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百岁不衰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第⼀篇:上古天真论30:28第⼀讲上古天真论实录我们今天开始第⼀堂课我们讲这个,第⼀篇就是《上古天真论》,⾸先⼀开始就是他把“⼈”下了⼀个定义,我们⼈应该活⼏岁?现在呢,当然我们⼈的寿命没有古⼈那么长。
那因为环境呀,各⽅⾯的改变。
有的时候⽂明是很⽅便,可是⽂明不见得对⼈很有利。
⽐如说:第⼀个,我们到哪⾥去都有冷⽓。
那以前呢,如果你从新⽵跑到台北来,你可能要骑马、要跑、⾛路。
现在呢,车⾥⼀坐就到,还有冷⽓,汗也没有透发。
诸如此类的,可能我们⼈就没有像古⼈那么长命。
第⼆个,因为以前我们⼈在地球上⽣活的不多,不像现在⼈那么多,⼏⼗亿的⼈⼝在地球上。
那要解决这个饮⾷的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些⾷物去改良或者怎么样⼦,才能够量产,⼤家才能够吃得好。
那以前的粗⾷呢,它的体积⽐较⼤,它没有经过这个改良过的东西。
可是你如果按照粗⾷的⽅式,可能⼈类不够吃,所以会有些改良。
我们还有些农药,那改良了以后就没有。
就有的连农药都省掉了,⽐如说美国的⽟⽶都不能吃,为什么?因为⼤家都不喜欢农药嘛,他就把这个蜘蛛的基因移植⼀个在⽟⽶上,那病⾍害来了之后,蜘蛛是专门吃蝗⾍啊,这种东西,对不对!那蝗⾍⼀来⼀看,我们看到是⽟⽶,它⼀看是蜘蛛,逃⾛了,它就不吃了。
那你吃这个到肚⼦⾥⾯去,到底是⽟⽶还是蜘蛛呢?第三个,经过改良以后的东西它的体积都会⽐较⼩,它直径会细,但现在到了纳⽶,纳⽶更细了。
那越细的被⼈吃到⾝体⾥⾯去的时候,会产⽣成瘾性,就是你会⼀天要想去吃它。
那我们以前吃糖,糖都是蔗糖,那蔗糖体积就很⼤,你吃了你不会想到⼀直要去吃它。
可是现在改成⼈⼯糖,精炼糖了以后,它体积很⼩,你越吃越多,最后成瘾性。
像吃海洛因、吗啡⼀样,我⼀定要去吃它,因为它的体积太⼩。
所以现代⼈的寿命跟以前的⼈的寿命不能⽐。
第四个,我们⽣活上的习惯,那以前的⽣活很简单,没有电,那这个⽇出⽽作,⽇落⽽息。
那都是农村,那这个没有什么欲望野⼼,也没有什么名牌,⼤家去追寻,没有。
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原文典籍

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
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
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
齐梁医家全元起曾对此书加以注释,其时第七卷已亡佚。
唐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其所亡,广为次注,扩为24卷,因而流传。
今天,我们来介绍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译文)

闻 上 古 之 人 ,春 秋 皆
dù bǎi suì
ér dòng zuò bù shuāi
度 百 岁 ,而 动 作 不 衰 ;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jīn shí zhī rén nián bàn bǎi ér dòng
今 时 之 人, 年 半 百 而 动
zuò jiē shuāi zhě shí shì yì yé
而 不 倦 ,气 从 以 顺 ,各 从
qí yù jiē dé suǒ yuàn gù měi qí
其 欲,皆 得 所 愿 。故 美 其
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 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 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
shí rèn qí fú lè qí sú gāo xià 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xī zài huáng dì
shēng ér shén
昔 在 黄 帝 ,生 而 神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
líng ruò ér néng yán yòu ér xùn qí
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
灵 ,弱 而 能 言,幼 而 徇 齐,
zhǎng ér dūn mǐn chéng ér dēng tiān
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
长 而 敦 敏, 成 而 登 天 。 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
nǎi wèn yú tiān shī yuē
yú 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
乃 问 于 天 师 曰 :余
wén shàng gǔ zhī rén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题解】《内经》在自然观、价值观上接受了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的道德是一个退化的过程。
上古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生活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的人类完全取法于自然之道而生活,能够享尽天赋百年寿命,而当世的人们因违背了养生之道,难获天赋之年。
号召人们遵循道家自然无为的态度,合乎养生之道去生活。
养生的核心要义在于保持“形与神俱”的形神统一状态。
“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明白保养天真的重要意义,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
本篇还依据女七、男八的自然节律论述了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以指导养生实践。
最后,论述了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四等养生成就所达到的境界。
本篇名言:“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注释】①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学者认为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古代许多文献,常冠以“黄帝”字样,以示学有根本。
《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这些学者都是没有文化,不通道之人。
黄帝并非传说,内经也并非托名,而是真人真言,就是黄帝所作。
)②神灵:聪明而智慧。
③徇齐:此指思维敏捷,理解事物迅速。
徇,通“睿”,迅疾。
齐,敏捷。
《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即节之以动止。
”④敦敏:敦厚,勤勉。
【译文】古代的轩辕黄帝,生来就异常聪明,小时候就善于言辞,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长大后,敦厚朴实而又勤勉努力,到了成年就登上了天子位。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注释】①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
②春秋:指人的年龄。
【译文】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到五十岁,动作就显得衰老了。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及白话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及白话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朗读昔在观察,省视黄帝,生而神灵神通灵明,弱出生不久而能言,幼而徇齐徇,通“迅”;齐,疾也。
敏慧也,长而敦敏敦厚聪敏,成而登天《史记·五帝本纪》此句作“成而聪明”,成谓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年。
登天,即升天为仙。
唐代王冰作注时,改作“成而登天”,黄帝倒成了英年早逝之人,窃以为改作“老而登天”更佳。
乃问于天师古时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专指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
此处用本义,指岐伯曰:余闻上古较早的古代,先秦古籍中指伏羲时代之人,春秋岁数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力量减退;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指代养生之术耶?岐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
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
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懂得养生之道者,法效法于阴阳天地自然变化之规律,和通晓于术数此处指调养精气的方法,如导引(即气功)、按跷(即推拿按摩)等,食饮有节节制,起居有常规律,不妄作劳,故能形形体与神精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自然的寿命,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古时微酸的饮料,以妄此处指上文中的“妄作劳”为常,醉以作“已”,过度之意入房行房事,以欲性欲竭其精,以耗应作“好”,爱好之意散其真真元之气,不知持满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时当作“识”,了解之意御神节省精神,务一定快放肆,纵情其心,逆违背于生乐养生之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教导百姓也,皆谓告诉之: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避之有时;恬惔同“恬淡”,恬静淡泊虚无无欲无求,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即精无妄伤,神无妄损,病安从来?是以志闲心志安闲而少欲,心安安定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真气平和调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或作“甘”其食,任觉得舒适其服本义为内衣,此处泛指衣服,乐其俗,高下指官民不相慕,其民故曰当作“自”朴朴实。
是以嗜欲不正当的嗜好不能劳干扰其目,淫邪淫乱邪说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当作“攫”,追求于物指酒色等事物,故合于道。
【中医课堂《黄帝内经》注解】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中医课堂《黄帝内经》注解】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古时有位明君名黄帝,生而聪敏过人,出生时就能说话,幼年天资过人,长大后因敦厚诚信,故成贤明之皇帝,因具土之厚实故名黄帝。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一日,黄帝问天官歧伯:吾闻上古的人民,人人皆度百岁以上,且动作敏捷不衰。
反观今人年逾半百,但外形及动作倶退化,此因世事之变化造成的呢?还是过失在自己呢?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眞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歧伯回答,上古之人,知“天地之道”,遵循阴阳之消长,行事符合天文术数历法不背天而行。
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不使身心过劳,所以能使外形及精神皆强盛,而安享天年,历百岁方去。
现今时下之人不然,把酒当果汁暴饮无度;常心生妄想不切实际。
醉后行房以满足其欲望而竭其精,耗散其元。
不知保持精满的好处,不知精神专一的好处,只求心欲之发泄,亳无节制的作乐,生活起居无节律,故年一过五十即衰老退化。
而上古之圣人教导下民以身体空虚为邪之始生,以风气糜烂耗败人心为贼风,以此警告下民随时避之,保持身心平淡无求,则生命之源的真气必能在体内畅行无阻,神志内守则病从何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为什么上古之人普遍寿命都超过百岁?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为什么上古之人普遍寿命都超过百岁?《黄帝内经》认为人应该活到一百岁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上古时候的人可以这么长寿呢?上古天真论一【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素朴释】古时有位君主名黄帝(因具土之厚实故名黄帝),生而聪敏过人,出生时就能说话,幼年天资过人,长大后因敦厚诚信,故能一统天下。
【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素朴释】一日,黄帝问歧伯(天师就是天子的师傅):我听说上古的先民,人人寿命都在百岁以上,且动作敏捷不衰。
反观现今的人年逾半百,但外形及动作倶退化,这是世事之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自己的过失呢?(可见黄帝那个时候的人寿命已经不能像上古先民那样活到百岁了)上古天真论认为人应该活到一百岁才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上古时候也就是比黄帝更早的时代,人们普遍寿命就是高达百岁,也就是说黄帝时代开始人的寿命已经变短了,而我们古代人(从黄帝时代开始)人们寿命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比如战争、饥荒、和医疗的不普及等等,跟现代人得乱七八糟的病绝症又不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很年轻就死掉,不是意外死亡,而是生病走掉。
现在的癌症率如此之高,跟人们的饮食心态生活习惯都是有关系的,实际上现在无疾而终的人是很少的。
大多都是生病走掉,一些老人他不是老死的,而是身体机能衰退,脏器病变而亡的。
所以黄帝内经其实就要告诉人们如何像上古之人一样健康长寿。
【原文】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素朴释】歧伯回答,上古之人,明白“天地之道”,遵循阴阳之消长,行事符合天文术数,顺应自然,不背天而行。
那么人如何合乎道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以《黄帝内经》开宗明义讲的就是道。
中医的基础理念,就是阴阳五行。
【原文】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百岁不衰■精读背景介绍【 XJ】《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可以说,如果想涉足中医、养生这个行业,不读原文的《黄帝内经》,就等于盲人摸象,抓不住纲领和重点。
别有病网站建站三年多了,转载了多人解读的《黄帝内经》,有文字的,有音频的,有视频的,但是,就是没有本站自己的。
因此,从本期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对《黄帝内经》做一次精读。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所谓精读,就是精确到每一个字的意思。
由于《黄帝内经》成书较早,如果想正确理解每个字的含意,对于当今人来说确实很困难,因此我们也是力求做到准确。
由于《黄帝内经》内容繁杂,涉猎的方面非常多,虽然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过批注和翻译,但尚发现精确到每一个字的。
但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难免会有错误之处,还希望广大网友指正,大家共同提高。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
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
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之者,几乎无不求之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
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内经》的缘故。
因为,若不基本掌握《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无从理解和实施。
本篇是《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第一篇。
有网友可能会问了,什么是“素问”啊?哈,其实很简单,就是朴素的提问。
换言之,就是黄帝向他的老师岐伯提的非常普通的问题,也就是有关人类长寿的问题,你说是不是很朴素呢?那“上古天真论”怎么理解呢?上古是个时代,也就是岐伯在对话里提到的那个皆度百岁的时代。
而天真指什么呢?我们常说小孩子天真烂漫,说明小孩子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无论是语言和行为都很纯真。
因此,上古天真论讨论的问题,就是很朴素,很纯真的问题。
本文解读架构,第一页,是本次要解读的背景或原文,以后按原文的每个自然段进行分页,每页都有原文、点评和整段翻译部分,文章最后,还有本次的总结。
其中点评里,都有本人结合现实而独具特色的点评,希望大家喜欢。
按每周发一篇的速度,如果把《黄帝内经》完全解读完,估计要三、四年的时间。
哈......不过,这也刚好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咱们静下心慢慢来吧。
我相信,如果广大网友与我一起研读完《黄帝内经》,您的水平可非同寻常了。
好了,我们一起开始吧!■原文【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昔在黄帝......【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点评】黄帝内经,开篇第一句就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这一段话网友们猛一看,大体都能明白什么意思,但如果逐字琢磨,又有很多不解之处。
1、昔在:“昔在”是什么意思呢?你上网搜索,昔在,还真没这个词,并且网上也没有太合理的解释。
我个人的理解为“从前”。
就像我们老爱讲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因而,在这里,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从前。
2、神灵:神代表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显得神采奕奕,这个神来自于哪?对,来自于眼睛。
活人与死人的区别在哪?对,活人是睁着眼的,而死人是闭着眼的。
中医望诊望的是什么呢?望的其实就是眼睛,因为一个眼,把人的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信息全揭示了。
灵:这个字是由“彐”和“火”组成。
“彐”似乎本身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它曾经被当作“雪”的简化字使用过,后来停用,因而可以把它看成是“水”的化身。
我个人的理解为,灵字的组成,体现了生命的构成,即阴阳。
我们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肾属水,而肾水属于火中水,它是带有能量的,因而当先天之本不行了,人的生命之火也就熄灭了。
因此,当一团生命之火,烧着生命之水时,会怎么样?它一定是一幅“灵”的动态景象。
因此,神代表的是眼睛,是静态的;而灵,代表体态,是动态的,合在一起提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婴儿形象。
3、徇齐:你别说,还真有这个词。
徇,代表顺从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徇私舞弊”,这个徇,就是顺从了私利而做坏事;齐,代表平行整齐。
合在一起,代表了疾速。
引申指敏慧。
其实,这一句话共六句24个字,按时间点,把黄帝从小到大的聪明程度给勾勒了出来。
4、敦敏:敦,敦厚;敏,敏捷。
5、登天: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一步登天”,这里的登天用法是一样的,也可理解为登上天子之位。
【全段翻译】从前,黄帝生下来就很机灵,很小就会说话,5、6岁时就很敏慧,10多岁时,显得既敦厚又机敏,到了20岁长大成人之时,已有非凡的成就。
(注:这里提到的具体的年龄,不是原文的精确意思,只是笔者为了表述的方便而添加的。
)■乃问于天师曰......【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点评】此段话的精髓在于黄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远古之人为什么能活过百岁,而现代的人却短命,到底是什么原因?1、乃问于天师曰:乃-就;于-向,可以理解为,就向天师提问道。
2、时世异耶:摘一段网上关于此话的解释吧----所谓“时世异耶”,就是“这是天地的运数变得不一样了呢”。
古人认为,天地一大运分十二小运,每小运一万零八百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运数至戌则不复有人,运数至亥则万物闭,然后则又开新大运,当人类末劫时,黑多白少,出入畏惧,人壮如一狗,马壮如一肘;佛经中也说,一劫之中人寿最长可达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则寿命减一岁,至末劫则人寿十岁,然后再每过一百年寿命长一岁,再到八万四千岁;故曰“时世异耶”。
其实,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就是这是世道变了吗?3、人将失之耶?这里的难点是“将”,我个人理解为“保养”讲,例如,有一个词叫“将息”,比如,大病初愈,要好好将息。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抛弃了养生之道吗?【全段翻译】(黄帝)于是就向天师问道:我听说上古之人,大都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对于现在那些活过半百都动作衰退的人来说,难道是世道变了,还是人们抛弃了养生之道呢?■古之人?其知道者【原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点评】岐伯在此段话中,回答了黄帝的疑问,其精髓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要遵守、尊重自然规律,生活要有节制,这样人才能长寿。
1、其知道者:其,特指上古那个时代的的那些人,译为“那些”;知道者:知,了解、懂得;道,特指天地运行规律;者,人。
2、法于阴阳:法,法律、规则、规律;于,对于,译为,遵守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
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法于阴阳。
3、和于术数:和,和谐,也可以理解为麻将中的“和”;术,比上句的“法”低一层次的养生之道,比如砭术等养生之道;数,指度,译为,养生之道要和谐而有节制。
4、不妄作劳:妄在这里当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动,胆大~为,~自尊大,~图,狂~,~想等;作劳,可以理解为工作和劳动。
全句译为:劳动和工作不要乱来,意指工作别太玩命了。
【全段翻译】岐伯对答道,对于上古那个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来说,他们遵守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在调养方法上很有度和节制,工作上不过于劳累,所以可以身心健康,尽享人类的天年(120岁为天年)之命,活过百岁才离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原文】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点评】岐伯接着上句,来详细说明现代之人为什么短命,他们都做了哪些不符合养生之道的事。
1、以酒为浆:这里的浆,可以理解为饮料。
译为,把酒当饮料来喝,也特指人们酗酒。
2、以妄为常:前面已经说过,妄是指荒诞不合理的行为,译为,把生活中的胡作非为当成平常事。
换言之,违背了天地运行的规律,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熬夜,上网、打游戏,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以妄为常。
3、以欲竭其精:欲,想要之意;竭,枯竭,译为,想要射光其精液。
换言之,就是把炮弹打光了,性生活不节制。
4、不时御神:时,善也;御,驭,驾驭,控制,译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神。
换言之,就是整天胡思乱想,意乱情迷。
5、逆于生乐:生,养生,乐,高兴的事,译为,违背了养生之乐。
【全段翻译】(和远古时代的人相比)现代的人可不这样,他们把酒当饮料喝,把胡作非为当作平常之事,喝醉了酒去同房,希望痛痛快快大干一场,因此耗散了他的真气,再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和心神,只图一时快乐,而违背了养生之乐,起居没有节制,所以到了半百就衰老了!■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点评】在总结了今人违背了养生之道的种种错误之后,岐伯接着说如何才能度百岁而不衰......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夫,是语气助词,在这里没具体意思;之,语气助词,没有特别的意义;教下,教,传道授业解惑,下,下属,后辈,可译为,懂得养生之道的上古之圣人,告诫后人。
2、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皆谓,都告诉的意思;之,在这里特指养生之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指要避免前文所指的违背养生之道的种种做法;有时,在这里作时时讲,也就是经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