的大地》是写飞行生活的杰作。

可是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写了一篇童话《小王子》,引起了人们的惊奇。

看他以前的作品笔调硬朗,呈现出孤独而博大的英雄气质;而《小王子》的主角,那位来自某小行星的小王子,确是一位有着金色头发的温柔小人儿。

可这个小人儿却征服了全世界读者的心,《小王子》成为圣埃克苏佩里最负盛名的作品。

据说它创造了发行史上的奇迹,成为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部书。

《小王子》有着孩子式的语言,深沉的智慧,或许是这奇妙的结合产生了神奇的吸引力?或许我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但是,从简单的话语中,我感动了,感到了深刻的寓意,这是写给的人的童话,我们寻找快乐,驯养并被驯养着。

小王子爱他的玫瑰,可是,那只小小的狐狸,何尝不深爱着小王子。

这样痛心的关系,或许,又是深刻的关系。

书的扉页是一段饶有趣味的献词(献给他的朋友莱翁?维尔特),可以充当我们打开这部奇妙的童话的一枚小小钥匙:“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本来嘛,童话天然的读者是孩子们,可作者却把他献给一个大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者性情与文学翻译——《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读书报告内容摘要:通过对《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这部专著的阅读,笔者走进了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另外,这部著作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翻译研究成果:性情与翻译,并且把它应用于儿童研究之中。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个案研究来说明译者性情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

本文试图将着眼点扩到到整个文学翻译,从创作个性,译者主体性等角度论述从性情角度研究文学翻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视角,并提出从译者性情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以实践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性情与翻译性情与儿童文学翻译性情与文学翻译本文的三组关键词,性情与翻译,性情与儿童文学翻译,性情与文学翻译可能造成误解,所以先予以说明。

“性情”的英文为personality,也可以译成“个性”“人格”。

“性情与翻译”是国外翻译研究理论的新成果,笔者在阅读《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了解到的。

“性情与儿童文学翻译”是此部著作中作者第六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性情与文学翻译”是笔者在阅读过程受收到启发,本文试图要分析的问题。

一、一部白璧微瑕的翻译研究之作胡亚敏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里提到“翻译是国际间文学影响和交流的最直接最普遍的手段,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发生关系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

翻译在比较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如今翻译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又称‘译介学’。

”①目前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著作数量众多,但是有一个翻译研究领域的成果却寥寥无几,那就是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既然儿童文学是文学大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而儿童文学翻译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作品又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那么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理应成为翻译研究,即译介学的一个领域。

《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则是一门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专著。

笔者之所以关注此部著作原因在于:其一,作为十分热爱儿童文学的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自然是笔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领域;其二,这是一部很新的著作:书名为《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作者李丽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出版时间及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通过认真阅读和思考,笔者认为这本著作让我接近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这个陌生的领域,接触到了国际翻译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和术语。

据实而言,笔者认为这部著作虽然称不上是大家手笔,经典之作,甚至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但是笔者却获益匪浅,所以写作此篇读书报告,以期最大程度消化所得和应用所学所思。

本篇读书报告的写作思路大致为:①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87页。

理解/概括细读/查找分析/应用思考/启发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2010年出版的翻译研究著作,笔者认为它是一部白璧微瑕的魅力花朵。

《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以下简称《生成与接受》)以截取时段的方式是集中考察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儿童文学翻译,采用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儿童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些研究方法。

用科学统计的方式概述了此段时间内儿童文学的翻译状况,和目前儿童文学的研究状况;用描述性翻译理论考察此时期儿童文学的生成过程;用接受美学的理论考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理论分析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生成与接受》旨在研究1898年的儿童文学翻译,这是一个非常冷的题目。

冷并不代表不重要,冷是因为关注的人少。

关注得少的问题未必是不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儿童文学由来已久,并且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儿童文学。

只要有儿童,就会有儿童文学。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流传于世。

儿童文学的研究在文学研究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更是一个有待于开垦的沃土。

通过阅读这篇作品可以让笔者走进儿童文学翻译这个陌生的领域。

儿童文学的魅力并不会因为翻译而消失,相反好的文学翻译是作品开出的另一个生命之花。

那么似乎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使命就是应该寻找出翻译赋予或者剥夺了多少原著的的魅力。

不可否认,本部著作用详细可靠的数字,利用了计算机WORD的强大搜索功能展示出了从1898年到1949年间儿童文学翻译的状况,数据是令人信服的,同时也可以说是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

研究方法由史料搜集分类整理上升到理论高度,从具体到抽象,微观与宏观,个案分析和文献综述,数字说明和图表统计相结合。

作者吸收了国际上翻译研究的前沿理论,性情与文学翻译。

本着一个宽容的心态,我们可以说在文学研究中,知难而进,可敬;知难而退,可爱。

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知难而进的可敬的攀登者,并且达到了目的地。

但是论文中有些内容没有深入介绍,好像话说了一半,就没有下文了。

比如文中第二页,作者原话是“笔者认为1898年——1949年这个时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有可操作行”。

②但是理论上可行性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并未给出。

是作者没有想到还是不知道如何回到就不得而知了。

在第四章赞助者与儿童文学翻译中,作者指出“赞助者(patronage)是指文学系统之外控制文学的因素之一,指的是‘可以促进或妨碍文学的阅读、写作和重写的力量’,赞助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宗教团体、政治党派,社会阶级、宫廷、出版机构或是大众传媒。

”③这里提到赞助者对于“促进或者妨碍”文学的阅读,写作和重写的力量,但是文中只是从个人、出版机构和大众传媒三个方面论述了赞助者对于文学翻译的促进作用,而没有提到妨碍作用,是作者忽略了还是定义中应该去掉妨碍二字呢?笔者认为定义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最有可能出在作者没有列出妨碍的例子。

②李丽:《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第2页。

③李丽:《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第第81页。

二,性情与文学翻译《接受与生成》的第六章:译者性情和儿童文学翻译,介绍了国外性情与翻译研究的观点和状况,以周作人和鲁迅作为个案,从性情的视角,阐述了他们兄弟二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活动的差异。

她以从性情的角度探讨了鲁迅和周作人儿童翻译活动的差异和影响,她认为“周作人基本的性格特点是恬淡、闲适;鲁迅则是责任感强烈的战士形象。

他们二人的这种性情差异部分地导致了他们在儿童文学翻译选材上的差异、他们翻译作品的长短以及在‘儿童本位’论不在是主流,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占据主导地位时,鲁迅和周作人的不同回应。

”④作者用是一个案例来说明性情的差异造成了儿童文学翻译活动的差异。

国外研究者对于性情与翻译关系的基本观点是:性情是影响译者翻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性情的译者适合不同类型的翻译。

译者性情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所提及的“翻译”是指所有的翻译活动。

《接受与生成》研究的着眼点是儿童文学翻译,因此她主要论述的是译者性情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

本为试图着眼点扩大到整个文学翻译上,认为从译者性情的角度研究文学翻译是一个学理上上可以成立,实践上可以操作新的翻译研究视角。

一般的文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

”⑤一个作家的个性往往通过创作个性影响创作。

创作个性不同的作往往形成同的创作风格。

真正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创造者身上大都具有孩童的特质或者一颗童心,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就天生具有爱幻想的性格特点。

作者个性影响文学创作是个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那么译者性情与文学翻译的关联是如何呢?笔者认为文学翻译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活动,作家的个性和性情也会影响翻译活动。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看也是如此。

“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成为热门”,⑥关注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笔者同意译者性情与文学翻译有关联,且从性情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国外的研究者已经论述了性情和翻译的关系。

而翻译中的文学翻译是所有翻译中最为主观的一种,文学是一个民族最美丽的语言,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不可译特点。

但是不可译却一定要译。

那么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近似于一种文学创作。

如果说性情能过影响翻译,那么翻译中的文学翻译该是最受译者性情影响的。

比如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有丰富翻译经验的译者的译作,却选择了一个非专业翻译,理工科出身,却热爱文学,文风恬淡天真,语风隽永透明的译者潘帕的译作。

就是因为译者自身的性情形成的文风和语风转述除了原作的默默温情,是文中爱像清凉的薄荷水,融合在字里行间。

笔者认为性情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多是通过创作个性,文风,语风来实现的。

因为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和重写。

原著是一定的,至于如何创造性叛逆,如何重写就离不开译者的创作个性、写作风格和语风了。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同意原著有两种甚至多重译本的原因吧。

不同译者的性情影响:一,译者对于译本的选择,当然有很多时候译者身不由已收到赞助者的影响。

④李丽:《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第128页。

⑤/view/186621.htm⑥周莉清:《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对莎剧两个译本的比较》,2007年山西大学硕士论比如,应出版机构的要求翻译自己不喜欢的作品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二,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呈现不同的风格。

《生成与接受》中应用性情与翻译的方法是,对不分析周作人和鲁迅的不同性情对于他们文学翻译的影响。

那么笔者在仔细阅读之后思考,从性情研究文学翻译是一个宏观的角度,那么除了作品中的应用方法外,还有其他的实践方法。

从译者性情角度研究文学翻译,适宜做差异性研究。

首先,《生成与接受》所采用的方法是个很好的范例。

笔者认为使用这种方法是一般要选取性情比较大的译者,如果性情差别不大则不能说明问题。

第二,选取原著作者和译者性情不同或者差距很大,从性情的角度分析原著和译著的不同。

第三,同一原著有不同的译本,从性情的角度研究不同译者的性情对于同一原著的不同处理而形成风格不同的译本。

但是也可以这样质疑,如果能够从性情的角度研究文学翻译,是不是也可以从习惯的角度研究呢?这个问题笔者还不能回答。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或者得到老师的指点。

虽然笔者认同从性情的角度研究文学翻译这个全新的角度,但是由于自身文学研究积淀尤其是文学翻译研究知识的缺乏笔者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收到启发提出自己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