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豆腐科学实验报告

豆腐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豆腐制作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豆腐制作的关键技术要点。

3. 通过实验验证豆腐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器材:1. 电动搅拌器2. 豆浆分离器3. 豆浆4. 氯化镁5. 碳酸钙6. 豆腐模具7. 温度计8. 电子秤9. 玻璃棒10. 量筒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500克黄豆浸泡8小时,然后磨成豆浆。

2. 豆浆分离:将磨好的豆浆通过豆浆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豆浆和豆渣。

3. 凝固剂准备:将氯化镁和碳酸钙按照1:1的比例混合,溶解于少量水中。

4. 豆浆加热:将分离后的豆浆加热至80-90℃,并保持一段时间,以去除豆浆中的酶活性。

5. 加入凝固剂:将溶解好的凝固剂缓慢倒入加热后的豆浆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6. 凝固成型:将加入凝固剂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静置约30分钟,待其凝固成型。

7. 压制豆腐:将凝固成型的豆腐从模具中取出,放入压榨机中压榨,使其更加紧实。

8. 冷却:将压榨好的豆腐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使其口感更加滑嫩。

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口感滑嫩、质地紧实的豆腐。

2. 豆腐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

3. 豆腐的口感与实验过程中凝固剂的添加量、豆浆的加热时间等因素有关。

实验讨论:1. 凝固剂的选择对豆腐的口感和质地有重要影响。

实验中使用了氯化镁和碳酸钙作为凝固剂,这两种凝固剂具有较好的效果。

2. 豆浆的加热时间对豆腐的口感也有一定影响。

加热时间过长,会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变性,导致豆腐口感粗糙;加热时间过短,则凝固效果不佳。

3. 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温度和凝固剂的添加量,才能制作出口感佳、营养丰富的豆腐。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原理和过程,了解了豆腐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制作出了口感滑嫩、质地紧实的豆腐,为今后的豆腐制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实验报告】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实验报告】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篇一:冻豆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2、比较了不同品种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简便可行的豆腐品质测定方法。

3、采用低温下加入凝固剂,研究了大豆品种、大豆蛋白浓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不同的凝固剂及其浓度以及加工条件对豆腐凝胶强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观结构的影响。

4、调查了稳定豆腐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化学力;分析了不同类型凝固剂的凝固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产品。

虽然不同品种的豆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个凝固剂与豆浆混合的过程。

豆腐生产原理是:先把大豆蛋白质等从大豆中提取出来成为豆浆,然后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大豆蛋白质即凝固形成凝胶体──豆腐。

豆浆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与凝固剂发生作用起凝固效果。

凝固剂有酸类(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

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态规格不同,可通过凝固时操作及压制成型而调整。

中国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用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生产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

该方法工艺简便,操作简单,很适合家庭或工厂化生产。

三、试剂和设备材料:胡萝卜、韭菜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葡萄糖酸内脂、721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机械搅拌器,恒温水浴。

四、实验步骤1、精选:清除杂质,去除已变质、不饱满和有虫眼的大豆。

最好选用颗粒饱满整齐的新豆200g。

2、浸泡:冬季14小时―16小时。

加水量以没过料面10厘米―15厘米为宜。

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约1倍左右。

3、选新鲜蔬菜或水果,洗干净榨汁。

用食用柠檬酸水或纯碱溶液调节pH 值在6-6.54、磨碎:按豆与水之比为1/3―1:4的比例,打成豆浆。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

2020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Contract Template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篇一:冻豆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2、比较了不同品种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简便可行的豆腐品质测定方法。

3、采用低温下加入凝固剂,研究了大豆品种、大豆蛋白浓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不同的凝固剂及其浓度以及加工条件对豆腐凝胶强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观结构的影响。

4、调查了稳定豆腐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化学力;分析了不同类型凝固剂的凝固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产品。

虽然不同品种的豆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个凝固剂与豆浆混合的过程。

豆腐生产原理是:先把大豆蛋白质等从大豆中提取出来成为豆浆,然后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大豆蛋白质即凝固形成凝胶体──豆腐。

豆浆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与凝固剂发生作用起凝固效果。

凝固剂有酸类(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

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态规格不同,可通过凝固时操作及压制成型而调整。

中国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用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生产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

该方法工艺简便,操作简单,很适合家庭或工厂化生产。

三、试剂和设备材料:胡萝卜、韭菜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葡萄糖酸内脂、721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机械搅拌器,恒温水浴。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3篇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3篇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3篇Experimental report of frozen tofu编订:JinTai College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冻豆腐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冻豆腐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冻豆腐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冻豆腐实验报告文档一、实验目的1、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2、比较了不同品种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简便可行的豆腐品质测定方法。

3、采用低温下加入凝固剂,研究了大豆品种、大豆蛋白浓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不同的凝固剂及其浓度以及加工条件对豆腐凝胶强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观结构的影响。

4、调查了稳定豆腐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化学力;分析了不同类型凝固剂的凝固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产品。

虽然不同品种的豆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个凝固剂与豆浆混合的过程。

豆腐生产原理是:先把大豆蛋白质等从大豆中提取出来成为豆浆,然后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大豆蛋白质即凝固形成凝胶体──豆腐。

豆浆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与凝固剂发生作用起凝固效果。

凝固剂有酸类(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

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态规格不同,可通过凝固时操作及压制成型而调整。

中国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用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生产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

该方法工艺简便,操作简单,很适合家庭或工厂化生产。

初二物理冻豆腐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冻豆腐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冻豆腐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没错,就是冻豆腐实验!听名字就觉得有意思吧。

这个实验可不仅仅是为了让豆腐变冷,里面可是藏着不少物理知识哦。

咱们得说说豆腐,普通豆腐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但冻豆腐就不一样了。

经过冷冻,它的质感变得更结实,更像石头一样,真是让人惊讶。

你敢相信吗?一个小小的豆腐居然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乐趣和知识,真是太神奇了。

实验开始的时候,大家伙儿都在忙着准备材料。

我们先去冰箱里拿出几块豆腐,普通豆腐在水里漂着,真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心情好。

然后,咱们把豆腐放进冰箱冷冻,准备好好观察一番。

冷冻的时间可不能少,得等上好几个小时。

就在这段时间,大家的心情可紧张了,真是期待呀!就像等着新电影上映,心里那种小鹿乱撞的感觉。

终于,几个小时过去了,咱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哇!那豆腐变得硬邦邦的,仿佛随时能变成武器,哈哈!然后,咱们开始研究冻豆腐的特性。

大家伙儿围在一起,像个小小的科学家团队,手里拿着冻豆腐,观察它的样子。

用手一捏,哎呀,真是坚硬得不得了,仿佛随时能当门板用!在这里,物理的知识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我们发现,冻豆腐变硬是因为水结冰了,豆腐里的水分子在低温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冰晶。

说实话,这个过程就像是水分子们在开一场派对,低温把他们都冻住了,大家都不敢动,只能乖乖呆在一起。

咱们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把冻豆腐和普通豆腐放在一起。

哈哈,真的好好玩,普通豆腐像个懒洋洋的小朋友,而冻豆腐则像个精力充沛的小运动员,随时准备上场比赛。

我们拿起刀,准备切豆腐。

普通豆腐切起来轻松得很,滑溜溜的,像切黄油一样。

而冻豆腐呢,切起来可费劲多了,感觉像在切一块石头,真是让人累得够呛。

这时候,大家的笑声不断,争着说:“这个豆腐简直是个硬汉!”实验不仅仅是好玩,背后还有更深的道理。

我们讨论了温度变化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温度一高,物体就变软;温度一低,物体又变硬。

这一来一去的,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

豆腐化学实验报告(3篇)

豆腐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掌握豆腐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豆腐凝固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3. 熟悉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浸泡、磨浆、煮浆、凝固、成型等工艺制成的。

实验中,大豆中的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盐等条件下发生凝固,形成凝胶状物质,即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豆2. 食盐3. 酸碱指示剂4. 水浴锅5. 研钵6. 筛网7. 烧杯8. 滤纸仪器:1. 电子天平2. 烧杯3. 烧瓶4. 酒精灯5. 试管6. 移液管7. 滴定管8.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浸泡大豆: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为8小时左右,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

2.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水,研磨成浆状物。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期间不断搅拌,防止豆浆糊底。

4. 凝固:a. 在豆浆沸腾后,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b. 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豆浆的酸碱度变化。

c. 将沸腾的豆浆倒入烧瓶中,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d. 观察豆浆凝固过程,记录凝固时间。

5. 成型:待豆浆凝固后,用滤纸将豆腐取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0分钟,使豆腐更加紧实。

6. 分析:将凝固好的豆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凝固时间:实验中,豆腐的凝固时间为30分钟。

2. 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豆腐中蛋白质含量约为8%。

3. 脂肪含量:豆腐中脂肪含量约为3%。

4. 碳水化合物含量:豆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大豆的浸泡时间和磨浆的细度对豆腐的凝固时间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浸泡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磨浆过粗或过细,都会影响豆腐的品质。

2. 在凝固过程中,豆浆的酸碱度对豆腐的凝固速度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加入食盐可以调节豆浆的酸碱度,使豆浆更加适宜凝固。

速冻食品加工实验报告(3篇)

速冻食品加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速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速冻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要点。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速冻食品加工是一种通过快速降低食品温度,使食品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结成冰晶,从而实现食品的保鲜、防腐和便于运输的加工方法。

速冻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中的水分形成细小的冰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猪肉、鸡肉、虾仁、蔬菜、面粉等。

2. 实验设备:速冻装置、冷冻柜、搅拌机、称量器、容器等。

四、实验步骤1. 食材预处理:将食材进行清洗、切割、腌制等预处理。

2. 混合搅拌:将预处理好的食材与调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塑形包装:将混合好的食材塑形,并进行包装。

4. 速冻:将包装好的食材放入速冻装置,进行速冻处理。

5. 冷藏:将速冻好的食材放入冷冻柜进行冷藏。

6. 实验样品制作:根据实验要求,制作实验样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速冻食品外观:外观整齐,无破损,色泽鲜艳。

(2)速冻食品口感:口感鲜美,肉质鲜嫩,无异味。

(3)速冻食品保鲜效果:冷藏过程中,食品无变质现象。

2. 实验分析(1)速冻食品加工过程中,关键在于速冻速度和温度的控制。

速冻速度快、温度低,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2)在速冻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搭配食材和调料,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3)速冻食品的包装和冷藏对食品的保鲜效果至关重要。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速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了解速冻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如速冻速度、温度、食材搭配等。

3.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实验建议1. 优化速冻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

2. 加强对速冻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食品的保鲜效果。

3. 推广速冻食品加工技术,促进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速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精品】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精品】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

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

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

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

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

因而,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

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篇一:冻豆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2、比较了不同品种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简便可行的豆腐品质测定方法。

3、采用低温下加入凝固剂,研究了大豆品种、大豆蛋白浓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不同的凝固剂及其浓度以及加工条件对豆腐凝胶强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观结构的影响。

4、调查了稳定豆腐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化学力;分析了不同类型凝固剂的凝固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
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产品。

虽然不同品种的豆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个凝固剂与豆浆混合的过程。

豆腐生产原理是:先
把大豆蛋白质等从大豆中提取出来成为豆浆,然后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大豆蛋白质即凝固形成凝胶体──豆腐。

豆浆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与凝固剂发生作用起凝固效果。

凝固剂有酸类(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

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态规格不同,可通过凝固时操作及压制成型而调整。

中国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用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生产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

该方法工艺简便,操作简单,很适合家庭或工厂化生产。

三、试剂和设备
材料:胡萝卜、韭菜
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葡萄糖酸内脂、721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机械搅拌器,恒温水浴。

四、实验步骤
1、精选:清除杂质,去除已变质、不饱满和有虫眼的大豆。

最好选用颗粒饱满整齐的新豆200g。

2、浸泡:冬季14小时—16小时。

加水量以没过料面10厘米—15厘米为宜。

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约1倍左右。

3、选新鲜蔬菜或水果,洗干净榨汁。

用食用柠檬酸水或纯碱溶液调节pH值在6-6.5
4、磨碎:按豆与水之比为1/3—1:4的比例,打成豆浆。

5、过滤: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

尼龙滤网先用80目—100目的,后两次用80目的。

通过三遍洗渣过滤,使渣内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5%。

过滤后边合并滤液,但注意加水量。

一般过滤时一公斤大豆加一公斤水,1千克大豆加水总量(包括前几道工序)为7千克—8千克。

6、煮浆: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敞开锅,另一种是使用密封煮罐。

使用敞开锅煮浆,煮浆速度要快,时间要短,不超过15分钟。

锅开三次后,立即放出浆液备用。

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

7、调配:每50ml豆浆中加8-10ml的浓缩菜汁。

(胡萝卜汁,韭菜汁)
8、加入凝固剂:待豆浆冷却到80℃左右时,
①内酯豆腐: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为豆浆量的
0.2%—0.4%,搅拌均匀。

②普通豆腐:加氯化镁,加至出现芝麻烂花时为止。

点后加盖保温30分钟-40分钟,待浆温降到70℃时,即可包装。

9、装盒:加入凝固剂后即可装盒制成盒状内酯豆腐;或待其冷却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压榨滤水后出售。

五、注意事项
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

但应注意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会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将浆煮至90℃—100℃会产生泡沫,可加入消泡剂消泡。

篇二:冻豆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大豆蛋白的凝固成型原理。

2.掌握豆腐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

二、实验原理
大豆蛋白质通过煮浆,肽链间发生缔合作用,相对分子量增大,添加钙离子、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水化膜和双电层,并使蛋白质分子间通过钙桥相连,使蛋白质互相间交联形成主体网络结构而凝固。

内酯豆腐是采用新型凝固剂δ—葡萄糖酸内酯制作而成的.内酯豆腐的生产除利用了蛋白质胶凝性之外,还利用了δ—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特性.葡萄糖酸内酯并不能使蛋白质胶凝,只有其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酸才有此作用.葡萄糖酸内酯遇水会水解,但在室温下(30℃以下)进行的很缓慢,而加热之后则会迅速水解。

内酯豆腐的生产过程中,煮浆使蛋白质形成前凝胶,为蛋白质的胶凝创造了条件,熟豆浆冷却后,为混合,灌装,封口等工艺创造了条件,混有葡萄糖酸内酯的冷熟豆浆,经加热后,即可在包装内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形状的凝胶体——内酯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大豆、δ—葡萄糖酸内酯、熟石膏、
2.实验设备
加热锅,磨浆机(或组织捣碎机),水浴锅,折光仪,容器(玻璃瓶或内酯豆腐塑料盒),电炉,过滤筛(80目左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水洗→磨制分离→煮浆→冷却→混合→灌装→加热成型→冷却→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