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教育

合集下载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

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提倡全人教育,综合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强调师生平等关系,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第四,倡导多元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第五,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推崇实践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立人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未来发展方向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立人教育,路径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路径二:提倡全人教育,路径三:强调师生平等关系,路径四:倡导多元化教育,路径五: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路径六:推崇实践与创新精神,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立人教育的建构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围绕立人教育的六个路径展开探讨,深入剖析每个路径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路径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立人教育的构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问题分析、自主地进行观点表达和判断,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制定行动方案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和结论。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提供学生大量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外部资源。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他们将成为有思想、有判断、有行动的新时代人才。

2.2 路径二:提倡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论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兼谈钱理群的语文“立人”教育思想

论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兼谈钱理群的语文“立人”教育思想

论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兼谈钱理群的语文“立人”教育思想李云霞(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主题,因此教育应该以”立人”为中心,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立国之本,蔡元培先生、鲁迅先生都提出过这种主张。

钱理群先生则从语文教育入手,强调立人教育理念。

但是多年来,我国教育的着力点始终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必须予以匡正。

关键词:立人;语文教育;钱理群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9)03-0083-03 一、“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不懈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目标。

该学说直接导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产生,也是以“立人”为中心教育观的理论基石。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写道:“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在上世纪初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蔡元培等先驱在思考中国现代教育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已考虑到发展教育的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一是国家的需要,也就是为尽快建设独立、统一、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社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要求以“人的健全、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展开全部教育活动。

基于此,蔡先生倡导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与美育,并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鲁迅曾经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主张。

在他看来,现代化不仅要“立国”,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更要保证每一个的个体精神自由发展。

鲁迅一生所做的努力落脚点也在于此。

他注重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注重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确切地说,是致力于人的主体化。

鲁迅不遗余力地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尤其是给予人的生存环境与命运以更大的关注。

小学立人公约读后感

小学立人公约读后感

小学立人公约读后感“立人教育”是一种以德育为先导,以智育为基础,以体育为本钱,以心育为内涵,以美育为格调,通过“立人”系统工程,从“道”入手追寻“德”,构建道德;从“慧”入手启迪“智”,养成智慧;从“健”入手练就“体”,铸造体健;从“正”入手涵养“心”,培植心正:从“美”入手提升“趣”,形成美趣,丛而使学生从“单面自然人”转换成“全面社会人”,从“工具模式人”转换成“情感理性人”从“病态麻木人”转换成“正常正义人”,从“自私怯懦人”转换成“无私无畏人”,从“孤独愤青人”转换成“融通理解人”。

通过“立人教育”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不仅让我明白了“立人教育”的深刻含义,其与吉首大学的办学理念的结合与应用,更让我对学校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它们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在知识、思想、精神、意志和能力上能够“立”起来,成为社会桥梁,既解决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课题,又为百姓大众解决当下社会生存发展和个人家庭子女培养的现实问题。

吉首大学素质教育选择“立”字作为本校素质教育的“张目”之“纲”,以此建构“立人教育”体系。

它与吉首大学校训和精神具有。

历史和逻辑统一性。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立功、立德、立言、成才为指归,实现该目标就是“立人”之过程。

我们学校通过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立体,有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为内核的人才,来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卓越的贡献。

这种“立”字与“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总之,“立人教育”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公民教育和人才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通过创新素质教育,逐步建立具有文化传承、时代精神、高教特点和本土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发挥“立人”的动机建构机制,立志把我们培养成为具有“人为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相信,在“立人教育”的指导下和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

论 生本教 育 的本 质
郭 思 乐
先生特 别 强 调 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就 在 于
“ 立人” 把人的外在形 象立起 来 , , 把人 的 人格气象 立起 来 , 把人 的 内在 生命 立 起 来, 从而把 “ 真正 的人 ” 起 来 。这 既 是 立 教育的责 任 , 是学 校 时刻 要 有 的践 行 也
经 验 , 活 他 们 思 想 的 意 识 和 激 情 。人 激
我们 只有 敢 于担 待 , 于 站在 生 命 敢
的背 后 、 子 的 背 后 , 是 真 正 有 勇 气 , 孩 才
并 回归 自己生 活 刻 、 在 , 潜 它是
生命叩 问真善 美 时无声 无 息 的成 长 , 感
信仰 。它需要教 师更 多的要有这 样的 意
识 : 师 首 先 应 成 为 人 格 独 立 的 人 , 师 教 教
能成 为肩担 正义 的人 , 师要 成 为 能够 教 引导孩 子走 向光 明与辽 阔未来 的人 。
人之产 生知 识 或智 慧 , 那是 在 悟 的 土壤上绽放 的大 自然 的花 朵。启蒙要 让 孩子们在 思想 中学会 思想 , 获得 思 想 的
2 0 5 7 O] . . 7
人从来 都是 教育 的核 心 价值 , 是最 值 也 得质疑 和深入 问询 的问题 。教育仍 然有

向 大 自然 寻 找 力 量 的 “ 纵 之教 ” 天
— —
种先导 性 的价值 , 即它是 着 眼 于未 来
更 美 好 社 会 的 , 是 奠 基 性 的 , 以 鲁 迅 它 所
意识 。


生本教育的本质—— 享受天纵
生本教育 相 信生 命 , 生本 教 育激 扬 生命 , 而每个 生命 以其 自然 之伟 力促 使

立人教育心得

立人教育心得

立人教育学习心得立人教育基本含义描述1、“立人教育”在性质上属于素质教育,因此再次重在通过这个体系的运作,使我们在知识结构上,增加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务实作风好人拓展与社会和群体融通的胸襟。

2、“立人教育”冠以“立”字,其意深远。

“立”有“树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之意;有“成就”即“成就事业”之意。

将树立和成就联系起来,其逻辑关系是先立,然后才可以成。

历史将自然人传化成自然人的关键所在。

立人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道德上有美德,事业上有建树,观念上有革新,行为上有创造。

3、立人教育之立具有吩咐的思想积淀:○1立志:立定志向。

○2立身:树立己身。

○3立信:树立信用。

○4立教:示人轨范。

○5立报:立志报效。

○6立节:树立名节。

这些词汇表明,立人教育是将人的道德观、人生观、知识观、美丑观、行为观朝正确的方向建立起来,是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国家、民族有用人才的关键措施、这是立人教育的核心精神。

4、立人教育中的立的横向谐音谱系意义“立”的横向谐音谱系中有理、礼、利、力、丽、励、砺等,以此丰富立人教育的内涵。

○1理人:一是授人以理,也就是要做一个传授真理的人;而是待人待事以理,也就是要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捍卫真理的人。

○2礼人:一是对别人,尊人以礼;二是对自己,礼作为规矩言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3利人:即惠及他人之意,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多为别人考虑,多做好事。

○4力人:一是努力成为有能力的人;二是成为竭力帮助别人的人。

○5丽人:一是在外追求健康美丽,二是内在追求善良美丽。

○6励人:是将振作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安置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使自己成为对理想有追求,对国家有抱负的励志之才。

○7砺人:就是要磨练我们的意志,是立人教育体系中提升我们的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立人教育核心思想坐标体系从纵的坐标来看,立人教育有立身、立志、立信:立教、立报、立节:立德、立功、立言。

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立身立志立信。

“立人教育”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取向

“立人教育”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取向

第1期2015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㊃高教研究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Hi g her Education Research EditionNo.1Jan.2015[收稿日期]2014-10-08[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地方高校 立人教育 研究与实践 (2014302);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2276)㊂[作者简介]龚芳敏(1981-),女,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传播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㊂刘晗(1976-),男,湖南祁阳人,吉首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㊁博士㊁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西方文论,媒介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㊂立人教育 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取向龚芳敏1,2,刘晗1,2(1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2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㊀㊀[摘㊀要] 立人教育 是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吉首大学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高等教育理论范式和实践形态㊂针对传统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缺失和实效性不明显等问题, 立人教育 确立了 以德育为先导,以智育为基础,以体育为依托,以心育为涵养,以美育为格调 的高等教育内涵结构体系,形成了 课程引导㊁环境熏陶㊁实践历练㊁自我塑造 的实践结构体系,建构了 着眼过程㊁服务目标㊁注重实效 的评价结构体系,确保了 立人教育 目标和理念的实现㊂在价值取向上, 立人教育 坚持学生普适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立足现实与批判反思相结合,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是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㊂㊀㊀[关键词] 立人教育 ㊀内涵结构㊀实践结构㊀评价结构㊀价值取向㊀㊀[中图分类号]G6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1-0058-04㊀㊀近年来,各种诸如刘海洋事件 ㊁ 马加爵事件 ㊁ 药家鑫事件 ㊁ 我爸是李刚事件 ㊁ 林森浩投毒事件 等有关大学生行为失范㊁道德滑坡㊁价值迷失㊁甚至恶意伤害㊁暴力犯罪的现象却仍然频繁发生㊂面对这种现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不得不认真去叩问和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对人才的理解与定位是否出现了偏差,人才培养的内涵体系是否存在结构性缺失,高等教育能否有效地改变和阻止这种现象?地处湘鄂渝黔边区的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吉首大学正是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和面临新的时代难题的现实语境中,以 立人教育 为旗帜,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经过近五年来的探索,对高等教育面临的上述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回应和破解,形成了适合自身办学定位的 立人教育 结构体系,确立了自身独特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㊂㊀㊀一㊁立人教育 的结构体系 立人教育 作为一种当代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态无论是从历时的角度来考量,还是从共时的角度来分析,都能够发现其在遵循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㊂这种独特性体现在 立人教育 对人的不同理解上,以及对高等教育的角色与功能的不同期待上㊂这种不同的理解和期待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其有别于其他高等教育实践形态的结构体系与实施框架㊂具体可以细化为: 立人教育 的维度,即内涵结构体系; 立人教育 的途径,即实践结构体系;以及 立人教育 的效果,即评价结构体系㊂1.立人教育 的内涵结构体系 立人教育 的内涵结构体系的差异主要基于其对人的不同理解上㊂在 立人教育 的视野中,人不仅仅是传统高等教育中以 智育 为核心的单向度的人,而是一种肉体与精神的二元结合体,尤其是在精神维度上,体现得更为多元㊁多维和多面㊂现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受科技理性抑或工具理性的影响,对人的理解陷入 角色化 与 工具化 ,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是将人培养成适合现代职业分工和岗位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增加国家经济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特别是 知识经济 的观点提出,更加将人物化,将人视为国家 人力资源 ,漠视人的主体性,违背了人本教育的精神 [1]㊂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训学生的技能为主,将人的其他众多维度遗忘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单向度化㊂但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 育人 而非 制器 [2]㊂基于此, 立人教育 试图超越以发展智力为主的教育形态,将此前高等教育遗忘或者关注甚少的人的其他众多维度纳入自己的考量范围,倡导一种 全人 教育㊂在 立人教育 的视野中,人是一种 德㊁智㊁体㊁心㊁美 五维的存在㊂德主要是指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智主要是指智力㊁智商与智慧,体主要指体格与体态,心主要指心灵㊁心态与心性,美则主要指情感与情趣㊂对应人的这五个维度,在 立人教育 的内涵结构体系中,分别通过德育㊁智育㊁体育㊁心育与美育这五种教育类型来实现人的培养㊂ 立人教育 遵从传统高等教育重视智育的传统,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传统高等教育重视不够或者遗忘了的人的其他维度的教育在 立人教育 的内涵结构体系中提到与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五个维度应协同发展,不可偏废㊂在 立人教育 的内涵结构体系中,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依托,心育是涵养,美育是格调,五种教育类型相互支撑,从不同的维度将人立起来㊂通过 立人教育 的实施将人从工具意义上㊁生物学意义的人转变为社会学意义上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人,重建人在价值维度上的缺失,使人从一种匍匐状态站立起来,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评价身边的人与事,能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铸就健康的体魄与优美的仪态,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心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懂得感动与感恩,成为一个有格调㊁有雅兴㊁有情趣的人㊂2. 立人教育 的实践结构体系立人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 课程引导㊁环境熏陶㊁实践历练㊁自我塑造 的实践结构体系㊂这种结构体系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全方位,调动所有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因素来培养人才,形成多元立体的育人实践结构体系㊂课程引导,主要着眼于课程教学㊂在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之外,更为重要的,要求教师教授课程知识生成背后的求真意志㊁创新精神㊁人生态度和审美情怀㊂也就是说,课程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背后的精神与信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㊂环境熏陶主要着眼于育人环境的构造,因为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影响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㊂这里的环境分成三个层面,其一是自然环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客观依托㊂自然环境求美,学校的校内景观和生活设施,学校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让学生在这种自然美丽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心境舒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形成亲近自然,包容万物的心境㊂其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求正,学生在学校生活形成的小环境与校外的大环境,在当前开放办学的语境中,沟通交流频繁,渠道多样㊂面对各种社会思想㊁思潮,学校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扬正义和正气,营造正能量,构造正风气㊂其三是学术环境,学术环境求真,学生以学习与研究为中心任务,在 立人教育 视野中,通过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对学术充满敬畏但又不盲从,能够形成独立的思想与自由的精神㊂实践历练,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的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即通过校内的社团活动与实践平台㊁校外的实践基地的见习㊁实习与实训,在实践中砥砺精神,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通过实践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实践历练中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中各种精神信念与价值理想㊂自我塑造,是在课程引导㊁环境熏陶㊁实践历练这些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反思与自省,使学生形成独立而又正确的人格理想㊁价值信念,在内心里能够建构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成为一个有责任㊁敢担当㊁能奉献㊁有情趣的现代知识分子与合格公民㊂ 立人教育 以 课程引导㊁环境熏陶㊁实践历练㊁自我塑造 四个关键环节构建自身的实践结构体系,通过上述环节的实施,使 立人教育 的目标得以实现㊂3. 立人教育 的评价结构体系立人教育 的评价结构体系建构以 着眼过程㊁服务目标㊁注重实效 为总要求, 评价的对象由单数发展到复数,由个人形态扩大到小型和大型组织形态,由个体学力数量化的测量扩大到组织价值的重构 [3],评价体系建基于 立人教育 赖以存在的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三个系统㊂其一是对 立人教育 施教系统的评价㊂主要考核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是否在介绍专业知识是什么的同时,注重介绍知识本身形成中所蕴含的质疑㊁辩难㊁批判㊁反思与创新的思想与观念,以及知识生成过程中蕴含的哲人㊁专家㊁学者㊁知识分子对待人生㊁事业的态度与精神,是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㊁人生和事业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观㊁审美观和人生观㊂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是否使学生明白知识和创造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白知识创新对整个人类和生命个体产生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如何让知识造福人类,而不走向相反的方向㊂其二是对 立人教育 受教系统的评价㊂这个系统主要着眼于对学生的评价㊂ 立人教育 对学生的评价显然不同于传统的以智育为主的高等教育的评价㊂ 立人教育 对于学生的评价从过去的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在学生的整个学业成绩中的比重,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创作发表㊁出版的各类作品,参与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作为学业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 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过程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4]㊂对学生的课程成绩的评价也有别于知识学的评价,目的不在于学生对一门课程㊁一个学科基本概念㊁公式㊁定义和原理的一般性理解与把握上,而是重点考核这些相关知识是否已经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㊁理解方法和创新精神㊂其三是对 立人教育 支持系统的评价㊂ 立人教育 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支持,通力合作㊂围绕 立人教育 的目标,学校的各职能部门都承担着 立人 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将所有职能部门是否积极主动为 立人教育 提供支持服务,作为职能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观测点列入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㊂更为重要的是,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也是 立人教育 评价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因为,学校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作风㊁工作态度, 身教胜于言传 将极大地影响学生人格建构和价值观念的形成㊂加强对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与服务质量的考核,有利于让管理与服务的清廉勤政㊁诚信热情影响学生的精神成长㊂㊀㊀二㊁ 立人教育 的价值取向立人教育 通过对高等教育内涵结构体系的调整,人才培养环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行为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完善,表达着吉首大学近年来的办学理想与办学追求,在这些办学行为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了吉首大学对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彰显着其与国内外其他大学在举办高等教育时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是因为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个性㊁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㊂1.强调大学生普适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立人教育 ,从其内涵上来看,是通过高等教育实践,使大学生 站立 起来,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更为重要的, 立人教育 主要着眼于 精神㊁思想㊁境界和人格 意义上的人的站立,同时使大学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㊂ 立人教育 首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过度聚焦于智育,把人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智力的动物的一种纠偏,回归到人的存在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上来,在教育结构上避免单向度的教育,改变从中学应试教育延续到高等教育里的对学生的教育偏重智育的 只顾一点不计其余 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立人教育 在这个维度上可以称为 全人 教育,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整体发展,包括人的智力㊁情感㊁社会㊁身体㊁创造力㊁直觉㊁审美和精神潜能的发展 [5],强调人之为人的普适性的价值与观念在 立人教育 的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发展和确立㊂譬如,人的基本道德操守㊁行为规范㊁法纪意识㊁对生命的尊重,恻隐之心,对自我㊁他人的关爱,以及起码的敬畏之心等,并将这些价值与观念内化成大学生理解自我㊁他者和社会的一个基本的价值标准㊂规避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缺失,让学生成为一个 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人 ㊂但这种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在达到上述普适性的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形成专长,进行差异化培养㊂因此, 立人教育 是一种在坚持普适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而不是放弃学生的普适发展或者普适价值的培养和养成的个性化发展㊂2.强调大学生立足现实与批判反思的结合在处理与现实的关系上, 立人教育 在价值取向上既不同于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现实崇拜论,同时也不同于完全抵抗现实㊁超越现实的审美主义㊂ 立人教育 强调人必须生活在现实的地面上,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学生必须了解现实㊁深入现实㊁洞察现实㊂因此,在 立人教育 的实践结构体系中,设置了实践历练的环节㊂通过学生走出象牙塔,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的了解,就这个层面而言, 立人教育 不同于纯粹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书本教育,强调学生对现实感受的亲历性和体验性,让学生与现实产生实实在在的关联,使学生对现实的感受有质感㊁有冷暖㊁有厚度㊂在 立人教育 中,立足现实,也不是让学生完全认同现实或者按照现实的游戏规则去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与人生㊂而是在开放性的现实环境中,根据 立人教育 的目标和价值诉求,培养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现实生活的不正之风,对现实能够进行自觉的批判与反思,与现实保持适当的张力,不完全被现实所同化,不与现实同流合污㊂近年来,社会上兴起的市场消费主义㊁历史虚无主义㊁狭隘的民族主义㊁投机主义㊁拜金主义㊁娱乐主义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的大肆传播对学生影响深远,各种潜规则㊁权力寻租㊁低俗风气㊁官二代㊁富二代㊁炫富炫美盛行,在这种强大的现实语境压力下,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价值迷失㊂ 立人教育 在此维度上,着力通过学生批判性的反思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产生抵制现实中不正确价值观念侵蚀的抗体,能够让学生在这些绚丽㊁迷人和充满陷阱的现实面前保持适度的清醒和抵抗㊂3.强调大学生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的结合吉首大学是一所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民族地区地方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功能布局中,肩负着为服务区域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文化启蒙的历史使命㊂因此,在吉首大学所主张的 立人教育 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奉献青春与智慧,另一方面,在 立人教育 的内容体系中,增加了大量的本土特色课程,将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学校服务区域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基本区情㊁区貌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区域内各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服务区域的情感联系,强化学生对区域文化与价值的认同感㊂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扎根基层,将立足区域㊁发展区域㊁服务区域作为自己的圣神使命㊂在 立人教育 的体系中,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使学生能够用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和练就的本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独立奋进,开创新局,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用得上㊁干得好 的人才㊂在这个维度上, 立人教育 的价值取向是既要心怀天下,又要以本土经济社会发展㊁本土文化传承创新和本土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在志存高远的同时更强调脚踏实地㊂参考文献:[1]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01).[2]张继平.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探析[J].学术论坛,2013,(09).[3]苏昕,侯鹏生.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结构多元化和价值冲突[J].教育研究,2009,(10).[4]苏鹏.论 形成性评价 [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01).[5]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The Structural S y stem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Liren Education"Gon g Fan g-min1,2,Liu Han1,2(1.J ishou Universit y,J ishou416000,China;2.Wuhan Universit 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Liren Education",which is p ut forward in recent y ears b y Jishou Universit y,a local uni-versit y in ethnic areas,is a kind of theoretical p aradi g ms and p ractice p atterns in hi g her education.Ai-min g at the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and the unobvious effectiveness p roblems of traditional hi g her edu-cation,"Liren Education"established the structural s y stem of hi g 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namel y页)大学创业教育体系跟踪调研,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如下:从宏观角度来讲,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与创业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创业的认识众说不一,对于创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创业教育的开展蒸蒸日上㊂然而,在区域之间,高校之间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直接受制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程度㊂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受制于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程度决定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㊂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没有制度化㊁体系化,并未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㊂从微观上来说,各个高校在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上不够清晰,没有统一的目标和个性的目标设置;课程建设较单一,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是创业类选修课程或融合在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当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更为缺乏,仅仅以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社团远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科技园的利用率不高,对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利用不足;评价方式上尽管较之传统教育已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是评价指标和效果并没有得以体现;在管理机构的建设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更多在校团委㊁教务处㊁就业处以及热心于创业教育的部门开展,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组织,以致在教育教学和活动组织开展中有所重叠,浪费资源;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上依旧未能形成开放的创业氛围,保障机制㊂因此,在创业教育的支撑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还需要高校㊁企业㊁政府及社会更多的支持㊂总之,只有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㊁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办好创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制培养人才㊂参考文献:[1]李坚,付冬娟等.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探究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㊃高教研究,2013, (3):25-28.[2]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2.[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 p://www.moe.g /p 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 201105/xx g k_120174.html.(责任编辑:向欣)(上接61页)S p orts as the basis,p s y cholo g 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st y le",and formed the p ractice structural s y stem of"curriculum g uide,environment influence, p ractice ex p erience,self sha p in g",and constructed the assessment structural s y stem of"focusin g on the p rocess,servicin g the tar g et,p a y in g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effect",to ensure the ob j ectives and i-dea of"Liren education"to become a realit y.On value orientation,"Liren education"adheres to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students'g eneral develo p ment and p ersonalit y develo p ment,the combination of realit y and critical reflection,and the combination of ideals and feet on the g round㊂"Liren Educa-tion"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modern humanism educational thou g ht in school-runnin g p ractice of hi g her education.Ke y words:"Liren Education";structure of connotation;structure of p ractice;structure of evalua-tion;value orientation(责任编辑:袁海军)“立人教育”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取向作者:龚芳敏, 刘晗, Gong Fang-min, Liu Han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刊名: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15(1)引用本文格式:龚芳敏.刘晗.Gong Fang-min.Liu Han“立人教育”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取向[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1)。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

“立人教育”建构的六个路径立人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的人才。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立人教育的建构并不容易,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下面将从六个路径探讨立人教育的建构。

第一,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立人教育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倡导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非认知能力的发展。

建构立人教育需要改变这种情况,推动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评价和学业水平考核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

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作为学习的场所,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老师教育学生,还应该是学生和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建构学习型组织需要学校提供宽松、包容、激励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还需要鼓励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立人教育建构的必然要求。

通过信息化技术,学校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化技术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五,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共建。

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教育媒介,在建构立人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社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

学校可以与社会教育机构、企业、公益组织等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219382125_培育生命,积极生长——徐瑛校长和她的“立人教育”

219382125_培育生命,积极生长——徐瑛校长和她的“立人教育”

培育生命,积极生长——徐瑛校长和她的“立人教育”洪劬颉教育的使命是种下一片生命的林子,让林子里的每个生命自觉、自在、自由地生长。

徐瑛校长秉持“立人教育”的办学主张,将其与生长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让师生如森林里的树木一般,按照自己的样子,长成自己的样子。

在具体实践中,徐瑛校长努力成为积极生长的示范者、生活生长的创造者、生长团队的引领者,让师生都拥有积极生长的样态。

“立人教育”;培育生命;积极生长与徐瑛校长认识很多年,我一直都很感佩她的教育情怀、教育探索。

她一直相信教育应该是森林的样子,每一棵树都应该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姿态。

于是,她把学校变成了一座森林,教师和学生就如森林里的树木,按照自己的样子,长成自己的样子。

一、积极生长的示范者在徐瑛校长的思维深处,生长是一棵树永恒的追求,而她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这棵树先茂盛起来,然后带动教师共同进步。

她尝试着各种形式的“深度学习”:2013年,考进苏州大学文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16年,申请读博成功,继续在苏州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1年,参加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训班,坚持天天打卡阅读,努力提升学识素养;等等。

她先后获得了苏州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时代新人”等荣誉称号,成为积极生长的示范者。

植根在徐瑛校长心灵深处的是,校园里的孩子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活泼泼的人。

人就是生命本身,而一群人就组成了生命群体。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悟,它培育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且每个生命都独一无二,每个生命的生长过程都无法倒带重播。

因此,徐瑛校长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种下一片生命的林子,让林子里的每个生命自觉、自在、自由地生长。

于是,培育一片生命的林子成为徐瑛校长的价值追求。

她认为,这片林子里的生命要想茁壮成长,首先要学会扎根。

教育乃精神“成人”的宏伟事业,教育的根柢首在“立人”。

因此,徐瑛校长在学校建校之初就确立了“立人教育”的办学主张,致力于培养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人,努力让师生都拥有积极生长的样态,积极生活,焕发人性自觉之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人教育心得
字典里关于“立人”的意思有三种,很有意思:立身,做人(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扶持,造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房架屋顶的支柱。

分别表示人在人的思想,才能和地位方面的成就。

《论语·为政》也说“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了就应该独自面对一切苦难,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了。

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对“立人”有着很深的思考,并把其作为人生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古人的“立人”教育和我们今天的“立人”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在祖先那里继承了“立人”教育关于“独立”的伟大思想,这个思想,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这个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散发出令世界炫目的色彩和光芒,于是,那个时代,便成了一个思想和文化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层出不穷,在中国文明史上流下了非常厚重的一笔。

这种古代的关于“立”的思想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创造性自主思维”有很深的渊源。

但是,我们今天是如何对待古人留给我们的这笔伟大财富呢?僵化的教育体制已经压榨光了我们孩子的所有创造性、自主性、见解性。

于是,令人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我们这个“创造性思维”最早的启蒙国家,没有出现过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十三亿人民的创新力甚至还不如日本一亿多人口。

我们还要不断的向西方引进各种科技产品,管理思想,甚至是教育理念。

问题是现实的反应,正是我们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种种问题,于是我们才开始真正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模式。

“立人”教育正式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提出的,当然,我们今天的“立人教育”已经融合了许多新的时代元素,它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许多问题。

我们今天的“立人”不仅继承了古人关于的“立”的境界,而且,它在关键的内容领域上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内涵。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立”的思想内容就特别强调人应该“知周礼”,才能达到思想的最高境界。

这显然与我们当代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我们今天的“立人教育”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特别突出了三大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的六大维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相适应的教育目标。

教育是什么?答案我想是无法准确地说出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我认为,教育最本质的任务只有一个:传承知识,使人成才。

中国的“立人教育”是对教育理论的一次伟大探索和创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人教育”这个“立”,在新时代,不仅仅立学生,也立老师,立学校,立国家。

它的要求,已经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扩大化,它把教育的目标,坚守于整个人类社会。

我们今天的“立人教育”,植根于我们这个教育的三大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就回答了我们这个教育的最根本的切入点,那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发展人,提高人,教化人,这把我们的教育从冰冷冷地的知识传承进一步提高到人性化的角度。

一切以人的视角和生活条件来考虑、分析、解决有人有关的一切问题,尊重人,尊重人这种生物独特于其他物种的特点。

这个教育的出发点是一切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即“现实的个人”。

第二,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的六大维度;这六大维度,回答了我们这个教育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它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即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个在身体上、思想上、心理上、文化上、科学技术上全面获得提高的有纪律有理想有创新意思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考试或者只会技术的拥有某一方或几方面的残缺的人才。

当然,这并不是“立人教育”在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成为无所不能天才,因为那样确实不可能,但是,我们正在挑战我们的极限,我们在尽力确保我们的教育能有益我们的“受教育人”,能够使他们拥有基本的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品德,身体素质。

第三,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相适应的教育目标。

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相对狭义的教育目的。

就是指相对于“传承知识,使人成才”这个大范围下的小前提。

不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不和社会主义国家
相协调,我们的“立人教育”就会有相当大的不可控性,也不会达到造福人民的效果,试想我们的教育最后培养出来一大批在思想上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越离越远的“人才”时,那么该是一切多么可怕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未来就真的被葬送了。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宣扬政治倾向我意识形态,我仅是说,真正的“立人教育”应该积极引导社会人才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人民、为世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三大内容可以算作狭义的“立人教育”,而广义的“立人教育”,正如我前面所说,还应该包括我们的老师、学校等其他教育资源。

吉首大学把“办学”等其他教育资源融合于我们的“立人教育”理念,是中国教育思维的一次大突破,具有很强的社会前彰性,将高校办学架构与“立人教育”上,这无论对未来和现实都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广义的“立人教育”还要求我们的老师将学生培养成“人”之前,先要“自立”,要求我们的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尽可能的教育环境,而这个环境,最好是有益于我们的“立人教育”,有利于我们的学生更大范围、更容易的去接受真理的信仰,要从所有方面,从各个根本性的地方出发,将我们的教育从一种职业化的倾向还原成最本源的东西---那就是对真理、对人性、对探索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当然,要达到“立人成人”的目的。

更多的要是一种文
化自觉。

我们的老师、学校、社会紧紧围绕“人”而展开,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而不是其他。

但是仅仅将“立人教育”理解为礼人、丽人、立仁、、、、、死死的从想字眼上抠出她得“光辉点”出来,我觉得这样还是不太全面,我们应该从源头、从本源去理解“立人教育”,去探求教育的规律性。

教育不是权威,不是观念的加强,不是将你的想法去灌输给你的学生,而是大家心平气和的坐下,各抒己见,可以争论,思想自由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的“立人教育”才能真正的成为我们的“教育之魂”。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们能和两千年前的孔子一样: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也许,这就是“立人教育”的一个最初的原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