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七色光之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彩虹的七种颜色为主题,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培养审美情感,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颜色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力各有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演唱《七色光之歌》,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演唱《七色光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颜色的认识不足,以及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彩虹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彩虹的认识,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意义。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七色光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3.学唱歌曲:分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彩虹的舞蹈、绘画等作品。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彩虹的七种颜色及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彩虹的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热情、勇敢橙:温暖、快乐黄:阳光、希望绿:生命、成长蓝:宁静、深远靛:智慧、神秘紫:高贵、浪漫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10.1七色光之歌湘教版 (共19张PPT)

劳动英雄红面孔,天一亮来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秋
夏 冬
春
第一关
节奏接龙
2/4 X X X ︱ X X ︱ 2/4 X X X ︱ X X X ︱
秋
夏 冬
春
七色光之歌
第二关 初听歌曲,体验情感
听完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听歌曲,舒展筋骨。
学唱第一乐段
我能唱好休止符、切分音和下滑音。
学唱第二乐段 我能唱好上波音和重音。
秋
夏 冬
秀一秀
秋 冬
写一写
我的七彩梦
冬
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案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它以彩虹为题材,通过描绘彩虹的七种颜色,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词中融入了彩虹的寓意,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美好生活,勇敢追求梦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学会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音准、节奏的掌握。
3.歌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彩虹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好。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彩虹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卡片等。
4.学生分组:按音色、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彩虹的认识和感受。
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特别是歌曲中的跳跃音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寓意,分享自己心中的彩虹。
教师总结,强调珍惜美好生活,勇敢追求梦想。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这首歌以彩虹为载体,描绘了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画面。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充满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彩虹象征着美好的梦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参与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适当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
此外,学生对彩虹这一自然现象较为熟悉,但如何将彩虹与音乐相结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七色光之歌-范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七色光之歌-范唱》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彩虹图片为线索,引导学生谈论对彩虹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七色光之歌-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展示:邀请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七色光为主题,描绘了阳光下的美丽世界。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之前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所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感受阳光下的美好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要求学生准确演唱。
2.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节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的美妙。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学。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评价歌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七色光之歌》的乐谱、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彩色卡片、七色光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七色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七色光的印象。
然后,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老师或学生代表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其他学生边听边跟学。
演唱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价歌曲,分享学习心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每组选择一个高音部分进行练习。
老师对每组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湘教版音乐五下七色光之歌

音乐创作与改编
03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尝试对七色光之歌进行简单的改编
或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会中的应用
独唱节目
适合作为音乐会中的独唱节目,展示歌唱者的技 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合唱节目
可以作为合唱节目的素材,通过集体演唱来展现 歌曲的和谐与美感。
器乐伴奏
可以配合器乐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为歌曲 提供丰富的音乐层次和表现力。
歌词语言简练生动,易于理解和记 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寓意深刻
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七色光比喻青 少年的多彩梦想,寓意着青少年是 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03
歌曲演唱技巧
发声技巧
发声位置
保持发声位置稳定,使用适当的 共鸣腔体,使声音更加自然、清 晰。
音色控制
根据歌曲情感和风格的需要,调 整音色,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表情控制
根据歌曲情感的变化,调整面部表情,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真实。
04
歌曲演绎与表现
歌曲的舞台表现力
舞台动作
在演绎歌曲时,可以通过适当的 舞台动作来增强表现力,如手部 动作、身体摇摆等,以更好地传
达歌曲的情感和氛围。
表情控制
在演唱过程中,表情的运用对于 歌曲的表现力至关重要。通过适 当的表情变化,如喜悦、悲伤、 激动等,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
呼吸技巧
呼吸深度
深呼吸,使气息更加饱满,有助于声 音的稳定和持久。
呼吸节奏
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调整呼吸的 节奏,使歌唱更加流畅。
共鸣技巧
腔体共鸣
充分利用腔体的共鸣效果,增强声音的饱满度和穿透力。
音高控制
合理控制音高,避免过度使用嗓音,保护声带不受损伤。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七色光为主题,通过描绘七色光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歌曲旋律简洁明快,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重复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节奏的变化;第二乐段以更高的音域展现,挑战学生的音准和气息控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符号和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在演唱方面,学生可能存在音准不准确、节奏感不强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音准和节奏感。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音乐术语和符号的理解。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使用图谱法,通过音乐图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音乐图谱等。
2.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歌词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巩固环节。
4.准备彩色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演唱)七色光之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演唱)七色光之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演唱)七色光之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在演唱中能关注声部和谐、均衡,会唱上波音、下滑音,并能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用竖笛吹奏歌曲合唱部分。
2学情分析
《七色光之歌》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全曲洋溢着快乐、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
五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听过这首歌,有的学生可能更熟悉它。
教学中从聆听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节奏拍击、找出节奏相同的乐句、视唱简谱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尽快学会主旋律。
因此,教学的重点会放在二声部的学习上,在教师与二声部合唱、两个声部的合唱、竖笛两个声部的合奏的基础上,学生两个声部声音的和谐、均衡会表现地更好。
3重点难点
1、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均衡与协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教学
同学们,下面我说个谜语,看谁知道谜底:
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
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
有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好,是彩虹。
彩虹,人人都见过,观看彩虹图片(五张图片),说说彩虹: (像拱桥,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七色光之歌常德市工农小学杜媛梅一、教学内容说明本课教学内容由六部分组成: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听赏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并认识中提琴,练一练:节奏咬尾接龙,有力而活跃的三声部合唱练习:选自《奥尔夫儿童音乐教材》的《穿红裙子的姑娘》,以及两首竖笛演奏:二部竖笛合奏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二部竖笛合奏配三部打击乐伴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本课教学内容传承了经典,不论是演唱、听赏、合唱还是竖笛演奏,都是非常经典的乐曲,且有很重份量的合唱与合奏教学内容。
修订版课标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的丰富表现,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本课教学尤其体现了这些理念。
歌曲演唱《七色光之歌》编配了适宜的局部二声部合唱,有力而活跃的三声部合唱练习《穿红裙子的姑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控制力,通过人声的独特魅力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欢快热情的情绪,二部竖笛合奏丰富了多声部音乐教学内容。
湘艺版教材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合理安排,先从低年级的齐唱中的声部轮替或一个固定声部的插入开始,经过轮唱阶段的磨合,逐步过渡到如本课局部的二部合唱、完整的三部合唱练习等,直至高年级的四声部合唱。
本课通过二部、三部的合唱与合奏,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积累了合唱、合奏的经验,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合作表现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在弦乐欣赏这块,湘艺版教材的安排也有清晰的脉络,学生对弦乐四重奏这种形式也并不陌生,在四年级上册时曾听赏过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关于大提琴与小提琴的音色的听辨,在三年级下册曾通过舒曼的《梦幻曲》和四年级下册欣赏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一)时积累下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认识中提琴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二声部的演唱和谐,唱准上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的时值。
3.欣赏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感受纯净优美的和声、欢快的情绪,体会音乐鲜明的哈萨克民族音乐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认识乐器中提琴,能在欣赏中学习听辨大、中、小三种提琴的不同音色及所担任的不同演奏段落。
4.用活跃而有力的声音演唱三部合唱练习《穿红裙子的姑娘》,做到声部和谐,能有控制地表现出歌曲强与弱的力度记号。
5.参与竖笛合奏,学会演奏二部竖笛合奏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二部竖笛合奏配三部打击乐伴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在演奏中学会相互倾听,配合。
6.练一练,节奏咬尾接龙,能即兴编创两个小节的节奏。
三、教学设计建议1.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做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歌曲《七色光之歌》;第二课时,欣赏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练一练,节奏咬尾接龙;第三课时,合唱练习《穿红裙子的姑娘》,竖笛合奏《小黄鹂鸟》;第四课时,竖笛合奏《丰收之歌》。
2.《七色光之歌》《七色光之歌》是一首传唱不衰的儿歌,这首歌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组合成的斑斓世界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歌词简练,形象专一,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教学时,建议从歌曲的欣赏入手,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情绪,由情感的体验到演唱歌曲单声部,再到歌曲部分段落的合唱,层层递进从而充分感受这首歌曲带来的欢乐的好心情。
注重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在听歌曲时拍节奏或画旋律线条感受歌曲旋律走向及情绪,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乐句、难句,尽量以最快捷、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学会歌曲,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歌曲,提高演唱的表现技能上。
然后通过聆听衬词句单声部与两声部不同的音响效果,感受歌曲合唱部分的加入所营造的快乐情绪以及奔向美好未来的豪情。
由于合唱部分的演唱多形成三度音程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关注两个声部的准确性与谐和性,有效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上波音、下滑音以及重音的演唱可让学生结合自己认为合适的手势动作给予提示,做到演唱准确,生动。
让学生设计多种演唱表现形式,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唱会唱好歌曲的目标。
3.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音乐取材于朴素优雅、活泼明快的新疆民歌《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并吸取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有着纯净优美的和声,欢快的乐句洋溢着着浓郁的新疆风情,给人以亲切的喜悦感。
乐曲运用了弦乐四重奏的形式,演奏技巧多样化,表现力极为生动,因而教学中体会音乐鲜明的哈萨克民族音乐的风味以及感受乐曲运用多种手法对主题进行了多次变化重复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能听辨出大、中、小三种提琴的不同音色。
具体教学建议是,首先听赏黑鸭子的歌曲演唱《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来进行导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新疆音乐的欢快韵律,熟悉歌曲主旋律;二出示主题音乐并视唱曲谱,加入歌词的演唱来进一步熟悉主题音乐,激发学习兴趣;三在此基础上进入弦乐四重奏的欣赏教学,听辨乐曲通过了几次主题变奏来熟悉乐曲,建议听到主题音乐时按固定声势节奏拍手(0X 0X│0 XX 0X│0X 0X│0 XX X│);四反复聆听,通过身体律动或画旋律线条、图形谱等方式来体会音乐情绪、速度的变化,听辨出乐曲由几段组成,乐曲的第三次重复即乐曲的第五段音乐在节拍、节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五复习聆听以前学过的乐曲片段,巩固熟悉大、小提琴的音色,然后在反复聆听中用手势示意你听到了哪种提琴的声音,了解本首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担负演奏主旋律的任务,第二小提琴充当伴奏,有时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作为主要声部持续出现在很多段落中,中提琴承担着内声部的承上启下的职责,大提琴起着低音声部的支柱作用。
总之,通过欣赏听辨、视唱、配上歌词演唱、节奏参与、律动、画旋律线条或图形谱等多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记忆音乐主题,发展音乐听觉思维。
最后整体欣赏,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进一步理解。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审美体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聆听,这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并亲身参与音乐表现,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合唱练习《穿红裙子的姑娘》三部合唱练习《穿红裙子的姑娘》选自《奥尔夫儿童音乐教材》,4/4拍,歌曲形象生动、活跃。
运用强、弱力度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孩子们参加夏令营的欢乐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积极参与合作,用活跃而有力的声音演唱三部合唱《穿红裙子的姑娘》,做到声音有控制,表现出歌曲强与弱的力度对比。
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积累合唱经验,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合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建议首先整体欣赏,整体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及音乐强烈的力度对比,再分声部进行教学。
歌曲虽然有三个声部,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时,首先学习一乐段的二、三声部,直接看老师的指挥手势唱,注意倚音的唱法和f的力度,表现出马上要去夏令营时抑制不住的那种高兴劲,还大声把这好消息告诉其他的伙伴。
然后,学习一乐段的高声部,这是带反复的同头换尾的四个小节的乐句,和学生一起找到音乐特点,学习起来更轻松,可以用竖笛帮助自己定音,把握音准。
二乐段的演唱,建议分组让学生独立练习唱出自己的声部,熟悉旋律,虽然这三个声部旋律各不相同,但因为只是用la演唱,学生通过看谱就能模唱出来,大大降低了演唱难度。
引导学生注意情绪的变化,要把开心的感觉放在心里,好像是在家里边收拾行装边忍不住高兴地小声哼歌一样,声音可以略带弹性,表达出轻快的情绪。
也可以要求学生用柯达伊手势直接分声部唱曲谱,在三声部音准、和谐问题解决后带上歌词演唱。
感受与大家一起合唱的快乐和美好。
最后,看指挥进行三声部的合唱。
注意力度的变化。
5.竖笛合奏《小黄鹂鸟》教学这首竖笛合奏时,建议采取如下步骤:一先听赏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这首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把握乐曲的情绪、速度。
二观察合奏乐谱,找到乐曲的特点:二声部基本上是由一声部原曲模仿式的卡农,最后几小节两个声部旋律相同,变为齐奏,并分声部唱一唱乐谱。
三放慢速度,学生分单声部口唱旋律,手按指法不吹练习,然后,学生手按指法不吹,分组口唱两个声部旋律。
四让学生自由练习指法。
学生指出学习的难点部分,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五合奏练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在合奏中学会相互倾听,积累合奏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作能力,在合作表现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6.竖笛合奏《丰收之歌》本课主要目标是学会《丰收之歌》的二部竖笛合奏,并配以三部打击乐伴奏,学习在演奏中相互倾听、配合,体会小小乐队合作演奏的丰富表现力。
本课教学具体建议如下:一聆听、跟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播放课件,展现劳动丰收的场景画面,体会歌曲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简单介绍丹麦这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国家的风土人情。
二师伴奏,生学唱曲谱一声部,边唱边拍击节奏,可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声部;三手按指法不吹,口唱一声部旋律,熟悉演奏指法;四学唱二声部曲谱,边唱边拍节奏,0X XX │0X XX│……X X│XX X│……,突破后起半拍的节奏难点;五口唱二声部旋律,手按指法不吹,熟悉二声部旋律演奏的指法、节奏;六分声部自由练习,老师、小组长下位指导;七全班分声部齐奏;八分声部合奏;九加入三部打击乐器伴奏。
7.练一练,节奏咬尾接龙节奏咬尾接龙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能节奏稳定地接龙,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能即兴创编两个小节的节奏。
建议本节奏练习与欣赏《快乐的萨丽哈》为同一课时内容。
或通过精心设计,与欣赏时的节奏参与融为一体。
四、教材分析1.《七色光之歌》这是一首传唱不衰的儿歌,李幼容词,徐锡宜曲。
歌词简练,形象专一,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
歌曲的前四小节节奏使歌曲一开始便感受到了一种旋律的奋进,四分休止符的运用给人干脆利落之美,一二句旋律质朴、活泼,描绘少年儿童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
三乐句运用紧缩手法,在下属和弦上引出全曲的高潮,表现了全曲的主题思想。
第四句采用跨小节的切分音,使旋律动力感大大增强,加之采用衬词“来来来”,以及配上二声部,使情绪高涨,产生了雀跃的节奏效果。
五六句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使全歌情绪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
2.《快乐的萨丽哈》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利哈》是张颉诚根据张世荣作词,祝恒谦作曲的一首新疆民歌《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