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
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许平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物理学:赵朴初、李兆基
化学:胡晓明、薛彦、郁亚明
生命科学:池坤、曹大元、杨海波
地球科学:冯栋栋、许建军
系统科学:张黎明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新材料:潘志春、钟芸佳
电子信息技术:唐小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孙立人
医药卫生:钟瑞林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金凤珍
能源与动力工程:王传兴
交通运输:孙光琛
航空航天:崔洪涛、钱学锋
管理科学与工程:任力国
四、国家科技进步奖
新材料:宋玉锋、曹春芳
化学:马保雷
电子信息技术:黄新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苗仲英
医药卫生:韩洪武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蒋正成
能源与动力工程:李杰、苏茜
交通运输:冯萍
航空航天:袁兴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夏树芳
五、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新材料:乔晓红、冯志强
化学:熊耀斌
电子信息技术:林新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新建
医药卫生:胡显成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洪小洋、穆庆祥能源与动力工程:朱文熙
交通运输:陈宏
航空航天:吴晓源
管理科学与工程:张春艳。
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1.24•【文号】教技发[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3]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等36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无机化学研究”等63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多段构件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及产业化”等26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高性能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及关键器件技术”等23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的研究与应用”等44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VHL 基因相关肾细胞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等96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奶牛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授予“绿色安全果蔬贮藏与品质控制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
全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4.10•【文号】•【施行日期】1990.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科技奖励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1990年4月10日)由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现已结束。
评选活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评选委员会根据认真遴选、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的优秀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创造性,体现了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
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地、各部门推荐的符合参评资格的成果347项。
申报成果的单位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计划单列市,36个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系统,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所属的32个专业研究会,4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教委部分司局和直属单位。
本届评选活动为两级评审,由各学科评审组对全部参评成果进行初审,并向评选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和授奖建议;评选委员会经过审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获奖成果名单。
成果按著作、论文、报告分类,设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届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成果157项,其中一等奖57项(著作24项,论文15项,报告等18项),二等奖100项(著作32项,论文54项,报告等14项)。
获奖成果目录附后。
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评奖由国家教委统一颁发证书,并由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教育学会对本系统的获奖成果颁发奖金(一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2000元,论文发给奖金1000元;二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1000元,论文发给奖金500元),以资表彰和奖励。
推荐202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具体要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高教学会科研委)开展的一个表彰项目,旨在鼓励和奖励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中的杰出成果,推动学术与科研水平的提升。
以下是推荐202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参评条件
1.申请单位/团队需为中国高校,申请成果应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
2.申请成果应在2024年度内公开发表,且发表的期刊/会议需为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权威刊物/会议。
3.申请成果需要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科学技术先进性,对学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
二、申请材料
1.申请表:包含申请单位/团队的信息、成果的基本信息和学术影响力等,需如实填写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2.成果简介:对申请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28•【文号】教办厅函[2016]35号•【施行日期】2016.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教办厅函[2016]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部属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我国教育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总结2011年至2015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所取得的工作成就,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于2016年5月25日-7月10日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评选奖励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评奖活动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代行评奖委员会职责,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行评奖办公室职责。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应尽快确定专门机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的成果申报、资格审查和向评奖办公室上报推荐工作。
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的申报、推荐工作由学校(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教育部机关各司局可直接由其办公室组织申报。
军事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评审工作由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另行组织。
三、本次评奖活动时间跨度大,参评成果多,要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做好评奖服务工作。
为确保推荐工作按时完成,保证推荐质量,请严格按照《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见附件)规定的评审条件和要求组织实施,并于7月10日前将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推荐参评成果汇总报送评奖办公室。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24修订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根据2024年5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四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奖项概况1.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国家授予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2. 特等奖的评选标准严格、审查程序繁琐,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3. 本届特等奖评选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涵盖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二、获奖团队和项目介绍1. 项目一: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a. 该团队在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高效精准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医疗影像、智能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b. 该项目凭借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贡献,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目二:生命科学领域疾病治疗新技术a. 这个团队在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功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疾病治疗技术,为癌症、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b. 该项目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
3. 项目三:新型航空航天材料研发a. 这个团队在先进材料研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发出耐高温、轻量化、高强度的新型航空航天材料,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 该研究项目凭借其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价值,荣获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获奖成果的意义和影响1. 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的突破,将推动工业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医疗影像诊断等领域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生命科学领域的治疗新技术,将为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方向和可能性,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3. 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将提高飞机、航天器、卫星等载具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展望与启示1.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获得者,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一、前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激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国家科技进步奖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和公示。
本文将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
二、奖项设置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一等奖设立50个名额,奖金为100万元;二等奖设立100个名额,奖金为50万元;三等奖设立150个名额,奖金为30万元;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设立10个名额,奖金为500万元。
奖金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获奖类别1. 科技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各类科技研究成果;2. 科技工程技术类: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等各类科技工程技术成果;3. 科技推广转化类:包括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落地等方面的成果。
四、评选标准获奖成果需符合以下评选标准:1. 科技水平:成果在相关领域达到较高的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2. 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社会效益;3. 社会效益:成果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公示程序1. 推荐阶段:各级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2. 评审阶段: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将根据推荐情况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推荐的成果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名单;3. 公示阶段:确定的获奖名单将在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4. 颁奖仪式:最终确定的获奖成果将在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仪式上进行颁奖。
六、成果展示获奖成果将会进行线上线下的展示推介,包括科技成果展览、科技成果宣传册、科技成果专题研讨等形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获奖成果。
七、结语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是对今年度科技领域突出成果的一次盛大宣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
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 黄霞、文湘华、梁鹏、肖
康、孙剑宇、夏俊林、邱
勇、严晓旭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2016
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及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蒋建国、刘建国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2015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陈吉宁、李金惠、温宗国、
金宜英、吴静、聂永丰、
张天柱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2014
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
装备及应用
左剑恶、王凯军、吴静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2014
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贺克斌、王书肖、吴烨、
蒋靖坤、刘欢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2014
微量有毒污染物快速高灵敏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施汉昌、何苗、周小红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
奖
20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区域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余刚、黄俊、邓述波、王
斌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
奖
2013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实践-以嘉兴和上虞为例陈吕军、田金平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2
以厌氧技术为核心的可持续废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王凯军、左剑恶、郑明霞、
林甲、张国臣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0
环境规划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天柱、曾思育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10
废水中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技术及机理钱易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
奖
2010
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郝吉明、贺克斌、王书肖、
傅立新、吴烨、许嘉钰、
李俊华、马永亮、王聿绚、
段雷、雷宇、王丽涛、陈
丹、吕子峰、赵喆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
奖一等奖
2009
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黄霞、文湘华、汪诚文、
陈福泰、夏俊林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
2008
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贺克斌、郝吉明、,段凤
魁、杨复沫、马永亮、吴
烨、王书肖、田贺忠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
然科学一等奖
2007
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施汉昌、汪诚文、陈吕军、
李瑞瑞、陈金銮
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
等奖
2006
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施汉昌、单立志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
奖二等奖
2006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
黄霞、钱易、张旭、张天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
奖一等奖
2006
柱、施汉昌、张彭义、杜鹏飞、胡洪营、祝万鹏、聂永丰
NT系列复合机理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周律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
(推广类)二等奖
2006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郝吉明、段雷、叶雪梅、
周中平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
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
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及机理研究钱易、黄霞、文湘华、汪
诚文、陈吕军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
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2
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贺克斌、傅立新、郝吉明、
周中平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
奖
2000
我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研究郝吉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深港治理深圳河工程环境评估研究* 杜文涛、王光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应用
类三等奖
1999
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俞珂、袁光钰、白庆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钱易、陈吕军、沈英鹏、
胡纪萃、汪诚文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发明奖)
1997
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
徐康富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97
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陆正禹、胡纪萃、钱易、
左剑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97
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
余刚、李中和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96
大面积屋面雨水排除问题的研究王继明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
奖
1995
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王占生、张锡辉、刘文君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
奖
1995
固定化混合细菌处理废水生物学基础研究黄霞、俞毓馨、吴晓磊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
奖
1995
厌氧污泥的附着及颗粒化机理研究竺建荣、顾夏声、胡纪萃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94
高效多用途磁化除垢器(GCQ)张玉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
奖
1994
华南地区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郝吉明、徐康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
1993
福建省湄州湾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程声通、井文涌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93
宁波市大气环境区域评价和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93
地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系列研究程声通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92
电除尘常用电极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郝吉明、贺克斌、马永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92
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顾夏声、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1992
反应器的研究奖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钱易、胡纪萃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91
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傅国伟、张天柱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91
华北地区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王占生、刘兆昌、祝万鹏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
奖
1991
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王占生、刘兆昌、张兰生、
钱易、陈志义、卜城、杨
志华、聂永丰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89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黄铭荣、何强、井文涌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奖
1989
水的臭氧消毒接触方法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朱庆奭
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
奖
1986
臭氧发生器的研制沈英鹏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
奖
1986
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的研究李国鼎、陈志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