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健康宣教手册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什么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异常引起。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预防脑血管疾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和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食物。

-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

- 远离吸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 限制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一两。

- 多运动,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 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

体检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体检中,医生会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行重点管理。

慎用药物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可能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时休息,活动筋骨,预防血液循环紊乱。

- 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 室内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避免受到颅脑外伤,保护头部。

- 学会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急救措施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怀疑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突然不能说话或说话不清楚。

- 突然丧失行动能力或身体半边无力。

- 突然头痛剧烈,伴随恶心呕吐。

- 突然出现眩晕、视力模糊或失明。

- 意识丧失或昏迷。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脑血管发生了疾病,需要尽快就医。

在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前,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手册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手册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手册1、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脑部病变。

又称“脑中风、脑卒中”。

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一般起病突然,常表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黑朦、复视、口齿不清、流涎、跌到、短暂性记忆丧失,症状发展迅速。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神志不清。

2、脑血管病的发病现状如何?脑血管病是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 /10万/年,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19/100万。

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高趁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3、脑血管病的危害: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在100/10万上下。

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据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约有100万以上,脑血管病病死率约为45%。

而且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年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约增加1倍。

另外,脑血管病存活者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在3~10年内死亡。

如果第2次复发,其死亡率要比第1次更高。

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

甚至出现痴呆。

其中约有 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 ~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

患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复发率高据统计,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 1年内复发的最多。

如果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

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

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大脑和颅内血管中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下是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一、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危险因素1.脑梗塞:突发头痛、偏瘫、言语障碍、视力模糊等。

2.脑出血: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

3.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颈部抵抗、呕吐等。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家族史等。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饮食: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运动:适量运动有益健康,可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3.戒烟限酒:抽烟和饮酒过量会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可以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5.控制血压和血脂:合理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水平,必要时使用降压和降脂药物。

三、预防血栓形成1.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进行肢体活动。

2.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蔬果,少食高热量食物。

3.均匀用力:避免突然用力和过度用力。

4.加强社交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精神压力。

四、早期发现和诊断脑血管疾病1.注意身体信号:及时发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异常情况。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检查,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

3.长期随访:对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史的人群,应定期随访,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五、及时就医和治疗脑血管疾病1.紧急首选:征兆性小动脉疾病危险,如轻瘫、视力暂时受损等,请立即去医院就诊。

2.不适症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情况,请尽快就医。

3.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六、建立健康档案,和家人共同参与1.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身体状况、疾病史和治疗经过。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一级预防的措施: 社区健康教育,控制治疗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对象:脑血管患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目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开始时间:疾病早期
措施:
(降低死亡率
和致残率),同时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重点是一级预防!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能够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不可改变的 2、可改变的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弥勒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估计全国病人数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高血压患者不定期看医生、不经常量血压、不遵医 嘱服药的约60% 1/10的人也对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全然不知,也 不知道如何去预防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1、高血压 2、糖尿病 3、心脏病 4、高血脂 5、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6、高粘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7、肥胖 8、缺乏体育锻炼 9、其他如吸毒、口服避孕药、激素 10、不良生活习惯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及其重要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出血性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死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
即病因预防 (初级预防),是指对尚未发生脑卒中症状的人群进行治疗, 预防脑卒中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减少或控制制啊血管病的发生)。
对象:特定的易感人群(具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开始时间:无病期(无脑血管病症状)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一、概述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本文将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南,包括病因、症状、预防、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脑血管病的分类1.缺血性脑血管病1.1 脑梗死(包括大面积脑梗死和小面积脑梗死)1.2 腔隙性脑梗死1.3 脑栓塞2.出血性脑血管病2.1 脑出血2.2 蛛网膜下腔出血2.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三、脑血管病的症状脑血管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

详细的症状表现和临床特点将在附件一中列出。

四、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人体因素1.1 高血压1.2 糖尿病1.3 高血脂1.4 吸烟1.5 酗酒2.非人体因素2.1 高盐饮食2.2 高糖饮食2.3 缺乏运动2.4 高压工作2.5 心理压力大五、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1.日常饮食1.1 控制钠盐的摄入量1.2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1.3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1.4 避免过度饮酒与吸烟2.健康生活方式2.1 坚持适量运动2.2 控制体重2.3 管理心理压力2.4 定期体检2.5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3.预防药物的使用3.1 抗高血压药物3.2 抗糖尿病药物3.3 控制血脂和抗凝药物六、脑血管病患者的日常护理1.安全护理1.1 防止跌倒1.2 安全用药2.心理护理2.1 积极沟通2.2 提供情绪支持2.3 促进康复信心3.饮食护理3.1 遵循健康饮食原则3.2 定时定量进食3.3 注意饮食卫生4.生活自理能力训练4.1 安排适当的体力活动4.2 帮助进行日常起居活动4.3 鼓励独立生活能力七、附件附件一:脑血管病症状表附件二:脑血管病常用药物介绍附件三:脑血管病患者饮食指南:1.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相关附件内容。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相关信息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健康宣教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健康宣教
专业心理咨询: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对患者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可 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更好地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1
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患者的日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如血压、 血糖等。
保持家庭环境 的整洁和安全, 如防滑、防跌 倒等。
家庭成员的参 与和支持,如 陪伴、鼓励等。
谢谢
脑动脉瘤:脑血管壁薄弱, 形成动脉瘤,可能导致破裂, 引起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破 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脑组织损伤
脑静脉窦血栓:脑血管内血 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后遗症的种类
01
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肢 体无力、行走困难等
03
认知障碍:如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
饮水充足:保证每天 充足的水分摄入,促
进新陈代谢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 免辛辣、油腻、高盐 等刺激性食物,减少
对脑血管的负担
适量运动
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自 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 慢跑、瑜伽 等
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身 体状况,选 择适当的运 动强度
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 间控制在 30-60分钟, 每周至少进 行3-5次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患者,通过认知训 练和记忆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障碍患者,通过心理辅 导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家庭康复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规 律的作息、合 理的饮食等。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血管狭窄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早期识别、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预防1.1 科学饮食:合理摄入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

1.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1.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二、早期识别2.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脑血管疾病风险。

2.2 注意身体信号: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2.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减轻压力,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治疗3.1 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3.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破裂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解决病变。

3.3 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康复4.1 营养支持:脑血管疾病后期,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进食障碍等问题,需要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营养支持。

4.2 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语言能力等功能。

4.3 心理支持:脑血管疾病不仅对身体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五、结语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手册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手册

中风健康教育手册一、什么是脑血管病?二、什么是脑中风?三、脑中风的分类有哪些?四、脑中风的危害?五、中风发病与季节有什么关系?六、有哪些症状时可能得了中风?七、有中风症状后自己应该怎么办?八、预防中风的饮食营养原则?九、康复治疗从什么开始好?十、康复治疗是否是越早越好?十一、康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十二、中风后患者情绪不好怎么办十三、什么叫中风后抑郁症?该怎么治疗?十四、多种疾病并存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时又患有脑中风该吃的药物很多怎么办?十五、中风患者是否每年需要定期挂水治疗?十六、预防中风用中成药好还是西药好?十七、阿司匹林是否终身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该怎么办?十八、中风病人的自我护理十九、中风患者有哪些运动疗法?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时指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包括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炎、肿瘤、外伤和血液病等,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单一危险因素是来自严重的遗传缺陷(如多基因障碍)外,一般认为脑卒中主要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或相互作用所致。

二、什么是脑中风?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寒冷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我国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

症状一般持续在24小时以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健康宣教手册1、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脑部病变。

又称“脑中风、脑卒中”。

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一般起病突然,常表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黑朦、复视、口齿不清、流涎、跌到、短暂性记忆丧失,症状发展迅速。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神志不清。

2、脑血管病的发病现状如何?脑血管病是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 /10万/年,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19/100万。

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高趁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3、脑血管病的危害: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在100/10万上下。

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据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约有100万以上,脑血管病病死率约为45%。

而且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年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约增加1倍。

另外,脑血管病存活者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在3~10年内死亡。

如果第2次复发,其死亡率要比第1次更高。

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

甚至出现痴呆。

其中约有 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 ~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

患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复发率高据统计,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 1年内复发的最多。

如果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并发症多,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随时都威协患者的生命。

4、脑梗死发病的诱因1)季节变化,脑梗死常年均可发病,但多在季节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形成发病高峰,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化较剧烈时,因此在一年中形成两个小高峰,分别为秋冬和冬春交接;2)情绪波动时,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3)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时,如长途跋涉或熬夜后;4)长期卧床或睡眠中;5)长时间禁水、禁食导致血液浓缩时;5、脑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家族史、吸烟、缺乏运动6、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属应注意什么问题?脑血管病的就诊时间脑血管病就诊时间早迟明显影响治疗方案和疗效,如急性脑梗死如果是在发病3小时内就诊,医生可有可能采取最有效的溶栓治疗。

超过这一“时间窗”,将失去这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病人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即刻”到神经科就诊,就诊越及时,治疗和愈后效果越理想。

1)脑出血急性期:A.千万不要随意的搬动病人尤其是在6小时内,搬动容易使得出血面积急剧的扩大,病情加重而死亡。

搬动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B.若要转运,最好在6小时后,病情稍稍平稳的时候。

转车时车速不要太快,尽量走平坦的路,减少颠簸。

C.在医生到来之前,让患者平躺,头颈偏向一侧躺下,并且及时的清除口内的呕吐物。

注意尽量不要搬动病人的头部。

D.重症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生命的体征,包括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等变化。

2)脑栓塞急性期应该平卧或者头低位,以保证脑内的供血充足,最好在6小时内到达医院,可以为溶栓提供宝贵的时间,重症病人要密切的观察生命的体征。

3)恢复期中风后的康复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即“脑的可塑性”,其他的脑细胞将通过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阀值的改变来做为“脑的可塑性”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但这种可塑性需要进行特殊的功能锻炼及反复的练习活动而获得。

中风后部分恢复是肯定的,但完全复原至以前一样的水平并不容易。

目前主张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病人恢复越好。

大部分患者在中风发生后最初的6个月内达到最高的康复程序,以后复原较缓慢。

想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中风后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脑血栓病人在发病后2~3天即应开始康复训练。

脑出血的病人以往被认为在发病1~2周内可以开始康复锻炼,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脑出血病人亦应该在发病3天之后甚至更早即应开始康复训练。

怎样护理瘫痪的肢体?因中风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偏瘫、或单肢瘫、以及两次发作累及双侧肢体瘫痪。

病人常伴语言障碍,因球麻痹常有呛咳,或某种程度的智力下降。

对病人须加强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为此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2)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肢体挛缩、畸形。

(3)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

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

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

在早饭前给1 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

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瘫痪有好转时,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锻炼日常生活技能,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

如何安排偏瘫病人的饮食营养?中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体力活动显著减少,胃肠道蠕动相对减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发生便秘。

因此,给瘫痪病人进行饮食调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必须满足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能的需要。

(2)多饮水、多食半流质食物。

瘫痪病人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病人清晨饮1~2杯盐水可预防便秘。

日常膳食中也应有干有稀、有饭有汤,常食稀粥,对少数不愿饮水者,可适当吃一些多汁的新鲜水果。

多饮汤水可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为增加胃肠蠕动,食物不可过于精细,要适当进食含纤维高的食品,以预防便秘发生。

(4)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据引起瘫痪的病因,调整饮食宜忌;控制食盐、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类、动物内脏和肥肉等)的摄入,增加含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品。

(6)中风偏瘫病人还应注意,少吃甚至不吃动物油,最好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多吃新鲜蔬菜及豆类,豆制品,水果;多食用海产品及含碘食物;适当食用些动物蛋白质和蛋清,瘦肉;喝牛奶时将奶皮去掉;每餐食量要适当,不宜暴饮暴食。

心理护理中风病人长期卧床,疾病的折磨使得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

因此,家属应从各方面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7、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对能够改变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只要认真对待就可能防患于未然。

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

所以,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脑血管病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除了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外,还需要在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等药物来预防复发。

一级预防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阿司匹林降糖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8、如何预防脑梗死复发 ?1)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的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的发生是防止脑梗死再发的关键。

2)为达到防止脑梗死再发的目的,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

3)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生气等不良习惯。

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原则急救的目的是保住病人生命,降低失语、偏瘫的残疾率。

当发现病人摔倒在地、昏迷、呕吐、偏瘫、过去有高血压史,怀疑脑血管病,按下列原则急救:(1)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碍呼吸。

(2)摔倒在地的病人,可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

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