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过程【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卤族元素[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总结]卤素与H2、H2O、碱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条件越来越苛刻,再次证明了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找出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氧化性强弱。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教学难点: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3.特殊性(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

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重庆市高一化学《卤素》学案(三) 新人教版

重庆市高一化学《卤素》学案(三) 新人教版

《卤素》复习教案(三)一、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液固,密度从小大,熔沸点由低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二)化学性质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1、都能与金属反应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②C 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③B 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②C l2和H2需光照爆炸③B 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④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3、特性:易升华①I2 ②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使淀粉变蓝色③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④卤化氢——均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其中只有HF剧毒,但HX都是大气污染物,水溶液均呈酸性,只有氢氟酸是弱酸,从HF HI,酸性逐渐增强.⑤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⑥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⑦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HClO、HClO2、HClO3、HClO4⑧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XX (n=1,3,5,7)其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强氧化性.二、卤素互化物——'n例:已知BrFn 与水按3:5物质的量比反应,生成HF 、HBrO 3、O 2和Br 2,且O 2和Br 2物质的量相等.请回答:(1)n= (2)氧化产物是 (3)1mol 水可还原 mol BrFn? 解析:(1)根据题意:反应式为3BrFn+5H 2O=3nHF+aHBrO 3+bBr 2 +bo 2由于O 2与Br 2物质的量相等,且反应物只含3mol Br 元素,则a=b=1根据H 原子守恒3n+1=5×2 n=3.(2)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显然为HBrO 3和O 2.(3)还原1mol BrF 3必提供3mol 电子,而1mol 水只能提供2mol 电子则可还原mol 32BrF 3. 3、拟(类)卤素——这些虽然不含卤素原子,但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如(CN)2、(SCN)2、(SeCN)2、(OCN)2等。

卤族元素 学案

卤族元素 学案

卤族元素【学习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及卤离子的检验【学习重点及难点】 1.卤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及卤离子的检验目标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1.原子结构2 ⑴ 卤族元素均为活泼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F 除外)为 ,负价为 。

⑵ 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 ⑶ 元素的非金属性: ,单质的氧化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⑷ 卤化氢的热稳定性: ⑸ 氢卤酸的酸性:⑹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目标二:卤素单质的性质1.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F 2 、Cl 2 、Br 2 、I 2。

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存在。

⑴ 状态:气态(F 2 、Cl 2)→ 液态(Br 2)→ 固态(I 2)⑵ 颜色:由淡黄绿色→ 色→ 色→色,逐渐变深。

⑶ 在水中的溶解性:逐渐减小(氟与水反应2F 2 + 2H 2O = 4HF + O 2)。

溴和碘易溶解在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

【注意】① 碘能升华。

(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②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不相溶、溶解度相差很大、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溴、碘单质实验室中保存的方法:溴:深红棕色液体,很容易挥发,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试剂瓶要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

(水封,玻璃塞,细口瓶,阴凉处存放)碘:密封,试剂瓶低温处存放(易升华固体)【导练1】下列各种液体分别跟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几乎无色的是( )A .CCl 4B. 苯C. KI 溶液D. 酒精2.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 相似性① X 2 + 金属 → 金属卤化物② 都能与H 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X 2 + H 2 =③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F 2除外)X 2 + H 2O =④ 都能和碱反应:X 2 + OH -=⑤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X 2 +SO 32- + H 2O === , X 2 + S 2-=== 。

卤族元素教案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2)与非金属反应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4)与碱反应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Ca(ClO)2+2HCl=CaCl2+2HClO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 CO2 + H2O =CaCO3↓+ 2HClO 2HClO2HCl + O2↑由此可见,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①2FeCl2+Cl2 = 2FeCl3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②CH2=CH2+Cl2→ CH2ClCH2Cl(加成反应)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荆门市第一中学高兴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卤素原子的原子结构及氯气的性质,认识卤素单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认识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
本质的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卤素性质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讲述、讨论、讲解、练习等;理论推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酒精灯、氯水、溴水、碘水、NaBr 溶液、KI 溶液、淀粉等;液溴及碘实物。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后记
将卤素的性质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起来。

八、板书设计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和递变性
2、Br2、I2的特性
(二)卤素的原子结构
相似性及递变性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2、了解卤族元素的分子特性和物理性质,掌握它们物理性质的关键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卤族元素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1、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

2、卤族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卤族元素的概述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碳(At)五种元素。

它们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结构相同,都是ns²np⁵。

这五种元素在自然界种分布极广泛,其中氯和钠离子的结合体-氯化钠是在海水中的最主要成分。

而氟、碘等元素也分别广泛地存在于人体液体、地下水、岩石中。

2、卤族元素的分子特性卤族元素的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分子都是单质状态,且能形成不同形态。

其中,氯和溴都可以形成蓝色气体,而碘则是紫红色晶体。

3、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卤族元素是具有活泼性的非金属,其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下面对每一个物理性质逐一进行讲解。

(1)密度卤族元素的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氟<氯<溴<碘<石碳,且都小于水。

(2)熔点和沸点卤族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大小顺序为氟<氯<溴<碘<石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可以根据这个趋势判断元素的相对分子量。

(3)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指的是一个元素原子获得一个外层电子形成束缚离子所需要的能量。

在卤族元素中,它的大小来自于原子的大小,越小的原子电子亲和能越大,反之亦然。

卤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由小到大排列为:碘<溴<氯<氟<石碳。

(4)电导率由于大部分卤族元素都是不良导体,在常温常压下无法导电。

仅当这些元素被加热至很高的温度时才会有极少量的离子产生,才能形成电导。

四、应用技术卤族元素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应用技术,这里简单介绍常用的几个。

(1)氧化铁的生产氯化铁是制造氧化铁的原料,其最佳生产条件需在高温状态下,将氯化铁注入高档烤箱中,在通风的条件下无氧加热。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卤族元素复习教案-教学教案篇二:《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卤族元素》教学设计荆门市第一中学高兴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卤素原子的原子结构及氯气的性质,认识卤素单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认识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的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卤素性质的比较三、教学难点卤素性质的比较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述、讨论、讲解、练习等;理论推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酒精灯、氯水、溴水、碘水、nabr溶液、ki溶液、淀粉等;液溴及碘实物。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后记将卤素的性质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起来。

八、板书设计(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和递变性 2、br2 、i2的特性(二)卤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性及递变性(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篇三: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难点:
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
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
3.特殊性
(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

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
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
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________。

【典题例练】
1. 按F2、Cl2、Br2、I2的顺序,下列变化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
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呈增大趋势③熔点与沸点逐渐升高
④X2的氧化性增强⑤HX稳定性减弱⑥X-还原性减弱
⑦与H2反应逐渐困难⑧与水反应逐渐困难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⑦⑧
2.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同浓度下X的氢化物水溶液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课堂练习】
1.往碘化钾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出现分层,下层呈( ) A.橙红色B.紫红色C.无色D.深褐色
2.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F2<Cl2<Br2<I2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F2、Cl2、Br2、I2的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减小
4.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F2可从NaCl溶液中氧化出Cl2 D.Cl2可从KBr溶液中氧化出Br2
5.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是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注】学案、PPT、课时作业以高调为基础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