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关系的Meta分析
探讨正常胰胆管汇合胰液胆管逆流与胆囊病变的关系

第37卷2013年第4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 E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4A pr.2013287探讨正常胰胆管汇合胰液胆管逆流与胆囊病变的关系水祝喜萍,任旭(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胰胆管汇合(N PB J)胰液胆管逆流(PB R)对胆囊的影响。
方泫36例因胆囊疾病需要胆囊切除患者,术前E R C P或术中测胆汁测淀粉酶(B A)。
胆囊标本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C O X2,K i 一67,p53)检查。
结果两组比较胆囊炎症、增生、化生及P5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异型、C O X2和鼬一67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 PB J者O PB R者,胆囊黏膜增生和化生性改变与胆囊结石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区别,但显示细胞异型和增殖活跃,O PBR可能是发生为胆囊癌的因素。
关键词:正常胰胆管汇合(N PB J);潜在性胰液胆管逆流(O PB R);胰胆管高位汇合(H C PBD);胆汁淀粉酶(B A)doi:10.3969/j.i ssn.1004—5775.2013.04.024学科分类代码:320.2499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C or r el at i on of Pancr eat obf l i ar y R e f l ux and C hol ecys t i c Pa t hol ogyi n Pat i ent s w i t h N or m a l Paner eat obi l i ar y Junct i onZ H U X i—pi ng,R EN X u(H ei l ongf i ang U ni ve=i t y of T r adi t i ona l C hi nese M e di ci ne,H ar bi n150040,CH I N A)A bs t r act:O bj eet i ve T o expl or e t he cor rel at i on of pancr eat obi l i ar y r ef l ux and chol ecys t i c pa t hol ogy i n pat i ent s w i t h nor m a l pancr eat o bi l i ar y j unct i on.M et hods36pat i ent s w i t h gal l bl a dder di s eas es w er e hos pi t al i zed f or c hol e.cyst e ct om y.B i l e W as s am pl ed dur i ng E RC P o r chol ec ys t ec t om y t o det ect am yl ase.R es ect ed gal l bl adder s pe c i m ens w e r e exam i ned hi s t opat hol ogi cal l y and t he n expr essi on of C O X2,K i一67and p53w e r e t est ed i m m unohi st oc hem i.cal l y.R es ul t s Ther e W as no s i gni f i cance bot h i n f r e quency of i nf l am m at i on,hype r pl as i a,m et a pl a si a and i n ex.pr ess i on of p53bet w ee n t he t w o gr oups(P>0.05),w hi l e hi gher pr ese nc e of dys pl asi a and hi gher exp r es s i on of C O X2and K i一67w er e s ee n i n P B R gr oup(P<0.05).C oncl us i on I npat i ent sw i t h O PB R,al t ho ugh hyper pl a.s i a and m e t apl asi a i n gal l bl adder epi t he l i um w er e s i m i l ar t o t hat i nduce d by chol eht hi asi s,dyspl a si a and act i ve pm l i f e r at i on m or e com m onl y oc cur r e d w hi ch m i ght r el at e t o t he pr ogr ess t o m al i gnancy.K ey w or ds:N or m al pancr eat o bi l i ar y j unct i on(N PB J);O ccul t pancr eat obi l i ar y r ef l ux(O PB R);H i gh conf l uenc e of pancr eat obi l i ar y duct s(H C PB D);B i l i ar y am yl ase(B A)胰液胆管逆流(pancr eat obi l i ary r ef l ux,PB R)常由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pancr eat obi l i ar y m枷ur i c—t i on,PB M)所致。
胰胆管合流异常之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变化

近年来,胆胰系统疾病发病率呈日益升高趋势[1],其中以胆囊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升高尤为显著[2]。
研究已证实,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 aljunctio n ,PBM )作为先天性解剖异常,与胆管扩张、胆囊癌、胰腺疾病及胆道结石等多种胆胰系统疾病密切相关[3]。
研究还证实,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几乎均是PBM 所致[4],其胆囊黏膜增殖性有显著异常[5],但成人的PBM 患者常不伴胆管扩张,其胆囊黏膜增殖性的具体变化可能有所差异,未见明确报道。
本研究拟观察伴有PBM 与不伴PBM 之成人胆囊疾病患者中的胆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染(PCNA )色,比较其病理形态的变化,从而了解PBM 对胆囊黏膜增殖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收集选择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病例,经胆囊管插管缓慢推注30%泛影葡胺15~30ml 行术中胆道造影,已有胆管远端及与胰管汇合部显影者共150例,术中造影前取胆囊胆汁5ml ,-70益保存;同期收集150例曾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 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 io-pancreatog raphy,ERCP)且胰胆管汇合部均显影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同样术中取胆囊胆汁5m l ,-70益保存。
所有病例术后取部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医院普外科通讯作者:赵中辛,电子邮箱:zhong xinzhao 1999@【摘要】目的观察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之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的变化。
方法对照观察4年间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中的胆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染色切片,比较两者间增殖性的差异。
结果4年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17例胆囊炎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其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32.05依5.17)豫;而另17例经检查明确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则为(24.16依6.33)豫;精确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胆囊黏膜增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科普】胆胰合流异常与胆道肿瘤

【科普】胆胰合流异常与胆道肿瘤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obilary maljunction, PBM)对于大众来说是个陌生的疾病,但该疾病与胆系肿瘤息息相关,医生与患者均应引起相当的重视。
小编在此把该疾病做一详细介绍。
1.正常胆胰及异常合流正常胆道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约55-90%患者会形成共同通道,共同通道的长度约1-12mm,平均长度约4.5mm,约90%的患者共同通道长度小于6mm。
正常的合流方式可以分为三种,V型、U型及Y型,在胆管、胰管及共同通道周围均存在括约肌,共同通道括约肌(Oddi括约肌)可控制及调节胆胰液分泌。
PBM即由于共同通道过长,胆胰汇合于十二指肠壁外,Oddi括约肌失去对胆胰合流部的控制,由于胰管内静水压大于胆道,胰液可返流入胆管。
胰液在胆道内激活,损伤胆道上皮,在长期损伤、修补、增生的状态下引起胆道癌变;胆汁返流入胰管,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胰管上皮癌变。
正常胆胰管解剖结构正常胆胰管合流分型2. PBM的诊断及分型既往认为当共同通道大于15mm,即可考虑PBM,最新2013年日本胆胰合流异常研究小组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诊断标准,标准内并未对共同通道的长度进行规定,主要是应用ERCP、MRCP、动态MRCP、MD-CT等判断出胆、胰管于十二指肠壁外形成合流,辅助标准包括胆管内胆汁淀粉酶浓度或肝外胆管是否扩张;对于小部分汇合大于6mm者,由于括约肌仍对汇合部有控制作用,不能诊断为PBM,而诊断为另一种疾病:高位胆胰合流。
合并胆总管梭状扩张的PBM因胆囊结石就诊MRCP发现非扩张性PBMPBM有多种分型。
根据汇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P型(即胆管汇入胰管)和P-B型(即胰管汇入胆管);根据胆总管有无扩张,可分为扩张型及非扩张型。
扩张型PBM即为大家所熟知的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PBM与其中的Ia、Ic及IVa型有关。
BP型及PB型PBM胆总管囊肿的Todani分型,其中Ia,Ic及Iva考虑与PBM有关;3.PBM与胆道肿瘤PBM的发病率不高,日本12399例患者的发病率约3.3%,我国报道约1.72%。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

露 穗
一
种 抗 体 监测 项 目 。 为 r探 讨 TOR CH 监测 对 于 待 孕 妇 女 孕 前优 生 健 康 检 查 的 重 4 分 析 与讨 论 要意义 , 本文对于 口 ‘ 色地区近两年来 1 3 1 2 6例 待 孕 妇女 参 加 优 生 健 康 检 查 T OR CH 我国当前每年大约有 1 6 0 0万 左 右 的 出生 人 口 , 其中大约有 2 5万 的 新 生 儿 存 有 监测的结果进行 _ 『统 计 分 析 , 挫体报告分析 如 . F。 明 显可见的 出生缺陷 , 再加上后期才显现出来 的缺陷, 我 国当前每年 在新 出生人 口 2 资 料 与 方 法 中存 在 出 生 缺 陷 的 大 约 有 9 O万 左 右 。 近两 年 来 , 根据有关部门的新生儿数据统 计 . 2 . 1 临 床 资 料 本 次 参 加 优 生 健康 检 在 TORCH 监 测 的 一共 有 1 3 1 2 6例 待 孕 妇 女 , 她 们 的 年 龄 我 们 百 色 地 区 新 生 儿 的 出 生 缺 陷 比例 为 1 . 5 4 左 右 。所 以我 国 需 要 加 强 对 于 预 防 在都在 2 1 —4 2岁 之 问 , 平均约为 2 7岁 , 在 被 检 测 者 空 腹 的状 况 下 抽 取 3 ~ 5毫 升 的 出生 缺 陷 医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 为 r有 效 防 止 缺 陷 儿 的 出 生 , 要 加 强 对 待 孕 夫 如 进 行 孕 静脉 血 , 并 且 及 时 分 离 m清 , 以 2—8 。 进 行 冷 藏 等 待检 查 分 析 [ 。 前健 康 检 查 TORC H 方面的宣传工作[ 4 ] 笔 者 认 为 对 于 TORC H 感染 , 应 该 以 预 2 . 2 仪器 、 试 剂 和 方 法 对 于 监 测 结 果 为 阳 性 的 妇 女 应 仪 器: 酶标仪 、 洗板机等 , 试 剂 采 用 北 京 贝 尔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弓形 虫 防 为主 。待 孕 妇 女 在 孕 前 一 定 要 进 行 TORCH 监 测 , ( TOX) I g M 和I g G、 风疹病毒( R V) I g M和I g G 臣细胞病毒 ( CMV) I g M和 I g G 的 抗 该 要 在 治 疗 之 后 转 化 为 阴性 的情 况 下 才 能 进 行 妊 娠 。孕 妇 在 怀 孕 期 间 也 要 加 强 对 体 试剂。方法 : 在 进 行 T( ) RCH 监 测 时 要 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 El I S A) 的方法 , 严 格 自身 身 体 的 锻 炼 , 注 意 个人 卫 生状 况, 尽 量 减 少 与 易 感 染 因 素 的 接 触 。 由 于 按 照使 用 说 明 的 方 法 进 行 监测 操 作 , 酶标J 二 作站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 TORCH 感 染 对 于 怀 孕 妇 女 以 及 新 生 儿 的 危 害 很 大 , 所 以 孕 前 进 行 健 康 检 在 2 . 3 结 果 测 评 TORCH 监测 有 利 于提 高 我 国 的人 口索 质 , 是十分重要的。 2 . 3 . 1 每个试验结果 独立使用, 通过 ( C u t o f f ) 值判定结果 。 2 . 3 . 2 计算 临 界 值 : Cu t o f f ( C. O) 一0 . 1 0 + 阴性对照 平均 ( NC) A值 ( 当 阴 性 5 总 结 平 均 A值 小 于 0 . 0 5时 , 按0 . 0 5计算 ; 当阴 性 平 均 A 值 大 于 或 等 于 0 . 0 5时 按 实 际 待 孕 妇 女 进 行 孕 前 TORCH 监 测 能 够 有 效 的 降 低 新 生 儿 出 生 缺 陷 发 生 的 概 率 , 值计算) 。2 .结 果 判 定 : 阴性结果 : 标 本 吸 光 度 值 <临 界 值 为 阴 性 。 阳 性 结 果 : 标 本 TORCH 感 染 是 最 为 主要 的先 天性 微 生 物 致 畸 因子 , 会 导 致 胎 儿 呈 现 多 系 统 严 重 受 吸光度值≥临界馥为阳性 。 累, 从 而 出现 流 产 、 死 胎 及 出 生 缺 陷 等 现 象 。在 妇 女 怀 孕 之 前 进 行 TOR CH 监测 能 3 结 果 统计 从 而 进 行 妊 娠 高 危 的 一 个 专 业 在这个 1 3 1 2 6例 待 孕 妇 女 进 行 孕 前 优 生健 康 检 查 TORCH 监 测 结果 中 , 总 的 感 够及 时 发 现母 体 是 否受 到 感染 以 及 感 染 的 具 体情 况 , 染率为 3 6 . 5 7 , TOX — I g G 的 I 性 率约 为 1 . 8 7 %、 T OX— I g M 的 阳 性 率 约 为 系 统评 估 , 针对感染者进行孕前优生健康 引导, 指 导 待 孕 妇 女 在 妊 娠 前 接 种 减 毒 活 7 . 3 7 、 R V— l g G 的 阳性 率 约 为 9 6 . 4 、 CMV—I g G的阳性率约为 8 8 . 3 、 c MV— 疫 苗 、 及时加强防范感染以及计 划妊娠 等: 5 ] . 从 源头落实 防范措施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I g M 的 性率 约 为 o . 5 2 。详 细 的 TORC H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可见 表 1 : 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 提 高 我 国 出生 人 口 的素 质 。 表 1 百色地 区 1 3 1 2 6名 待 孕妇 女 T( ) RCH 检 测 结 果 分 析 参 考 文 献 [ 1 ] 李颖, 肠柳 , 肠 文 出生 缺 陷的 相 关 因素 中 国计 划 生育 学 杂 志 2 0 1 0 , 1 8 ( 1 2 ) [ 2 ] 傅 克 勤 孕 前 健 康 检 查 常 TORCH 筛 查 的 意 义[ J ] 安徽 医 学 2 0 1 1 ( 0 8 ) [ 3 ] 王新花, 都桂珍 , 张志英, 吴 海 燕 本 地 区 近 五 年 TORCH 检 测 回 顾 性 分 析 [ J ] 中国全科医学 2 0 1 0 ( 3 5 ) [ 4 ] 倪 沈 珏 启 东 地 区育 龄 妇 女 孕 前 T ORCH 筛 查 回 顾 性 分 析 [ J医 学 信 息 ( 中 旬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系癌的相关性探讨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系癌的相关性探讨韩新巍;李臻;张伟【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08(35)17【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与胆系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连续257例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PTCD术中胰管显影、具有经皮肝穿刺胆道钳夹活检病理资料者35例,测量其共同管长度、胆胰汇合角度,确诊PBM 31例.随机在226例不伴有PBM的OJ病例中抽取89例为对照组,与3l例伴有PBM的OJ病例行对照研究,分析PBM 与胆系癌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例中胆系癌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M 共同管长度、胆胰汇合角度对胆系癌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PBM汇合角度、汇合类型对并存的胆系癌分化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BM与胆系癌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总页数】4页(P971-974)【作者】韩新巍;李臻;张伟【作者单位】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市,450052;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市,45005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J], 陈长昊2.胆系肿瘤的诊治进展: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胆管癌 [J], 夏亮芳3.应用胆系MR和MR胆系成像鉴别导管内生长型与结节型胆管细胞癌 [J],J.E.Kim; J.M.Lee; S.H.Kim; J.H.Baek; S.K.Moon; 朱跃强4.贲门癌术后胆系病变的B超观察 [J], 沈秋芳;徐永利;刘芳;粟兰凯5.肝内胆管支撑引流预防胆管癌术后胆系逆行感染的临床研究 [J], 周先亭;黄庆先;李绍军;张翠生;孙孚波;刘小方;孙立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诊断(转载)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诊断(转载)胆总管、主胰管与十二指肠乳头部的结合处是人体内精微的结构,它受解剖学构型、括约肌功能、内分泌调控、神经支配等共同和谐地调节。
胆道系统的解剖变异十分常见,胆胰管的连接方式在不同的个体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约85%的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段以锐角(41.4°±5.3°)汇合形成“共同通道”,长度多在4~12 mm 之间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
“共同通道”周围环绕的Oddi括约肌在机体神经与体液双重调控下控制和调节胆总管与胰管的排放,维持正常的胆道与胰液的分泌压力,防止胰液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胆管。
如果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成直角汇合,使“共同通道”过长,可导致胰液和胆汁过早混合。
这种情况造成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现已被认为是一组独立的外科疾病,并能导致多种相关外科疾病的发生。
我们称这组独立的外科疾病为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
PBM在临床上与多种外科疾病关系密切,大致有:(1)畸形:如先天性狭窄、闭锁、憩室等,特别是小儿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969年Babbitt提出本病与PBM有关,此后许多学者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此病与PBM关系密切)是目前广泛公认的病因之一。
(2)炎症:由于PBM的存在,导致胰管内压力高于胆管内压,胰液逆流入胆管,形成胆道的炎症,或由于胆管内压增高,大于胰管内压时,胆汁逆'流入胰管,形成胰腺炎等。
(3)肿瘤:包括恶性肿瘤与十分罕见的良性肿瘤,其中以胆系肿瘤的发病率最高。
我们以前的研究也证实,PBM患者存在某些瘤基因的错表达(EGFR、COX-2)。
日本学者Funabiki等报告了PBM与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的关系:日本PBM人群中,胆管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为10.4%,是普通人群患病风险的285倍,若单就胆管癌而言,甚至高达800倍。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
苗同国;张静喆
【期刊名称】《肝胆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15)4
【摘要】自1969年Babbit[1]首次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junction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JPBD)以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的发展,发现它与许多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石症、胆囊癌、胰腺炎等密切相关。
1978年日本学者因此成立了“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由此引起国内外学者对AJPBD的日益广泛关注。
【总页数】4页(P316-319)
【作者】苗同国;张静喆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
【相关文献】
1.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胰疾病 [J], 公伟;李占元
2.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3.儿童胆道扩张症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性 [J], 刘璐;张廷冲;陈巍
4.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 [J], 曹丽美;于少飞
5.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胆胰疾病的诊治问题 [J], 段体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道肿瘤的关系

2 讨论
2 1 胰胆 管合 流异 常 的概述 .
胰 胆管 合 流 异常 是
B型 ; Ⅱ型 : 胆管 汇 流入 胰 的称 为 B—P型 ; I : n型
指 解剖学 上胰 胆 管共 同通道 在 十 二指 肠 壁外 合 流 , 造成共 同通道 过 长 , 十 二 指肠 乳 头部 括 约肌 对 合 使
[] 1石化金 . 染色体异常 的临床表 现及遗传学研究 [] 中华医学遗 Y J.
传学杂志 ,929 5 :0 . 19 ,() 36
病 ,907 1 :7 19 ,( )3 .
[] 3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 染色体多态性及 自 发性流产关 系的探讨 [] 中国优生 与 J.
遗传杂志 , 9 ,( )2 . 1 5 33 : 9 9 [] 4 周焕庚 , 夏家辉 , 张思仲 , . 等 人类染 色体 [ ] 北京 : M . 科学 教育 出
维普资讯
一
1 2 1 4 一
C i a i ̄ A g s, O 7, 11 . hn JL b D an, u ut2 O V0 1 No. 8
作者简介 : 常虹 , ,6岁 , 女 3 学士, 管检验 师。研 究方向 : 主 产
前诊 断。 参考文献 :
版 社 .97 6 . 18 .1
[] 2沈婉英 . 汉族男 性 Y染色 体相对 长度 1 例 分析 []遗传与疾 5 2 J.
( 收稿 日期 :06 1 7 20 一l —2)
文章编号 :07 272 Y 0 —12 —0 10 —48 (( / 8 14 2 K)
胰胆 管 合 流异 常 和胆 道 肿 瘤 的关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关系的Meta分析邓代安1,叶辉2,程南生2,代强1,蒋武1,张涛1【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为胆囊癌的预防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PubMed、EMBAS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77年4月-2011年5月,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BM与胆囊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0.25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总计纳入文献8篇,其中3篇仅对比分析了PBM在胆囊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发生率的差异,2篇仅对比分析了胆囊癌在PB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发生率的差异,而另外3篇文献则对这两种发生率的差异都进行了对比。
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中PB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41,95%CI(5.03,10.87),P<0.000 01];且PBM患者中胆囊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7,95%CI(10.43,29.94),P<0.000 01]。
结论 PBM是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异常;胆囊癌;Meta分析【文献标识码】 A Association betwee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and Gallbladde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DENG Dai-an1, YE Hui2, CHENG Nan-sheng2, DAI Qiang1, JIANG Wu1, ZHANG Tao1. 1.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Anyue County, Anyue, Sichuan 642350,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Biliary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 R.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 and 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Methods A full literature search from April 1977 to May 2011 was conducted in CBM, CNKI, PubMed, EMBASE, Wanfang databases to identify case-control studies or cohort studies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M and the risk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0.25 software. Results In the total of eight studies, only three of them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BM between GBC patients and controls, and only two of them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GBC between PBM patients and controls. But the other three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se two kinds of differences. Meta-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PBM was higher in the GBC patient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OR=7.41, 95%CI (5.03, 10.87), P<0.000 01], and the incidence of GBC was higher in the PBM patient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OR =17.67, 95%CI (10.43, 29.94), P<0.000 01]. Conclusion PBM is a high-risk factor for GBC, signifi 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Key words】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Gallbladder carcinoma; Meta-analysis论 著【作者单位】1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安岳,64235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作者简介】邓代安(1977-),男,四川资阳人,主治医师,本科,E-mail:dengdaian2012@【网络出版时间】 2012-08-14 13:06【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20814. 1306.006.html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做到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胆囊癌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3]。
在影响胆囊癌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被认为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PBM又称为胰胆管连接异常(APBDJ或APBDU),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变异。
根据1994年日本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通过的诊断标准,PBM 被定义为:主胰管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形成过长的共同通道,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胰液和胆汁混流[4]。
根据Kimura等[5]的分类,PBM被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排名第5位,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3%[1]。
尽管胆囊癌的发病率较低,但是由于胆囊癌转移早、侵袭性强、预后差,其5年生存率不到5%,使之成为一种高度致命性的恶性肿瘤[2]。
因此,重视分为两型:P-C型,主胰管以直角形式汇入胆总管;C-P型,胆总管以锐角形式汇入主胰管。
在PBM中,由于Oddi括约肌不能控制和调节汇合部而引起胆胰汇合部流体力学异常,发生胰液和胆汁过早混合及胰液反流,长期的胰液刺激导致胆囊上皮细胞慢性炎性增生、基因改变,甚至细胞异型性的发生,最终导致癌变[6]。
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广泛应用,以及解剖学的发展,PBM的检出率有增多趋势,使得PBM与胆囊癌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尽管有许多学者已经报道了PBM与胆囊癌发生的密切相关性[5, 7-13],但是在不同的研究中,PBM在胆囊癌人群中的发生率以及胆囊癌在PBM人群中的发生率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对有关报道PBM与胆囊癌关系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以期为胆囊癌的预防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2名独立的研究者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中检索中文文献从建库至2011年5月,检索词为“胰胆管合流异常”、“胰胆管连接异常”、“胆囊癌”。
在PubMed 数据库中检索英文文献从1977年4月-2011年4月,检索词为“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junction”、“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和“gallbladder carcinoma”,并辅以文献追溯法查找相关文献。
1.2 纳入标准文献资料纳入标准:①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无语种限制。
② 研究对象:胆囊癌患者、PBM患者及正常人群。
③ 暴露因素:包含两组病例对照研究。
PBM在胆囊癌患者与在正常人群发生率的对比;胆囊癌在PBM患者与在正常人群发生率的对比。
④ 结局指标:PBM的发生率以及胆囊癌的发生率。
1.3 排除标准对综述、个案报道、会议报告、指南、非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无原始数据、重复报告、报道信息少以及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予以剔除。
1.4 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文献检索、纳入与排除、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如果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则与第3名研究者讨论决定。
提取的主要相关资料包括:研究人群及所在地区、实验设计类型、对照组的选择、各个文献中病例组及对照组的纳入人数、胆囊癌和PBM的诊断方法、比值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
按Lichtenstein等[14]推荐,研究质量的评价包括是否明确阐述研究目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入选及排除标准、匹配方法、胆囊癌和PBM的诊断、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及样本量。
为了避免来自研究者本身的主观评价,我们并没有对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分,但我们使用这些有效性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了质量排名(表1)。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RevMan 5.0.25软件完成统计分析。
对所纳入的各个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设为α=0.1。
各个研究所致的抽样误差所引起的异质性占总变异的百分比。
若I2≤50%,则认为各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采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反之,若I2>50%,则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根据研究的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
2 结果2.1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共得到1 5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09篇,英文文献606篇。
经阅读文献标题后,初步排除文献1 158篇,剩余357篇;经阅读文献摘要后,再次排除337篇;再经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
总共纳入文献8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2篇。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最终纳入的8篇文献,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