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边沁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南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外文题目:Bentham’s theory on utilitarian ethnics学号:0311234姓名:邓潇栩年级:2003 级学院:哲学系系别:哲学专业:哲学指导教师:王中田完成日期:2007 年4月摘要功利主义伦理在西方伦理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学派。

相对于康德的义务论,功利主义伦理更带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边沁作为功利主义伦理的开创者,建立了一整套功利主义的体系。

除了将自己的体系根植于人性、人的需要之上以外,他更认识到道德同社会关系以及同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联系,并且加深了这一层联系。

他的功利学说涉及到立法、道德哲学、政府制度等各个领域。

本文主要从苦乐原理、功利原则的内容以及后果论方面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内涵,试图指出了由于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造成的思想缺陷。

关键词:功利;功利主义伦理;私利;最大幸福AbstractIn terms of the history of moral science, utilitarian ethics 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Compared with Kant’s deontology, more materialistic factors contained in the utilitarianism. As the inaugurator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ist ethics, Bentham founded a utilitarian system on human being, especially human nature. He was cognizant of the relation among moral, social rel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His theoretical system refer to many domain, including legislation, ethic, and politics. The article gives an exposition of the ideology of utilitarian ethics of Bentham including principles of pleasure and pain, consequentialism, and principles of utility. Also it mentions its limitations for the localization because of the class and the times.Keywords: utility;utilitarianism ethics;self-interest;maximal happiness目录引言 (1)一、边沁功利思想的理论渊源 (1)二、功利主义伦理的思想内涵 (2)(一)苦乐原理 (2)(二)功利原则基本内涵 (4)(三)功利主义的道德评价体系——效果论 (7)(四)依赖于立法的道德外在制裁理论 (7)三、对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不同意见 (8)结语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引言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萌发,迫切要求私人利益从神学道德的限制和束缚中释放出来,得到认可。

康德的“自律即自由”,这句话在道家老子思想中也一样!

康德的“自律即自由”,这句话在道家老子思想中也一样!

康德的“自律即自由”,这句话在道家老子思想中也一样!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德哲学》这本书。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道德哲学中主流的一种思想英国哲学家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接下来,我们今天分享另外一派观点,那就是大哲学家康德的“义务论”。

如果说功利主义是注重结果的话,那么康德的义务论就是更注重:动机。

每一种道德理论都有一个起点。

前我们介绍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始于“善理论”,也就是幸福或快乐是至善,不幸福或痛苦是至恶。

这个理论与结果主义的对理论,也就是对的行为总是会将善最大化,它们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功利主义的道德理论。

而康德的“义务论”的起点是什么呢?在康德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提出了“善良意志”。

那什么是“善良意志”呢?其实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善良的初心”,或者“善良的动机”。

和功利主义以结果论英雄相比,康德认为,善良意志之所以是善的,是道德的,就因为它本身就是善的,而是获得了善的结果。

所以,其实康德的善良意志其实区分了:道德是好的,和道德上好的结果。

但其实康德的道德感也广受质疑,比如后来的卡尔·马克思就指责康德,将道德简化成了“区区的意志”,忽略了这种意志对世界是否造成了任何影响。

但是康德的道德哲学的内容,显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善良意志”,而是一种几乎完美的善良意志,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说:很多人极富同情心,以至于在没有任何额外的虚荣或自利动机的情况下,他们也心满意足地向周围的人传播着快乐,而且只要这快乐是他们传播的,他人的满足感便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但我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种行为与义务多相符,有多友好,都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而是同其他倾向有着一样的地位。

显然,在康德眼里,如果一个人享受向他人传播幸福、为他人做好事,换句话说,他在行善的同时,获得了某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的行为都不是纯粹道德的行为,所以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是一种纯粹的“善良意志”,不含有任何私欲的动机,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甚至将“同情”视为“次等级”的道德。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1、康德: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著作:《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其政治思想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将现时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认为道德是内在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从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的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际并不是真实存在。

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至彼岸世界。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政治论: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从“人的经验”出发来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人性论”之上的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是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提倡理性,反对身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把人的理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人文主义的兴起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及复兴紧密相连的。

4、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将国家的起源归因于上帝,将国家看作是上帝创造的。

而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既已有其萌芽,中世纪曾为暴君可抗论的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契约论成为解释国家与法律起源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一理论。

在他们看来,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都是自私的,是自由平等的,生命,自有财产是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不方便,理性即自然法引导人们订立此契约。

边沁的幸福论法治思维及其当代价值

边沁的幸福论法治思维及其当代价值

边沁的幸福论法治思维及其当代价值边沁曾将自己的思想概括为:最大幸福或最大福乐原理。

我近日在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哈佛公开课视频中,首次对这个概念有了直观理解。

视频中,桑德尔教授举例一系列极端情况下的道德两难选择,例如“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中:一艘英国游船中幸存的三人通过迫使另一人牺牲自己作为三人的食物,免于饥饿而被德国救上岸,回到英国被判以谋杀罪。

由这些类似的例子引出了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现场哲学辩论,就多数人的生命是否一定比少数人的生命价值更高,以及在道德观念和伦理动机上的展开具体分析。

在观看辩论过程中,令我对目前学界普遍采用的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概念也渐渐清晰。

所谓功利主义,即如其创立者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所言:“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少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

”简而言之,按照其思想逻辑,进行任何判断的先决条件是搞清楚一个行为将对相关者整体带来更多幸福还是痛苦。

如果能让大家所有人都能最大化的感到幸福,就这么做。

而自由主义,则与之相反,它强调以每一个个体的最大权益为判断一个行为的首要条件。

现实地说:就算是为了救死扶伤或全人类的未来,也不能要求一个明星或亿万富翁捐赠给难民哪怕一分钱。

包括国家哪怕为了安全考虑,也不能用法律规定驾驶员要佩戴安全带或严禁酒驾。

例如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

这两个理论一如其他形成了理论的思想,稍加推理和自我代入就会发现,对于个体来说两者取其一,都有明显的利弊,都是双刃剑。

实现一个公正的社会何其困难。

世上如此纷繁的思想,加之复杂的人性,保持清醒看来都是很高的追求。

要清醒从容,无愧于心的活在世上,要么全然活在屏蔽知识的自我世界中,要么就尽可能的博采百家之长,同时不偏不倚,独善其身,否则不知不觉又会被某个派系或圈子利用,被动的成为子弹或弓箭。

边沁法哲学思想

边沁法哲学思想

边沁的法哲学思想摘要:边沁是一位将其毕生精力贡献给英国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制改革的思想家。

在法学领域,他的最大影响在于法律的功利主义原则贯彻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奠定。

边沁自始至终坚持以这一哲学观念分析法律概念和运用问题,为现代西方的法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边沁对问题的论述并不是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而是能从其理论体系中给出严密而深刻的见解,后来的许多学术思想都能在边沁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边沁启蒙法哲学功利主义一、边沁的思想和他所批判的时代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就动物而言,我们没有直接的义务。

动物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其存在只是到达某一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便是人。

同一年,即1780年,边沁完成了《道德与立法之原理》一书。

在书中边沁对康德提出了针锋相对的驳斥:”问题不在于它们能推理吗?也不是它们能说话吗?而是,它们会感受到痛苦吗 ?”边沁期望有一天”动物可以取得原本属于它们、但只因为人的残暴之力而遭剥夺的权利”。

这最彻底的表现了边沁一以贯之的功利主义思想,即将个体的感受视为思考和行动的起点。

边沁继承英国经验论的传统,主张知识的起源应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拒斥一切超出感觉经验范围之外的形而上学主张,同时认为对人性的理解也必须在对人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从关于理性、良知等伦理反思的角度出发。

边沁对自然法理论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他在《政府片论》中写道:”至于自然法,它什么也不是,而仅仅是一个术语”。

他奚落这种理论是混乱、内容不明确、莫衷一是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又多是浮夸的无稽之谈。

边沁反对自然法哲学家们关于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理论。

他认为,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学派关于”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等的观点,都不过是”虚构”和”想象”的产物。

虚构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得到确定的知识,认识法律的性质,必须从功利原理出发。

边沁生活的时代是工业革命与思想启蒙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打破了人们对形而上学和抽象概念的迷恋,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是可度量、可证实,同生活事实密切相关的观念。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边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认为是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著作中,边沁提出了一种与传统道德观念不同的伦理理论,即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以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为基础,因为这是人类最根本的动机。

边沁认为,快乐是一种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最终原则。

人们应该追求快乐,并将快乐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认为,个人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反对社会的压迫和道德的束缚。

边沁认为,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受限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受到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自私和狭隘的伦理观,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理论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无论如何,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来的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是一种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

尽管受到了争议,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2000字】第二篇示例: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是享乐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主张追求最大幸福原则,即追求最大程度的快乐,最小程度的痛苦。

边沁认为幸福是唯一有价值的事物,道德行为的标准是行为的后果是否可以带来最大幸福。

他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最基本的动机。

享乐主义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被古希腊哲学家爱士柏德(Epicurus)首创,后来被边沁继承和发展。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幸福和幸福的最大化,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追求幸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

边沁提出了一套量化幸福的方法——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即通过计算行为的后果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的总量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功利主义哲学中,在借鉴了先前的法学家的思想后,边沁将功利主义思想具体化,提出了完整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对于英国的资产阶级法治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主宰人性的原则一苦乐原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主要以功利原则为基础。

边沁认为,大自然的不断进化,离不开弱肉强食这一亘古不变的规律,人类虽是高级动物,但也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社会自然也有自己的规律,如果能找到每个个体的规律,给个个体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边沁强调说,虽然每个个体都在社会中各不相同的存在,但是每个人的生存规律都是相同的,每个人的人性都遵循着同样的一个原则,就是避苦求乐。

无论是每个人的个体行为,还是社会事件的产生,追根到底,都是由于这个规律,因为避苦求乐人本性中的最根本原则,这个原则对于支配了人的思想,引导着人的行为。

他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一快乐和痛苦一的主宰之下。

只有它们才指使我们应该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

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

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

一个人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受其主宰,但实际上,他将照旧对其俯首称臣。

”边沁认为,人类做出的一切行为的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源于人性中的避苦求乐。

人作为主宰世界的高级动物,避苦求乐是每个人的本性,文艺复兴过后,哲学家们也提出了关于避苦求乐这一理论的诸多观点,边沁则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哲学上的总结。

边沁认为,人类的一生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受各类想法的驱使,但是每种行为的出发点,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快乐和痛苦这两种感受所支配,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如此。

在边沁的思想中,无论人们所说的语言多么的高尚,无论人们的行为多么大伟大,都逃不过避苦求乐这一本心。

边沁说: “组成社会的每个人的幸福,亦即他们的快乐与安宁,是立法者所应该注意的唯一目标,而在事情取决于立法者范围之内,他都应该依据这个唯一标准使每个人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在资产阶级刚刚取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期里是风靡一时的。

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的立法文案中随处都可体现功利主义的影子。

而其所倡导的各项道德法则也大受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

对以后英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也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着他的拥护者。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

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

所谓功利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功利主义的“功利”,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1.功利就是避苦求乐。

强调和宣扬功利,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

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会避免痛苦追求快乐。

即使那种刻意避乐求苦的行为,究其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生痛苦,追求更大的人生快乐和幸福。

避苦求乐作为人类的天性是边沁功利主义伦理的基本出发点。

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他开篇便点明:“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

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

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

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多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

”边沁沿袭古代快乐主义的观点把快乐作为道德的本质和人行为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判断人类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的自发流露,也是人自然、原始欲望的表现,这一潜在的意愿在各个方面支配着人的行为。

可以看到,边沁从自然主义、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肯定了人性,反对诸如宗教神学等对其的种种限制,试图通过制度上的变革和道德传统的突破来寻求更多的快乐,满足人的欲望。

2.功利主义讲的“功利”是“快乐”和“幸福”的代名词,也是“利益的代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沁既是“一个伟大的对既有事物的怀疑者”,也是一个 “伟大的颠覆者,或者用大陆哲学家的语言来说,是他的时代、 他的国家的伟大的批判性思想家”。罗素曾经评价功用主义 者说,他们的理论虽然由于过分注重人的现实的苦乐而显得卑 下,但他们关心同胞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康德:对我们这个日益物欲化的社会来说, 谋利精神深入人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人 类理性的诟病。 利益的动机在今天是中立性的 东西,但它永远不能成为道德的基点。 现代社会 更需要表现为一种责任、义务、自律精神。 康 德认为,道德责任义务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峰, 人只有作为道德义务的主体,才能达到真正的 最高的“善”,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自尊, 才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的。让我们更加地明确 责任义务,强化道德自律,内化道德信念。
当事人”的概念, 即功利就是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或防止痛苦 的事物特性。这里的“当事人”既可以是指自己, 也可以是指他者。因而, 在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里面, “功利”不仅是个人的, 也是社会的。功利
不仅仅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生活的追求, 也是个人对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 理想的设定与追求,康德与边沁哲学思想的异同:
康德与边沁的哲学思想的最大的不同在 于,在义务论的道德体系中,康德的道 德理论是一种精致理论。他强调的是一 种善良意志,即内在性,决定人们为道 德而道德的本性。而功利主义,在边沁 看来是指一种人们趋利避害的特性,强 调的是一种外在性,是先有利他,后有 互利的重结果理论。
康德认为我们考察一个行为是否道德,要考察两点,一要考 察行为本身是否正当,二要考察行为动机是否出自对道德本身的 尊重。康德的道德义务论, 就其内容讲是多方面的, 他提出的善良 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善 恶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至善的道 德理想等, 构成其基本内容, 也是构成他的义务论伦理学的基 本要 素。
功利主义的“功利”,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功利就是避苦求乐。强调和宣扬功利, 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
意识回归与强化。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 环境, 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都会避免痛苦, 追求快乐。即使那种刻 意避乐求苦的行为, 究其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生痛苦, 追求更大的
边沁的伦理价值判断是基于一种唯乐主义的功利原则 及这种道德观点是否能立足于实践。
基于这种基础,他以功利原则的价值判断为基石,认 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趋利 避害。所以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 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 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最大的 幸福原则”。
而边沁的功利原理有两个出发点和前提:a、功利原理或最 大幸福原理;b、自利选择原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自利选择 占着支配地位。当人们进行活动的时候,凡是对自己的最大幸福 能有最高贡献,不管对自己以外的全体幸福会带来什么结果,都 会全力追求,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倾向。
边沁:“19世纪的英国哲学与古典哲学相比,最大的成就 是功利主义的滥觞。”边沁把“情感论”的道德原理扩大到 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了功利主义的政治伦理哲学。边沁功利 学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各项制度的变革, 同时,也推动了民众观点的巨大变革,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实践 效果。总之,功利主义的出现是顺乎历史的发展潮流的,它 对20世纪的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 要做一个经常反省自己的人。——康德
• 想象与认知完全是两个概念。——康德
• 人类是唯一通过教育才能生存下去的物种 。
——康德
• “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
的意志更可怕了”
——康德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 的观点:
(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 (2)国教分离, (3)言论自由, (4)女性的平等权利, (5)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包括儿童), (6)离婚权, (7)自由贸易 (8)爱高利贷, (9)同性恋的合法化。
• 康德举例:我们看到一个人穿红衣服,但 在其它动物和昆虫的眼里未必就是红色。
• 有些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我 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幸福,我们不妨把它想 象成是存在的。康德把这称之为“理念” 。
• 案例:1经线和纬线的利用 2 乔丹对篮球的 想象
• 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 命以及共和政体。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 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 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 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 (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 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 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 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
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 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 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 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 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 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
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人生快乐和幸福。
第二、功利主义讲的“功利”, 是“快乐”和“幸福”的代名词, 也是“利益” 的代名词。也就是说, 功利就是利益, 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利益。但这里
所说的“利益”并不是单指对物质利益有追逐、获得、享受与满足, 还包
括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心灵上的利益追求、获得与满足。
第三、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是以个人为出发点, 但它的归宿却不是 个人, 而是社会。因此, 要客观地理解他的“功利”观念, 得很好地理解“
也可以说,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 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 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 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 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 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 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 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 实是无解的。
一、我能够知道什么
1、先验感性论 2、先验分析论 3、先验辩证论 4、先验方法论
二、我应当做什么
1、理性的统一性 2、善良意志 3、绝对命令 4、纯粹实践理性的公设
• 康德认为我们看到的、认识到的世界,只 不过局限于看到的、认识到的那部分而已 。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认识到的,并 不是世界的全部。
康德:
• 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 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 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 主要哲学家。
边沁:
• 杰里米·边沁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 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 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 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 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The End
• 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就是谋求最大多数人 的最大幸福。

——边沁
• 哪怕是犯人的痛苦,能减轻则尽量减轻。 这也可以算从整体上增加社会福利。
• 所有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
• 快乐的总量=人数*有用性
• 人类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与他人分享幸福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是边沁最著名的著作,在 这一本书中,边沁阐述了他主要的哲学思想。包括两个原 理:一是功利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二是自利选择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