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特别是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考试主要针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察考生对散文文本的理解、解读和分析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提高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以此提高高考语文的得分能力。

一、散文阅读知识点1、了解文体特点散文是指代表散而不成章、具有韵律美、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表达自由、话题广泛、辞藻丰富、思想性强、语言简洁且具有美感等等。

2、阅读注重重点部分散文文本中,有些部分比较重要,读者应该发现并注重阅读。

比如主题,结论,连接词,段首、段尾、首尾段、段落层次等等。

3、语言表达技巧散文文本中还有很多语言表达技巧,比如借照,对比,借助修辞手法等等,这些对于了解文本意义和阅读理解非常重要。

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了解考察类型散文阅读考察主要是理解能力,比如文段的主旨、意图、结构、细节信息、段落层次、语言表达等等方面。

考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方面,以便更好的理解文本。

2、分析文本结构散文阅读需要掌握分析文本结构的技巧,比如通过段落层次的分析,找出文章的主题和结论,抓住高潮部分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推动阅读理解的关键所在。

3、运用事实证据散文阅读考察的内容就是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事实证据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钥匙,往往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文章中的相关事实证据,以此作为自己的阅读理解材料。

4、加速阅读速度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时间通常比较紧张,考试时间内要阅读大量文本,要在时限内完成题目要求。

因此,考生无论是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还是在考试当中,都需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总结散文阅读是一项需要注重细节和答题技巧的考试科目,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分值也比较高。

理解文本和答题技巧对于提高高考语文的得分能力至关重要。

考生可以根据上述知识点和答题技巧进行系统性学习,在备考中走得更为稳健,有了充分的准备,面对高考散文阅读考试也将更有信心。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写作理念【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问题类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这些照片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③ 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是总结其特点?④ 为什么从这里开始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决问题的思路:回答的过程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的总体思路,然后准确地划分文章层次,总结层次意义,最后按顺序组合层次意义。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维)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写作表达的功能1、常见题型:① 局部句或叙述句(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是什么?或者这篇文章对全文的结构有什么影响?在文本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什么样的情绪?③ 请简要概述文章中描述的某个环境或风景的作用,并告诉我们本文的意义是什么作用2.问题解决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解决和分析。

3、答题格式:一段或一句话:写下。

(总结这个句子或段落的一般含义),使用。

,扮演。

(联络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风景描述:描述自然环境,渲染城市氛围;衬托角色的。

情绪或性格;建议社会环境;促进故事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始:① 总经理全文;② 导致以下。

情节或话题;③ 为下列情况铺平道路或与之形成对比:;④ 开场白是营造一种。

并奠定情感基调;④ 创造悬念或预兆来吸引读者。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艺术技巧》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通过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形象更加突出,特点更加鲜明,表达更加生动,也可以产生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使语言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语言更凝练,且比照鲜明。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强劲;突出强调,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如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含有讽刺和否定之意,增强批判性;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幽默、风趣,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通感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说明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等。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在前后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渲染烘托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渲染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感情。

点面结合对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即为点,对人、事、景、物的总体描述或概括性描写即为面。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反映人、事、景、物的特点,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

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2.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3.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散文是高考语文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应对散文题目。

1.借喻: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文章更富有形象感。

例如: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2.排比:通过重复并列的结构,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复杂性或对比关系。

例如:“岁
月荏苒,白发苍苍,心境却无尽愉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描述事物,以突出其特点和效果。

例如:“我在大街上遇见
了一位身高2米的巨人。


4.叙事性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
“夕阳西下,一片金黄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美好的风景。


5.议论性描写:通过对事物进行评价和观点的陈述,使文章更富有主观性和观点性。

例如:“这个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忽略了更多的细节,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发
现生活中的美好。


6.感慨性描写:通过对人生、时光流转等抒发感慨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情感共鸣。

例如:“岁月如梭,年少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回,但是回忆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散文表达方式,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

重点是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文章更生动、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一)各类散文对应读法1、记叙散文①特点: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议事表态度,写人人物形象鲜明。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

②读法:抓住人物描写、事件、细节描写、景物特征分析感情态度和人物形象。

2、抒情散文①特点:以写景、状物或者直接抒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写景重在借景抒情,状物重在托物言志。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3、议论散文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二)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第一步:找写作对象(人、物、景、事、情、理)第二步:识对象特点(对象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样的)表象(文本中内容)→深层(文本背后内容)写人: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侧面描写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细节描写写事:过程亲情、友情、爱情好或坏写物:形貌,结构等内在精神特征写景:色调、具体景物感情色彩第三步:明情感态度(作者情感;褒或贬,赞扬或批评,喜爱或厌恶)(三)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回归原文找重点词语、句子、段落)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3、抓关键词、句、段法:明内容、线索、结构、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的艺术手法一、词语——理解散文的基石理解文章是从理解词语开始的,高考散文阅读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文中的具体含义。

二、句子——散文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1.重要句子的类型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2.体会句子的含意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基本含意(表层含意)、深层含意之别。

三、表达艺术——散文写作的规律、方法散文的表达艺术,从广义上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上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法。

答题策略(一)、体会语句的含意1.两大考查类型(1)体会词语的含义。

(2)体会句子的含意。

2.理解词义的三个“联系”一个“依托”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技巧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需依据此法。

(3)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如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这一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

在《荷塘月色》中,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

因此,“颇不宁静”这个词语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同时,朱自清的“不宁静”也归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依托修辞挖掘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思维轨迹图: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3.理解句意六法理解句子的含意,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词句的表层义体味其内涵。

具体来说,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我们稍微变通一下。

【特别提醒】①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有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

②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效果。

(4)看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

(5)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6)抓句子主干,关注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①对较为复杂的单句,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

②对复句来说,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

答题思路:第一,判断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第二,分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第三,联系文中的重要词语,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理解;第四,综合上述信息,整合答案。

(二)、品味表达艺术1.四大考查类型(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等;(3)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4)谋篇布局,如线索设置、过渡以及前后呼应等。

2.四步骤解答赏析表达技巧题(1)明确类型,遵循程序。

(2)把握角度,具体分析。

(3)使用术语,表述准确。

(4)摘取词句,筛选整合。

【拓展延伸】如何组织散文表达技巧题的语言:(1).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来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2).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回答,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

(3).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一点对于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得分较低的题目,解答散文阅读题,除了掌握上面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树立整体意识散文的主旨是贯穿散文的一根红线,解答散文题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

2.结合上下文语境详略、衬托、虚实、呼应、悬念、线索等写作技巧,都与上下文语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结合文章题材、体裁、作家的写作风格文章题材、体裁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也对表达技巧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4.依据赋分,分条作答(1)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

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分值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而且要对应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

(2)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

5.组织语言,认真誊写动笔之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往试卷上填写。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剪得秋光入卷来王清铭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

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②也许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了秋风往来的路径。

城市人越来越多,树相对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年不凋的树种。

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

“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下降而荡然无存了。

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

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⑥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

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

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副聆听天籁的耳朵。

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

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

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

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⑨“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1.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后面一句“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

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分析。

答案: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

2.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精彩语句的能力。

先表明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案:运用了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在现代都市中诗意难以寻找,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无奈。

3.作者在第⑤段中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分条概括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客观因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大雁和鹤);温室效应使季节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主观原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

(意思对即可)4.文章以陆游的《秋思》中的诗句结尾,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④以诗句入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