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合集下载

倪征燠简介

倪征燠简介

倪征燠简介倪征燠〔1906—2003〕,苏州吴江黎里人。

中学毕业后,他立志学法,报效国家。

他先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读法律专业,又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研究员。

这期间,他如饥似渴研习西方法律,掌握了深厚的法学知识。

回国后在大学教授法律课程,兼做律师。

1945—1946年他再赴美英进行司法考察,详细观摩学习西方司法体系、审判程序和证据采集,对中外法律的比较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倪征燠回国时,正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中方因为证据不足,难以使土肥原、板垣等十恶不赦的战犯伏法而处于危急关头。

深谙英美法律的倪征燠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决心为国家和民族讨回公道。

倪征燠不辱使命,最终用他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辩论技巧对侵华主要战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倪征燠调到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任法律顾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后,他多次作为代表出席国际海洋法大会。

1981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1984年,倪征燠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资深的阅历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国际法官。

海牙国际法院的工作是繁忙的,许多东西还很枯燥无味,但它却是一项维护世界和平和友好的崇高事业。

倪征燠虽已八旬高龄,却依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恪守职能,秉公执法。

他任职期间经办的厚厚的案卷如今还静静地摆放在书桌上,它们既是他辛勤工作的忠实记录,也说明了他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倾注心血、极尽心智。

他说:“国际法官是超然的,超越国家利益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世界。

”。

丧钟为谁而鸣创作笔记

丧钟为谁而鸣创作笔记

2004年3月,我们正在《丧钟为谁而鸣》紧张的后期制作中,忽然一个风中的午后,有一个电话告诉我们,周锡卿先生去世了。

周锡卿曾经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是盟军国际检察局中国检察组的翻译,也是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内弟。

2003年夏天,我们联系到了这位老人,这让我们很高兴,因为,曾经参加过1946年东京审判的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对这位87岁老人的采访却意外地困难,对于过去的往事他已经记忆模糊而混乱,而且听力也已经十分衰弱,只好由老人的两个女儿陪着,我们问一句,老人的女儿对着老人的耳朵大声重复一句,老人艰难地回忆着,思索着,然后慢慢说一句。

我得承认,那是我经历过的采访中最艰难的一次。

看着老人的艰难,真是心疼。

遥远的叙述时断时续,话语缺乏逻辑联系,曾经的生动变得艰涩,在最终剪辑的片子中,老人的访谈总共也就只用了几十秒时间。

这是一种遗憾,而且,流逝的岁月无法挽回。

只是我们怎样也没有想到,老人走得这样快,再见到的时候,竟是在灵堂中的最后告别。

2毫无疑问,在开始接受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题材,而且,这样的选题哪怕再难也自是义不容辞的,抢救并挖掘那些历史深处中的细节刻不容缓。

随着调研和采访的深入,我们知道,那些曾经参加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当事人与亲历者越来越少了,应该竭尽全力挽留那些弥足珍贵的活历史,尽管回忆经常是支离破碎的,但鲜活生动的往事叙述是无价的。

而我们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却始终忽略了那段历史的珍贵内涵。

《探索·发现》栏目的制片人王新建给了我们强有力地支持,他的观点简洁明快:努力做吧,这段历史很好看。

3在最初搜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差点儿误入歧途。

老实说,国内研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资料不多,专门从事研究的专家更是凤毛麟角,这为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有一天,编导张焰忽然兴奋不已地冲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本刚刚出版的书说,找到了!找到了!是一本描写有关东京审判的书。

倪征(日奥)

倪征(日奥)

倪征(日奥)作者:厉声教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3期倪征(日奥)是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任新中国大法官。

我作为晚辈,断断续续同倪老在外交部共事、相处并聆教近50载。

此文记述我与倪老50年交往中印象较深的一些事,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倪老190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属苏州市)黎里镇。

在家乡读完小学,1919年转赴上海就读中学和大学,并于1928年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

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又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1930年回到上海,分别在东吴法学院、持志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兼课,并兼任律师事务所律师。

1933年起,任上海特区法院推事(法官),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上海的外国租界由日伪侵占,遂离开上海,远赴重庆。

1943年起,就任重庆地方法院院长。

1945年至1946年赴美、英、法三国考察司法制度和审判实践。

1946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电影《东京审判》生动描绘了倪征(日奥)在东京审判的那段经历。

1948年底至1956年4月,先后担任上海东吴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俄文教师。

新中国建立初,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了加强和做好外交工作,同时落实统战政策,聘请了一些国际法等方面的专家到外交部工作。

其中,周鲠生、梅汝璈、涂允檀为外交部顾问,刘泽荣、凌其翰、陆殿栋、叶景莘和张炯伯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

当时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兼任。

1955年,时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阎宝航被调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了进一步充实外交部的专家队伍,条约委员会又提名和推荐了两位人选。

经部、委领导研究,选中倪征(日奥)。

倪老于1956年上半年作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进外交部工作,我于1956年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被外交部选进条约委员会从事领土问题方面的工作。

中国籍国际法官

中国籍国际法官

国际法官的荣耀与贡献出任国际法官,其荣耀几乎世人皆知,而在这荣耀的背后,法律精英们在法庭内外的特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其后10余年间,在国际法院这个国际最高司法机构中仍未见到中国法官的身影,这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此时在外交部任职的倪征燠参加联合国各种会议时曾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不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竞选?一位国际法院的法官也感到不解:如果在国际法院里没有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法官,那是不可想像的。

倪征燠开始意识到,这不仅是法律界与司法界的事,更关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984年是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年,已经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任职3年的倪征燠决定参与竞选(一般认为任职国际法委员会是参选国际法院法官必须的前提)。

候选国际大法官的标准极为严格,必须品格高尚且在本国担任过最高司法职位,或被公认具备国际法学家资格,经由提名,并由联合国安理会及大会分别投票选举。

1984年11月7日,注定要被载入历史。

联合国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举新的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燠在联合国160票中得票107张,在安理会15票中得票14张,以“绝对多数”票当选。

倪征燠的当选,在当时被认为是众望所归。

这位早在1929年就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法学前辈名宿,在东京审判时就已名扬四海。

建国后在外交部任职,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出谋划策。

1958年夏天,北戴河。

毛泽东望着蔚蓝而辽阔的大海,思考着一个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

外交部法律顾问倪征燠和部长助理乔冠华,被总理专机接到北戴河,到毛泽东住处讨论中国海洋主权及领海宽度问题。

倪征燠向领袖建议:必须限制军事大国在领海、领空的自由活动,12海里领海宽度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十余天之后,1958年9月4日,中国对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第一条就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说明了划定领海基线的原则。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倪征燠(1906-2003),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

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倪征燠是一位在法学领域十分有名气的人,他开始的时候是在上海地区的东吴大学研读法律专业,完成学业后继续到斯坦福大学深造,并且取得了法学的博士学位,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工作。

倪征燠出生在1906年,于2003年离开了人世。

他的出生地点是在苏州地区的吴江县,在中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他就发誓要报效祖国。

倪征燠的名声在国际上十分响亮,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他就努力攻读西方的法律,因此对法学有着深厚的了解,回到国家之后曾经担任过大学的法律教授,还做过一些关于律师的兼职。

到了1945年,他再次到英美地区考察法律以及司法方面的制度和知识,对国外的司法体系也有了深刻地了解。

倪征燠回国的时候正值东京审判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因为证据不够充分,很难让一些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在这个时候倪征燠挺身而出,发誓要让国家得到应有的待遇。

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学识给予了战犯沉重的打击。

后来在和平时期他开始到外交部担任法律顾问职位,曾经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同时,他也是首位有着高级荣耀的国际法官。

倪征燠与梅汝璈的关系倪征燠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国际法官,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人才,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得到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并且取得了法学博士的荣誉,回国后还加入了东京审判,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国际的重视。

可以说倪征燠是位十分出色的法官。

在中国还有一位著名人士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并且也同样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这个人就是梅汝璈。

倪征燠与梅汝璈是同一个时期著名国际法官,他们在国际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祖国也都有伟大的贡献。

这两个人曾经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到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并且还都取得了博士的学位,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对法学的热爱和坚持,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中国国际法三剑客2010年9月13日,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在此之前,她于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

其实,在薛捍勤之前,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走出了多位闻名全球的国际大法官,倪征、李浩培、史久镛便是其中三位。

论文联盟。

倪征:我的一生,离不开一个法字2010年9月13日,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在此之前,她于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

其实,在薛捍勤之前,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走出了多位闻名全球的国际大法官,倪征、李浩培、史久镛便是其中三位。

年轻的时候,倪征(1906~XXXX年后的一场审判,使他名扬天下。

东京审判中的殊死搏杀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盟军总部的主持下,由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初在日本东京成立。

同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

与质问式的大陆法不同,英美法采取的是抗辩式。

无论控方还是辩方,都秉持证据至上原则,如果控方拿不出证据,或者证据被辩方驳倒,战犯就能够逍遥法外事实上,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有些重要的战争罪人就是这样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所以,即将审理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和侵华急先锋板垣征四郎时,中国代表团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这两个人漏网!正是为了这一目标,倪征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顾问。

1947年9月,法庭进入被告个人辩护阶段,这也是检察官反驳、反证的关键时刻。

倪征和同伴们约定:只要土肥原和板垣两人中有一个没死,他们就集体跳海!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上将,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

他的律师团准备了15名证人。

然而,担纲质问、反诘的倪征,甫一登台便给了对手一个下马威:板垣的第一个证人说自己在九一八当晚参加宴会,酒醒后才知道中国军队在柳条沟附近炸毁铁路。

倪征舌战侵华元凶

倪征舌战侵华元凶

倪征舌战侵华元凶作者:佚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由同盟国组建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角斗场。

中国检查方面经过艰难取证最终获得了有力的证据,尽管如此,如果法庭裁决指控证据不成立,中国检察方面对日本战犯的指控就会被推翻,公理与正义就有可能功败垂成。

倪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查官顾问组组长。

1947年9月10日,法庭进入被告个人辩护阶段,这也是检方反驳、反证的关键时刻。

双方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大意。

对于控诉方和辩护方来说,这都意味着是最后机会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起诉书指控土肥原贤二主要犯有破坏和平罪,参加制定并执行对中国的分裂阴谋和侵略战争。

1947年9月16日,开始土肥原贤二个人辩护阶段。

倪征登场进行盘问和反驳。

土肥原贤二的辩护律师首先让他们提供的第一个证人爱泽诚出庭作证。

爱泽诚作证说,土肥原贤二为人忠厚坦白,当时他们主要是收集新闻情报,并无其他秘密活动。

倪征讯问爱泽诚:“你是否知道你的上司土肥原贤二1935年想在平津组织‘华北五省自治’的事情?”爱泽诚摇头说:“不知道。

”倪征问:“既然你是关东军特务机关的新闻课课长,当时外国报纸对此有大量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爱泽诚不说话。

倪征拿出一份由爱泽诚签字并上报日本政府的外国报纸出示给法庭。

爱泽诚无话可说。

倪征没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立刻就向法庭提出了一件物证:《奉天特务机关报》。

1935年,在日本关东军出版的《奉天特务机关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华南人士一闻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之名,有谈虎色变之慨。

”倪征引用这份文件,把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联系在一起。

这时土肥原贤二的美国辩护律师华伦立刻发言表示反对。

倪征回忆说:“一个美国律师跑出来说,这个同土肥原贤二的案子毫无联系,讲的是一个老虎。

我解释说那不是一个老虎,而是形容老百姓怕他,一提到就像老虎来了,有些地方老百姓说:‘孩子,老虎来了,土肥原贤二来了。

’用土肥原贤二这样子的人,是吓唬小孩子,让他早点睡觉。

海牙的名人

海牙的名人

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撰写 《 笛卡 尔 ( 哲学原理 ) j
起厦 ( 又叫骑士会 堂 ) ,直奔和平宫—— 国际法院所在 后
也。和平宫是海牙的 象征 ,它远 离闹市,周围树木环抱。 奎座宫殿式建筑,棕红色的外墙 ,屋顶有三个高低 不等的
等 多部著作。笔者对他的哲 学成就知之 不多,但对他在海
中世纪时,海牙是荷 兰伯 爵狩猎的驻 留地,14 年开 28
始建立城堡 ,1 世 纪末成为皇 家行 宫,1 世 纪起成 为荷 3 6
们代表 国际法最高成就的精神财富仍然熠熠生辉 !
海牙有不少曾居住 于此的历史名人 ,笛卡 尔、斯宾诺
兰的政 治中心,9 纪荷兰首都迁往 阿姆斯特丹。但皇宫、 1世
牙的生活经历颇为感慨。斯宾诺莎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犹 太商人家庭 ,5 4 岁时卒于海 牙, 终生未婚 。8 3 岁时移居海牙 ,
是顶塔楼 ,左边的塔楼有十 多层 高,主楼 为两层,高耸着
炙 色的屋顶 , 门由九个大拱 门排列 , 蓝 正 显得格外的雄伟 、
白天以修磨光学仪 器镜头为生 ,晚上抽 着烟斗,根据 自己
的兴趣读点什 么、写点什 么。德 国海德堡大学曾聘他为哲
主 严。
学系授课 ,被他拒绝 了。他喜欢海牙,宁可在这里生活在
隔着铁栅栏 ,眺望和平宫,尽 管寒风呼啸 ,但心里是
爰 暖的,因为在这 里有 工作 着的中国人 1 95 18 年倪征 燠
屯 生成为新 中国出任 大法官的首位 中国人 ,19 年李浩培 93
议会 、中央政府各部仍设在这里 ,至今仍是荷兰政府的所
在地 。
莎、伦勃朗……,这些在物理、数学、哲学、绘画等领域
的杰出人物,为海牙这座城市增厚 了历史的底蕴。笔者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倪征燠(1906-2003),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

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倪征燠是一位在法学领域十分有名气的人,他开始的时候是在上海地区的东吴大学研读法律专业,完成学业后继续到斯坦福大学深造,并且取得了法学的博士学位,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工作。

倪征燠出生在1906年,于2003年离开了人世。

他的出生地点是在苏州地区的吴江县,在中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他就发誓要报效祖国。

倪征燠的名声在国际上十分响亮,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他就努力攻读西方的法律,因此对法学有着深厚的了解,回到国家之后曾经担任过大学的法律教授,还做过一些关于律师的兼职。

到了1945年,他再次到英美地区考察法律以及司法方面的制度和知识,对国外的司法体系也有了深刻地了解。

倪征燠回国的时候正值东京审判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因为证据不够充分,很难让一些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在这个时候倪征燠挺身而出,发誓要让国家得到应有的待遇。

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学识给予了战犯沉重的打击。

后来在和平时期他开始到外交部担任法律顾问职位,曾经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同时,他也是首位有着高级荣
耀的国际法官。

倪征燠与梅汝璈的关系倪征燠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国际法官,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人才,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得到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并且取得了法学博士的荣誉,回国后还加入了东京审判,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国际的重视。

可以说倪征燠是位十分出色的法官。

在中国还有一位著名人士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并且也同样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这个人就是梅汝璈。

倪征燠与梅汝璈是同一个时期著名国际法官,他们在国际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祖国也都有伟大的贡献。

这两个人曾经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到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并且还都取得了博士的学位,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对法学的热爱和坚持,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

另外倪征燠与梅汝璈都曾经参加过东京审判,梅汝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国座位排在英国之后让他觉得祖国受到了忽视,于是他据理力争,甚至不惜拒绝排演,最终让中国获得了应有的座位。

在审判战犯的时候,因为一些国家不赞同判处日本战犯死刑,梅汝璈再次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终让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倪征燠和他一样,因为当时中国提供的证据不够充足,所以战犯曾经险些逃脱,倪征燠积极地收集资料,尽管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他却不放弃。

倪征燠与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上的作为让国人为他们骄傲。

倪征燠东京审判的情况在1946年期间进行的东京审判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纷纷盼望着这一
次能让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当时因为美国等国家的干涉,曾经因为证据不足够充分而让战犯逃脱审判,而就在这时候倪征燠担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加入了东京审判,倪征燠东京审判期间曾经做出了巨大贡献。

倪征燠东京审判的过程还要从1946年的时候开始说起,当时在审判的过程中美国不断的对法庭予以干涉,主要就是针对自己国家的需要做出妨碍审判的进程,他们还为每个战犯提供了一名美国的律师,这样一来他们经常在辩护的过程中故意拖延审判,同时为一些没有危害美国的战犯辩解。

当时中国又没有足够的证据,再加上在此之前中国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情,所以一时间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而倪征燠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东京审判的,看到战犯即将逃脱法律的制裁,倪征燠十分的愤慨,并且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判决,于是他不断的研究对付美国以及日本律师的策略和手段,同时还会在私底下进行一些申诉的练习。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其他代表们重新收集和摘抄证据,那段时间倪征燠和许多代表一样陷入了疯狂的工作之中,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终于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审判的胜利,让日本战犯死在了绞刑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