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入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一、引言绿色化学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化学方法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产生的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策略1.教材分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元素,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例如,通过介绍各种清洁能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化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时,可以引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化学反应;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废料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避免污染环境。
3.实验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
例如,鼓励学生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实验后的废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回收和处理。
三、实验操作1.实验设计: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尽可能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实验试剂和溶剂。
例如,使用绿色溶剂代替有毒溶剂进行萃取实验;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进行燃料燃烧实验。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减少试剂的浪费;将实验废料分类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
3.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外活动1.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环保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绿色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是一种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对环境、人类健康和资源的危害为目标的化学原则和实践方式,它是为了解决以往化学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了当今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第一次接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已经成为了化学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从课堂教学开始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有毒化学试剂和危险品,而这些化学品不仅对环境构成威胁,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更环保、更安全的实验方法和材料。
可以使用更环保的试剂代替有毒的试剂,选择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化学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并且告诉他们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环保的产品,比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以及怎样选择更环保的材料、如何减少废弃物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中学化学教学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义工活动、参观环保企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环保的意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环保技术和绿色化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兴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
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
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逐渐渗透和应用。
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寻找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化学方法和材料。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讨论。
1.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观念的养成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促进学科整合。
绿色化学是一门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学科,但也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在中学教育中,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可以促进化学和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整合,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绿色化学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1. 课程设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来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多讲解绿色合成方法和绿色溶剂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合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设计绿色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可以使用可降解的指示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 知识点设置。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特别设置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目前绿色化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激发他们对这一理念的兴趣。
4. 教材编写。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教材编写中,将环保、可持续性的观念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从而推动学生对环保理念的学习和认识。
1. 利用环保资源。
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一些环保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可降解的实验器材和可再生的实验药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绿色化学是指以最小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为目标,通过优化化学设计、合成、使用和处理等方面的过程,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策略:1. 强调环保意识:在化学教材中增加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并重点介绍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兴趣。
2. 实践绿色化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使用环保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有害化学品,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其优点和局限性。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或实验室,亲身感受和学习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
4. 创造性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设计并制作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产品或方案。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制作可降解的塑料袋,或研究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池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入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5. 跨学科融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其他科学学科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可以与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合作,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未来科学家奠定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绿色化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理念,强调在化学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几种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
1. 设计绿色实验:将绿色原料和绿色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
选择无毒、无污染、易得和低成本的原料,使用节能、高效、简单且环保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使用酶替代传统催化剂;使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塑料杯子等。
这样的实验设计既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又能培养他们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2. 引入绿色化学的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成功应用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废物资源化等方面的案例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讲解石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优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化学实践中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可以通过展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身边环保先进科技的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
5. 实施绿色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绿色化学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清洁剂、回收再利用废旧物品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化学相关的环保项目,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绿色化学是指以环保、可持续和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化学科学和工艺。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还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实验设计和综合实践等方面来
阐述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保护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固体
废弃物的处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绿色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
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实验,鼓励学生运用绿色化学的
方法进行实验。
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使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
化剂,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
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强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综合实践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项目,如进行废旧电池回收、制作
可降解的塑料袋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实际效果,从而增强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意识和兴趣。
教师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绿色化学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科研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
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中学化学教学同样需要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化学学科与环境、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化学思维。
一、引发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观念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开发和应用对人和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的化学物质与过程。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反思传统化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在根本上转变其生态观念。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用品的使用方式、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规范、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感性的层面产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化学各个知识点中,也应切实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教育学生尽可能利用易获取、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设计、优化和改良化学过程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育全面推进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体系化学学科作为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繁,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中,应注意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知识点的各个领域。
1. 原材料选择方面,应鼓励学生选用具有生态合理性的原材料。
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如何精选优质原材料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训练其选择原材料的能力和意识。
2. 过程和反应方面,应鼓励学生开展绿色合成或改良现有合成路线以实现绿色化。
比如,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等。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所吸取的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对于环境问题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三、建立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机制要实现中学化学教育的绿色化,还需要建立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机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运用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生态化学思想,着力从环境上解决化学问题,重视绿色化学对提升现代化学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入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发表时间:2011-11-16T09:10:41.78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笑梁学正[导读] 绿色化学作为当今化学发展的方向,其独特的观念、思想和要求,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陈笑梁学正(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绿色化学作为当今化学发展的方向,其独特的观念、思想和要求,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选择从生活入手这个角度,通过教材、实验、课堂、习题等多方面进行绿色化学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并学会用绿色化学的观念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关键词】绿色化学;中学化学教学;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紧密联系。
但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都与化学化工生产相关;三聚氰胺、瘦肉精、牛肉膏、甜密素、彭大素、薯粉墨、促长剂、快大王、香料香精、着色素等铺天盖地的食品添加剂[1],使人们达到了谈“化”色变的境界,甚至在英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汇chemophobia(化学恐惧症)[2]。
而在此时绿色化学的出现为化学化工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绿色化学简介按照英国《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高效利用原料,(最好使用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的产生,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绿色化学体现了环保观点,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近十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开始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反应结束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绿色化学”作为新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已注重绿色化学[3],无论是实验还是基础知识,都很好的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2.绿色化学与教材把绿色化学理念和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了解。
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从实际社会生活入手,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1 化学工艺绿色化。
化学工艺的绿色化,主要强调原子经济反应[4],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污染“零排放”。
在制作呼吸面具、潜水艇、载人飞船等相应的课外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都非常好奇相关信息,而其制氧方式便与绿色化学相关,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反应:2Na2O2 + 2CO2 = 2NaCO3 + O2。
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便很好的利用了原料,达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所说的原子经济性。
2.2 能源绿色化。
21世纪能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石油、煤矿还是树木、森林以及能耗问题都被人们所关注,目前日本的核泄漏问题也吸引了足够的重视,学生们对于诸如此类源自身边的话题,也较感兴趣。
在高中教材中相应的分析了“采用高分子膜淡化技术[5]”以及“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技术”等相应的低能耗技术,同时也专门谈及了“使用石化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而在此处,可以结合日本核泄漏问题,讲解相应核能的利用问题,顺带分析,在核泄漏后如何相应的做出有效的后处理。
提倡充分利用资源能源,并且在能源开发时,尽可能的较少污染物的排放。
2.3 原料绿色化。
中学课本中,在很多地方都相应的提及了原料绿色化有关的内容。
从原料入手相对符合绿色化学的5R原则[6]。
如在高中课本中,在分析氯气的漂白作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其在自来水厂和造纸厂的应用[7],其在使用时,易产生二噁英和其他的有机氯化物,这些物质多为致癌物质和强突变物质,会带来相应的危害。
因而现在较少的使用氯气进行漂白,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臭氧(O3)等,这种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相应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4 产品绿色化。
绿色化学的要求之一就是生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在高中教材中“肥皂和洗涤剂”部分,提到洗涤剂中含有磷元素,会导致富营养化[8]现象,水生的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化。
在生活中,学生们都会看见一些富营养化的现象,比如水华、赤潮等,教师可分析其原理,说明传统合成洗涤剂导致水体的污染的问题,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制无磷等新型洗涤剂,以较少环境的污染,即环境友好型产品。
3.绿色化学与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预防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造。
在此研究中,通过改进实验方案,进行药品替换,或是设计环保的微型实验。
这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使学生实验贴近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意义。
从实验课堂入手,让学生感受,绿色化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4.绿色化学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理念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最大程度的讲知识传授给学生。
出于社会的现状,学生不可能选择完全自主发现的形式进行学习,仍然需要教师传授及引导。
而相应的,如何让把绿色化学的理念和中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相结合,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授之以渔的理念,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物,并不了解。
比如药品、涂料、塑料、食品、纺织品、化妆品等。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这些东西的加工、应用及后处理等问题上,很大程度都应用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这些的分析,与高中课本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绿色化学无处不在,同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用玉米作为外包装[9]、用竹纤维制衣[10]等环保理念下的新型工业,但仍有大量传统工业过程需要绿色化改造的过程。
当学习到苯酚、甲醛等物质时可以分析胶合板中含有胶水,其主要成分是甲醛、苯酚、脲醛树脂等,另外一些相应的涂料、油漆及所用的一些粘合剂[11]也含有苯酚等。
而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通过呼吸道、皮肤会进入身体,影响人的视力及神经系统,同时,相应的可进行迁移说明,在某些大理石、花岗岩、瓷砖中,会含有放射性元素,这样既分析了课本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而其实在这些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相应的有毒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残留,减小毒害作用,在此就需要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以防为主。
分析有机物时,也可以粗略分析,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核泄漏等耳熟能详的事件,因为对于这些也许学生们对之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分析其中相应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合理应用化学,从源头减少或消除影响人类健康的物质,很好地使绿色化学与生活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理念。
5.绿色化学与习题习题可谓为学生检测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信息反馈。
特别是对于化学这样的理科课程,需要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将其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而在习题中融入绿色化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绿色化学信息。
比如下列习题中包含的绿色化学信息可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例1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10年衡阳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碟,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油漆焚烧B、倒入湘江C、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例2 ()在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消去反应⑦加聚反应⑧缩聚反应A、①②⑤B、②⑤⑦C、只有⑦⑧D、只有⑦例3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中药、香料的萃取分离以及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氟利昂等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萃取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例4(1)以Cu为原料,写出四种制取Cu(NO3)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了“绿色化学”的角度(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考虑,选择哪种方法最好? 6.结语绿色化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对于新时代的学生们更应该牢牢掌握住这样的理念,而从生活入手在课堂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感同身受,因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教师。
从生活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自主的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参考文献[1] 侯振健. 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z1):156—159.[2] 邓育红. 绿色化学课程——化学教学的新理念[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24—26.[3] 王春.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探讨[J]. 教改实践与探索,2009,(7):7—9[4] 李寒宇. 原子经济性[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2):110.[5] 陈倩秋. 浅谈新型太阳能高分子膜海水淡化系统[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2):89—92[6] 金安靖. 浅谈绿色化学[J]. 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4):185.[7] 郭强. 二氧化氯消毒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J].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15):172—173.[8] 胡耐根.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 科技信息,2009,(33):726—727[9] 欣言. 德国推出玉米包装材料[J]. 世界农业,2002,(10):54.[10] 王晓玲,徐剑辉,周国英. 竹纤维的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78—1579.[11] 刘长笑. 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08,(8):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