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UTI
(二)UTI诊断标准 1985年我国的UTI诊断标准: 1,正规清洁中段尿培养(保证尿液在膀胱 存留超过4-6小时)细菌定量培养⊇105/ml 4-6 ⊇10 /ml。 2,离心中段尿沉渣镜检WBC数>10/HP, 或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 具备条件前二点可确诊。如无2点,需行第二 次培养,如细菌数⊇ 105/ml且为同一种菌,可确 诊。 。
UTI
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会讨论通过的鉴别上、 下尿路感染的标准: (1)ACB阳性多为肾盂肾炎,阴性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尿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 (3)有发热(>380C)、或腰痛、肾区叩痛或尿中有 WBC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复发(六周内)多为肾盂肾炎;单剂治疗 无效者多为肾盂肾炎。 (5)经过治疗后仍有肾损害,排除其它原因所致;或X 线检查有异常改变者多为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郝文科
UTI
*UTI通常指的是尿路的细菌性感染。 *UTI是所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UTI的发生率占人口0.91%。我国的资料为2.05%。 女性最常见,有文献报道30%~90%女性一生曾 患过一次以上的尿感。60岁以上女性尿感发生 率高达10~12%。已婚/未婚之比为12.8/1。男性 少见,发生率为0.03~0.04%。
UTI
*无症状菌尿 指临床无尿路刺激症状,但在不同日的清洁 中段尿培养菌落数超过105/ml,且为同一菌种。多 见于孕妇、老年人、留置尿管、尿道器械操作后。 *尿道综合症 多见于妇女,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但无 发热、WBC升高,尿培养多次阴性。尿中可有 RBC或WBC,但增多不明显。
尿路感染的诊治及护理进展

复查 , 如仍为 1 ~1 f ml需结 合临床 表现来诊 断或做 膀 0 0 e/ , u
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J 。 12 09年欧洲 泌尿外科 年会上 的最新 U I . 2 0 T 的诊 断标准 ① 女性急性非复杂性 U I女性 急性非复 杂性膀 胱炎 : T、 排尿 困 难、 尿急 、 尿频 、 痛 , 次急 性发 作 , 前没 有 任何 U I 尿 本 4周 T 症
1 1 18 . 95年第二届全 国肾脏病学 术会 议确立 U I 断标 准 T诊 ①正规 清洁 中段 尿 ( 尿停 留在 膀胱 4~ 6h以上 ) 细菌定 量
因素 , 并采取措施去除这些 因素 , 同时依据 尿培养及 药敏结 果 选用抗生素 , 提高患者 的免疫力等 。阿莫西林 、 氯西林是 治 氨 疗敏感肠 球菌和 B族链球 菌 的首选 药 , 目前 对青 霉素类 耐 但 药性 普遍 增加 , 可选用带抑制超广 谱 B内酰胺 酶 ( S L 类 抗 EB ) 生素 。由于泌尿 系统 的异常 和临床 表现各 不相 同 , 治疗 周 期很 难统一 。一 般下尿 路感染 症状 的患 者推 荐 1 疗法 , 周 表现为发热 、 菌血症和低 血压等 严重症 状 的患者 推荐 1 0—1 4 d 疗法 。泌尿生殖 异常无 法纠 正 、 T 频 发者 , 考虑 长疗 程 uI 可 抑菌治疗 。但 是抑 菌疗 法对抗 生素 的选 择 , 括剂量 和周期 , 包 目前 尚无 系统的研 究报道。
3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培养 , 菌落数 ≥1 c / l 0 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 清洁离心 中段 尿沉渣 白细胞 数 u
>1 0爪/ P, U I H 有 T 症状 。两 项均具 备者 可 以确 诊 , 若无第 2 项, 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 , 如仍 ≥1 e m , 0 f l且两次 的细菌 u/ 相同者 , 以确诊 。③做 膀胱穿 刺尿培 养 , 可 细菌 阳性 ( 不论 菌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杨念生页PPT文档

16.9%
例数=2460
致病菌
细菌名称 杆菌
大肠杆菌 克雷白杆菌 阴沟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枸橼酸杆菌 其他杆菌
菌株数 201 115 22 22 8 5 3 3 23
比例(%) 77.3 44.2 8.5 8.5 3.1 1.9 1.2 1.2 8.8
杨念生等.中华肾脏病杂志.2019,518:194
组间细菌毒力、耐药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相似
Manges AR: N Engl J Med, 2019,3465:1007
主要抗生素
• 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 • 甲氧苄氨嘧啶(TMP)、磺胺类(SMZ或SMZ/TMP) • 头孢类 • 单酰胺环类抗生素(安曲南) • 喹诺酮类 • 氨基糖苷类 • 碳青霉烯类 • 其他如万古霉素、四环素类等
耐药致病菌的传播
女性社区获得性尿感:
• California: 22% (55/255)大肠杆菌对SMZ/TMP耐药, 耐药菌中51%(28/55)同属于一个克隆组(A克隆组);而敏
感组只有4%(2/50)属于该克隆组(P<0.01)
• Michigan: 38%(11/29)耐药大肠杆菌属于该克隆组 • Minnesota:39%(7/18) 耐药菌属于该克隆组 • 该克隆组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均为O11:H(nt)或O77:H(nt),
抗生素名称 大肠杆菌 克雷白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头孢唑啉 头孢克罗 头孢夫辛 头孢他定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55.8 31.8 26.8 4.5 8.0 9.8 28.1
36.6
31.7
33.9
89.1
41.9
39.6
16.7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主要的病机关键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尿路感染为今年来的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经久不治,反复发作,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应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兼顾预防与调护。
1、尿路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大部分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其他细菌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除上述症状外,患者患侧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并可出现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此外,无症状菌尿近年来也呈发病增高趋势,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强调其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接着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理论基础,包括辨证施治和药物应用。
并探讨了中医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预防作用,强调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最后对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中医药在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因、流行病学特点、理论基础、临床应用、预防、研究现状、价值、前景1. 引言1.1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概述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尿路感染类型,常常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器质性病变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感染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身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复发率等。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有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对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从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理论基础、临床应用、预防作用到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尿路感染。
其病因包括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尿路梗阻、尿路湿疹、尿液逆流等因素,这些因素使得细菌易于侵入尿路并引发感染。
尿路感染诊治新进展

尿路感染诊治新进展
尿路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尿路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尿路感染的定义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上皮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性反应。
1
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尿道炎等。 Nhomakorabea02
定期进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了解泌尿系统健康状况
03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04
定期进行尿培养检查,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
05
定期进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了解泌尿系统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尿路感染治疗效果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2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
3
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
4
尿路感染的分类
急性尿路感染:发病突然,症状明显,病程较短
慢性尿路感染:发病缓慢,症状较轻,病程较长
复杂性尿路感染:感染部位广泛,涉及多个器官或组织
复发性尿路感染:多次发病,间隔时间较短,症状相似
04
抗生素的副作用: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非抗生素治疗
免疫疗法: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抵抗感染
01
益生菌疗法:使用益生菌来平衡肠道菌群,减少感染风险
02
草药疗法:使用天然草药来治疗尿路感染
03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04
辅助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避免久坐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内衣等
中医药对慢性尿路感染 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慢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尿路感染(UTI)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患者为多,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女性发病率可增高到20%。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就其机理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对慢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尿路感染症见尿频尿急,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
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所,肾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一般认为肾虚是淋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亦是防治上的关键。
1.1 肾虚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慢性尿路感染的影响中老年妇女全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泌尿道退行性改变,黏膜防御机能减退,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尿路下段结构和功能改变。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皱褶丧失,影响尿道口的关闭,雌激素还能使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积聚,刺激阴道杆菌生长,产生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对尿路病原菌在阴道内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雌激素也可影响尿路上皮的黏附性,使细菌不能黏附于黏膜,在排尿时随尿液冲出体外,减少尿路感染和复发。
沈自伊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通过补肾法可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靶腺功能,有利于内分泌系统的协调。
1.2 肾虚与免疫功能下降时慢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有研究证实慢性尿路感染缓解斯所存在的肾气不足之证以全身和尿路局部免疫能力低下为内在病理基础,系肾气不足的本质所在。
微生物的入侵是尿路感染发生的先天条件,由于细菌强大的繁殖能力上患者可能存在的机体易感,即为中医理论上“肾虚”因素的存在,与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防御机能减退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相吻合。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尿中SIg较低,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有报道通过益气补肾法治疗。
在肾虚证得到明显好转的同时,全身及局部免疫的低下状态也得到了纠正,说明了肾虚证与免疫机能低下存在内在联系。
2 慢性尿路感染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2.1 中医治疗2.1.1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缓解期临床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治疗上应缓解则扶正固本,自不必拘于淋证忌补之说。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复杂性尿路感染(CUI)是泌尿系感染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或难以治愈,通常发生在有尿路解剖和生理异常的个体中,如传输道畸形、前列腺疾病、结石、泌尿系肿瘤、神经源性膀胱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CU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采取全方位、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治疗CUI中具有独特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CU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医药理论认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功能紊乱及病因入侵使得体内正常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导致气滞、湿阻、瘀滞、虚弱等病理生理过程的出现,最终引起身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
传统中医药治疗法则是以调整人体生理、代谢、营养代谢平衡为主,从而改善人体的抵抗力、自愈能力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治疗CUI时也采用此类思想。
二、中医药治疗CUI方法(一)汤药治疗采用汤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CUI的首选方法之一。
在经确诊之后,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分析具体诱因,搭配中药进行治疗,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经典的有效方剂有“温肾汤”、“杞菊地黄汤”、“七路驱湿汤”等。
(二)贴敷治疗中药膏剂可以通过贴敷患者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效果,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治疗时,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药膏方法,如“金银花消炎骨质贴”、“桑叶贴敷疗法”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调节人体经络与脏腑功能,增强全身的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中医治疗CUI时,精选针刺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症状。
(一)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不同的病理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CUI的治疗中,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充分考虑患者自身不同的身体状况,寻求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二)协同治疗减少反复发作尿路感染长期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在疾病恢复后反复发作。
中药与西药结合,既能够发挥抗炎、通便、止血、生长等多种作用,又能够减少口服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减少治疗的反复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
3、尿涂片镜检细菌:未经沉淀中段尿—滴,油镜找 细菌,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 尿。
4、细菌等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见于: ①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白带污染。 ②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 ③技术错误。 假阴性见于: ①7天内用过抗菌素。 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 ③尿标本内混有消毒药。
毛,如P菌毛。 能产生溶血素等毒素,以及对人类血清
的杀菌能力有抵抗性。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流行病学
育龄已婚女性最多见 未婚女性2% 已婚女性5% 孕妇7% 青年男性极少(<50
岁) 老年女性、男性10%
近年发病率升高 青年人性病 耐药菌株增加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理解剖
急性膀胱炎: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充血、 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并可出现粘膜溃疡。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尿路感染的定义
大量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 路炎症。
特征:病原微生物:细菌、结核杆菌、真 菌
真
滴虫、支原体、病毒等。
炎性细胞
不典型表现:尿液无菌 无症状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几个重要概念-1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梗阻,尿路不
急性肾盂肾炎:可为单侧或双侧,肾间 质及肾盂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肾小 球正常。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 尿路局部表现,无全身感染症状。 常有白细胞尿,30%有血尿。 大肠杆菌占75%,葡萄球菌占15%
尿路感染性症状 2. 尿路刺激症状 3. 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痛。 4. 白细胞尿或脓细胞尿、尿白细胞管型 5. 血WBC升高,血培养可阳性 6. 一般无高血压、氮质血症,可有一过性小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经验判断
大肠埃希杆菌:90%的院外感染、50%的院内感染。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
50%的院内感染。 腐生葡萄球菌:10%青年女性性交中获得尿感 β链球菌:新生儿的感染 金色葡萄球菌:血源性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糖
尿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尿路结石。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三)其它实验检查:急性肾盂炎血WBC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可确定有无梗阻、结石。 2、IVP:适应症:
复发的尿感。 复杂性尿感。 疑为肾盂肾炎。 感染持续存在。 小儿反复尿感, 男性首次尿感亦应作IVP。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2
机体抗病能力:
尿路通畅时 1、尿液冲洗作用。 2、前列腺液杀菌作用。 3、尿道粘膜分泌物IgA、IgG、有机酸及通过
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 4、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尿液酸碱度、渗透
压、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等。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3
易感因素: 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狭窄、畸形或神经性,
诊断: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 断为尿感。
真性细菌尿: ①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 生长。 ②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 /ml。 若无尿感症状,要求2次菌落均 ≥105 /ml,且为同一菌种,才可诊 断。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临床可拟诊为尿感
若女性尿路刺激症,且尿WBC增多,可 疑为尿感。如果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 且为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感
畅,畸形,结石,膀胱输尿管 返流等复 杂因素。 非复杂性尿感: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 的异常。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几个重要概念-2
有症状的尿感:发热、尿急、尿频、尿 痛。
无症状性细菌尿:症状轻微,甚至WBC 也不高,但培养2次可得到一致的细菌, 且细菌量足够大。
复发尿感:停药1月内,同一致病菌再次 感染。治疗失败。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一)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5个/HP。 (二)尿细菌学检查:
1、尿培养临床意义: (1)细菌尿:≥105/ml (2)可疑阳性:104~105/ml (3)污染:<104/ml
2、2次中段尿培养均为105/ml,且为同一菌种, 虽无感染症状,亦诊为尿感。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重新感染:治愈后,第二次又获得另一 菌株感染。尿路防御功能差。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1
致病菌: 常见菌:乳酸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和厌氧
菌多为污染所致。 常见致病菌:最常见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感的70%以上。其它依 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 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 球菌。其共同特性“易于在尿液中生长繁殖”。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二种以上混 合感染,厌氧菌感染 罕见,偶见于复杂性尿感
尿流不畅,为最主要因素。 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肾发育不良、膀胱输尿
管返流。 器械使用和妊娠: 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慢性病、使用免疫抑制
剂等。 尿道内及尿道口周围炎症病灶 遗传因素:尿路粘膜局部防御能力缺陷。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4
细菌的致病力
特殊的血清型:如大肠杆菌O、K、H 对尿路上皮的吸附能力:具有特殊的菌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1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尿道口细菌 尿道 膀胱 输
尿管 肾脏。 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
流,到达肾脏及其他尿路引起感染。多 为金葡菌败血症。 淋巴途径感染: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 炎、结肠炎时,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进入 肾脏。 直接感染:外伤或肾脏器官发生炎症时
管功能减退。 7. 试验性治疗,短疗程抗生素效差或复发者。 8. 致病菌为少见病菌(变形、绿脓)和复杂
性尿感应多考虑肾盂肾炎的可能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无症状细菌尿
隐匿性尿感,有菌尿而无尿感症状 老年人、孕妇、慢性病人易发生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慢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病程>半年,多次发作或迁延不 愈,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 1)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一。 3)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