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经典古诗》34页
三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全册

上学期第一单元读书志向篇1、开卷有益2、勤学惜时3、告诫劝勉4、成长励志第二单元修身养性篇1、勤俭知足2、正直诚信3、仁义善恶4、雅量容人下学期第三单元为人处世篇1、良师益友2、谦虚谨慎3、团结合作4、和谐友爱第四单元人生哲理篇1、世事看法2、命运伦理3、生活态度4、闲情逸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课:勤学惜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释: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见者易,学者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里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则必须要“勤奋”、“潜心”才行。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释: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财不会追悔莫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于随随便便.故事分享会: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三年级下册的 古诗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
第1课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日积月累(第14页)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9课古诗三首(第34-35页)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日积月累(第58页)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日积月累(第115页)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第一单元 三字经(节选)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4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5 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6 窦d òu 燕y àn 山sh ān ------------------------7 养y ǎn ɡ不b ù教ji ào ------------------------8 子z ǐ不b ù学xu é------------------------9 玉y ù不b ù琢zhu ó------------------------10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11 香xi ān ɡ九ji ǔ龄l ín ɡ------------------------12 融r ón ɡ四s ì岁su ì------------------------1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二单元 弟子规(节选)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弟d ì子z ǐ规ɡu ī------------------------15 父f ù母m ǔ呼h ū------------------------16冬d ōng 则z é温w ēn ------------------------17 事s h ì虽s u ī小xi ǎo------------------------18 亲q īn 所s u ǒ好h ǎo ------------------------19目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亲qīn有yǒu过g uò-----------------------20 亲qīn有yǒu疾jí------------------------21 兄xiōng道dào友yǒu------------------------22 或h uò饮yǐn食s hí------------------------23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24第三单元古诗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26 绝jué句jù------------------------28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30乌wū衣yī巷xiànɡ------------------------32咏yǒnɡ柳liǔ------------------------34山shān行xínɡ----------------------------36暮mù江jiānɡ吟yín------------------------38鹿lù柴zhài------------------------40江jiānɡ雪xuě---------------------------42惠huì崇chónɡ《春chūn江jiānɡ晓xiǎo景jǐnɡ》-------------44(节选)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小学三年级古诗欣赏共32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小学三年级古诗欣赏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三年级校本教材上册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校本教材上册必背古诗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小学《古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目录上卷目录第一单元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千字文13.《笠翁对韵》一东第二单元1.凉州词(唐)王之焕2.千字文23.《笠翁对韵》一东第三单元1.凉州词(唐)王翰2.千字文33.《笠翁对韵》一东第四单元1.竹里馆(唐)王维2.千字文43.《笠翁对韵》二冬第五单元1.题西林壁(宋) 苏轼2.千字文53.《笠翁对韵》二冬第六单元1.千字文62.《笠翁对韵》二冬3.自己能念多好第七单元1.千字文72.《笠翁对韵》三江3.明天要远足第八单元1.千字文82.《笠翁对韵》三江3.妈妈有多大第九单元1.千字文92.《笠翁对韵》四支3.太阳的话第十单元1.千字文102.《笠翁对韵》四支3.春之消息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112.《笠翁对韵》四支3.积雪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122.《笠翁对韵》四支3.轮船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132.《笠翁对韵》五微3.林中月夜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142.《笠翁对韵》五微3.天上的老爷爷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152.《笠翁对韵》五微3.我学写字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下卷第一单元1.清明(唐)杜牧2.千字文293.《笠翁对韵》六鱼第二单元1.秋夕(唐)杜枚2.千字文303.《笠翁对韵》六鱼第三单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2.千字文313.《笠翁对韵》六鱼第四单元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千字文323.《笠翁对韵》七虞第五单元1.千字文332.《笠翁对韵》七虞3.善良第六单元1.千字文342.《笠翁对韵》七虞3.向着明亮那方第七单元1.千字文352.《笠翁对韵》七虞3.星星第八单元1.千字文362.《笠翁对韵》八齐3.小草第九单元1.千字文.372.《笠翁对韵》八齐3.母亲节第十单元1.千字文.382.《笠翁对韵》八齐3.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392.《笠翁对韵》九佳3.蜗牛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402.《笠翁对韵》九佳3.老师,你是百变魔术师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412.《笠翁对韵》九佳3.白天鹅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422.《笠翁对韵》九佳3.啄木鸟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432.《笠翁对韵》十灰3.我们的六月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诗宋词-(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_1

(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读古诗九-来自校长的信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国学经典,可以读个没完。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升华在现代社会。
它不仅是延续传统的纽带,也是创造未来的阶梯。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历史悠久的古典诗词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像夏天的星星,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就像春天的百花,香气浓郁。
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浩瀚;与圣贤对话,我们感受到千年话语的力量!“肚子里全是诗词书法。
开展古文诗词阅读活动,加厚刷新生活背景,提升文化品位,为生活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民族增添光彩!我们怀着极大的期望创办这本教材,并真诚地希望以它为媒介,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地记录我们的成长过程,为我们的新成就喝彩,成为心灵的桥梁、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天堂。
我坚信,这份充满希望的新教材,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是光明无限的,会蓬勃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健成熟!目录给缺席者留的便条(1)古老的草......2.乐游墓......3.柴璐(4)江雪(5)江南(6)智利葛(7)(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梅花(8)看天门山......9.早发白帝城(1)看庐山瀑布(1)一个刘(1)2黄鹤楼告别去扬州路上的孟浩然(1)三拔出插头(1)(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四绝句(1)五给缺席者留的便条唐家道当我在松树下询问你的学生时,老师收药。
话(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在这座山上,仅仅透过这些云,我怎么知道?[作者背景]贾岛(779 ~ 843)是唐代诗人。
字波仙。
杨帆(现在北京附近)。
【注言解释】隐士:隐居山林的隐士。
人,人。
没见过:没见过,没见过。
男孩:没有大人,没有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它指的是隐士的弟子和学生。
说话:说啊说啊。
深云:烟云。
指森林的深度,因为云多,所以云多。
地点:行踪和地点。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创办这本教材,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1.寻隐者不遇此诗讲述了一个诗人寻找隐士的经历,但最终未能找到。
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2.古原草这首诗描述了一片草原的美景,描绘了草原上的草、花、鸟和天空。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登乐游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上的游历经历,包括山、水、云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鹿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只鹿,以及他对鹿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5.XXX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美景,包括江水、雪花和树木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6.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包括江水、山峦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争等方面。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敕勒人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8.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包括花朵、枝条和芳香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诗词歌赋别董大Array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庭兰。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译文】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第 1 页渔歌子Array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3.鳜(guī)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4.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5.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6.不须:不需要。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第 2 页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山水色:湖光山色。
5.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译文】第 3 页第 4 页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3.簸:掀翻。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采。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释】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作者简介】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译文】第 5 页江南特别好,风景对我来说很熟悉。
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红,春天来的时候江水比蓝色还绿。
能不会忆江南吗?江南春Array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郭:外城。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作者简介】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
【译文】第 6 页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蜂Array [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1.山尖:山峰。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第 7 页第 8 页【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作者简介】王安石(西元1021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井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Array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又名“看经楼”。
五代时越王所建。
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3.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4.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5.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7.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第 9 页8.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饮湖上初晴后雨Array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3. 方好:正显得美。
4. 空蒙(与三点水的“méng”通用):细雨迷茫的样子。
第 10 页5. 亦:也。
奇:奇妙。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译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惠崇春江晚景Array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第 11 页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第 12 页4.侧:侧面。
5.各不同:不相同。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告诉儿子们。
2.元:同“原”,本来。
第 13 页3.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
4.但:只。
5.悲:悲伤。
6.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乃翁:你们的父亲。
10.北定:收复。
11.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12.无:不要【作者简介】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的好多诗都是爱国诗。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第 14 页第 15 页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