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如残积土、坡积土

合集下载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要点与模拟题(附答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要点与模拟题(附答案)

土力学基地及基础复习要点及模拟卷(附答案)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基础埋深、施工排水、地下水位升降、地下室防水、地下水分类上层滞水:积聚在局部隔水层上的水称为上层滞水,这种水靠雨水补给,有季节性。

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的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之间完全充满的有压地下水称为承压水,通常存在于砂卵石层中。

地下水位:(1)实测水位初见水位:工程勘察钻孔时,当钻头带上水时所测得的水位称为初见水位。

稳定水位:钻孔完毕,将钻孔的孔口保护好,待24小时后再测钻孔的水位为稳定水位。

(2)历年最高水位地下水高低除了季节不同外,各年间还有丰水年、枯水年之别,水位也不一样。

动水力:土体中渗流的水对单位体积土体的骨架作用的力称为动水力。

流沙: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粒随水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流沙。

流土:地下水流动时,若水流的方向位由上向下,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雅得更紧,对工程有利。

反之,水流的方向位由下向上流动,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当动水力足够大时,会将土体冲起,这种现象称为流土。

管涌:当土体级配不连续时,水流可将土体粗粒孔隙中充填的细粒土带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作用称为管涌。

地下水质侵蚀:结晶性侵蚀、分解性侵蚀、结晶分解复合性侵蚀土的生成: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的结构分类(1)单粒结构:凡粗颗粒土在沉积过程中,每一个颗粒在自重的作用下单独下沉并达到稳定状态。

(2)蜂窝结构:当土颗粒较细,在水中单个下沉,碰到已沉积的土粒,因土粒之间的分子引力大于土粒自重,依次被一粒粒吸引,形成具有很大空隙的蜂窝状结构。

(3)絮状结构:粒径极细的黏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这种土粒在水中运动,互相碰撞而吸引逐渐形成小链环状的土集粒,质量增大而下沉,不断形成大链环状,称为絮状结构。

地质成因条件土的类型:土的三相组成:干土、湿土、饱和土。

土的性质

土的性质

4 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性质
如有一类粘土为分散土,其成因就是在土粒或土 团外有憎水的有机胶粒覆盖,遇水作用极易分散成单个 的胶粒而漂浮于水中。 但是,若蛭石粘土颗粒外覆盖丁基、丙基、戊基铵 后,膨胀性将大增;小的烷基铵离子可由钙蒙脱石中换
出部分钙离子,这时也会引起蒙脱石的膨胀性增加。
*可见:有机质可能降低土的膨胀性,也可能增加土的 膨胀性。
(2)氧化硅 在大多数土壤中,硅是氧之后的最丰富元素。其形态从氧化 硅直到复杂的硅酸盐。次生氧化硅可呈胶体形式出现,如 蛋白石;也可呈隐晶和微晶结构,如方英石、磷英石、次 生石英等。 氧化硅凝胶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吸附剂,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 孔隙率,在pH>3.5时带负电荷,在成土过程中形成一种活 性表面。 由于氧化硅凝胶的胶结作用,使土壤孔隙率增大,脆性增加。
(1)残积土 (2)动水沉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 (3)静水沉积土:湖相沉积土,海相沉积土 (4)风积土 (5)冰渍土
5 土的三相系
土与一般固体物质性质有极大的不同,就是因为组 成土体是三相系,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三相比 例的变化及各相的物质组成变化是土的性质变化 的内因。 土的三相:指土矿物颗粒组成的固相,土孔隙中的 水组成的液相和土孔隙中的气体组成的气相。
(3)氧化铝 土壤中的各种游离铝构成不同形态的转化序列,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从离子态→无定形态→晶质态的老化过程中。土壤 中的铝与氧形成六配位化合物,为次生粘土矿物形成提供 铝氧片,铝还可以与Si-O四面体中的Si发生同晶置换,成 为次生粘土矿物的一部分。 土壤中的活性铝含量与土壤风化成都相关,风化程度越高, 交换型铝含量越低,铝从水溶性羟基铝→可交换的氧化铝 凝胶→三水铝石→八面体铝氧片方向转变。
(2)氧化物的胶结作用使粘土颗粒聚集 (3)氧化物胶体的两性离解可使其带正电, 与带负电的粘土颗粒发生反应而降低粘土 矿物的阳离子交换量 (4)氧化铝吸附氧化硅胶体发生化学反应成 为粘土矿物颗粒

《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习题答案

《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习题答案

《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2.根据地质成因,可把土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海积土等。

按堆积年代的不同,土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

3.分布在中国范围内的黄土,从早更新世开始堆积经历了整个第四纪,目前还未结束。

形成于早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和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称为老黄土;晚更新世(Q3)形成的马兰黄土及全新世下部( )的次生黄土,称为新黄土;全新世上部( )及近几十年至近百年形成的最新黄土,称为新近堆积黄土。

4.湿陷性黄土又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5.软土并非指某一特定的土,而是一类土的总称,一般包括软黏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和泥炭等。

6.冻土根据其冻结时间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种。

7.中国的多年冻土按地区分布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型多年冻土,另一类是高纬度型多年冻土。

二、名词解释1.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2.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3.粉土:是指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5.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堆填而形成的各类土。

6.黄土: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松散堆积物。

7.黄土的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8.软土: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如淤泥等。

国开作业工程地质-土的工程分类:即学即练04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工程地质-土的工程分类:即学即练04参考(含答案)

题目: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工程性质也不相同。

()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为评价土的工程性质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必须对土进行工程分类。

()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十字板剪切试验常用的十字板为矩形,高径比(H/D)为2,板厚宜为()
选项A:2~3 mm
选项B:2000~3000 mm
选项C:20~30mm
选项D:200~300 mm
答案:2~3 mm
题目: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的工程性质仅受土的成因(包括形成环境)控制,而与形成年代无关。

()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根据地质成因,可将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土称为()。

选项A:碎石土
选项B:黏土
选项C:膨胀土
选项D:特征土
答案:特征土
题目: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且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指的是()。

选项A:碎石土
选项B:软土
选项C:粉土
选项D:砂土
答案:砂土。

岩土工程概论(1土的工程性质学生用)

岩土工程概论(1土的工程性质学生用)

sat d '
sat d '
课程
物理性质指标间的换算
常用的土的物理指标共有九个。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通过 换算可以求出其余的六个。
e 1+e 1
Air Water Soil
Vv V Vs
Vv e Vs
体积
课程
物理性质指标间的换算 (一)孔隙比与孔隙率的关系
以上三种结构中,以密实的单粒结构工程性质最好。
课程
三、土的构造
土 的 不 均 匀 性

土的成层性-层理特征-层理构造 土的裂隙性-裂隙构造
分散构造-厚度大的粗粒土-性质相近、分布均匀
课程
四、土的物理性质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如含水率、密度和土粒比 重,称为直接指标或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另一类是根据直接指标换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饱 和度等,称为间接指标。
sat
'
ms w Vv V ms Vs w V
sat sat g
S r 1.0 S r 1.0 S r 0.0
' 'g
d d g
干密度
ms d V
V 1 e
V Gs w (1 w)
Vv e
W m g g V V
式中:W——土的重量,单位为kN;
g——重力加速度。
课程
(二)土粒比重Gs 土粒比重定义为土粒的质量(或重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 (或重量)之比(无因次),其表达式为:
Gs

Vs w 4℃
ms

w 4℃
s
ms

土的工程分类及各类型土的工程性质

土的工程分类及各类型土的工程性质

3、黄土
1)特征与分布
黄土是第四季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性 质特殊的大陆松散沉积物。
颜色主要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以粉粒为主 (多为0.05-0.01mm的粗粉粒),粒度大小均一, 黏粒含量少(一般小于10%);富含碳酸盐以及硫 酸盐、少量其他易溶盐类;孔隙比较大,一般在1.0 左右,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浸 湿后土体显著沉陷(称为湿陷性)。具有上述全部 特征的土即为典型黄土。上述有的特征不明显的土 称为黄土状土。两者统称为黄土类土,简称黄土。
漂石(块石)混合土 卵石(碎石)混合土
注:巨粒混合土可根据所含粗粒或细粒的含量进行细分。
砾类土的分类:
土类 砾土
粒组含量
级配Cu5,1Cc3 细粒含量<5% 级配不能同时满足
上述要求
土类名称 级配良好砾土
级配不良砾土
含细粒土砾土
5%细粒含量<15%
含细粒土砾土
细粒土质砾土
15%细粒含量 <50%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85%的土 为细砂土。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50%的土 为粉砂土。
举例:
例1:某砂土样,经筛析试验,得到各粒组含 量的百分比为:
粒径mm
>5
5~2
~0.0 75
<0.075
质量百分比 %
8
22
26
14
5、湖积土
工程特征:湖边沉积物粒粗,承载力高;远岸沉 积物粒细,性质变差;湖心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和 淤泥软土,压缩性高,强度很低;湖泊淤塞可演 变为沼泽,沼泽沉积土为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 的植物残体和泥炭组成,含水量极高,承载力极 低。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及答案1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及答案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依据地质成因条件的不一样,有以下几类土:、、、等等。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2 、颗粒分析试验关于粒径小于或等于 60mm ,大于 0.075mm 的土,可用测定。

(筛析法)3、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粒随水流动,这类现象称为。

(流沙)4土方开挖依照、、和的原则。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禁止超挖)5深基坑土方开挖方案主要有、、、等。

(放坡开挖、盆式开挖、中心岛式开挖、逆作法开挖)6边坡系数是以土方与之比表示。

(深度 H、底宽 B)8铲运机的特色是能综合达成、、和等土方施工工序。

(挖土、装土、卸土、压土、平土;回答四个即可满分)9常用的机械压实方法有、、等。

(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10碾压法合用于的填土工程。

(大面积填土工程)11井点降水主要有、、、电渗井井点和深井井等几种。

(轻型井点、发射井点、管井井点)12常用的土方机械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装载机等。

(推土机、铲运机、挖土机)13零线即和的分界线,也就是不挖不填的线。

(挖方、填方)14土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固体颗粒、水、气体)15施工高度是与的差值。

(场所设计标高、自然地面标高)16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要素有、、和。

(压实功、含水量、铺土厚度)2.土的含水量对填土压实质量有较大影响,能够使填土获取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正确含水量。

17 土方施工中,依照区分,土可分为柔软土、一般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八类。

(坚硬程度或许开挖难易程度)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依据岩土的主要特色,依照工程性能近似原则把作为地基的岩土分为 _______、碎石土、 ________、粉土、 ________和人工填土六类。

(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19 基坑开挖和回填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23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①不均匀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d6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 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60%;
d1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 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10%。
②曲率系数: 按下式计算:
式中,d3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 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 量的30%。
(4)细粒土的分类,见表2-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J7—1989)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 土和人工填土等。
(1)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 土。根据颗粒的形状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 圆砾和角砾。
(2)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根据粒 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页片状、条带状等,其工程地质性质常表现出各向异性。
次生构造是在土层形成后经成壤作用形成的。如块状、团粒状、 柱状、片状、鳞片状等。
此外,黏性土体中还常因其物质成分的不均一性,干燥后出现 各种裂隙,如垂直裂隙,网状裂隙等,这些裂隙导致土体强度降 低,透水性增强,造成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各向异性。
研究土体构造的工程意义
2)根据地质成因划分 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
冰积土、海积土和风积土。
3)根据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划分 土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
2.3.4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结构:是指土粒或土粒集合体的大小、形 状、表面特征、相互排列及粒间连结关系。一 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 典型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一、土的成因类型特征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等类型。

一定成因类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和一定的土类组合、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但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在沉积形成后,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 残积土形成原因: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及平缓的山坡,残积土较厚。

工程特征:一般呈棱角状,无层理构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风化层(带),土的成分和结构呈过渡变化。

工程地质问题:(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土层厚度、组成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2)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原因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一。

2. 坡积土形成原因:经雨雪水洗刷、剥蚀、搬运,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上部与残积土相接。

工程特征:具分选现象;下部多为碎石、角砾土;上部多为粘性土;土质(成分、结构)上下不均一,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沿下卧残积层或基岩面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3. 洪积土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挟带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

山洪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沟谷口后,因水流流速骤减而呈扇形沉积体,称洪积扇。

工程特征:具分选性;常具不规划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构造;近山前洪积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远山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工程地质问题:洪积土一般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地基,但应注意中间过渡地带可能地质较差,因为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泽地带,且存在尖灭或透镜体。

4. 冲积土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形成,发育于河谷内及山区外的冲积平原中。

根据河流冲积物的形成条件,可分为河床相、河漫滩相、牛轭湖相及河口三角洲相。

工程特征:古河床相土压缩性低,强度较高,而现代河床堆积物的密实度较差,透水性强;河漫滩相冲积物具有双层结构,强度较好,但应注意其中的软弱土层夹层;牛轭湖相冲积土压缩性很高、承载力很低,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积物常常是饱和的软粘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但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常形成硬壳层,可作低层或多层建筑物的地基。

5. 湖泊沉积物形成原因:分湖边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两类,湖边沉积物由湖浪冲蚀湖岸形成的碎屑物质在湖边沉积而形成的,近岸带多为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土,远岸带为细颗粒的砂土和粘性土;湖心沉积物由河流和湖流挟带的细小悬浮颗粒到达湖心后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粘土和淤泥,常夹有细砂、粉砂薄层。

工程特征:湖边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斜层理构造,近岸带土的承载力高,远岸带则差些;湖心沉积物压缩性高,强度很低;若湖泊逐渐淤塞,则可演变为沼泽,形成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的植物残体和泥炭组成的,含水量极高,承载力极低,一般不宜作天然地基。

6.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可分为如下四类: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等组成,具有基本水平或缓倾的层理构造,其承载力较高,但透水性较大。

浅海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硅质和石灰质)组成,有层理构造,较滨海沉积物疏松、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而强度低。

陆坡和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成分均一。

海洋沉积物:在海底表层沉积的砂砾层很不稳定,随着海浪不断移动变化,选择海洋平台等构筑物地基时,应慎重对待。

7. 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是分别由冰川和冰川融化的冰下水进行搬运堆积而成,其颗粒以巨大块石、碎石、砂、粉土及粘性土混合组成。

一般分迭性极差,无层理,但冰水沉积常具斜层理。

颗粒呈棱角状,巨大块石上常有冰川擦痕。

8. 风积土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

颗粒主要由粉粒或砂粒组成,土质均匀,质纯,孔隙大,结构松散。

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及风成黄土,风成黄土具有强湿陷性。

二、.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或结构特征的土。

我国的特殊土不仅类型多,而且分布广,如各种静水环境沉积的软土,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湿陷性黄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

(1)软土:软土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的分布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内陆平原和山区亦有分布。

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沿海地区,例如滨海相沉积的天津塘沽,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以及溺谷相沉积的闽江口平原河滩相沉积的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

内陆(山区)软土主要位于湖相沉积的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四周和古云梦泽地区边缘地带,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贵州六盘水地区的洪积扇等。

(2)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和分布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粒度大小较均匀,粘粒含量较少;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含水量小,;孔隙比大,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黄土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一般认为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为原生黄土。

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运和重新沉积而形成的为次生黄土。

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

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km2,分布在北纬33°~47°之间。

一般湿陷性黄土大多指新黄土,即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次生黄土,它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的河岸阶地,颗粒均匀或较为均匀,结构疏松,大孔发育。

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组成。

外部条件: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2)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黄土湿陷性强弱与其微结构特征、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在同一地区,土的湿陷性又与其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有关,并取决于浸水程度和压力大小。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固有特征有:1)黄色、褐黄色、灰黄色;2)粒度成分以粉土颗粒(0.05~0.005mm)为主,约占60%;3)孔隙比e一般在1.0左右,或更大;4)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例如: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5)具垂直节理;6)一般具肉眼可见的大孔。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征:1)塑性较弱;2)含水较少;3)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4)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交明显;5)透水性较强;6)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3)红粘土红粘土的定义与形成条件红粘土指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液限一般大于50%,上硬下软,具明显的收缩性,裂隙发育。

经再搬运后仍保留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大于45%小于50%的土称为次生红粘土。

形成条件:1)气候特点: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岩石的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2)岩性:主要为碳酸盐类岩石,当岩层褶皱发育、岩石破碎时,更易形成红粘土。

红粘土的分布规律红粘土主要为残积、坡积类型,也有洪积类型,其分布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

这种受形成条件所控制的土,为一种区域性的特殊性土。

在我国以贵州、云南、广西分布最为广泛和典型,其次在安徽、川东;粤北、鄂西和湘西也有分布。

一般分布在山坡、山麓、盆地或洼地中,其厚度的变化与原始地形和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变化密切相关。

红粘土的成分特点红粘土的粒度成分中,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为60%~80%,其中小于0.002 mm的胶粒占40%~70%,使红粘土具有高分散性。

红粘土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

红粘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A12O3和Fe2O3为主,其次为CaO、MgO、K2O和Na2O。

粘土矿物具有稳定的结晶格架,细粒组结成稳固的团粒结构,土体近于两相系且土中水多为结合水。

1)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是天然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以及塑性界限(液限和塑限)都很高,但却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二是各种指标的变化幅度很大。

2)红粘土的裂隙性与胀缩性A.裂隙性:处于坚硬和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层,由于胀缩作用形成了大量裂隙,且裂隙的发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坡面数日内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地面水易侵入,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常造成边坡变形和失稳。

B.胀缩性:红粘土的胀缩性能表现为以缩为主。

即在天然状态下膨胀量微小,收缩量较大,经收缩后的土试样浸水时,可产生较大的膨胀量。

3)红粘土中的地下水特征红粘土的透水性微弱,其中的地下水多为裂隙性潜水和上层滞水,它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基岩岩溶裂隙水和地表水体,水量一般均很小。

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土层裂隙中或软塑、流塑状态土层中可见土中水,水量不大,且不具统一水位。

红粘土层中的地下水水质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混凝土一般不具腐蚀性。

(4)膨胀土膨胀土的分布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膨胀土的胀缩性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和损坏,并造成坡地建筑场地崩塌、滑坡、地裂等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膨胀土的特征(1)土体的现场工程地质特征1)地形、地貌特征:膨胀土多分布于Ⅱ级以上的河谷阶地或山前丘陵地区,个别处于I级阶地。

2)土质特征:颜色呈黄、黄褐、灰白、花斑(杂色)和棕红等色;多为高分散的粘土颗粒组成,常有铁锰质及钙质结核等零星包含物;近地表部位常有不规则的网状裂隙。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及胀缩性指标1)粘粒含量多达35%~85%。

2)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故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3)天然孔隙比小,便其天然孔隙比随土体湿度的增减而变化,即土体增湿膨胀,孔隙比变大;土体失水收缩,孔隙比变小。

4)自由膨胀量一般超过40%,而各地膨胀土的膨胀率、膨胀力和收缩率等指标的试验结果的差异很大。

5)关于膨胀土的强度和压缩性。

膨胀土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但会因干缩、裂隙发育及不规则网状与条带状结构等原因,破坏了土体的整体性,降低承载力,并可能使土体丧失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