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条的科普知识
油条的认识与选购技巧

油条的认识与选购技巧油条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中国早餐食品,其独特的口感和香脆的外层深受人们喜爱。
不过,由于市场上品牌众多、种类繁多,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油条。
本文将从油条的认识和选购技巧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油条的认识1. 油条的起源:油条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最初是佛教寺庙中的一种食品,后来逐渐传播至民间。
油条的制作原料主要包括面粉、油和水,经过发酵、揉搓和炸制等过程制成。
2. 油条的口感:油条的外层金黄酥脆,内部松软韧劲,口感香脆可口。
油条有很强的吸油性,能够吸收炸制过程中的部分油脂,因此食用时要注意适量。
3. 油条的种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口感不同,油条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品种,如传统油条、葱油条、芝麻油条、豆沙油条等。
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味,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二、油条的选购技巧1. 外观:选购油条时,首先要注意外观。
好的油条应该外表金黄酥脆,没有过多的焦黑色斑点,表面应均匀光滑,没有明显的起皮或破损现象。
2. 味道:油条的味道是选购的关键之一。
新鲜的油条应该有着浓郁的面香味和油炸的香脆味,口感应该松软韧劲,不应该过于油腻或干燥。
3. 食材:优质的油条应该选用新鲜的面粉和纯正的食用油进行制作,不添加任何有害添加剂。
消费者可以查看产品包装上的原料表,选择无添加剂的产品。
4. 卫生:油条的卫生问题也是选购时需要注意的。
消费者可以观察油条店的卫生情况,选择整洁干净的店铺购买。
同时,油条店的工作人员应该保持清洁,使用干净的工具进行操作。
5. 保存:油条是一种易变质的食品,所以在购买时要注意其保存时间。
新鲜炸制的油条一般只能保存数小时,超过时间后口感会发生变化。
因此,消费者应该选择当天制作的油条,尽量避免购买过于陈旧的产品。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油条的认识和选购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
选择好的油条不仅能够保证口感和品质,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和健康。
希望大家在选购油条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油条品种,尽情享受美味的早餐。
油条的介绍

油条的介绍•油条的做法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制作油条的面团属于碱、盐面团。
由于此种面团反响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宜于高温油炸才能到达松软酥脆的特点。
油条的介绍-油条的做法油条的介绍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油条也称油炸绘、油炸鬼。
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
油条的由来油条的由来背后还有个故事讲的是民族英雄岳飞被卖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暗中陷害于风波亭。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一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齐拥上来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
其他的饮食店见状也争相效仿。
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条的制作原理1、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2、参加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矶进展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
3、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制作油条的面团属于碱、盐而团。
由于此种面团反响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宜于高温油炸才能到达松软酥脆的特点。
而团调制所掺入碱(纯碱)、盐(劲大的粗盐)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气体使而团到达膨松。
油条的营养成分油条含有大量的铝、脂肪、碳水化合物局部蛋口质少量的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食品。
油条如何鉴别去鉴别油条是不是淄水油条和洗衣粉油条呢?所谓的潴水油条是不良商贩在炸油条时是用潴水油炸面团而洗衣粉油条是在炸油条的时候在而粉里添加洗衣粉使油条炸出来的效果比其他油条好得多。
潴水油条的鉴别:潴水油是不法商贩将搜集来的潴水经过水油别离、过滤去味等程序处理后重新得到的油脂。
油条培训课件

油条培训课件油条培训课件:揭秘油条的制作工艺与美食文化引言:油条作为中国传统早餐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然而,许多人只是享受油条的美味,却对其制作工艺一无所知。
本文将以油条培训课件为标题,揭秘油条的制作工艺与背后的美食文化。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油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被称为“油饼”。
它的制作工艺源自于饼类食品,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油条。
油条在中国的美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早餐的代表,也是人们聚会、庆祝等场合的必备食品。
二、油条的制作工艺1. 原料准备:面粉、酵母、水等。
2. 和面:将面粉、酵母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揉至面团光滑。
3. 发酵:将和好的面团放置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
4. 制作: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片,切成长条状,再进行拉伸、扭转等工艺。
5. 炸制:将制作好的油条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即可。
三、油条的食用方式与搭配油条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搭配其他食物。
常见的食用方式有:1. 温热食用:油条刚出锅时热气腾腾,口感酥脆,是许多人喜爱的食用方式。
2. 沾粥食用:将油条切成小段,沾着热粥一起食用,既能增添口感,又能增加饱腹感。
3. 搭配豆浆:将油条撕成小块,搭配热豆浆一起食用,是中国早餐中经典的组合,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四、油条的地方特色与创新油条的制作工艺在不同地方有着独特的特色和创新。
例如,南方的油条更加蓬松,口感更软糯,而北方的油条则更加酥脆。
另外,一些地方还会在油条的制作过程中添加特色的配料,如芝麻、葱花、海苔等,使油条更加丰富多样。
结语:油条作为中国传统早餐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揭秘油条的制作工艺与背后的美食文化,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道美食的独特魅力。
希望这份油条培训课件能够让更多人对油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制作油条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美食的魅力。
油条营养学知识点总结

油条营养学知识点总结一、油条的营养成分1. 碳水化合物油条主要成分是面粉和油脂,因此它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提供热量和维持身体机能运转。
2. 脂肪油条的炸制过程需要大量的油脂,使其成为高脂肪食品。
油脂在油条中的含量会大大增加其热量,但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3. 蛋白质油条含有一定的蛋白质,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
4. 矿物质油条中包含有少量的矿物质,如钙、磷、钠等,这些矿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身体机能都有重要作用。
5. 维生素油条中也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等,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油条的热量与健康影响1. 高热量油条由于其炸制过程需要大量的油脂,因此其热量也相对较高。
长期过量食用油条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
2. 高脂肪油条中的油脂含量高,长期食用会增加血脂,并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血脂患者应适量食用油条,或避免食用。
3. 炸制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油条在炸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长期食用过量油条,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三、如何健康食用油条1. 适量食用油条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因此应适量食用。
尽量避免过度食用,特别是对于体重超标、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血脂患者。
2. 合理搭配在食用油条的同时,应搭配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对油脂的吸收,降低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3. 炸制环境选择在外面购买油条时,尽量选择卫生良好的炸制环境,确保油条的质量和卫生。
4. 自制油条可以选择在家里制作油条,这样可以选择健康的食材和油脂,并且控制食用量和加工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油条在热量和脂肪含量较高,但只要适量食用,并且合理搭配其他食物,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
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注意身体健康。
油条中的化学知识

油条中的化学知识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酥脆适口,老少皆宜。
油条是怎样制作呢?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宽1厘米,长10厘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到热油锅里炸,不一会儿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了。
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成分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其化学方程式为:糖化酶酒化酶(C6H10O5)n+nH2O――→nC6H12O6 nC6H12O6――→2C2H5OH+CO2↑淀粉葡萄糖RCOOH+C2H5OH = RCOOC2H5+H2O有机酸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
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带来酸味,加入纯碱,就是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NaCO3+H2O=NaHCO3+NaOH后经油锅一炸,碳酸氢钠又分解:2NaHCO3 = NaCO3+CO2+H2O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油条入油锅炸时,二氧化碳气体受热急剧膨胀,但又冲不破面团的包围,就一下子撑成一根胖鼓鼓的油条。
从上面的反应可知,在油条里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就在这里,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明矾就跟它立即发生了反应:2[KAl(SO4)2·12H2O]+6NaOH=2Al(OH)3↓+K2SO4+3Na2SO4+24H2O使游离的氢氧化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
你喜欢吃油条吗?为什么?

你喜欢吃油条吗?为什么?一、油条的特点油条,又称为油饼、油炸鬼,是中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
油条外表金黄酥脆,内部酥软香甜,是许多人早晨不可或缺的美食,备受喜爱。
那么,为什么油条会如此受欢迎呢?1. 口感独特油条炸制后外酥里嫩,呈现出金黄色的酥脆外皮和软糯的内部。
它的特殊口感让人一口咬下时倍感满足和享受,让人回味无穷。
2. 丰富的香气油条炸制时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种香气充溢在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
油条沾上甜蜜的豆浆或者咸香的粥可以带来更多层次的味觉享受。
二、营养价值油条虽然好吃,但是在传统观念中,它被认为是高热量和高油脂的食物,导致很多人对其产生顾虑。
然而,适量食用油条也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一些营养价值。
1. 能量来源油条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对于体力劳动者和早晨需要大量能量的人来说,适量食用油条可以补充能量。
2. 脂肪需求油条制作时需要用到油脂,这使得它成为了脂肪的一种来源。
虽然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但适量摄入脂肪对于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是必需的。
三、油条的文化意义除了独特的口感和一定的营养价值,油条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传统风味油条作为中国传统早餐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人饮食习惯和烹饪传统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和坚持。
2. 社交场合油条在中国社交场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与亲友相聚时,油条往往是桌上的必备美食之一。
人们围坐一桌,品味着油条的香酥,一起分享美食带来的温暖和欢乐。
3. 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油条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
例如,南方的油条更加细长,而北方的油条则更加粗壮。
这种地方特色使得油条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代表,也让人们在品尝油条的过程中领略到不同地域的魅力。
综上所述,油条以其独特的口感、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丰富的文化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作为早餐的一部分,还是作为聚会的美食,油条都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味觉享受和文化的共鸣。
油条的功效与作用

油条的功效与作用油条的功效与作用教你三招识别洗衣粉油条。
油条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早餐,豆汁油条是北方人最爱的早餐。
那么油条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油条有什么副作用?怎样识别洗衣粉油条?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油条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他的副作用和挑选方法吧!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在南方特别是杭州一带。
油条被称作油炸桧,传说是百姓用面做了秦桧的像,用油炸以解心头之恨,故称。
油条的营养价值油条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
油条的副作用1、不宜经常吃油条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油温达190℃,并且油是反复使用的,会造成油脂老化色泽变深,粘度变大,异味增加,油脂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如必须脂肪酸,各种维生素等成分,基本或全部被氧化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聚合,形成二聚体,多聚体等大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不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在常温下豆油的吸收率为97.5%,花生油为98.3%)。
此外油条含有铝元素,铝是一种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种脑疾病的重要因素.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其毒性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介质.铝可使脑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使精神状态日趋恶化.因此,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老年痴呆.因此,油条不要经常的作为早点食用,但为调剂口味,偶尔吃一次对身体也无妨。
油条的功效与作用2、恢复期病人和老年人不宜食油条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维持生命,调节生理功能,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恢复期病人还可起到修补和恢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增加身体抵抗力。
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熔点高,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难消化,还会影响睡眠.油条的营养素大部分被破坏,高温油还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及健康.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日趋减退,胃功能降低,肠道吸收能力差,不宜吃油腻及难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正常食量有所减少,代谢紊乱,易引起一些维生素缺乏,如VB1,VB2等,经过高温油炸的油条恰恰对这两种维生素破坏最大.再加上被油污染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易使老年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发病率高,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这对老年人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不利。
食物药物——油条的营养价值、食用禁忌

食物药物——油条的营养价值、食用禁忌英文名:Fried bread stick所属分类:其他种类别名:油炸鬼,油炸果,油炸烩营养成分:油条又称油炸鬼,是闽南福建等地的方言直译。
又称油炸果,是潮汕地区等地的方言直译。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早餐中,提起油条这种食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说起油条,还有个传说呢。
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卖国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取名油炸桧。
其成品外酥嫩内松软,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喜食的大众化传统早点食品。
油条含有大量的铝、脂肪、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少量的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少营养的垃圾食物。
食物详情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不适宜人群:高血脂患者、糖尿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食用;老年人、孕妇、肥胖人群少食或不食。
选购宜:宜在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馆购买。
选购忌:路边摊的油条不宜食用,谨防地沟油、劣质油等。
烹调宜:用料:面粉250克、3两水、盐5-6克、泡打粉5-6克(天气冷要多加些)、鸡蛋1个,油适量1、将酵母、盐、泡打粉放入温水中溶解,加入面粉、鸡蛋中和成团(要软一些),使面团呈柔软滑润的状态,用保鲜膜盖上饧30分钟;2、将面团揉匀成条,将面团擀成1厘米厚的片,,刷上油,再放到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时即可;3、切成2指宽的条,两条重叠,中间用筷子压到一起,捏住两端拉长;4、油锅加热,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即可。
烹调忌:忌用反复使用过的油炸油条。
食用宜:每餐1根,每周1~2根。
食用忌:油条不宜常吃、多吃。
为了使其成形,往往加入一定量的明矾(钾铝矾)。
一般50克面粉的油条中约含铝10~12毫克。
—个人如果每天早上食100克油条,铝的摄入量即可达20毫克以上。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长年累月经常吃,铝就有在体内蓄积的可能。
储存:宜尽快食完。
来自:/html/2014/qtzl_0423/475.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油条的科普知识一、大话油条油条油条又称油炸鬼,是闽南福建等地的方言直译. 又称油炸果,是潮汕地区等地的方言直译;安徽地区有称油条为油果子;浙江地区有称油条为天罗筋的称法,天罗即丝瓜,老丝瓜干燥后剥去壳会留下丝瓜筋,其形状与油条极像,遂称油条为天罗筋,此为浙江方言。
油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的水、食盐、添加剂,经拌合、捣、揣、醒发、油炸制成的条形食品。
当前,大部分地区油条含有大量的铝、脂肪、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少量的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食品。
传统的油条的吃法是夹烧饼配以豆浆,若以蛋白质的品质而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离胺酸(Iysine),但缺乏钾硫胺酸(Methionine),而油条,烧饼正好相反,两者能互补,是绝佳的组合。
油条的营养价值份量为15g(约1/3条) 油条营养成分:热量84Kcal蛋白质1.5g脂肪 6.4g糖类 5.3g膳食纤维0.2g钠51mg油条的来历传说油条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桧”,据说最早是临安人发明的。
相传在南宋年间,邪恶宰相秦桧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贪婪,外通金国,在东窗定下了毒计,把精忠报国的岳飞害死在风波亭。
消息传开来,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
那时,在从安桥河下,有两个卖面食小吃的。
有一天,两人谈到秦桧害死岳飞的事情时,觉得非常愤懑,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想来想去,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从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捏成了两个面人。
一个吊眉无赖,一个歪嘴刁婆。
并用面刀在面人身上划了几刀。
之后,他们将那两个面人背对背地粘在一起,丢进滚烫油锅里去炸。
一面炸面人,一面叫着,“大家来看油炸桧罗!大家来看油炸桧罗!”过往行人听见“油炸桧”,觉得好新鲜,都围拢来。
大家看着油锅里有这样两个丑人,被滚油炸得吱吱响,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跟着喊起来;“看呀看呀,油炸桧罗!看呀看呀,油炸桧罗!”。
等面人炸成焦黄色后,人们都愤然说道:一定要吃掉这“油炸桧”。
之后,他们每天都做这种“油炸桧”卖给行人们吃。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工夫,顾客要老排长队。
因此他们就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法子,他们把一个大面团揉匀摊开,用刀切成许多小条条,拿两根来,一根算是无赖秦桧,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旧叫它“油炸桧”。
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愤懑。
但一吃味道真是不错,价钱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来越多。
一时间临安城里城外很多摊位,都学着做起来,以后就渐渐的传到了外地,天长日久,就把这些根长条条称作了“油条”。
二、油条传统制作方法知晓传统油条制作方法主要过程如下:原料:面粉、明矾、盐、碱、水制作方法:1、将矾、碱、盐按比例兑好,碾碎放入盆内,加入温水搅拌溶化,成乳状液再加入面粉搅拌、揣捣使其成为光滑柔软有筋力的面团,用温布或棉被盖好,醒20至30分钟,再揣捣一次,再叠面,如此3至4次,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达到柔顺。
2、将面团拖拉成长条,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宽的长条,再用刀剁成1.5厘米宽的长条,将两条摞在一起,用竹筷顺长从中间压实、压紧,双手轻捏两头,旋转后拉成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边炸边翻动,使坯条鼓起来,丰满膨胀酥脆,呈金黄色即成。
制作原理:制作油条的面团属于矾、碱、盐面团。
由于此种面团反应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宜于高温油炸方法,才能达到松软酥脆的特点。
面团调制所掺入的明矾、碱、盐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气体,使面团达到膨松。
在膨松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矾和纯碱,其反应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三、何为油条的“铝害”?众所周之,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危害,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
传统油条为什么存在铝害呢?就是因为油条使用的膨松剂——明矾是含铝的化合物!明矾的化学名为“十二水硫酸铝钾”,其分子式为:KAl(SO4)2·12H2O,炸油条或其它的油炸膨化食品时,在面粉里加入明矾和小苏打,则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使油条等食品在热油锅中一下子就鼓起来,得到香脆的油炸食品。
由于明矾的使用,造成了铝元素在油条等油炸食品中残留、超标。
那么能否通过减少明矾的用量来控制铝的残留量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国家的铝限量标准中,要使铝限制在安全标准内,则相应的明矾使用量无法发起蓬松的油条。
也就是说,想控制铝害、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明矾要发起油条是不可能的。
要消除油条的铝害,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出替代明矾的起发剂。
四、油条铝超标成为社会焦点新闻1:北京16家油条铝含量严重超标(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6-10-23)油条是北京老百姓喜爱的早餐食品。
但油条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在加工制作油条时,加入适量明矾、油条精等添加剂可使油条酥脆可口。
但国家对使用明矾、油条精等添加剂有严格限制要求的,不可随意滥加。
近期,北京市卫生局对部分餐饮单位及饮食摊点的油条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检测,抽检了48件油条进行了铝含量的检测。
经检测油条合格率为66.7%,16件不合格油条中铝含量严重超标,尤其是个体食品摊点加工的油条,其中铝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4-5倍。
详细情况,消费者可以登陆北京市卫生局网站进行查询。
据介绍,油条中铝含量超标与加工制作过程中过量使用含铝添加剂,如明矾等有关。
部分加工者在制作过程中为使油条松软酥脆,过量加入含铝添加剂是导致油条中铝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此次被检油条铝含量超过国标一倍以上,属于严重超标。
(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明矾的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但铝的残留量应≤100mg/kg 有关专家解释,铝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过量摄入对人体有害。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规定铝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mg/kg(即以成年人体重60kg计算,最高允许摄入量为60mg/日)。
新闻2:广东卫生监督发现油条铝超标严重合格率仅为5%(新华网2006年10月13日)新华网广州10月12日专电(记者杨霞) 广东省卫生监督机构最近对一些城市餐饮业所售油条和煎炸油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其结果不容乐观,其中油条铝超标严重,合格率仅为5%。
据记者了解,广东省卫生监督机构近期对广州、中山、东莞、汕尾、河源等5个市集贸市场、餐饮单位加工的油条进行监督抽检,主要检查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共抽查20份油条,经检测19份样品铝超标,合格率为5%。
抽检结果显示,餐饮业加工油条滥用含有钾明矾或铵明矾的“泡打粉”问题较为严重。
卫生监督机构还对东莞、中山等市酒楼、饭店使用的煎炸油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共抽检20份煎炸油,18份煎炸油合格,合格率为90%。
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人指出,通过抽检发现,餐饮业对市售油条和煎炸油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尤其是油条中铝超标问题较突出,这对长期食用油条的消费者健康危害较大新闻3:深圳油条抽查六成铝含量超标(常州日报2009年03月03日)近日,深圳宝安区疾控中心就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进行了专项抽样检查。
此次抽检的重点单位是大中型餐饮单位,重点抽检品种包括烧烤类肉质品、卤制品、肉丸、米面制品、油条、水发海产品等。
抽检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总合格率为85.23%。
其中,油条存在严重卫生问题,合格率仅为四成,主要问题是铝含量超标。
据介绍,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每千克油条中,铝的含量不能超过100毫克。
但在此次抽检的10份油条样品中,仅有4份合格。
有的样品,铝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四倍。
过多食用铝超标食物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尤其对老人和小孩影响严重。
此次抽检暴露的油条铝含量超标,主要是在制作过程中所添加的膨松剂明矾过量所致。
部分餐饮店的员工添加明矾时,往往凭借经验添加而没有采取严格的称量方法。
俞学锋:从源头解决部分食品铝含量严重超标问题2006年3月份,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安琪酵母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俞学锋,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关于尽快修改复合膨松剂标准(HG2616-2005),增加铝含量限量指标,从源头解决部分食品铝含量严重超标问题的建议》。
近一年来,食品中铝含量严重超标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媒体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
食品中铝超标的直接原因是使用和添加了含铝复合膨松剂。
要从源头解决此问题,必须尽快修改复合膨松剂国家标准,增加复合膨松剂产品的铝含量限量指标,确保加工后食品的安全。
俞学锋认为,大量食品铝超标的原因:一是规范复合膨松剂产品的行业标准(HG2612-2005)没有对产品的铝含量和该产品的使用量作出限制,生产复合膨松剂的厂家可以不考虑该产品的铝含量,有关监督部门无法对复合膨松剂铝含量进行检验抽查。
二是市场上的复合膨松剂产品的铝含量基本在2%~4%之间,标签明示使用量在1%~3%,实际制作过程一般添加量在3%~4%。
如用铝含量2%的复合膨松剂按1%添加量使用,加工后的食品铝含量至少在200mg/kg,根本无法控制在国家规定的100mg/kg之内。
三是我国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多数没有铝含量的检测手段,只是依据复合膨松剂产品上明示的添加量使用。
这类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完全取决于市场上原辅料的安全与否。
俞学锋认为,目前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发酵的面包、馒头、饼干等食品,这类食品加工80%以上都早已改用安全、天然、卫生的活性酵母发酵,只是少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仍然在使用或部分使用复合膨松剂。
我国酵母工业已具备较大规模,产品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每年有近2万吨活性酵母出口。
这类食品全部使用活性酵母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类是膨化食品、油条等,因这类产品需要在瞬间将食品膨化,必须依赖复合膨松剂的化学膨松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出不含铝或者低铝的复合膨松剂(发达国家已使用此类产品),只是由于成本高于含铝膨松剂产品,没有企业主动投放市场。
修改标准既确保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又不会影响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复合膨松剂生产厂家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
因此,俞学锋建议在复合膨松剂行业标准(HG2616-2005)的“复合膨松剂要求”项增加铝含量限量指标,据测算宜控制在0.2%以内比较恰当,并相应在“试验方法”项增加铝测定方法;同时要求在“标签、包装、运输、储存”项根据产品铝含量增加产品最高使用限量条款,确保加工后食品的铝含量控制在标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