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建议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三单元写作技法指导:学写文学短评-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片段三: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 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成事,在溪边玩耍。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短评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 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 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 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 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 “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 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 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短评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 成地显现出来的。
2.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 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 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3.立足整体,集中笔力
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 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 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 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2个要点即可,集 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

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一、本文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深度剖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编写意图,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与课程设计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使用建议。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解读教材编写的宏观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各单元内容设定的逻辑脉络,旨在帮助教师与学生理解教材背后深邃的教育目标与价值定位第二部分则聚焦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选择性必修教材,包括但不限于教材资源的灵活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旨在为一线教学提供操作性强、针对性高的策略指导。
我们将深入剖析选择性必修教材在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探讨其如何衔接基础必修与拓展选修,实现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
通过对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文件的解读,揭示编写团队在设计教材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关注。
同时,我们会详细梳理各单元的主题选择、篇目安排、实践活动的设计等,揭示其内在的教育逻辑与知识结构,以期读者能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与特色。
针对如何最大化地发挥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效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实践导向的使用建议。
这些建议将涵盖教学内容的取舍与重组、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应用等多个层面。
我们主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知水平与未来发展规划,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倡导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创新思维能力。
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公正、科学地评估学生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学习成效,为持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度解读及使用建议的系统阐述,为教师提升教学效能、学生深化语文学习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
无论是对教材的宏观把握,还是对教学细节的微观操作,都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念引领与实操并重,以期助力广大师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共同推动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四单元写作技法指导:学写建议书、倡议书-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倡议书的格式
要素 标题
称呼
正文 署名 日期
要求 一般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 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写
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要大些。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 。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提出建议 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 分条写。 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
为鼓舞同学们的学习士气,革除学习上的不良风气,培养勤学好问、见贤 思齐的优良学风,学校现拟广泛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针对以上现象,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审题指导】
原题中用顺口溜列举了同学们在学习上也逐渐失去了最初砥砺奋发的志 气,变得懒惰、散漫的现象。写作任务是针对这种现象,写一篇倡议书,体 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与社会现实,以清华中学一名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全体 同学以“践行楷模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告慰楷模,致敬时代,不负青春。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能力。审材料。在内容方面,“学 习楷模,致敬时代,不负青春”是写作目的,“楷模精神”是写作的重点,写作时 需要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素材,分析归纳楷模精神,比如爱国、敬业、奉献等; 写作中必须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对楷模精神的认识与思考,尤其要突出自己如何 践行楷模精神,不负青春。要紧紧围绕个人和时代展开,结合材料内容与社会 现实,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在楷模精神指引下努力奋斗,致敬时代,不负青春。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作文结构。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框架。
3. 分析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范文的写作技巧,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选题、构思、组织和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写作。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长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逻辑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并针对其使用提出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成果,其独特的编写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教材编写的背景、特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进一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将简要介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详细解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包括其创新性的编写理念、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等;再次,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将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进行展望,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教材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外文化。
同时,教材也关注当代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强调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元,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再次,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构建了开放性与系统性的教学体系。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也留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种教学体系既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写作: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议论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1.了解议论要有针对性的内涵。
2.掌握议论要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思辨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时代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重点:了解议论要有针对性的内涵。
2.难点:掌握议论要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思辨力。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韩愈主张“文以载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王安石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你怎样理解这些观点?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不空洞的好文章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什么是“议论要有针对性”。
二、学习任务阅读课本104页的知识短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议论要有针对性”有哪些内涵?明确:1、议论要彰显时代性写作的时候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现实世界。
不空发议论,不自说自话,这样文章才能有内涵、有价值,也容易被人接受。
高中生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世界中“无病呻吟”,而应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找到现象或问题,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表真实的所思所感。
可以赞扬先进,见贤思齐;也可以批评谬误,针砭时弊。
提问:本单元的三篇文章是否彰显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找一找,填写表格。
部分高考作文题目也体现了彰显时代性的要求示例:2020年全国卷1……“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乙卷……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作文训练:《语言的锤炼》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文训练二语言的锤炼学科:高一语文组班级:姓名: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应该是她的情感,但孔子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这里的问世什么意思?文采,也就是说文章如果缺少文采的话,就不能流传的很远,所以锤炼语言成了许多文人毕生探索的事业。
唐代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花了两年时间,就锤炼出两个句子,那读起来眼泪是哗哗呀,激动的,杜甫也曾说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你们在写作的时候这样深思熟虑,孜孜追求过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就同学们曾写过的一个练笔来谈一谈"语言锤炼”中的“整齐与变化”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自主阅读所给内容,思考:什么是理性思考?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1.语言的锤炼有哪两个层面?2. 如何锤炼语言?五、自学展示,教师点拨。
(一)1、语言的锤炼有两个层面:一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是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言的锤炼。
2、1.整齐与变化(1)整齐。
汉语讲究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就是对偶与排比。
(2)变化。
这里的变化是指排比句中的变化。
它一是指重复,具有强调或呼应的作用;二是指字眼的变化或句式的变换。
统编版作文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课后反思

统编版作文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课后反思在学习了统编版作文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的课程之后,我像是在迷雾中摸索的旅人突然看到了一束指引方向的光,心里头有了不少想法。
统编版作文编排,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更有条理,更有层次了。
不像以前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老师和学生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它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路线图,一步一步引导着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前进。
比如说,从低年级的简单写话开始,那时候的要求就是能把一两句话说清楚,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简单表达出来。
这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小朋友来说,就像是学走路时迈出的一小步,难度不大,还能让他们尝到点小甜头,建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再到中年级,开始要求写清楚一个段落,把事情的经过、人物的特点描述得更具体些。
这时候,孩子们就像是从蹒跚学步慢慢变得能小跑起来了,他们开始学会运用一些描写手法,让文字变得更生动。
等到了高年级,那可就是要写完整的、有条理的作文啦,不仅要有清晰的结构,还要有深刻的立意。
这就像是孩子们终于能够在写作的大路上自由奔跑,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就拿我们班那次写“我的动物朋友”来说吧。
上课铃响了,我满心欢喜地走进教室,想着孩子们应该会对这个有趣的题目充满热情。
我在黑板上写下题目,然后开始引导他们思考:“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动物朋友都有谁呀?它们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的习惯或者好玩的故事?”一开始,教室里还算热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家里的小猫、小狗、小兔子。
可当我说:“那现在大家开始动笔写吧!”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铅笔在纸上“沙沙”的声音。
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观察着大家的写作情况。
这一看,可把我愁坏了。
有的同学咬着笔头,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有的同学写了两三行,就开始涂涂改改;还有的同学倒是写了不少,可仔细一看,全是流水账,没有重点。
我走到小李同学旁边,他正在写他家的小狗。
我看了看,他写道:“我家的小狗叫小白,它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