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

合集下载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在输液的同一臂侧抽血。

这样不仅使血容量发生改变,而且输液中的成分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如血糖、肾功异常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等,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

⑤抽错标本,主要发生在住院病人,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所致。

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因数,而又不容易被实验室人员所发现。

3 血液的孵育①孵育的方式,常推荐的是恒温水浴法,该法不仅可以加快血液的凝固,还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使血液中的成分含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恒温孵箱孵育法,可以加快血液的凝固,但它同时使血液中的一部分水份蒸发导致结果偏高,尤其是临界值的指标。

建议各实验室统一使用恒温水浴法。

②孵育的时间,未加抗凝剂的血液需要孵育30~60m in 才能析出血清,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达到所要求的时间。

致使血清分离不完全,部分凝血因子散落其中,形成血清凝块,堵塞仪器的管道,影响测定结果。

4 血清的离心分离血清的离心条件是1500~2000rp m 10~15m in,血浆的离心条件是2000~2500rp m 10~15m in 。

而有的实验室往往未达到离心时间的要求,致使血清(浆)分离不完全,在其中存在一些微粒成分,除了影响检测结果外,还有可能堵塞仪器的管道,致使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5 标本的移取在大多基层实验室,由于仪器的原因,往往无法将离心的标本直接测定,需要人工移取血清(浆)标本。

在移取的过程中,有些实验室人员一个吸头多用,造成交叉污染影响测定结果;有的甚至加错标本,造成结果完全错误。

这些都是要引起大家所重视的。

此外有的实验室同时使用血清与血浆来作生化项目的测定,虽然对一些指标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两者的介质却存在差异,血浆中的一些微粒对测定项目的比色有干扰。

因此在选择标本前要先做对照实验,结果没有差异后再慎重选用。

综上所述,影响血标本准备的因数很多,需要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的同志要全面了解影响的各个环节,规范自己的操作,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目的:为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探索几种可靠的检测或验证血小板数量的方法,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

探讨假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

方法:对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的1例PLT减少患者,采集静脉血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计数,并做末梢血直接涂片及不同抗凝剂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

结果:枸橼酸钠抗凝血PLT计数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与用EDTA-K2抗凝外周血多次PLT计数结果有明显差异。

瑞氏染色镜检显示:末梢血直接涂片、EDTA-K2抗凝血涂片有聚集的血小板出现,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血小板散在均匀分布。

结论:日常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PLT计数减低,与临床严重不符的应改用其他检测方法复查,避免误诊。

标签:假性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抗凝剂假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某些原因使仪器测定结果低于血小板实际数量,如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即血小板聚集时,会导致仪器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偏低。

我院发现1例,就此作分析探讨。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

因偏头疼半月来我院就诊。

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11.40×109/L,血红蛋白153g/L,血小板:17×109/L,因单纯血小板异常,重复多次,血小板结果变化不大,但为慎重随即收住院进一步观察。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史,肝脾不大,无出血倾向。

复查抗凝及纤溶功能正常,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抗原、抗体均阴性。

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数量、分类正常,血小板成簇可见。

1.2 材料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载玻片75mm×25mm,厚度1.2mm;瑞氏染色液(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日本Sysmex公司);光学显微镜CX41(日本Olympus公司);EDTA-K2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BD公司)。

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作者:邹小峰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方法:收治肛瘘患者1例,对其血小板检验结果异常进行探讨。

结果:EDTA-K2抗凝标本的血涂片15min时在显微镜下可看见大量的血小聚集现象。

结论:血液检测过程中使用EDTA-K2抗凝剂也会造成血小板假性降低,因此当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出现与临床的诊断不相符且严重偏低时,检验人员应该及时并且积极的找出原因。

关键词 EDTA-K2抗凝剂;假性;血小板减少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具有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极小,并可抑制血小板在体外聚集等优点,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EDTA-K2抗凝剂进行血细胞计数,但会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黏附、聚集,从而导致检测出来的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理解,极易误诊,应引起注意。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肛瘘患者1例,患者,男,36岁。

利用Sysmes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16×109/L,凝血四项正常,无任何临床出血症状,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血小板聚集现象。

仪器和试剂:sysmex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相关配套试剂,OLYMPUS-CX31双目显微镜,EDTA-K2抗凝采血管,枸橼酸钠抗凝管,草酸铵稀释液(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配制),瑞氏-吉姆萨染液。

检测方法:①EDTA-K2抗凝:患者用EDTA-K2一次性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后放置15min、30min。

②枸橼酸钠抗凝:同时为患者再用枸橼酸钠负压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mL(抗凝剂与血液之比1:9),在混匀后放置15min、30min。

③草酸铵稀释末梢血:抽取患者的末梢血20μL加入到0.38mL草酸铵稀释液中,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来严格操作,混匀后放置15min、30min。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曹锦梅;王兵【摘要】目的:分析偶尔发生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出现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现象和纠正措施。

方法分别使用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换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检测方法,对淮安市一院2例EDTA-PTCP患者的标本进行测定。

结果 EDTA抗凝常规通道检测血小板数减少,分别为14×109/L和7×109/L、枸橼酸钠抗凝法分别为122×109/L,99×109/L、末梢血稀释法分别为116×109/L,95×109/L、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分别为127×109/L,105×109/L,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直接外周血涂片染色血小板分布正常。

结论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可通过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代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方法加以纠正。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1【总页数】2页(P1881-1882)【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盐;枸橼酸钠;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症【作者】曹锦梅;王兵【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形态之一,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在疾病诊断中显得相当重要。

目前血小板计数临床各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结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普及。

EDTA在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中被定为首选的抗凝剂,其对血细胞的形态和血小板的计数影响都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

但近年来,由此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时有报道,淮安市一院从2015年7月至12月就发现2例,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纠正方法。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 2008,I ss ue N o.149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在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但是我们每天的血细胞分析中都会遇到白细胞、红细胞直方图正常,但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目减少的标本。

根据血小板直方图的提示,再次用分析仪进行复查并进行显微镜下计数。

我们发现有很多的标本是假性的血小板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纠正会给临床医生误导,有时会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必须重视和纠正这样的情况。

现就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如下。

1采血是否顺利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标本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也就是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常见因素。

对这样的标本应该涂片复检后建议重采血测定。

2标本的放置时间用乙二胺四乙酸(ED TA )盐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化委员会(I CSH )认定,并广泛应用。

ED TA K 2作抗凝剂时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这样的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

此时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直方图尾部抬高或成锯齿状。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ED TA 使血小板变形,可逆聚集体破散,此时测定血小板,就可以避免血小板假性减少。

3大血小板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多分布在2~15fl 区域内。

仪器通常设定血小板阈值,且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区别颗粒的性质血小板与红细胞在同一通道内计数。

当血小板体积大于24fl 时,血小板会被误认为是小红细胞而不纳入血小板的计数范围。

因此而使血小板计数降低的这种情况多见于肿瘤、白血病、肝病患者等。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1133例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1133例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1133例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部分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

方法对1133例本院住院患者分析仪法,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标本进行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

结果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结果,部分与仪器结果不符,多偏高。

结论仪器检测血小板偏低时不能轻易发出检验报告,必须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后方可发出,以确保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血小板减少血涂片血小板计数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11~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标本1133例。

1.2 试剂和仪器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稀释液、鞘液、溶血素、清洗液及质控液、校准液均为进口原装配套,由希森美康公司提供。

手工镜检血小板稀释液为1%的草酸铵溶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配制[1],4℃冰箱保存。

1.3 方法仪器法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

复检,吸取每天仪器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100×109/L者静脉血20ul置1g/dl的0.38ml草酸铵稀释液内,静置10~15min后显微镜计数,同一份标本计数2次,误差小于10%,取2次均值报告,误差大于10%时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同时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胞分布均匀的体尾交界区血小板数量及其形态(正常可见8~15/油镜视野),无大量血小板凝块,无大量大型血小板。

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血小板均值/视野)×(总红细胞计数值<109/L>)/(200红细胞/视野),其中,200红细胞/视野指每油镜视野红细胞均值最佳为200个[2]。

1.4 质控1.4.1室间质评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形态学参加卫生部及云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连年优秀。

最新-浅谈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因 精品

最新-浅谈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因 精品

浅谈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因浅谈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因【摘要】目的分析-2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

方法利用迈瑞-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与枸橼酸钠两种抗凝剂的血标本进行检测,以及全自动分析仪稀释模式下检测和手工计数法测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2抗凝血测得值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枸橼酸钠抗凝血、末梢稀释血及手工计数测得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2能促使某些人的聚集和产生卫星现象而导致假性减少。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钠;血小板假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卫星现象乙二胺四乙酸能与血液中2+结合成螯合物,而使2+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具有对血液标本中的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非常小等优点,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1993年建议将-2作为血常规检验的抗凝剂。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使用,-2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但盐能引起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使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无法正确识别,使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种由盐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被称为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国内外均有报道,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本科于2019年10月—2019年4月,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3例-典型病例,现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男,46岁,因肝癌伴腹水入院治疗;病例2男,58岁,贲门癌术后入院化疗;病例3女,73岁,因肺心病入院治疗。

3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12仪器与试剂迈瑞-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迈瑞公司配套试剂;湖南安信医疗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管;成都迈科公司生产的快速瑞氏染液;1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及白细胞稀释液科室自配。

13方法131仪器法1311全血模式测定分别用-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静脉血并混匀,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进行测定,记录与值。

1312稀释血液模式测定严格操作规程,准确吸取患者无名指末梢血20μ,加入仪器设定的标准量稀释液中,混匀静置5后进行稀释模式下测定,记录与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
【摘要】edta-k2具有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极小,并可抑制血小板在体外的聚集等优点,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进行血细胞计数,但在工作发现能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造成对检验结果的偏差,极易误诊,而且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痛苦,应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关键词】血小板;抗凝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
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临床已用多年。

最近我们在血常规检验中发现1例由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典型病例。

现介绍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7岁,曾于12年前行阑尾根除术,2008年5月起腹部不适,时常月经量过多;2009年5月因月经量过多来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①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出血点及瘀斑;②心电正常;
③超声:宫体增大,宫区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大小约5.5cm ×5.3cm,边界尚清,周边可见血流,子宫内膜不厚,子宫多发肌瘤。

④血常规:白细胞(wbc)4.42×109/l、血红蛋白(hb)108g/l、血小板(plt)15×109/l;妇科要求复查血小板。

我科临检室用sysmex
血细胞分析仪对该患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德静脉血,进行细胞计数,结果plt17×109/l,以上试验均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进行,排除抽血和实验中的操
作误差、仪器故障。

诊断:①子宫多发肌瘤;②血小板偏低,入院择期手术治疗。

入院后请血液科会诊,并查①凝血酶原时间(pt)10.0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22.9s、凝血酶时间1.6s(tt)、纤维蛋白原(fbg)2.4g/l、d-二聚体(d—dimer)0.244mg/l;②网织红细胞(rc)1.5%、血涂片中血小板呈“卫星现象”;③骨穿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系全片共见巨核69个,分类25个,其中幼稚巨核2个,颗粒巨核20个,产板巨核2个,裸核1个,血小板散在及成堆易见;④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检测(rpr)、艾滋病毒检测(hiv)、抗链-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12rp)、抗核抗体(ana)、核抗原抗体(ena)均为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甲状腺系列均正常。

⑤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癌相关抗原cal53正常;⑥狼疮细胞(-)。

2治疗方案
为提升血小板输同血型血小板8个单位,静点过甲强龙、丙种球蛋白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奥)等。

但血小板均无起色。

3实验室建议
在此种情况下我科临检室建义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为该患者检查血常规为plt264×109/l;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进行草酸胺法人工计数plt254×109/l。

后多次用枸橼酸钠凝剂或人工计数查血常规,血小板均在(223~286)×109/l范围内。

4讨论
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偏低原因很多,该患者入院后经血液科会诊及检查结果显示凝血系列正常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消耗性血小板降低性疾病;肝脾未及、网织红细胞、骨穿结果显示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evans综合征)等存在;乙肝、梅毒、艾滋;抗链-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红细胞沉降率(esr)、狼疮细胞、甲状腺系列正常均排出上述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患者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发现“血小板卫星现象”是引起血小板技术减少直接原因。

“血小板卫星现象”是偶见于edta-k2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系edta和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段相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s所致,虽与疾病和药物无关,这些粘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的血小板被误计为白细胞,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4],由于“血小板卫星现象”造成血小板计数减少,可采取草酸胺法血小板计数纠正,有文献报道用橘掾酸盐抗凝可消除此现象[5]。

由于edta对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抑制血小板在体外聚集,使血小板均匀呈单个颗粒悬浮于血液中,血细胞计数仪是根据血小板的体积大小、通过微孔时产生的脉冲数计数的,当血小板聚集成较大颗粒时,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去辨别颗粒性质,致
使多个血小板被当成单个计数,或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不纳入血小板计数范围,使血小板计数减低。

也有学者曾报道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

在此提醒临床实验室同行们一旦临床发现此类事件应作以下检查:①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及形态;②草酸胺法人工计数;③改换抗凝剂进行血细胞计数。

避免此类事件减少患者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及痛苦。

参考文献
[1] 窦心灵,何贵山,朱建敏,等.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l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1):77.
[2] 涂传清,吴建曾,赵锦,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l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4):246-247.
[3]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9.
[4] 周小棉,邹晓.假性血小板症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2007,30(9):1065.
[5] 迟林.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假性减低2例[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1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