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第13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汇编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上,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本书从这一认识出发,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汇编了二十个课程设计题目,供教师选用和参考。
13.1 四工位加工机床的刀具进给系统和工作台转位系统设计(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 总功能要求实现对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四工位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3.1所示。
该系统由安装工件的回转工作台和装有刀具的主轴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工作台有四个工位,能绕自身回转轴线作间歇转动。
主轴箱上装有三把刀具,对应工作台Ⅱ位置装钻头,Ⅲ位置装扩孔钻头,Ⅳ位置装铰刀。
刀具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箱系统提供,主轴箱能实现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工艺动作。
主轴箱完成一次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循环运动,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在刀具退出工件期间,工作台完成一次回转90度的转动。
依次循环四次,一个工件就完成了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 刀具顶端离开工件表面65mm 开始动作(图13.2),快速移动60mm 距工件5mm 时匀速送进60mm ,然后快速返回,回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2) 刀具匀速进给速度为2mm/s ;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
图13.1 图13.23) 生产率为每小时约74件。
(3) 运动方案构思提示1) 工作台的间歇转动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曲柄摇杆棘轮机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圆柱凸轮间歇机构等。
2) 主轴箱的移动可采用移动推杆圆柱凸轮机构、移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摆动推杆盘形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带滑块的六杆机构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1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2 机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1.3 机械系统的组成要素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2.1 机械运动的类型和特点2.2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3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3.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3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
具体来说: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现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媒体资料:机械原理的动画演示、视频案例等实验设备:机械原理实验装置、力学实验装置等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专利资料、企业信息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经验总结
分享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中的经 验和教训。
实际应用
解释为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设计目标
设计和开发
性能优化
确定要设计和开发的物品或系统。 阐述优化性能的具体目标。
可持续性
说明设计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 考虑。
设计方案
1
研究和分析
开展研究,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
概念设计
2
生成多个概念设计,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设计并创建相应的图纸和模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简介
背景
解释为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必 要的。
团队合作
讨论小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学习工具
介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使用的 工具。
问题陈述
挑战性问题
提出一个挑战性的机械原理问题。
解答方法
概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设计要素
1 材料选择
2 结构设计
选择适合设计需
解释如何控制设计中的运 动。
性能测试计划
测试目标
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指标。
测试方法
阐述测试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分析
解释如何分析测试数据以评估 设计性能。
结论
团队成果
展示团队完成设计任务的成果。
证书颁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原理》教案适用班级:机本开课时间: 20 -20 学年第学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附件: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机械原理教学设计一览表4、机械原理教学进度表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6、机械原理MCAI教案(单行本)7、班级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学院8月第一章绪论(1)总课次:1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3)第三章机构的性能分析(1)总课次:4篇二:《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周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执笔人: __一、基本目的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分析,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动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具体内容包括: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1、机械运动简图、主要机构装配图一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3、设计说明书一份三、教学要求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机构学院工学院专业年级机制122宋宏泽同组王琳王旭侯善蕾指导教师海蓉(2014 年 7月)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夏季学期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机构设计完成期限:自 2014 年 6 月 30 日至 2014 年 7 月 9 日共 1.5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容(可另加附页):一、设计参数由于是自拟题目,故设计参数需要根据背景调查,结合设计考虑,进行自行拟定。
二、设计任务1、绘制整机工作的运动循环图2、设计减速系统3、设计执行机构三、要求1、设计报告正文中必须包含机构的尺寸设计和参数设计必要的图示说明、解析式推导过程编制程序的流程框图解析式与程序中的符号对照表源程序清单打印结果(含量纲的数表、图形)2、设计报告格式要求word文档打印设计报告(用语规,标点符号正确,无错别字)C语言程序(或其它)进行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excel(或其它)打印数表与曲线cad、flash/PPT(或其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Inventor(或其它)表现三维效果——选做3、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统一格式封皮统一格式任务书统一格式目录统一格式正文设计总结(心得体会、建议等——言简意赅)统一格式参考文献四、参考文献参阅《机械原理辅助教材》中所列参考文献五、设计进度建议第1周:周一:讲课,布置设计题目,课程设计实习周二:实验室看模型,查阅资料,绘制运动循环图,拟定运动方案,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周三~周四:方案设计草图机构设计和分析,推导解析式,编制程序周五:数学模型,编制程序,上机调试,设计报告定稿周六~周日:确定参数第2周:周一~周二:交设计报告,答辩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批准日期:年月日课程设计目录一、机器简介··1-1 设计机器功能原理及运动分解1-2 设计参数1-3 设计任务二.机构工作运行示意图··三、机构运动循环图··绘制机器所有动作的运动循环图四、设计减速系统··4-1计算传动比4-2减速器选用4-3分配各级减速比4-4设计齿轮传动4-5减速系统与油盘机构主动齿轮的传动设计4-6减速系统与印头油辊机构的传动设计五、设计执行机构—··5-1 印头油辊机构5-2 油盘间歇转动机构5-3油盘参数设计六、设计总结··七、参考文献··八.附录··一、机器简介(一)、设计机器功能简介及运动分解平压印刷机是一种简易印刷机它的工作原理:将油墨刷在固定的平面铅字版上,然后将装了白纸的平面印头紧密接触而完成一次印刷。
其工作过程犹如盖图章,平压印刷机中的“图章”是不动的,纸贴近时完成印刷。
平压印刷机需要实现三个动作:(1)装有白纸的平面印头往复摆动(2)油辊在固定铅字版上上下滚动(3) 油盘转动使油辊上油墨均匀(二)、设计参数(1)实现印头、油辊、油盘运动的机构由一个电动机带动,通过传动系统使其具1600-1800次/h印刷能力。
(2)电动机功率N=0.75kW、转速n电=910r/min,电动机可放在机架的左侧或底部。
(3)印头摆角为700,印头返回行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之比K=1.118。
( 4)油辊摆动自垂直位置运动到铅字版下端的摆角为1100。
( 5)油盘直径为400mm,油辊起始位置就在油盘边缘。
( 6)要求机构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易于制造。
(三)、设计任务(1)确定总功能,并进行功能分解。
(2)根据工艺动作要求运动循环图。
(3)进行印头、油辊、油盘机构及其相互连接传动的选型。
(4)按照选定的电动机及执行机构运动参数拟定机构运动方案。
(5)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6)对执行机构进行尺寸综合。
(7)对往复摆动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8)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机构工作运行示意图三、机构运动循环图机器的各个工艺动作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各自实现自己的子功能。
但为了实现机器的总功能,这些各自独立的动作又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
用来描述各个执行机构之间运动协调配合关系的图就是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四.设计减速系统(一)计算传动比印头摆动速度为27-30次/min,故传动比为取带传动比i=3.03,则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10,故可选用两级齿轮减速器。
(二)减速器选用带传动优点:可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两轴间的传动;有良好的挠性和弹性,能吸震和缓冲,传动平稳噪声小;有过载保护功能,当过载时轮圆打滑,防止其他零件损坏;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和维护均较方便。
由于带轮的优势,因此其非常合适做第一级减速系统。
方案一:带传动+圆柱斜齿轮传动。
因为减速器系统是一级减速,所以其传动比较大,大小齿轮的尺寸相差很大,两齿轮所受的力矩相差很大,齿轮承载能力相差很大。
传动简图如右:方案二:带传动+展开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展开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是两级减速器中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齿轮相对于轴承的位置不对称,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高速级齿轮布置在远离转矩输入端,这样轴在转矩作用下产生的扭转变形和轴在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可部分的抵消,以减缓载荷沿轮齿宽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用于载荷比较平稳的场合。
传动简图如下:方案二方案三方案三:带传动+同轴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同轴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径向尺寸紧凑,但轴向的尺寸较大。
由于中间轴较长,轴在受载时的饶曲亦较大,因而沿齿宽上的载荷集中现象比较严重。
同时,由于两级齿轮的中心距必须一致,所以高速级齿轮的承载能力难以充分利用,而且位于减速器中间部分的轴承润滑也比较困难。
此外,减速器的输入轴端和输出轴端位于同一轴线的两端,给传动装置的总体配置带来一些限制。
用于载荷比较平稳的场合。
传动简图如下:结论:根据机器运转的平稳性、机器系统空间大小及减速器易于润滑等要求,结合三个传动方案的优点及局限性,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二。
(三)分配各级减速比方案二中分配我们所采用的减速系统的减速比:带传动 i1=3.03:1;减速器中一级减速i2=5:2,减速器中二级减速 i3=4. 【其中,二级减速中为了齿轮结构紧凑,设计变位齿轮,采用零传动。
即X1+X2=0: 综上取X=±0.6。
取Z3’=17,Z4=68,小齿轮采用正变位X3’=0.6,大齿轮采用负变位X4=—0.6。
由X min =h a*—Z/2得:X min =(17-X)/17;X min1 =0;X min2 = - 3;实际设计中指定的X大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符合要求。
】(四)设计齿轮传动1.减速系统中一级减速齿轮计算一级i1=2.5;取模数m=4 ,考虑到传动力的平稳,令Z2=18 ,Z2=45.齿轮小齿轮大齿轮齿顶高ha 4 4齿根高hf 5 5全齿高h 9分度圆直径d 72 180基圆直径db 67.6579 169.1447节圆直径d’72 180齿顶圆直径da 80 188齿根圆直径df 62 170标准中心距a 1262.减速系统中二级减速齿轮计算二级i2=2.5;取模数m=4 ,考虑到传动力的平稳,令Z2=17 ,Z2=68,X=±0.6.齿轮小齿轮大齿轮齿顶高ha 6.2.6 1.6齿根高hf 5 7.4全齿高h 9分度圆直径d 68 272基圆直径db 63.8991 255.5964节圆直径d’68 272齿顶圆直径da 80.8 275.2齿根圆直径df 62.8 257.2标准中心距a 170(五)减速系统与油盘机构主动齿轮的传动设计根据上述计算,减速系统最终的转速n=30r/min,取油盘机构主动齿轮与减速系统转速相同,即n=30r/min。
采用带传动,传动比i=1:1(六)减速系统与印头油辊机构的传动设计取印头油辊机构的转速与减速系统相同,n=30r/min。
同样采用带传动,传动比i=1:1校核啮合性能:由da、db 得:=31.25°,=37.74°代入公式=/=1/2(tan-tan)+(tan-tan)] 得:重合度为3.63>1,所以能连续传动。
又, Z1+Z2=50>=(2Z min=2*ha/=34),所以不会发生根切现象。
校核齿厚齿厚s>0.25m,所以符合要求四.执行机构选型(一)平压印刷机:几个主要动作必须协调;另外由于只给出一个动力源,因此实现这些动作的机构必须联动。
其次,这几个动作中,印头运动需具有急回特性;油辊可看作是实现两个位置的运动(油辊摆杆O1E的伸缩运动也是由一机构控制的),要求给铅字刷墨时油辊的运动轨迹近似为直线,而油盘是实现间歇运动。
完成这些运动的机构以及将它们连成整机,均应力求结构简单、紧凑。
对于平面印刷机可参考下表进行主要机构的选型:(一)印头油辊机构按给定的条件,选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方案作为评选方案。
方案1方案1中,印头机构采用了一个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同时通过一个连杆来带动油辊机构的转动,从而完成要求的执行动作。
印头机构采用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案。
这样就会使得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并在印刷的极位有了一定的短暂停歇。
方案1的最终设计简图方案2中,印头和油辊机构我们采用了2个曲柄摇杆机构来实现平压印刷机的功能。
方案2油辊机架位置的确定A、B、C三点位置确定O1位置,且O1在油盘边缘的竖直线上印头的设计平压印刷机的行程速比系数K=1.118。
印头摆角为70°。
极位夹角P=180×(K-1)/(K+1) =180×0.118÷2.118 ≈10方案2设计具有机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其不好的地方在于机构的整体运转速度不是很平稳,所以油盘刷油墨会不均匀,。
同时,这样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因头、油辊的运转需要分别控制,传动性能差。
不予采纳。
方案3中,印头和油辊机构我们采用了2个摇杆机构来实现平压印刷机的执行动作。
通过滑块的滑动带动摇杆机构的转动,滑块又通过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来驱动。
方案3 方案3的设计简图如下经过分析,方案3具有传动平稳的特点,同时,以上机构比较简单,有利于生产和制造。
此设计还有使用寿命长,尺寸小,重量轻便等优点。
所以,本组决定采用方案3的设计。
(一)油盘间歇转动机构方案一:槽轮+锥齿轮+圆柱齿轮+油盘通过电动机减速后传递给槽轮机构的主动件,槽轮机构选用一定规格使其完成设计的运动,通过锥齿轮改变轴向,用圆柱齿轮啮合传动使油盘转动一周。
槽轮一般用于转速不高的机构中,可完成间歇运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能准确控制转交,机械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